鄔丹
自然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面部容貌逐漸衰老,眼袋的出現可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容貌美觀,首先是眼部的皮膚彈性降低而出現眼袋,尤其年齡>50 歲后更為明顯[1-3],此外還可以引起包括眼瞼外翻而導致的角膜炎、白內障、視力下降等多種眼部并發癥[4,5],整形手術是眼科治療眼袋的主要手段[6],臨床手術方式具有多樣性,選擇本院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106 例老年眼部整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四步法整形的優點,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本院收治的106 例老年眼部整形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3 例。對照組男28 例,女25 例;年齡60~78 歲,平均年齡 (65.45±8.65) 歲。觀察組男26 例,女27 例;年齡60~79 歲,平均年齡 (65.75±8.38) 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本次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與醫學倫理學的規定相符;均為老年眼部整形手術患者 ;患者均簽署知情研究協議書;具有一定語言文字接受能力。
1.2.2 排除標準 傳染性疾病;依從性較差;存在語言、意識障礙 ;有嚴重心理以及精神疾病;合并主要臟器功能不全等。
1.3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術前均自愿簽署知情協議,制定詳細的手術方案,實施術前檢查。手術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處理,患者處于平臥體位。
1.3.1 對照組 采取下瞼皮膚入路法手術。患者局部麻醉成功后,沿著下瞼睫毛下側至外眥溝位置做切口,分離眼輪匝肌和皮膚,打開眶隔,切除多余皮膚以及眶隔脂肪,徹底止血,手術完畢,縫合切口。
1.3.2 觀察組 采用四步法眼袋整形術[7-9]。患者局部麻醉成功后,于下眼瞼距眼緣下2 mm 處切開皮膚,外側至外眥角后再向外側延伸3~8 mm,內側內眥角。切開眼輪匝肌,打開眶隔,向淚溝方向平鋪眶隔,去除脂肪,選用5-0 可吸收線收緊眶隔、縫合加固。將外眥韌帶使用1-0 號絲線懸吊于眶外側的骨膜上、收緊眼輪匝肌。縫合手術切口時囑患者張口、雙眼上看,拉緊下眼瞼皮膚,去除多余皮膚組織,無張力情況下縫合切口,皮膚縫合前應該充分止血,涂紅霉素眼膏,包扎后冰敷,術后1 周拆除縫線。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10]:顯效:經手術后患者眼部在活動時無明顯的不適感,患者的下瞼皮膚下垂、松弛明顯消失;有效:患者眼部在活動時無明顯的不適感,患者的下瞼基本緊湊,下垂、松弛逐漸改善;無效:患者的下瞼皮膚松弛、下垂和臃腫等狀況無改變,甚至加重,患者眼部在活動時存在不適感。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對比兩組治療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定,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切口感染、眼瞼外翻、血腫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顯效30 例,有效21 例,無效2 例,總有效率為96.2%(51/53);對照組顯效25 例,有效20 例,無效8 例,總有效率為84.9%(45/53)。觀察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n(%)]
2.2 兩組治療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非常滿意32 例,滿意20 例,不滿意1 例,滿意度為98.1%(52/53);對照組非常滿意20 例,滿意24 例,不滿意9 例,滿意度為83.0%(44/53)。觀察組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滿意度對比[n,n(%)]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術后發生切口感染1 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9%(1/53);對照組發生切口感染3 例,眼瞼外翻2 例,血腫2 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3.2%(7/53)。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n(%)]
隨著經濟能力的增長,大眾對自身容貌的要求逐步重視,隨著年齡的增長,面部皮膚松弛首先表現為眼瞼浮腫,即形成眼袋。在 40 歲以上人群中,眼袋十分常見[11]。相比年輕人而言老年人的面部皮膚呈現出十分嚴重的下垂狀況,老年人眼袋會不斷增加,導致老年化肌膚出現。人體表面皮膚以眼瞼最為薄弱,下眼瞼為人體最為薄弱的皮膚,皮下組織處于松弛狀態,非常容易出現褶皺。此外眶隔筋膜的功能退化、眼輪匝肌及其韌帶松弛是眼袋形成的原因之一,眶隔脂肪明顯發生移位所致。下瞼皮膚松弛、下垂可使眼睛內部角膜、結膜等組織暴露與空氣中,造成充血、水腫[12,13]。
老年患者采取眼袋整形需要考慮其生理變化,選擇眼袋整形老年患者例數逐年增加,傳統上多采取下瞼皮膚入路對老年眼袋進行治療,術后并發癥較多,影響其治療效果[14,15]。老年人的眼部眶隔缺少支持力量,老年患者的眼袋主要是因為眶隔脂肪不斷增多導致,導致眼部脂肪呈現疝出狀態。手術不可直接切除眶隔部位的脂肪,達到眼袋去除的目的,將移動疝出的脂肪轉移至眼部下凹的位置,可避免眼部眶隔力量缺失的影響[16-18]。在對患者實施外眥韌帶懸吊手術時避免手術后脫落而發生下瞼外翻,需要注意懸吊的牢固性和安全性,保證手術后眼部治療成效,保證眼輪匝肌和松弛眶內筋膜充分發揮作用,老年患者的眼部手術易導致下瞼外翻狀況出現。加固處理患者松弛的眼輪匝肌,防止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將眼部位置的多余組織切除,但不要過分切除[19,20]。
在當今較為緊張的醫患關系下,患者滿意是醫療服務的最高宗旨,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滿意度是衡量醫療質量的重要參考指標,老年患者多數伴有內分泌等系統性、心腦血管、全身性疾病,機體條件較為復雜,手術醫師必須對此給予充分的重視,患者長期用藥,會使外周小血管的脆性增加,避免出現術后血腫[21],術中充分、徹底止血,術后涂抹眼膏和加壓包扎具有抗感染和止血功效,外眶隔筋膜的加固也對局部血管具有一定的加壓作用,有利于患者康復。
整形除美容外還有預防并發癥的必要性。老年人眼袋整形應該重視恢復下瞼支持結構的功能,需切除過剩脂肪和皮膚組織,否則導致手術失敗,容易復發。四步法眼袋整形術針對老年人的解剖結構和組織特點制定手術步驟,去除眼袋,同時可以保持患者美觀,不易復發。觀察組患者采用四步法眼袋整形術臨床效果顯著優于采取傳統方法的對照組,同時血腫、眼瞼外翻、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手術過程中加固下瞼支持結構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選用四步法眼袋整形術進行老年眼部整形可減少術后并發癥,該方法安全、可靠,有效提高眼袋整形的美觀及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