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修云
摘要:近幾年蘋果樹、大櫻桃樹的病害危害較多,每年3月、4月份樹木返青生長時節均以介殼蟲居多,4月、10月份蠐螬危害果樹比較嚴重,啃咬樹根導致整株死亡,7月、8月份甘藍夜蛾應該以危害蔬菜為主的,果樹園區危害較為嚴重,再就是褐斑病近年來對果樹葉片危害較重,導致整樹葉片落掉,影響來年座果率導致減產,針對這些現象,本文具體分析一下這兩種病蟲害和褐斑病的發生規律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到“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關鍵詞:果樹病害;預防;防治;措施
1 草履蚧
俗稱“樹虱子、草履碩蚧、草鞋介殼蟲、草鞋蟲”等,是介殼蟲的先行軍,立春之后便出土危害,它能夠抵御低溫環境,在0℃以上的環境中就可以開始孵化,它出土上樹的時間相比其他種類的害蟲危害時間更早,往往發生時數量非常多,遍及整個樹體,樹下到處是鋪滿地面的蟲子,擴散速度相當迅速。提前做好防控,最好在上樹之前。每年春天草履蚧上樹之后,自身會形成一層蠟質層,會很好的保護好自己,而且這層蠟質層具有抗藥性,藥液就很難滲透進身體,加大了防治的難度,不僅藥物會浪費,防治效果也會受影響。所以,要趁早防治。防控和防治方法很關鍵,一定要把握好時間節點,一般在進行草履蚧防控工作時,需要做好四個步驟“一纏、二涂、三噴藥、四灌根”。
1.1 纏
對樹體主干部位進行纏膠帶或者纏塑料布,(1)注意在包裹膠帶之前,樹干的一些舊樹皮或樹皮上翻的部分需要用泥土刮擦或涂抹,這樣在包裹膠帶時,膠帶和樹干之間的間隙就會變小,包裹得越緊,草履蚧就越不容易爬到膠帶下面,這樣很好地阻隔了草履蚧對樹干的侵害。(2)纏膠帶時間,通常在每年一月中下旬開始,主要目的是在樹干上設立“隔離帶”,以阻擋草地上的草履蚧上樹。草履蚧上樹的時間是二月中旬,所以要在二月底前完成,防治效果比較好。(3)纏帶高度不要太高,一般在樹干1m左右,寬度約20cm,過窄對草履蚧的隔離效果不太好。利用防蟲膠帶對昆蟲種群數小時阻擋效果良好,對大量昆蟲種群的還是會通過膠帶繼續對樹木造成危害。
1.2 涂
在纏膠帶的上部和下部,主要涂藥環或者是黏蟲膠,可以涂藥環和黏蟲膠各纏一圈,寬度為10cm左右,用來隔離膠帶下的草履蟲,對于少量的草履蟲通過“膠帶屏障”,就用黏蟲膠黏住或用藥環殺,堵住第二道防線。注意購買時要選用專用黏環劑或特種黏蟲膠。
1.3 噴藥
噴藥可以殺滅防蟲帶下方大量被阻隔的草履蚧,此時草履蟲還沒有分泌出蠟層,這可以使用常規的菊酯類、煙堿類有機磷類藥劑控制。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在2月中旬~3月初這段時間草履蚧上樹時間,要注意觀察樹木,每隔一周噴灑殺蟲劑,以消滅草地上連續上樹的草履蚧。為了避免產生抗藥性,有必要交替使用藥物,以有效殺滅昆蟲。
1.4 灌根
主要是澆灌長效藥劑,讓根部吸收,使用長效根施殺蟲劑“一貫介終”或殺蟲藥肥“撒蟲胺”灌根效果較好,可以在植物整個生長季內防治各類介殼蟲危害,有蟲殺蟲,無蟲防蟲,阻止后續再有蟲害發生。
2 甘藍夜蛾
2.1 特性習性
甘藍夜蛾以幼蟲常危害蔬菜,如甘藍、白菜、油菜等葉片為主,近年發現果園果樹的葉片也均受到危害。甘藍夜蛾的整個蟲期對溫濕度要求相對嚴格,一般溫度在18~25℃左右,濕度70%~80%時,該蟲就會進行生長發育。如果溫度低于15℃或高于30℃,濕度低于65%或高于85%的時候,會影響蟲子的發育,所以甘藍夜蛾常在春秋季發生,這個時候的溫濕度比較合適。
2.2 危害特性
山東一年有兩次危害嚴重期,第一次是在六月中旬到七月初,第二次是在九月中旬到十月初。幼蟲白天一般不活動,夜間活動吃葉片,形成暴食。當病情嚴重時,往往會吃掉葉肉,只有葉脈和葉柄,吃完群體又遷移到健康葉片傷害。
2.3 綜合防治
一是農業防治。秋季對發生蟲害的果園地塊進行處理,要翻耕土壤,消滅土壤中部分越冬蛹,及時清理園區內的雜草、樹葉、枯枝,創造通風透光環境良好的園區環境,以減少蟲卵量。
二是糖醋液誘殺。成蟲習性喜糖醋,可以豬豬這個機會,利用成蟲的習性進行誘殺。時間選擇可以在雌成蟲產卵量大的關鍵時刻進行誘殺,方法是采用糖:醋:水=6:3:1的比例,再加入少量甜而微毒的敵百蟲原藥,誘殺成蟲,效果明顯,或者使用黏蟲板放上誘心進行誘殺。
三是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種低成本,污染小的有效防治手段之一,甘藍夜蛾的天敵是赤眼蜂松毛蟲、寄生蠅、草蛉等,利用天敵滅殺,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在卵期人工釋放赤眼蜂卡,放1057.5萬頭/667m2。根據情況釋放1~2次,卵寄生率可達70%~80%。
四是藥劑防治。抓住關鍵時間3齡前進行,用菊酯類的殺蟲劑防治效果明顯。3齡以后,由于幼蟲已擴散危害,則需要全面開展防治,防治面大,投資大,效果差。所以一定要在幼蟲3齡前進行防治。
3 蠐螬
3.1 特性習性
蠐螬也被稱為白地蠶,它是金龜子的幼蟲,越冬地蠶一般在3~4月開始進行活動,它們會咬食果樹的根部。成蟲在5~6月出現,黃昏時出土活動,清晨再回土中潛伏。成蟲交配后將卵散產于深5~15cm的松軟濕潤的土壤內,經過2個星期左右孵化,蠐螬最喜歡生活在半腐爛的有機肥土壤中。氣溫低于5℃高于23℃時,蠐螬會往土壤深處爬行,夏季天氣炎熱,晚上涼爽時,蠐螬會爬出來在地面活動,溫度太高太低都會影響蠐螬生活,而且太高的溫度和太低的溫度會使蠐螬風干、脫水致死。
3.2 發生規律
一般每1~3年發生l代,以成蟲和幼蟲在土中越冬。成蟲具假死性和趨光性,個頭圓圓的胖胖的,集中出土時,人們進行捕捉作為飯桌上的美食佳肴。其對未腐熟的廄肥有強烈趨性,白天潛伏,晚上8~10時為活動盛期,取食、交配和產卵。土溫14~22℃為蠐螬的適宜活動溫度,土壤溫度低于12℃或高于25℃時,向深層土壤移動,危害減輕,蠐螬常年生活在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中,其活動與土壤的溫濕度有關,多為陰雨天氣,所以在春季、秋初危害嚴重,春秋兩季成為2個危害高峰期。
3.3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1)在成蟲發生期利用趨光性強的特性,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利用成蟲的假死性進行人工捕殺,但是黑光燈誘殺對于土壤中已有的蠐螬沒有滅殺效果,但可利用皿光燈誘捕蠐螬的成蟲金龜甲來減少蠐螬的繁殖。這種方法對于保護環境有很大的幫助。(2)施用腐熟的有機肥,避免吸引成蟲產卵。及時耕翻土地,將下層的蠐螬翻到地表消滅;在生長期中耕除草,并適期灌水以殺滅幼齡蠐螬。
生物天敵防治法:利用蠐螬的天敵這個方法安全性好,不污染環境,常用的有茶色食蟲虻、金龜子黑土蜂等來減少蠐螬的繁殖,但是在推廣使用上受自然條件(例如氣溫、風力等)的限制很大、效果不理想,成本高、見效慢和生產中難以推廣等缺點,效果不理想。
化學農藥灌根法:使用一些內吸性劇毒農藥,讓蠐螬吸收從而導致死亡,但此法污染環境,對作物傷害較大。化學農藥灌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1)用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100~150g/667m2與30kg細土混合,播種前撒施于播種溝(穴)內。也可用2.5%辛硫磷顆粒劑2.5~3kg/667m2溝施處理土壤或者用50%辛硫磷l000倍液潑澆根際周圍,效果很好。(2)發生嚴重的地塊,用48%樂斯本乳油65ml/667m2或50%辛硫磷乳油50ml/667m2,對水順壟灌根,隨后淺鋤,或每株澆灌150~250ml藥液,可殺死根際幼蟲。但是這些農藥首先會被農作物吸收,蠐螬咬食后而毒死,而且會嚴重污染作物,從而產生各種“毒食品”直接危害人們的生命安全,殘留于土壤中的農藥,不但會污染地下水、破壞自然環境,還會污染下一茬作物的生長環境,無法實現有機蔬菜及其他作物的生產。
由于近幾年果樹受蠐螬的危害嚴重,整棵植株死亡,及時反應到上級業務部門,今年4月份山東農科院的專家到沂源縣燕崖鎮雙泉村進行實地抽驗,果樹樹盤蠐螬受害嚴重估計有上百頭,專家反饋計劃在村里選受害比較嚴重的667m2的果園做實驗,利用活性菌對水后,用噴霧器直接噴灑到田地里進行防治。如果試驗成功,這是一種既方便又無藥物殘留而且對土壤還有疏松的作用,由于今年秋天沂源這邊雨水較多,氣溫較低,不利于蠐螬的活動,該實驗計劃明年實施,該方法成功后,將大量推廣。所以目前對蠐螬等地下害蟲的綜合防治可根據其生活史掌握它發生危害的時間,提前做好預防工作,杜絕啃食危害。
4 褐斑病
4.1 危害現狀
該病害主要危害葉片,還有新梢和果實。葉片發病初期有針頭大的紫色小斑點,然后會逐漸向四周擴大,大約直徑1~5mm的圓形褐色病斑;后期,在病斑上有灰褐色霉狀物,中部干枯脫落,形成穿孔,邊緣整齊。新梢和果實上的病斑與葉片上的病斑差不多,這種霉狀一般是因為空氣濕度大,導致受害部位會長有灰褐色霉狀物,引起花果腐爛[1]。在發病初期,花期會逐漸變成褐色,直到干枯,后期受害部位逐步形成一層灰褐色粉狀物,落花后10d,幼果也會漸漸發病,在果面上形成淺褐色的小斑點,逐漸擴大變為黑褐色病斑,一般情況下不影響幼果,成熟果會發病,慢慢在果面生成淺褐色的小斑點,迅速擴大,引起全果軟腐爛掉。
4.2 原因
樹木強弱和染病的輕重有關,包括每年的降雨量和當地條件氣候有關。如果樹木衰弱、下雨太多、地勢低洼容易積水、又排水不良或者冠層通風不好,光照不好,病害差異大,如紅蜜發病較重,佐滕錦、雷尼等發病輕。
4.3 危害規律
一般每年5~6月份發病,7~8月期間發病最重,嚴重的可造成早期落葉,導致樹體8~9月份出現二次開花現象,影響來年花芽分化及減產。該病菌在被害葉片上越冬,來年遇到適宜的溫濕度時,又會產生大量的子囊和子囊孢子,遇有降雨時,形成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繼續侵染葉片。
4.4 防治方法
(1)清掃果園,特別是在冬春季節,要把果園的剩果、爛果,枯枝葉清除或焚燒,從根本上消除冬季病害的根源。同時,應加強果園的綜合管理,進一步改善地塊條件,增強樹木活力,提高樹木抗病性。
(2)合理修剪,合力負載,讓樹冠能夠有良好的通風和光照條件,將離地面50厘米以上的樹枝剪掉,切斷地面和樹木的聯系,防治病害[2]。注意及時清除病枝病葉,在病害發生的早期,及時清除出果園,避免進行破壞。
(3)多施農家肥、有機肥,配合增施氮、磷、鉀肥以提高樹勢,只要樹體強壯了,就像人的身體一樣,抵抗力增強自然就不少生病。
(4)花前防治:花露紅時暨花序分離期,此時結合其他害蟲的防治,配合使用噴施高濃度的殺菌劑,以鏟除越冬的菌源。
(5)落花后至采果前,根據降雨早晚和降雨量的多少,分別噴布1~2次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殺菌;采果后,噴2~3次180~200倍的等量式波爾多液進行殺菌保護葉片。
向大家推薦使用常規用藥石硫合劑、波爾多液既殺菌又保殺蟲,效果很好。
石硫合劑既取材方便、價格低廉、又防治效果好。其主要成分是由生石灰、硫磺加水熬制而成的,是一種用于農業上的非常好的殺菌劑。在眾多的殺菌劑中,石硫合劑以其有效抑殺防治銹病、白粉病、流膠病、紅蜘蛛、蚧殼蟲等對多種病菌病蟲的優點,具有作用等,使用后7~10達到最佳藥效,可以持續10~15天的藥效,溫度過高不能使用,不能與波爾多液、銅制劑混合使用。但由于石硫合劑的熬制環節較多,被廣大果農忽略使用。石硫合劑是使用生石灰、硫磺、水三者,其最佳的配比比例是1:2:10。熬制時,必須用瓦鍋或生鐵鍋,使用銅鍋或鋁鍋則會影響藥效。
波爾多液是一種保護性無機銅殺菌劑,其有效成分為堿式硫酸銅,具有低毒性、藥效長的特點,可以有效防治落葉病、輪紋病、炭疽病等,噴灑藥液后在植物體和病菌表面形成一層很薄的藥膜,該膜不溶于水,但在二氧化碳、氨、樹體及病菌分泌物的作用下,使可溶性銅離子逐漸增加而起殺菌作用,可有效地阻止孢子發芽,防止病菌侵染,并能促使葉色濃綠、生長健壯,提高樹體抗病能力[3]。該制劑具有殺菌譜廣性、持效期長、病菌不會產生抗性、對人和畜低毒等特點,是應用歷史上最長最悠久的一種殺菌劑。
需要注意的一下是:石硫合劑和波爾多液使用間隔時間不能太短,一般15天以上,以免發生藥害。
總之,在果樹病害的防治中,部分果農都會存在一些誤區,他們會認為一種藥物很好用,就會連續使用同一種藥物,其實并不科學。所以果農要擺脫這種資管,要隨時掌握病蟲害的發生規律,提前防治病蟲害,綜合考慮各種防治方法的優缺點,堅持預防為主,提高果實質量的原則,才能更好地實現防治目的。這樣濫用藥物不會導致耐藥性,最大限度地保證果樹的健康成長,減少投資,提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鄭桂珠.果樹病蟲害常見生物防治方法[J].鄉村科技,2021,12(5):74-75.
[2] 黃淑芬.淺談果樹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西農業,2021(12):20,22.
[3] 張曉莉.蘋果樹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家科技(下旬刊),2020(1):85.
331150190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