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子博
(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古典音樂誕生之初,作為富含“精英”符號的藝術形式,無論是寫作方式還是欣賞方式都與“通俗”形成了鮮明的二元對立。首先,古典音樂大部分是由作曲家寫作出來專供上流社會即“貴族”消遣的音樂類型,它的創作過程通常包含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門檻高,音樂表達十分晦澀難懂,需要具備豐富的文化資源儲備才能欣賞,樂譜創作注重理智相對嚴肅,缺乏感性的吸引;二是完整的曲目時長通常過長,以交響樂為例,通常包含四個樂章,每個樂章的時長在20分鐘左右,與深度長篇閱讀一樣,逐漸無法適應當下的媒介環境要求;三是大部分古典音樂是純旋律的形式,需要聽眾結合自己的感受進行理解,有歌詞的部分也大部分是外語,聽眾較難體會音樂所要表達的含義;三是古典音樂的欣賞方式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古典音樂的表演形式決定了劇院的門票通常較為昂貴,聽眾在欣賞過程中也有諸多要求,如需要著正裝出席、演出過程中需保持安靜等[1]。因此,古典音樂因其自身的諸多特點,基本只能靠一種被動的方式來等待聽眾,在對聽眾推廣傳播的過程中存在先天的不利因素,在新媒體發展和各種音樂形式涌現的過程中逐漸落寞,大多數劇院處于不得不依靠政府補貼的狀態。
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站(下稱“B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二次元綜合娛樂社區平臺,是中國年輕人聚集的文化社區,二次元文化深受 B 站用戶的推崇與喜愛,屬于非常典型的亞文化,具有明顯的反傳統特點,其話語表達方式強調彰顯自我個性,甚至敢于挑戰主流思想的權威。西安交響樂團于2012年由西安市人民政府授權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成立。作為陜西大劇院西安音樂廳的駐廳樂團,西安交響樂團擁有全職樂手、首席指揮、常任指揮和專屬排練場地。2020年,西安交響樂團開始秉承“專業有趣味”的原則在線上推廣古典音樂,在抖音、嗶哩嗶哩視頻平臺發布了“交響樂大吐槽”等一系列短視頻;大膽進行跨界聯合,在吸引一大批年輕粉絲的同時,也走出了獨屬西安交響樂團的創新推廣之路。
截至2022年4月21日,B站賬號“XSO西安交響樂團”共投放215個視頻,粉絲總數共28.67萬人,累計播放量達到2 100萬,B站“一鍵三連”即點贊、收藏、投幣數據分別為130萬、36萬、51萬,與B站其他相同播放量的賬號相比,視頻收藏和投幣的人數更多,說明粉絲黏性與忠誠度更高,觀看者對于視頻的認可度也更高。賬號播放量前三的視頻分別為《“全網整活第一團”翻唱〈大魚〉,空靈上頭!》《菊次郎在西伯利亞的凜冽寒冬瑟瑟發抖!》《全站首發|交響樂團 Cosplay 演奏炮姐神曲〈only my railgun!〉戰歌起!》。“XSO西安交響樂團”B站賬號獲得了B站用戶的喜愛與支持,每一次作品發出都引發廣泛共鳴,通過別出心裁的方式讓B站用戶了解到了古典音樂,更作為扎根本土的交響樂團推廣了陜西特色文化,該賬號作為疫情下運用新媒體另辟蹊徑來進行視聽傳播的成功案例,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切實提升古典音樂視聽傳播力的路徑。
B站作為我國ACG文化愛好者聚集的平臺,其最為顯著的標簽便是二次元文化,在“XSO西安交響樂團”B站賬號中可見其融合了諸多年輕用戶喜愛的二次元元素。觀察其在B站的視聽傳播過程,在聽覺傳播上,較多地選取ACG相關歌曲加以特色化改編,既增強了投稿的藝術性,又更容易引起受眾的情感共鳴,通過鏈接B站當紅動漫來形成共鳴;在視覺傳播上,常常以ACG元素來設計封面、字體等,同時還經常以Cosplay的形式將自己裝扮成為動漫或游戲人物來上臺表演,Cosplay作為ACG的重要附屬文化,可以讓其更好地獲得B站用戶的群體認同,如《全站首發|交響樂團Cosplay 演奏炮姐神曲〈only my railgun!〉戰歌起!》這一作品中便是合唱團與樂團全員cos動漫角色后進行演奏,消解了一部分古典音樂的嚴肅性,通過“印象管理來強化群體歸屬感;在文本設置上,常常使用流行于B站的語態回復評論,以年輕化的思維與語氣來溝通受眾,如“大無語事件又又又發生了哈”等,體現了與受眾之間的平等交流,引導受眾進行評論轉發。可以說,“XSO西安交響樂團”B站賬號抓住了B站用戶的興趣點,通過有針對性的作品實現了兼顧藝術性與傳播性的作品創作。
另外,B站作為年輕人聚集的文化社區,其中不乏具有活力的熱點話題,“XSO西安交響樂團”B站賬號抓住關鍵傳播時機,通過音樂的方式來與熱點話題相結合,實現了相關話題之間的有效鏈接與裂變傳播,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播放量,也激發了受眾在視頻下對于熱點話題的積極討論,產生話題共振與情感間的共鳴,促進了音樂信息的人際傳播與分享。例如,在2022年2月28日上傳的與B站著名音樂區UP“拿弓子的波塞冬”合作的視頻《【原神】淵下宮戰斗音樂,99%還原!鋼琴六重奏版高能演奏》,發布時機為游戲《原神》版本更新引起熱點討論的時候,最終收獲了59.2萬播放量與1 294條評論,吸引了大批游戲粉絲前來觀看。另外,還有《千萬級別管風琴版:全站最貴蜜雪冰城》,不僅用合唱團和管風琴體現出古典音樂的特色,也與風靡B站的流行級傳播模因緊密結合,從而收獲了22.1萬的播放量。熱點事件通常具備豐富的感性因素,這與古典音樂嚴肅理性的特性恰好互補,積極尋找它們之間的平衡點能夠讓古典音樂向更廣闊的天地傳播,更能拉近用戶與UP主之間的感情,促使用戶向粉絲轉變。
“XSO西安交響樂團”B站賬號在一開始便通過聚焦個人打造出一個親民的形象,通過四位具有鮮明個人特點的樂手,以互換樂器這一具有娛樂輕松搞怪氛圍的節目吸引了大量粉絲,被網友昵稱為“西交四閑”。《好好待著不好嗎?單簧管演奏員的作死日常》等節目則用日常話語披露樂團演奏者生活中的趣事。這些時長在一分鐘的短視頻作品,內容充實、形式輕松,充分融入了B站氛圍,一邊是古典音樂“高規格”的光環,一邊是樂團成員富有煙火氣的作品,兩者形成鮮明對比,為B站用戶喜聞樂見。同時,對于后臺故事的呈現不僅僅局限于舞臺與音樂,還包括樂團中高人氣樂手的“roomtour”,即用短視頻和圖片的方式,帶受眾參觀自己的家,用短短的幾分鐘為受眾展示了一個房間的樣子,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屋主的故事,或溫馨、或有趣,在海外的YouTube和Instagram等社交媒體都非常火爆。“roomtour”從樂手的第一人稱視角出發,這種第一人稱視角會讓受眾倍感親切,對樂手產生一種天然的熟悉、信任感,更加全面地展示出樂手的生活細節以及各種興趣愛好,為受眾塑造積極生活、熱愛生活的榜樣,通過對生活充滿儀式感的塑造過程,反映出樂手對于生活努力、認真、敬畏的態度。由此可以說,每一個“roomtour”都是對于樂手“后臺”的精彩展示,不僅滿足了受眾的窺視感,同時也是通過呈現樂手的后臺來間接地對古典音樂進行“祛魅”的過程,將刻板印象中嚴肅的身著黑衣的古典音樂演奏者的后臺接地氣地呈現,有助于觀看者延伸親切感到古典音樂上,完成間接“祛魅”。
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顛覆性地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鏈接與傳播方式,同時成為網絡直播迅速發展的內在驅動力,直播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形態,已經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為各領域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與契機[2]。“XSO西安交響樂團”B站賬號于2020年7月19日走進了位于商洛市柞水縣的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作為旅游開發地的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擁有絕對豐富的自然景觀、獨特的地質遺跡、珍稀的動植物資源,但是缺乏對外宣傳的渠道,而無法完全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這樣的情況并非個例。“XSO西安交響樂團”通過“藝術+直播+扶貧”的方式拓寬了扶貧的傳播渠道,并且豐富了具體內容,依托其品牌優勢及官方資源渠道優勢,積極探索扶貧新模式,打通了地方特色農業線上線下渠道,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吸引受眾,通過公益音樂會呈現扶貧地的景點風光與風俗文化,推動特色旅游經濟發展,精準助力脫貧扶貧政策的實施。
富有活力、代表年輕的新媒體傳播媒介已經取代大眾媒介成為現代年輕人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傳統單一模式的城市形象傳播已無法適應當下的媒介環境。“XSO西安交響樂團”作為扎根于陜西本土的交響樂團,不僅培養了城市藝文生態,還致力于通過B站平臺來推廣西安的城市形象,逐漸成為代表西安的一張的文化名片。城市文化依托于該城市無法取代的地理傳承與文化傳承,“XSO西安交響樂團”通過將能夠體現西安文化特色的著名遺產建筑、自然風光,借助網絡直播、視頻投稿的方式與古典音樂相互鏈接,已經成為“多層次傳播策略、互動傳播策略及體驗傳播策略”的多元傳播策略中的重要又極具傳播效力的一環[3]。“XSO西安交響樂團”將音樂與本地文物相結合,通過舉辦“云上國寶音樂會”走進西安碑林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等當地博物館,通過在線直播,以更符合年輕人審美的方式,讓音樂與文博愛好者可以體驗古典音樂獨特的藝術魅力。
在數字媒介環境下,只有高質量的城市形象塑造內容才能經過互聯網大數據的層層篩選傳達到用戶的接收端,從而達到城市形象認同的有效傳播。音樂會直播不僅突破了城市認知的時空間限制,而且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將具有厚重感的古典音樂與城市符號相互聯系,將現代與歷史相互結合,作為聽覺符號的古典音樂與作為視覺符號的文化景點搭配,也有助于受眾對于音樂與地點之間匹配的聯想,在聽到音樂時想到景點從而想到城市形象,同時雙向提高了景點與音樂的知名度,強化了西安城市形象的辨識度,有助于打造一個具有個性與特色的西安城市形象。例如,在B站投放的《讓兵馬俑“喜笑顏開”“聽到炸裂”的音樂會,還沒看的同學來補課啦!》《英雄、史詩傾涌而來,華山之巔用〈女武神的騎行〉點燃榮光!》通過具有“網感”的標題與符合B站氣質的選曲充分體現出景點的特色,獲得網友一致好評,有網友評論“天吶,女武神真的和華山這個景好搭啊!晚上看得我熱血沸騰,真想跑去華山,在華山之巔大喊:我帶著女武神的榮耀上來了!”它再次證明了古典音樂是可以跨越一切邊界的,甚至超過了語言的作用,在城市形象塑造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哈羅德·伊尼斯認為,“傳播技術的變化無一例外地產生了三種結果:它們改變了人的興趣結構(人們所考慮的事情)、符號類型(人用以思維的工具),以及社區的本質(思想起源的地方)。”可見網絡視聽傳播媒介借助傳播技術的革新,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各種習慣,包括娛樂休閑方式、接收知識的途徑[4]。古典音樂由于其高要求的欣賞方式,以及昂貴的門票在受眾的印象中一直是高高在上的“陽春白雪”形象,認為其是上流社會所專屬的藝術形式,長此以往便讓人們產生了距離感。互聯網的海量資源共享使得古典音樂普及教育成為可能,但目前B站古典音樂科普視頻內容大部分都是直接搬運名家教學視頻,篇幅過長,內容枯燥,令習慣碎片化閱讀以及輕松化語態的年輕用戶望而卻步,其瀏覽量與完播率都偏低。
古典音樂想要在現代媒介中實現傳播對象的下沉擴容,就必不可少地需要增添其娛樂化、碎片化內容。“XSO西安交響樂團通過片長在1分鐘左右的短視頻的方式,通俗易懂、風趣幽默地向B站用戶科普古典音樂知識。例如,B站投放的《千萬別學中提琴!》,通過樂團中樂器演奏者吐槽日常演出中的趣事的方式,科普了樂器特色的同時收獲了31.1的播放量。另外,“XSO西安交響樂團還不斷創新科普內容和方式,B站投放的《一分鐘科普:交響樂團指揮到底在前面比畫啥?》在一分鐘的時間中濃縮內容,在指揮手勢含義的基礎上還幽默地模仿了數位著名音樂指揮家的指揮方式,激起了彈幕的熱情回復;《樂務亮哥介紹小型打擊樂器,一張口就知道是老 reader了!》中使用Rap的方式聲情并茂地介紹各種打擊樂器,彈幕回復充滿了“哈哈哈”。豐富的科普方式既增強了內容的可閱讀性,又很容易引起受眾的情感共鳴,達到了良好的古典音樂科普傳播效果。
隨著媒介環境的不斷變遷和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古典音樂深入到社會各階層人群是大勢所趨,面對B站這一充斥著時代脈動的新興互聯網平臺,“XSO西安交響樂團”以后起之秀的姿態,用年輕、活力的方式活躍于各種新興媒介之中,用自己的語言探索出了一條做好古典音樂視聽傳播的有效方法,將音樂奏響在博物館里、城墻之上、高山之巔,譜寫出人文、自然與藝術的交響,“跨界”摸索出樂團反哺地域文化的廣闊天地。古典音樂當今隨著媒介變遷的發展之路,當如西安交響樂團品牌總監曹繼文所說:“我們要擁抱改變。幾百年來,古典音樂一直在自我更迭。順應時代的需求,我們才有足夠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