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恒
(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 100022)
馬克·韋澤指出,最高深的技術,是令人無法察覺的技術。隨著視頻時代的到來,所有的行業基本都會有視頻的身影,廣告、電視、電影、電商、海報、自媒體、Vlog等,都離不開影視剪輯處理,所以影視剪輯是新媒體時代一項重要的技能與工具。它將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直到無法察覺。目前,網絡的高速發展,將社會帶入到工具和渠道發展的融合媒介時代,通過融合媒介技術完成了新興媒介與傳統媒體的優勢融合,實現了影視剪輯的藝術化,從而極大地降低了影視制作的成本。在新媒體時代下,社會各個行業都要對以往的運營模式進行變革,尤其是處在用戶傳播鏈中的影視剪輯行業,要持續探索影視剪輯藝術,以期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基于此,本文就新媒體背景下影視剪輯藝術的發展進行探究。
影視剪輯,也叫電影電視剪輯[1],是將創作中拍攝的眾多素材進行篩選、分解、重組等,并最終形成情節流暢、具有感染力的藝術作品[2]。影視剪輯按照線性方法的不同,可以分成非線性剪輯和線性剪輯。其中,非線性剪輯簡化了剪輯的步驟,使剪輯的順序更為靈活[3]。此外,剪輯的步驟可以分成初始剪輯、精細剪輯和極致剪輯。初始剪輯主要是根據劇本順序,對影視的鏡頭機械化地進行拼接;精細剪輯是在初始剪輯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修復;極致剪輯是綜合考量作品的整體架構,以創造性的技巧和思維進行修整和優化。
影視剪輯的三大藝術要素依次是形象、動作和結構[4]。形象主要包括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融合的藝術形象,是受眾對影視作品較為直接的感知[5]。動作可包括主體動作和場景動作,在剪輯時應正確掌握鏡頭的流暢度[6]。結構是影視作品最為基本的元素,具體可包括時間結構、劇情結構等不同框架結構,其可以決定作品剪輯的呈現效果,進而奠定作品的藝術基礎。其中的時空結構,又可以細化為劇作時空、現實時空、鏡頭組接時空等,分別支撐起影視剪輯藝術的整體框架,在影視藝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電影初期階段,影視剪輯工作主要是通過人工對底樣膠片進行粘貼、剪切,之后利用放映機投影至屏幕上。在影片的呈現方式上,主要是以黑白無色展現。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由于人工操作的失誤,使剪輯無法做到膠片的無縫銜接,導致影片在呈現的時候,出現畫面閃動、影像模糊等情況。同時,通過剪輯后的影片,其敘事線的結構較為單一、情節枯燥乏味,使整體的觀感不佳。而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影視剪輯已經逐漸突破了剪輯技術原有的局限性,在存儲空間和剪輯的程序上,都有所精進和改善。突破了原有的磁帶存儲的限制,在形式上也不再固定化。全新的剪輯藝術使影視素材的傳輸,更加方便快捷;讓影視的拼接和剪輯等操作,可以在同一臺電腦上完成。另外,新媒體下的影視剪輯藝術,已經由原本的人工剪輯,轉變成為利用現代化計算機技術進行操作。相關的剪輯工作人員,通過計算機各個部件的操作和應用,以及相關的軟件,實現對剪輯素材的自由拼貼和復制,為影視作品增添了藝術的活力,進一步提高了影視剪輯的質量和效率。
在新媒體時代下,相較于以往的影視剪輯工作,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型的、更加符合當下發展潮流的影視剪輯工作形式[7]。當下使用新媒體進行影視頻觀看的絕大多數都為青年人,根據《中國互聯網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所提供的數據,2021年我國互聯網用戶20—29歲的占到了17.4%,30—39歲的占到了20.3%,均躋身所有年齡段的前三名。因此,面對這個年輕化的受眾群體,新時代的剪輯工作者更是應當具備創新思維、拓寬思路。這就需要剪輯工作者多去關注了解當下的潮流文化發展風向,懂得當下年輕人所追逐的、喜歡的事物。對于素材的使用以及剪輯不能光憑自身的喜好,而是要更多地站到受眾的角度去思考、去制作,并且運用好這些文化內容去為自己的作品注入更多藝術元素。因此,在當今新媒體時代下,影視剪輯藝術的發展要求影視剪輯工作者做到創新思維、拓寬思路,讓自己的作品朝著年輕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視頻剪輯最難學的就是剪輯思維,通俗一點就是剪輯的思路,所以最好是通過剪輯學習,理解剪輯思維,這樣學習效率會高很多。如今,信息技術在持續發展和不斷優化中[8]。新媒體技術的廣泛使用,極大地提升了剪輯軟硬件設備的工作效率,從而減少了人工成本,為影視作品創造了更高的藝術價值[9]。傳統的影視剪輯主要是對樣片和底片進行編輯、拼接等,剪輯方式陳舊,容易出現品質較差、播放效果不好的問題。新媒體技術的剪輯方式,使剪輯人員可以通過計算機等設備,直接對底片進行剪輯,避免二次操作破壞底片,極大地縮短了操作的時間,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傳媒業有句行話,叫作“內容為王、渠道制勝、體驗是金”[10]。也就是說,好的內容的確是良性發展的必要條件,但還有一點需要重視,即優質的內容不僅指內容的編排好,也包括后期的制作。同時,在新媒體環境下,快餐化、碎片化的內容呈現已是司空見慣,因此要更加重視剪輯工作。現階段,有部分自媒體運營者將運營思路全部都放在文案的編輯、內容的構思上,而對剪輯工作卻持著一種能有即可的消極懈怠態度,這在當下新媒體時代的運營思路模式下,必然會使自己的作品在眾多優秀作品中被淹沒。
在新媒體時代下,自媒體視頻運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流量,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11]。因此,一些視頻博主為了過度地追求經濟效益,從而導致對于社會效益履行不足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有的視頻博主為了吸引受眾注意力而惡意剪輯、制作一些與正確價值觀背道而馳的內容,并且大多充斥著低俗的元素,這些內容對社會的發展,不僅沒有積極的作用,還有可能帶來極大的負面效果。在新媒體時代下,影視剪輯工作者過分追逐自身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將成為我國影視行業良性發展的絆腳石。
第一,確定剪輯點。影視作品的剪輯重點通常包括故事節奏、動作、情感和聲音這幾個部分。節奏剪輯的關鍵點主要指影視作品中在無人物鏡頭對白下,剪輯者根據情節的進展、人物發展和場面的調整完成編輯;動作剪輯的關鍵點一般指以影視作品的主要動作為編輯依據,通過對作品內容及鏡頭節奏加以處理;情感剪輯與聲音的剪輯,大部分與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有關。在操作剪輯的過程中,以人物的情感為基礎加以處理。第二,掌握節奏。影視作品在剪輯流程中對于節奏上的掌控,重點是利用蒙太奇的方式,將作品的長鏡頭、景別、聲音等加以處理。對于長鏡頭方面,重點是利用鏡頭的快速變換,增強作品的動態感覺;在景別方面,主要是利用作品中遠景給予作品以愉快的感受;在聲音方面,利用畫面的節奏感選用合適的音色,以襯托畫面氛圍。
堅持正確導向、履行社會責任是傳媒業應有的擔當。為有效避免視頻博主過度追求個人經濟效益,而導致對于社會效益履行不足的情況發生,要求新媒體時代的剪輯工作者,秉持自身的職業操守,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前提下,不忘將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要充分意識到作為媒體工作者,就是要將人民群眾的需求,將服務人民群眾當作自身的工作導向目標,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線并行”,從而制作出既有深度,又能打動人心,還能弘揚正能量的高品質優秀作品。
首先,對影視作品的剪輯,是一種比較直接的剪輯操作,這種剪輯能夠直觀地看到、感受到。通過進行剪輯之后,作品中的人物動作、鏡頭動作以及景致的動作等都能十分明顯,受眾可以直接看得到。而對電視作品的剪輯,則主要是通過對電視鏡頭影像的感官編輯,人物動作、景物動作等,都只是一幅畫一樣進行展示,剪輯的難度較大、技巧性較強。其次,對影視作品的聲音剪輯,通過多聲道的混合錄音方式,讓聲音展示得更加完美和精確。而對電視作品的聲音剪輯,通常是以工作人員的感覺進行,在質感方面較差。再次,影視作品在前期錄音的過程中,要求做到精細的剪輯,受影視作品拍攝的影響,通常一首歌、一個舞蹈都無法從頭到尾整體地加以呈現,而需要剪輯時對一個鏡頭加以完整表現。而在電視的前期錄音編輯中,則不會受到拍攝的影響,可以將音樂、舞蹈等全面呈現,在剪輯的過程中,精細化的處理沒有影視剪輯細致。最后,影視作品的畫面附加剪輯技術,與字幕制作的局限性較大,而電視剪輯,在這方面的技巧和處理更為快捷。
新媒體時代有一個重要的特征,便是技術的更新迭代。過去的膠片剪輯工作模式已被現在的信息化剪輯模式所取代。同時,多元化技術的推出也給了當下的剪輯工作者創造了更多施展自身能力的空間,讓他們能夠源源不斷地制作出更多優良的作品,因此對于新技術的掌握應用,是新媒體時代每一個剪輯工作者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比如,最基本的移動端手機、平板電腦的使用;高端一些的如VR等。尤其是VR的使用,是最能與受眾進行“零距離”接觸的技術設備,其勢必會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對于影視節目而言,聲音是一個節目的靈魂,后期制作和剪輯工作者需要對配音、音樂、音效等方面予以重視,需要掌握系統的方法和技巧,對視頻音樂效果方面進行精良的加工。新媒體時代,影視工作人員可以運用新型的媒介技術方式,對歌曲效果加以科學處理,從而提高歌曲在影視節目中的流利度和匹配度。一方面可以提升整個電影或電視節目的質感,烘托出需要營造藝術的氛圍,另一方面可以帶給受眾更好的視聽體驗。比如,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綜藝節目《奇葩說》。在每期節目開始之前,都會播放一段非常具有節目風格的歡快的音樂,每當這段音樂響起,就表示《奇葩說》的正片即將播出。在短短的幾十秒內,緊抓受眾的注意力,同時也拉近了節目與受眾的距離,成為了該節目所特有的一個標志,強化了節目的獨有風格和特性。
由于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逐漸養成了“碎片化閱讀”的生活習慣,人們的注意力被視為一種“稀缺資源”,不論是文字還是影視作品,都需要能夠在短時間內抓住受眾的眼球。這給影視剪輯行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影視作品的內容和價值傳遞,只是綜合評價該作品的一個指標,剪輯技術的運用成為評判影視作品優劣的關鍵。因此,剪輯制作必須更加緊湊,實現畫面的切換自如、順暢連接等,并在細節上做到更加完美,而不應出現節奏拖沓、鏡頭混亂、音效運用不當等問題。例如,網劇《沉默的真相》給影視剪輯領域提供了良好的范本,這部網劇不論是情節發展,還是剪輯節奏,都保持了較高的水準,在鏡頭語言和聲畫結合方面十分自然流暢,尤其是轉場切換讓受眾大呼驚奇,有許多網友在評論區表示“畫面切換太自然了,給剪輯師點贊”。這部網劇的成功,足以證實影視剪輯對受眾觀看體驗以及作品本身評價的重要性,影視剪輯應當力求精細化打磨,滿足受眾心理,使之更加深入人心。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品質逐漸提高,對精神的需求和娛樂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對于剪輯工作而言,務必要結合時代元素,堅持持續創新,通過控制剪輯藝術關鍵點、實現自身與社會效益并行、區分影視與電視剪輯差異、推廣剪輯新技術、應用聲音剪輯技巧、滿足受眾導向需求等措施,力求剪輯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呈現更好的藝術效果,促進影視制作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