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芳
(玉林師范學院 圖書館,廣西 玉林 537000)
2015年5月和6月,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先后出臺《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1]和《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2](下稱《雙創意見》),體現了“雙創”以高等教育推動其社會實踐以及由理論到實踐的國家治理理念。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由此成為我國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后創新創業教育也將成為高校增強創新型人才培養能力的重要方向和重要內容,成為促進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手段。2017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頒布文件《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下稱《思政意見》)首次提出“三全育人”概念[3]。隨后,教育部于2017年6月出臺了相關配套文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下稱《綱要》),要求構建內容、標準、運行、保障等方面一體化、成較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體系,形成“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4]。服務育人質量提升體系被列入《綱要》強調要切實構建的“十大”育人體系之中,要求圍繞、關照和服務師生,根據師生成長發展需要,增強供給能力,提供靶向服務,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有機統一起來,積極幫助解決師生工作、學習中的各種合理訴求,在關心、幫助和服務師生的過程中教育人[4]。
高等學校圖書館是為學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也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肩負教育和信息服務職能[5]。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三全育人”的要求和教育部部署,高校圖書館需要全員介入育人實踐中,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貢獻一份力量。推動高校圖書館“三全育人”與“雙創教育”完美耦合,創新圖書館服務及服務育人功能,融育人于“雙創”服務,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高校人才產出質量、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從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縱深發展。
創新創業對國家具有特殊意義,為此,國家出臺了多個文件加以推進。特別是,2021年,李克強總理多次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雙創”相關工作,并在6月22日的會議上部署“十四五”時期縱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表明“雙創”將是政府在今后相當時期的重要工作。“雙創”有兩層含義:一是指高等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要求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這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和提高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質量的重要舉措[1]。二是面向全社會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調打造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是激發億萬群眾智慧和創造力、穩增長、擴就業的重大舉措[2]。“創新創業教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在1年內相隔1個月分別由國務院辦公廳和國務院提出,彰顯創新、發展和就業的迫切性。高等學校既要履行“創新創業教育”的職責,使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并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力軍,同時高校作為各類人才的“小高地”,更需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有所作為。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加以推進。在2016年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6]。強調高等學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隨后的2017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思政意見》,教育部印發了《綱要》。為聚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教育部在2018年頒布《關于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從而開啟了“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踐序幕[7]。2020年,教育部聯合中組部、中宣部等八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強調“以建立完善三全育人體制機制為關鍵,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8]。近年來,黨和國家密集出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不僅表明要全面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而且表明思想政治工作是今后高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三全育人”和“雙創”教育都是黨和國家的重大部署,二者都聚焦高等教育的綜合改革,都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都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雙創教育”著力推進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以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為主要目的[1],“三全育人”則強調思想政治教育,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機制,教學育人、科研育人和實踐育人是“十大育人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8]。高校圖書館推動“雙創教育”與“三全育人”完美耦合,對全體學生進行“雙創教育”的“全程”和“全方位”化將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載體和機遇,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使得“三全育人”和“雙創教育”相互促進,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育和信息服務是圖書館的2個基本職能,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的基礎服務。“雙創教育”和“三全育人”都屬于高校人才培養的教育活動,因此二者都需要圖書館提供傳統的“文獻資源”和“信息素養教育”等基礎服務。此外,圖書館還應該全面介入學校人才培養過程,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6]。同時在《綱要》的“三全育人”之“服務育人體系”強調圖書館要不斷深化服務育人工作,除了要求建設文獻信息資源和服務2個體系,提高文獻資源利用率和服務效率,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優化服務空間,注重用戶體驗這些傳統服務之外,還特別要求圖書館引導師生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維護信息安全[4]。而《雙創意見》在基本原則中強調集聚創新創業教育要素與資源,全員參與,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和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環境[2];在主要任務和措施中要求做到“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健全持續化信息服務制度,建立高校信息服務平臺,為學生實時提供國家政策、市場動向等信息,要求落實好學生創業培訓政策[4]。此外,國務院提出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要求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建立完善知識產權管理服務體系[9]。從“雙創”與“三全育人”對高校圖書館的服務需求及高校圖書館的基本職能和基本服務來看,大部分彼此一致或匹配,但是,二者也對高校圖書館提出知識產權、雙創培訓及持續化信息服務的要求。而從地方高校的發展定位來看,其圖書館服務“雙創”與“三全育人”也要體現出地域性的特色。
地方高校多為應用型,其辦學定位是為區域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其科學研究要瞄準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其社會服務也以特定區域的對象為主。相應地“雙創”也應該同步,即基于區域企業及其資源、產品,以應用型創新為主導。各類高校圖書館能夠為“雙創”提供的服務已有學者進行了研究,有學者側重宏觀的服務體系建設[10],有的學者注重服務模式建設與創新[11-12],也有學者對服務的實踐路徑進行詳細研究[13]。喻珩等[14]探索“雙創”嵌入式服務,劉巧英[15]和孫瑞英[16]從知識發現與服務的角度探索精準知識服務的策略,張麗英提出了專利信息服務發展對策[17],王宇等[18]從創客空間構建方面闡述其對雙創的積極影響。雙創對地方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既有一般性的要求,如文獻資源服務、閱讀推廣和信息素養教育等,又有其特殊性,如知識精準服務等。作者認為地方高校圖書館還需要在國家“雙創”政策宣傳、學校-地方資源產業聯系紐帶、創新創業大賽案例及視頻資源構建、“雙創”志愿團隊建設、“雙創”培訓和大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空間等方面做好服務工作。
個別地方高校圖書館在服務“雙創”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一是缺乏主動性,習慣安于現狀,不愿意承擔新的任務,這主要是學校層面缺乏部門之間的“雙創”協同機制,“三全育人”強調全員育人,圖書館參與育人有了政策要求,當然其成效取決于圖書館“三全育人”工作的推進情況。二是在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高方面缺乏有效手段,在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上顯得力不從心,這主要是因為圖書館“雙創”人才的儲備明顯不足,同時也歸咎于“雙創”服務主動性的缺乏。三是尚未構建服務地方的資源數據庫,無法充當學校與地方及企業有效溝通的紐帶,也無法為學校區域性辦學定位提供具有地方性情報信息。四是不能為創新創業實踐提供足夠的文獻信息支持,這主要是因為地方性高校文獻資源建設經費的不足。
關于圖書館服務“雙創”[10-17]和“三全育人”[19-21]的策略、方法和路徑已有很多報道,而關于“三全育人”與“雙創教育”耦合的研究報道則較少。推進“三全育人”與“雙創教育”完美耦合,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同時落實國家多種政策并取得成效。玉林師范學院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在此,結合該校圖書館的實際,對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雙創”提出一些新的見解,對如何推進“三全育人”與“雙創教育”耦合提出新策略。
4.1.1 地方產業資源數據庫建設
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是面向特定區域,如玉林師范學院面向桂東南。地方高校一般為應用型,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因此,為師生精準快捷提供地方資源、產業和產品信息,將使“雙創”更具針對性,更有實際意義。但是,針對此類信息的數據庫一方面難以獲取,另一方面是很難全面覆蓋到地方的中小企業。為此,圖書館要加強與服務區域的政府部門溝通[22],獲取包括企業名稱、產品、技術特點、地址、聯系方式在內的產業信息,同時獲取地方主要資源種類、儲藏量及其分布。圖書館還要了解主要企業生產過程的技術難題、主要產品的應用領域和銷售困難,了解資源的應用領域和當前的開發利用狀況及存在的困難。據此,圖書館建設地方產業資源數據庫并對外免費開放,讓包括師生在內的各方人員能夠針對這些實際問題開展技術與營銷創新并面向這些產品與資源開展創業實踐。
4.1.2 創新創業及其大賽案例數據庫建設
創新創業及其大賽案例已經有一些商品化數據庫,但是地方高校財政不寬裕,很多只能保障傳統文獻型數據庫,而負責管理創新創業教育的行政部門不具有管理數據庫的傳統和經驗,運行數據庫的硬件及網絡保障尚不完善,因此自行建設創新創業及其大賽案例數據庫對地方高校圖書館來說是服務“雙創”的一種有效方式。創新創業及其大賽經過這么多年的實踐,積累了不少經驗,學校層面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圖書館一方面要注意收集本校獲得省級以上獎勵的案例,同時注意與兄弟院校互相分享獲獎案例;另一方面收集一些優秀網絡案例,通過技術手段建設相應數據庫,由于可能涉及版權問題,該數據庫僅供內網使用,并做下載限制。
4.1.3 加強“雙創”意識培養
“雙創”從提出至今已有7年多時間,其熱度在下降,身邊很多學生都不知道“雙創”是什么了。但是,“雙創”仍然是“十四五”期間政府的重要工作,因此圖書館在加強“雙創”意識培養方面仍可大有作為。圖書館可以利用其作為學校知識中心、學習中心和文化中心[18],具有聚集人的優勢,如玉林師范學院圖書館年進館人數>50萬人次,一方面開展“雙創”宣傳活動,考慮到上半年世界讀書日期間開展了“讀書月”閱讀推廣活動,而下半年開學季有新生入館教育,故“雙創宣傳月”設在十一月,開展“雙創”相關國家政策、案例和學校“雙創”管理辦法等的宣傳,加深學生對“雙創”的認識;另一方面在每年2,3,9,10月學生開學而未考試之前開展創新創業專題講座,邀請本校優秀創新創業大賽指導教師、優秀校友、優秀企業家授課,以此提高學生的“雙創”意識。
4.1.4 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空間建設
創客空間建設是“雙創”服務的新思路,也是路徑之一[18,23],國內除了武漢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極少數高校圖書館有相應空間建設之外[10-11,18],鮮有相關建設報道,主要原因是建設、運營過程中經費、資源和能力不足。創客空間在雙一流高校建設都困難重重,地方高校要建設功能較為單一的此類空間更為困難,除了前面所述原因之外,地方高校圖書館還面臨空間不足、專業人員缺乏和無創客空間指導能力等難題。因此,一些高校圖書館在空間建設上各具特色,如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的建設有研究間,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設置學習空間,南京大學圖書館設有信息共享中心(IC),浙江大學圖書館建設創新空間,重慶大學建設圖書館研修室,等等[10-11]。地方高校圖書館也可以參考廈門大學圖書館的多功能空間進行建設,同時必須考慮圖書館學習中心、閱讀推廣和“三全育人”與“雙創”的需要,并結合各圖書館自身特點建設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空間更加切合實際。該空間適當分區,含研修室、學習區、宣傳廊,配備電腦及自助打印機、投影、朗讀亭等,定期開展閱讀推廣和“雙創”宣傳,目的是提升包括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在內的學生綜合素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4.1.5 “雙創”志愿者團隊建設
當前,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雙創”的能力還相當有限,一是因為“雙創”不是圖書館的傳統職能,館員相關專業知識儲備不足,二是地方高校圖書館人員來源復雜,圖書館情報專業人才缺乏,“雙創”專業指導教師非常少。因此,地方高校圖書館需要在服務“雙創”方面真正有所建樹,除了內部挖潛主動擔當外,還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成立“雙創”志愿者團隊將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雙創”志愿者團隊包括“雙創”專業指導教師志愿者團隊和學生志愿者團隊。其中,“雙創”專業指導教師志愿者團隊需要學校創新創業學院協助,一方面要求“雙創”專業指導教師將“雙創”的實踐課程和創新創業大賽的某些環節放在圖書館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空間進行;另一方面這些課程或活動對全校學生開放共享,讓“雙創”專業指導教師的課程或活動產生溢出效應,產生更大效益,同時增加圖書館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學生志愿團隊則是按照學生社團管理標準運行,人員面向全校招募,在圖書館教師的指導下負責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空間的日常管理。
4.2.1 以“雙創”服務為載體踐行“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的目的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終達到立德樹人。圖書館踐行“三全育人”一方面要挖掘圖書館包括“雙創”服務在內的各種活動的思政元素,另一方面要凝練適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思政元素融入適當的載體。創新教育及其活動本身就蘊含理性思維和勇于探索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以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用差異化的生動活潑的具體實例加以闡釋。如針對化學專業相關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要強調以實驗數據為依據,根據所學基本理論和原理,通過邏輯推理得到新的結論。創業教育及其活動則包含敬業愛崗、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和奉獻社會的思政內涵需要重點強調。此外,要收集關于人生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想信念、愛國主義、道德修養、法治素養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可以將其濃縮為短小精悍的圖文,通過多種形式融入“雙創”志愿者團隊建設中,進行無形的思政教育,并使之見于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空間內,形成環境的熏陶,亦可以在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及其大賽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思政教育。
4.2.2 以“三全育人”強化提升“雙創”服務質量
在高校,“三全育人”的主體一般為教職工,而客體一般指學生。因此高校圖書館踐行“三全育人”,一方面圖書館教職工服務“雙創”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會得到提高,另外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樹立遠大理想,從而提高“雙創”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師生同向形成合力,這樣對圖書館而言強化了“雙創”服務質量,對學生而言提升了“雙創”教育的實效。“三全育人”強調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明確了全體圖書館教職工肩負的育人責任,如果用好“雙創”服務這個育人載體,那么圖書館在做好“雙創”服務的同時也達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且由于夯實了責任,雙創服務質量會更有保障。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對圖書館提出了具體的育人要求,圖書館“雙創”服務的全程和全方位跟蹤將有助于服務不留死角。“三全育人”要求切實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其中“服務育人質量提升體系”對以服務為主要工作的圖書館提出了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結合起來,增強供給能力,為師生提供靶向服務的要求[8],這有利于圖書館進行服務創新以對雙創提供精準服務,提升雙創服務質量。同時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文化中心[23],必須在“文化育人質量提升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僅要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的教育,而且要促使高校形成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助力學校“雙創教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深入開展,使雙創政策得到真正落實。
高校圖書館服務國家宏觀政策要做好各個政策之間的耦合、協同,才能發揮其最大效能。“雙創”與“三全育人”先后提出,都是國家中長期政策,地方高校圖書館應該根據學校辦學定位,推進二者完美耦合,不僅能夠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縱深發展,而且能夠提高畢業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做貢獻,還可以進一步推進高校與地方產業有效融合,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