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
【摘? 要】小學美術是培養小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學科,美術教學也是STEAM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理論上來講,小學美術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之間應該是一種因果的邏輯關系,教學活動應該圍繞教學目標去開展,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小學美術教學活動變成了一種“游樂式”的教學形式,課外作業也變成了家長的繪畫任務,美術教師要糾正這種教學偏離正軌的現象,發揮小學美術教學的實際功用,從而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教學活動;教學目標;邏輯關系
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首先對美術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進行論證,然后探究出當前教學中這兩者存在的實際關系,最后列舉出一些實際的措施,從而落實小學美術的素質教育。
一、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理論上的關系
從理論上來看,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是高度關聯的,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不論教師的教學方法怎么變,都改變不了以結果為導向的事實。從理想狀態來看,美術教師的教學活動應該具有趣味性且緊貼教學目標。在教學之后,學生能夠學到相關的美術基礎繪畫技巧,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也能得到提高,美術教學的價值也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從細分的角度來看,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基本上具有以下三個邏輯屬性:首先,教師的教學活動應該具有比較濃厚的趣味性,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美術這門學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其次,在繪畫技能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體會繪畫的樂趣,在課外作業的布置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合理布置作業,并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這個過程以培養學生的繪畫基礎為主,不讓課外作業變成家長的作業,讓作業充分發揮其功用,而不是流于形式。另外,教師應通過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繪畫習慣,讓學生明白各種繪畫工具的具體使用,加深學生對繪畫的認識。
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之間的邏輯關系不應該因為教學形式的改變而轉移,保持這種關系是實現小學美術基礎教學和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只有落實了這種教學關系,教師才能更好地發現學生的美術天賦,培養學生的美學基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間的現實關系
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前提是以教育目標為導向,這是所有教學內容的基本邏輯,不論教師的教學活動如何,都不能違背這個邏輯關系,如果違背了這個邏輯關系,教學活動就失去了意義,這就好比國際航運業務,船長們可以沿著不同的航線去航行,但是目標一定是唯一的,否則將失去國際航運的意義。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先要錨定教學目標,以此為教學導向來開展教學,這樣才能體現美術教學的價值。如果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不明確,或者這兩者時而偏離時而存在相互關系,那么教學目標就很難落實,教學活動就失去了意義,學生就學不到實實在在的美術知識,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明確這些教學關系,并時刻提醒自己要以教學目標為工作導向。
在探討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之間的現實關系之前,首先要再次明確美術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通過對照的關系推導出目前的美術教學活動是否合理。目前,小學美術教學目標從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方面是提升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展現自己的美術作品;另一方面是讓小學生認識各種繪畫工具和繪畫材料,讓小學生懂得基本的繪畫方式;第三個方面是培養學生的繪畫習慣,
讓學生能夠用筆畫出自己認為的美學事物。這三個教學目標實際上融合了小學美術的基礎內容和核心素養,是小學美術教學目標的根本。確定了小學美術的教學目標之后,就可以論證目前的教學活動是否能夠實現美術教學目標這個問題。從實際的教學經驗來看,目前的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比較單一,課程內容形式化,課外作業變成了家長的作業,這已經變成了一種教學常態。家長也深受其擾,每當教師布置作業時,家長就要想辦法完成這個繪畫作品,網絡上甚至產生了“代畫課外作業”的現象,這種情況的出現完全背離了小學美術的教學目標。
總體來講,目前的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不是平行的關系,而是一種背離的關系。這種教學關系使得教師的教學活動失去了本質意義,學生也很難從教學活動中學到應有的知識,有些有藝術天賦的學生可能會在這種教學活動下被掩蓋,現在倡導的素質教育也很難實現。在這種教學方式下,STEAM教育五要素中的“Art”的相關教育是缺失的,學生學到的是缺少藝術元素的理工類的教育內容,這與現實社會所需要的全面人才是相悖的。相比較于素質教育的各項要求,一些現實的教育活動和預期教育目標相差甚遠,教師和家長只重視藝術教學能否成為學生的升學加分項,而不是能否成為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項。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定期地審視自己的教學活動,要以高標準、高素質的教學要求來引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從而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三、糾正小學美術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的偏離
小學美術學科不屬于升學考試的主要內容,而美術學科也很難通過一些量化的標準來進行衡量,導致目前的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相偏離,課堂教學形式化,課外作業成了家長的作業。針對這種教學現象,美術教師要有清晰的認識,在教學中要想辦法改變這種教學現狀,要以實現小學美術的教學目標為己任,通過實際行動來切實地提升教學質量。關于如何糾正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之間的偏離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教學實踐。
(一)修正教學理念,回歸教學本質
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糾正自身的教學偏向。美術教師要意識到美術教學的意義,雖然說美術學科不是升學考試的主要內容,但是美術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多重意義,通過小學美術教育,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會得到促進和培養,這些素質會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美術教育有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特長,幫助學生找到更好的職業發展方向;在STEAM教育理念和社會對人才變化需求的條件下,美術教學的意義特別突出。所以,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小學美術教學的意義,在這個基礎之上要落實美術教學活動,讓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達到高度匹配,從而幫助學生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并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提醒自己美術教學的現實意義,這樣才能在教學活動中錨定教學目標。理念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對自己的教學理念進行定期的修正,充分發掘教學本質,落實素質教學。修正教育理念的意義在于摒棄人性的弱點,教師在某種情況下會因為一些自我認識的不足或者自我禁錮的心理而產生一些不正確的教學理念,我們就需要定期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確保是按照預期的教學目標去開展教學活動,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才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出必要的貢獻。
(二)做好教學回測,緊扣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要時刻注意教學活動的準確度,教師要定期回測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要確定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是否有較高的匹配度,如果自身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有較大的偏離,教師要及時調整。教師可以定期制定教學計劃,內容可分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繪畫基礎的掌握情況以及作品的可信度這三個方面。如果教師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就說明教師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發生了偏移,教師需要進行動態調整;如果教師發現學生的美學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不理想,教師就要意識到教學活動可能不是十分適宜,所以要進行及時改變。在學生的課外作業上,如果教師發現課外作業可能不是出于學生之手,就說明作業難度不適當,學生無法及時完成,導致出現了家長代工的情況,美術教師就要據此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教師要對教學偏差有清醒的認識,要認識到教學偏差所能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教師要及時觀察學生的各種學習行為和學習表現,并及時采取行動做出相應的教學調整,這些教學調整可能會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經歷,但這些調整所能帶來的教學影響大多是積極和正面的。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經常進行這種教學回測,可以及時地糾正教學活動,實現高質量的美術教學。
(三)組織教研交流,提高教師素質
美術教師要多參加一些藝術交流和藝術展覽活動。藝術交流可以是教師之間的教學探討,這種探討的過程也是從內心強化教學目標的一個過程,教師在這個探討的過程中會意識到自己作為美術教師所需要做出的各種提升和學習行為。參加藝術展覽活動能夠提高教師的藝術涵養,教師會有足夠多的知識元素來傳授給學生,這個傳授的過程就是美術教學本質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能夠幫助美術教師回歸美術教學的本質。教師可以定期關注當地美術博物館的開展信息,通過實際的參觀和學習來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在參加展覽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和同行人進行交流,在一種辯證的方式下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在教學之余,教師可以記錄自己的教學歷程,通過縱向對比發現自己的教學變化和學生的變化,這其實是在和自我進行交流,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教師也能實現不斷的自我提升。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和所在區域的美術教師建立經驗共享的交流平臺,教師要定期分享彼此的成功教學經驗,以及自己所洞察到的教學影響因素,以此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讓教師能夠擁有敏感的教學“嗅覺”,從而及時發現教學偏離的各種現象,做好本質工作。在這些交流和分享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有開放的胸襟和心態,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別人的經驗,然后結合自身的教學行為適時地進行調整。
四、結束語
美術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通過系列的美術教育活動,學生的思維、藝術思想及創造力都能得到比較好的培養。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定期思考教學的本質,不要把全部的教學精力都投入到常規的教學活動中。教學活動的本質是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對于有些可以高度量化的學科,教師的教學活動基本上不會發生偏移,但是對于一些不可量化的科目,可能就會發生教學活動偏移的情況。由于小學美術學科不是升學考試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容易發生教學偏移,使課堂教學流于形式,課外作業變成了家長的作業。針對這種教學現象,美術教師要從教學意識上進行規避,從周期性的教學總結上進行教學調整,從藝術交流上進行教學喚醒,以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充分發揮小學美術教學的實際意義,為學生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熊富.關于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幾點認識和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5(7).
[2]畢瀚書.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1):123-124.
399150033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