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兵
【摘? 要】本文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為背景,分析在小學階段作業布置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論述小學語文作業創新設計的重要意義,并提出小學語文作業創新設計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語文作業;創新設計;策略
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很多教師對作業的育人功能有所忽視。把作業當作教學任務布置給學生,隨意性大,缺少設計,更談不上創新。在當前減負增效背景下,依據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兩個文件精神,我們需要從全面育人的高度去思考,分析解決作業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深入探究在小學語文學科中如何創新作業設計,給學生“松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小學階段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量多
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為學生多做作業容易提高教學成績,所以會布置很多作業,甚至有些班級會出現語文教師布置多一點,數學教師會更多這樣的怪現象,致使學生苦不堪言,家長對此也抱怨不斷,甚至向上級主管部門投訴。
(二)作業布置質量不高,隨意性大
教師布置作業往往缺少設計,隨意布置,作業內容單調,重復、機械性的作業居多,語文作業從字、詞、句等方面一味反復抄寫,進行相同題型的大量練習,數學也是抄寫計算題、應用題,作業內容很少有變化。長此以往,由于作業內容缺少新意,學生對作業提不起興趣,容易產生厭倦甚至厭學情緒。
(三)作業功能異化
作業的作用在于檢測課堂教學效果和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可有些教師會對學習成績不好及違反紀律的學生罰寫作業,認為通過作業的罰寫,可以讓學生乖下來,殊不知治標不治本。作業成了懲罰的一種手段,完全違背了作業布置的本意。
二、創新作業設計的背景和意義
(一)貫徹執行國家教育政策和要求
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中關于學校作業管理的要求第三條,明確要求要創新作業類型方式,鼓勵布置分層作業、彈性化作業和個性化作業,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也要求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要求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以上文件都涉及了作業的創新設計,所以說創新語文作業設計是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的體現。
(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只有擺脫和改變以往機械、重復的作業形式,精
心設計作業內容,減少作業量,才能讓學生從過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而要實現這一目的,重點就要創新作業形式,改變抄寫作業的單一形式,拓寬作業內容,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采取靈活多樣的作業形式,讓學生樂于做作業。
(三)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語文學習中,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厭學情緒,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師布置了大量的字詞句的抄寫作業,不但生字詞語要反復抄寫,古詩、日積月累也要抄寫,甚至有些教師會布置抄寫課文,在反復的抄寫中徹底扼殺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把親近鮮活的語言文字的活動變成了死記硬背。創新作業形式以后,學生可在表演中感受人物形象,在討論中辨明事物觀點,在朗誦比賽中吸收詩詞文化,語文學科不再死板生硬,變得生動有趣,學生能從“要我學”走向“我要學”。
(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大多數教師對作業的認識比較片面,慣性思維比較嚴重,很少反思自己布置作業的形式,總覺得“別人這樣做我也這樣做,應該沒錯”。通過創新作業形式,教師會回過頭來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思想,觸一點而及全身,引發教師對教育教學更深層次的思考,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小學語文作業創新設計的具體策略
(一)分層設計作業,照顧不同群體學生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在布置作業時要分層布置,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比如,在布置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這一課的預習作業時,筆者分為三層次進行布置:第一層,學生自學生字,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并收集整理自己讀過的寓言故事,課堂交流。第二層,學生完成生字的學習,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第三層,學生抄寫生字兩遍,并組兩個不同的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
(二)布置作業多樣化,提高學生做作業的興趣
1.串詞成段
在抄寫積累詞語的時候,讓學生選擇三個以上的詞語,運用這些詞語寫成一段話。比如,在抄寫了“早晨”“穿戴”“鮮艷”“服裝”等詞語后,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三個詞語造句:早晨,同學們穿戴著整潔的服裝走進了校園。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不但能積累詞語,同時讓學生嘗試運用詞語寫句子。相比于以往單調地抄寫詞語,學生對這樣的作業更感興趣,有時候也能寫出非常精妙的句子,甚至有個別同學選擇多個詞語寫出了成段的話。
2.詩詞配圖美化
在抄寫詩詞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版式進行美化,也可以根據詩詞內容自己設計插圖,讓作業美起來。對于語文學習,字詞的積累,以及名言警句和詩句的積累,只要求識記不行,因為有些學生出現會背不會寫,或者錯別字比較多的現象,所以教師往往要求學生進行抄寫,可就抄寫來說,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在布置一次古詩抄寫作業時,筆者突發奇想,讓學生根據古詩的內容和意境,配上插圖,把每首詩用圖美化,結果學生的作業各不相同、亮點紛呈。學生不但精心畫圖,且文字都比以往寫得認真,筆者認為這是學生怕自己的文字影響整個版面的美觀吧!
3.思維導圖
在梳理課文中人物關系和課文內容結構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思維結構圖展示出來。在人物關系較多的課文中,利用思維導圖,學生能很容易直觀地、形象地把人物之間的關系梳理清楚。剛開始,學生對思維導圖的運用還不熟練,圖式也比較單一。熟練掌握了以后,學生會根據不同課文內容設計出不同圖式的思維導圖來學習。當然,思維導圖在習作中也可以應用,學生先擬定題目,然后根據題目生發要寫的內容的不同方面,學生發散思維產生的各種想法都能得到直觀展示,將這種方式用于列提綱最好不過。
4.班級朗誦賽
對于優美的課文、古詩詞,如果進行過細的講解反倒會讓學生云里霧里,美文詩詞需要學生在朗讀中細細品味。學校舉行的朗誦比賽班級里面只有少數人才能參與,且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對大部分同學來說,可望而不可及。而班級朗誦比賽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隨時進行,且全班同學都能輪流參與,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朗誦水平。當遇到適合朗誦的教學內容時,提前通知學生,讓學生做充分的準備。課堂上,先在小組內進行朗誦比賽,小組內輪流推薦同學在全班比賽交流,這樣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鍛煉的機會。在朗誦賽中,學生由于要提前做準備,所以會熟讀成誦,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些內容甚至根本不需要教師講,學生就會明白,對于不明白的地方,為了提高朗誦效果,學生也會自己想辦法解決。
5.小練筆
寫作能力是一項很重要的語文能力,僅憑每個單元的習作練習,學生的寫作能力很難得到提高。如果經常進行大量的整篇習作練習,又會給學生造成學業負擔,而小練筆可以化整為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見縫插針,進行不同主題的習作練習。小練筆的好處在于可以把課文中學習到的寫法及時進行遷移練習。開口小,學生容易學會,且寫的內容相比整篇習作文字量小,不會造成學業壓力,能讓學生輕松自在地練習作文方法。具體操作時,可以在學習每篇課文時,把自己換位成課文中的人物寫感想,也可以運用課文中學習到的寫作方法寫片段,對課文中涉及的課外資料再補充等,靈活地根據所學課文內容確定練習主題。
以上形式只是一種嘗試,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設計靈活多樣的作業形式,在保證作業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做作業的興趣。
(三)作業要有自主空間,給學生自由發揮的余地
很多教師布置的作業限定內容,彈性不足,很少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特別表現在習作練習中,往往設定題目,讓每一個學生按照同一題目展開練習,而有些學生對這一題目無話可寫,只能東拼西湊,甚至抄襲,達不到訓練的目的。每次習作練習只需給出主題,拓寬范圍,讓學生有更多選擇的余地,選擇自己生活中的素材,這樣學生才能有話可寫,才能有真情實感。比如,在寫人物特點的習作練習中,引導學生拓展思維,不一定要寫爸爸媽媽和老師等學生經常寫的人物,也可以挑選自己見到過的印象深刻的人,可以寫公園舞姿翩翩的大媽,也可以寫勤勞認真的環衛工人,抓住某一個人物鮮明的特點去寫就行。
教師可以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以條目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這樣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余地,不必千人一面,學生對自己選擇的作業會更加認真對待。在布置《自相矛盾》這一課的小練筆時,筆者就給了學生兩個可供選擇的作業:新編《自相矛盾》和舊版《自相矛盾》。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用自己的話寫出故事。作業交上來時,不管是練寫的質量,還是書寫都比以往要好。
(四)作業要跨學科融合,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現代社會更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倡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所以我們不能就語文教語文,而要打通學科壁壘,促進各學科的融合。在語文作業的布置中,教師也要注重學科融合,布置跨學科的作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美化古詩詞的作業中,讓學生根據古詩詞的內容,自己設計插圖,把語文和美術學科融合在了一起,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同時,把在古詩詞中感受到的意境和情感用美術的色彩和線條表達出來。
在學習白居易《憶江南》時,先讓學生理解誦讀這首詞,感受意境美,再通過音樂學習,讓學生學會演唱,領略古詞曲的音樂美,這樣美育熏陶與語文教育又自然融為一體。
學習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最后兩句“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時,問學生:他們這么熱愛勞動,我們現在還需要學習勞動的本領嗎?引發學生思考,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
面對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現狀,教師要改變以往陳舊的做法,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文件精神,創新作業設計,不斷嘗試和探索,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Z].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Z].
328550033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