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彤 張笑楠 劉雨彤 拱茁







摘要:[目的/意義]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于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提高成果轉化率及提升服務政府決策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方法/過程]本文明確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咨詢服務過程參與者的角色定位,論述了政府—新型智庫—智庫研究人員的雙重委托代理關系,構建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多層激勵模型,并對其進行求解與仿真,分析了政府激勵系數、智庫組織激勵系數以及研究人員努力程度與各影響因素的關系。[結果/結論]研究發現:政府激勵系數與智庫組織管理水平正相關,與智庫咨詢服務社會化轉換系數負相關;智庫激勵系數與智庫組織管理水平負相關,與智庫咨詢服務社會化轉換系數正相關;而雙重監管對雙層激勵機制產生正向影響。因此,政府與新型智庫應相互配合、各有側重設計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多層激勵機制。
關鍵詞:新型智庫 ? ?雙重委托代理模型 ? ?決策咨詢服務 ? ?激勵機制
分類號:C932.6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2.01.04
1 ?引言
縱觀當今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歷程,智庫在國家治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為國家治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開啟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全新篇章[1]。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已進入“快車道”,全國各地各種類型的智庫大量涌現,國家高端智庫“領頭雁”的示范效應日益顯現,較好體現了智庫咨政建言和理論創新的功能。然而,與當前我國政府決策對智庫的期待和現實需求及發達國家智庫提供的高質量智慧服務相比,我國智庫服務政府決策的能力相對滯后,能夠將成果轉化為有效社會公共決策的智庫較少[2]。因此,調動與激勵智庫組織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政府對智庫組織的激勵和監督,提高智庫研究人員知識創新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全面提升智庫服務政府決策水平,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值得全身心投入的長期戰略任務。
學者們關于新型智庫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在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學者們對建設目標、方向以及主要路徑進行了深入研究。例如,楊亞琴[3]分析了當前中國智庫現代化建設存在的困難問題,提出加快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現代化建設的對策建議;梁煒等[4]提出了中國特色新型科技智庫建設的基本路徑,包括建設目標、價值取向、基本特征、體系構架和支撐條件;文宏等[5]利用內容分析法,以黨和政府的政策文本為研究素材,提出“目標引導—資源配置—環境開放—合作協同”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發展的邏輯。也有學者從數據資源的視角出發研究新型智庫建設。例如,黃曉斌等[6]從需求規劃、資源內容以及合作機制等角度,研究了新型智庫信息資源建設的問題;陸麗娜等[7]從科學數據監管的角度對高校新型智庫建設進行策略分析,提出建立以數據為基礎的高校智庫決策方式;羅繁明等[8]設計了基于大數據的特色新型智庫信息化平臺。②新型智庫治理。石偉[9]從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制度、重大決策意見征集制度、政策評估制度、政府購買決策咨詢服務制度、輿論引導機制等五個方面入手,提出制度保障策略;汪橋紅等[10]分析了當前我國智庫治理體系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善智庫治理體系的對策建議;郭寶等[11]分析了智庫治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探討智庫治理路徑結構,并分析了美國智庫治理案例。③新型智庫評價。黃晉鴻等[12]構建了智庫行為評價指標體系,以全國31家省市級社會科學院為評價對象,對地方社會科學院智庫行為進行分析;湯建軍等[13]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評價指標體系——“天井模型”;方茜[14]構建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影響力的層次分析結構模型和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國2016年473家智庫的影響力進行了評價;張穎等[15]辨析智庫評價的情報作用,圍繞智庫評價與情報工作的共性、流程和方法3個維度,解析智庫評價與情報工作的關系。④新型智庫激勵。唐平秋等[16]基于期望理論,分析了高校智庫研究人員激勵的困境與對策;孫瑞英等[17]提出我國高校智庫聯盟激勵機制,包括工作激勵機制、報酬激勵機制、精神榮譽激勵機制、有效溝通激勵機制;陳海貝等[18]構建了智庫與政府之間的激勵模型,給出了最優合同設計。
縱觀已有研究,學者們主要從新型智庫建設目標、路徑與對策、智庫治理、智庫評價等方面展開研究,雖然已有研究涉及新型智庫激勵,但主要是單一對象激勵,鮮少從“政府—智庫組織—智庫研究人員”三者關系視角出發,論述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多層激勵機制。因此,本文基于雙重委托代理理論,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決策執行服務行為進行探究,分析政府、新型智庫與智庫研究人員之間的委托關系和利益關系,并建立起三者之間的激勵模型,設計新型智庫的多層激勵機制,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提高成果轉化率及提升咨詢服務能力提供幫助。
2 ?智庫咨詢服務中的雙重委托代理關系分析
2.1 ?智庫咨詢服務中的角色定位
政府,是指國家進行統治和社會管理的機關,代表著社會公共權力,可以被看作一種制定和實施公共決策、實現有序統治的機構。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動態發展與深刻變化以及多種內外因素的交互作用,我國政府面臨的決策難度和復雜程度變得越來越大,亟需專業研究機構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與智慧服務。因此,政府是智庫產品的需求方和購買方,可通過合同、委托等方式,向智庫購買政策調研、發展規劃、服務咨詢、決策論證、文稿草擬等軟性服務[19]。
智庫是從事公共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的重要機構,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和決策需要不斷發展壯大的“思想工廠”[20]。智庫接受政府委托進行針對性的調查和研究,為政府提供咨政建言和決策支持,是智庫產品的生產方和供應商。智庫提供的研究報告、咨詢服務、戰略規劃等產品成為政府購買服務的重點內容,而智庫通過競爭獲取政府購買服務的資格,同時促進行業的優勝劣汰,增強自身服務公共決策的質量和水平。
智庫研究人員是由智庫組織聘任的具有深厚理論知識素養、較強的研究能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的專、兼職研究人員。智庫研究人員接受智庫組織的統一安排管理,以項目的形式承擔具體的決策咨詢任務,通過深入調查和研究,形成觀點鮮明、邏輯嚴謹、表述順暢和具備可操作性的智庫產品。智庫的研究人員是智庫產品的具體生產者,其智力成果集中體現為智庫產品。
2.2 ?雙重委托代理的應用條件
委托代理理論,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伯利(Burley)等以現代公司治理為起點所提出的,目的在于平衡委托方與代理方之間的契約關系,構建滿足雙方條件的最優化契約。而本文所涉及的雙重委托代理,在兩個傳統參與方的模式下,增加一個參與方形成雙重代理的三級供應鏈,包括政府、新型智庫組織以及智庫內部的研究人員。中間方即委托人又是代理人,以委托雙方公認的指標體系進行雙重激勵。
委托代理關系的建立需要滿足一定條件。首先,委托代理行為的參與方都處在信息非對稱的環境中。本文所涉及的參與方中,政府優勢在于把控了社會發展的大政方針,對于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發展方向和創新改革都有全面的規劃,但是對于智庫組織內部的研究開發進程無法實時監控;智庫組織匯集了各個領域的專業人才,有足夠能力為政府解決難題,但同時對于政府未來的發展政策難以預料。因此,本文雙重委托代理的各參與方滿足信息不對稱的條件。其次,雙重委托代理的行為主體追求效用的最大化,通過契約合同關系的訂立,形成行為主體間激勵與約束的協同關系,在保證激勵機制有效運行的同時,實現行為主體的最優效用。因此,雙重委托代理理論適用于本文對于智庫激勵機制的研究。
2.3 ?政府—新型智庫—研究人員的雙重委托代理關系
政府購買新型智庫決策咨詢服務的過程中存在雙重委托代理關系,包括政府與智庫組織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和智庫組織與智庫研究人員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從雙重委托代理的角度來看,政府、新型智庫與智庫研究人員通過契約合同相互聯系起來,構成關于智庫知識成果的三級供應鏈。政府與一些智庫組織長期合作,形成穩定的代理關系;同時,政府也會通過項目申請、投招標等方式,與一些智庫組織形成短期的委托代理關系。而智庫與其研究人員通過聘任合同,形成長期穩定的委托代理關系。其中,政府既是購買服務的委托方,又是咨詢服務的消費者,在委托智庫進行項目調研、撰寫咨政建議的同時,也對智庫的努力程度、項目進度以及成果質量進行監督。智庫作為委托代理行為的中間人,一方面,代理政府的決策咨詢委托,接受政府購買服務行為的報酬與獎懲;另一方面,組織智庫研究人員進行項目的開發與研究,對研究人員工作的努力程度和效果進行監督檢查。智庫研究人員既是購買服務的受托代理人,又是智庫成果的生產者,代理咨詢服務獲取新型智庫組織報酬,并提高自身效用。政府—新型智庫—智庫研究人員的雙重委托代理關系如圖1所示。在雙重委托代理關系中,政府、智庫組織和智庫研究人員本質上都屬于理性經濟人。政府以實現社會公共效益的最大化為目標;智庫組織在保證自身效益的同時,來實現政府的最優公共決策;智庫研究人員以實現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為目標。
3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激勵模型構建
3.1 ?研究假設和參數說明
基于上述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項目委托-代理關系分析,本文嘗試通過建立委托-代理模型來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多層激勵機制進行研究。
(1)假設政府和新型智庫組織都是風險中性,完全理性的;智庫的研究人員作為自然人是完全理性,但風險規避的。因此,對于智庫研究人員效用函數的表達,本文引用阿羅-帕拉特風險厭惡效用函數表示為u(k) = –e–rk。其中,r為智庫研究人員的風險規避系數,其表達式為r = μ′′(k)/μ′(k),k為智庫研究人員所獲得的收入報酬。
(2)假設只考慮一家新型智庫組織為政府提供咨詢服務,不存在與其他智庫組織間的合作或競爭關系,并且不考慮智庫組織內部研究人員之間的競爭和流動性。
(3)假設政府與新型智庫的目標都是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而智庫研究人員的目標是實現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4)假設智庫研究人員的工作成本用其努力程度來代替,工作成本c(x)與其努力程度x和努力所投入的邊際成本b(努力成本系數)有關,
即智庫研究人員所投入的工作成本。當
x=0時,c(x)=0,說明當個人不付出努力時就不會發生努力成本,x越大即智庫研究人員的努力程度越大,努力成本越大,隨之帶來的負效用也越大。
本文所涉及的關鍵參數及含義如表1所示。
3.2 ?效用函數的確定
3.2.1 ?智庫研究人員效用函數 ? ?智庫研究人員在整個咨詢服務項目中的績效產出主要與自身的努力程度和新型智庫內部的管理水平有關。因此,績效函數為y=ax+θ。其中,θ代表與努力程度不相關的環境風險因子,其方差σ2越小,表明績效的產出水平大部分取決于研究人員的努力水平。根據新型智庫內部的委托代理契約合同,智庫研究人員獲得固定報酬?0,在績效產出的基礎上以系數?對其進行激勵。當y>y0時,新型智庫以?的比例對研究人員進行正向激勵;當y<y0時,新型智庫以?的比例對研究人員進行負激勵。因此,智庫研究人員所獲得的報酬收入為?0+?(ax+θ–y0),且其努力成本為,智庫研究人員的收益
函數為
(1)
由于智庫研究人員對風險的規避性,效用函數表達為u(X) = –e–rk,因此,智庫研究人員效用函數期望值的確定性等價收入為
(2)
3.2.2 ?新型智庫效用函數 ? ?根據政府對購買新型智庫決策咨詢服務的委托代理契約合同,除了固定的報酬P0以外,政府需要根據該項目成果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對新型智庫進行系數為t的激勵。社會效益用(hx+λ)表示,即智庫研究人員努力程度的社會化轉換,則該激勵函數表示為T=t(hx+λ)。除此之外,智庫組織還要對智庫研究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其監督所產生的成本表示為G = g – ηx。其中,η體現出智庫的監管力度,隨著研究人員努力程度的提高,智庫內部的整體監管成本就會減少。因此,新型智庫的收益函數為
(3)
由于新型智庫屬于風險中性,因此其效用函數的期望值為
(4)
3.2.3 ?政府效用函數 ? ?根據政府對購買新型智庫決策咨詢服務的委托代理契約合同,政府可以獲得智庫服務成果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即(1–t)(hx+λ)。同時,政府也要對新型智庫內部的經營管理和知識成果的質量進行監督,其監督成本表示為M=m–β(ax+θ)。其中,β體現出政府的監管力度,具體以整體績效的產出為基礎進行監督。因此,地方政府的收益函數為
(5)
由于政府屬于風險中性,因此效用函數的期望值為
(6)
3.3 ?雙重委托代理下的新型智庫激勵模型
根據委托代理理論的設立條件,激勵政策必須使得參與方滿足參與約束(IR)和激勵相容約束(IC)。其中,參與約束是指代理人接受委托人所委托的任務時,獲得的收益要大于不接受該任務的保留效用;激勵相容約束,是指代理人接受委托任務時應滿足自身效用的最大化,這樣才能保證代理人參與到委托活動中[21-22]。
因此,本文假設智庫研究人員投入成本c(x)所獲得的最高效用函數為u(X0),X0表示工作人員的最高機會收益,即選擇其他委托時可能獲得的保留效用;u(D0)表示新型智庫所能獲得的最高效用函數,D0表示其可能獲得的最高機會收益。則分別存在和以個體和新型智庫的效用最大化。
綜上所述,基于雙重委托代理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多層激勵模型為
(7)
(8)
(9)
(10)
(11)
3.4 ?模型求解
對智庫研究人員的激勵相容約束公式(10),求解關于努力程度x的一階偏導并使其為零,得到最優的智庫研究人員努力水平,即
(12)
由公式(12)可以看出,智庫研究人員的努力水平x*與智庫組織管理水平a正相關,與研究人員努力的邊際成本b負相關,與智庫對研究人員的激勵系數?正相關。
將公式(12)代入公式(4)中,得到在智庫研究人員效用最大化的情況下新型智庫組織的激勵相容約束,并對其中新型智庫激勵系數?求一階偏導數使其為零。因此,滿足新型智庫效益最大化的激勵系數為
(13)
將公式(13)代入公式(6),得出同時滿足智庫研究人員和新型智庫效用最大化的政府期望效用,并對其中政府激勵系數t求一階偏導數使其為零。因此,滿足政府對智庫組織最優激勵系數為
(14)
由公式(14)可以看出,政府對智庫組織的激勵系數t*與智庫研究人員努力的邊際成本b負相關,與新型智庫組織的監管力度η負相關,與政府的監管力度β正相關。當β<1時,存在,則政府對智
庫組織的激勵系數t*與新型智庫決策服務產生社會效益的轉換系數h負相關;當β>1時,
,則政府對智庫組織
的激勵系數t*與智庫內部的組織管理水平a正相關。
將公式(14)代入公式(13)中,得到智庫對研究人員最優激勵系數為
(15)
由公式(15)可以看出,新型智庫對智庫內部工作人員的激勵系數?*與新型智庫決策服務產生社會效益的轉換系數h正相關,與新型智庫的監管力度η正相關,與政府的監管力度β正相關,與智庫工作人員努力的邊際成本b正相關。存在,則新型智庫對智庫
內部工作人員的激勵系數?*與新型智庫內部的組織管理水平a負相關。
將公式(15)代入到公式(12)中,得到智庫研究人員最優的努力水平為
(16)
由公式(16)可以看出,智庫組織研究人員的努力水平x*與社會效益的轉換系數h正相關,與新型智庫的監管力度η和政府的監管力度β正相關。
4 ?模型數值仿真
政府激勵系數t、智庫組織的激勵系數?和智庫研究人員努力程度x,與智庫組織管理水平a、智庫工作人員努力的邊際成本b、新型智庫決策服務產生社會效益的轉換系數h、新型智庫的監管力度η以及政府的監管力度β參數密切相關。為了探究各參數變化對新型智庫激勵的影響,本文采用數值模擬分析方法對上述參數進行數值運算,并對運算結果進行仿真處理。為了驗證上述分析方法在隨機情況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設置參數的初始數值為a=3,h=300,b=1,η=5,β=5,然后再逐步調整數值大小,以考察在不同參數變化下政府激勵系數t、新型智庫的激勵系數?和智庫研究人員努力程度x的變動情況,結果如表2所示。
4.1 ?政府對智庫組織的激勵系數與其他因素的關系
智庫組織管理水平與政府的激勵系數呈現正相關關系。智庫組織管理水平越高,政府的激勵效果越好。智庫管理水平的提高意味著智庫組織管理規范、運營良好,研究人員處于寬松、創新的文化氛圍中,其研究能力和咨詢服務水平可以較好地在項目中體現,政府的激勵機制落實在高管理水平的智庫組織相應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智庫管理處于較低水平時,政府為了智庫組織的發展會提高對智庫的激勵;當智庫的管理達到一定水平時,政府對智庫組織的激勵逐步趨于平緩。
智庫咨詢服務所產生效益的社會化轉換系數與政府的激勵系數呈現負相關關系。隨著智庫咨詢服務所產生效益的社會化轉換系數的增大,咨詢服務項目社會化收益不斷增加,智庫組織可以獲得更高的成就滿足,此時,即便政府的激勵水平逐漸降低,智庫組織也會積極主動進行咨詢項目研究。因此,政府不需要設定過高的激勵也能確保項目的進行,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政府的激勵最終減小到趨于平緩。
智庫與政府的雙重監督對政府激勵系數的影響如圖2所示。政府監管力度越大,其激勵系數也逐漸增大;而在智庫監管力度同比增大時,政府的激勵系數逐漸減小。政府的監管力度越大,代表其重視程度越高,政府會相應設定更高的激勵系數。而雙重監督同比增大時,政府的激勵在一定程度上被抵消。因此,政府與智庫組織需要在監管時各有側重,共同發揮監督效果,提高激勵水平。
4.2 ?新型智庫對智庫內部研究人員的激勵系數與其他因素的關系
隨著智庫組織管理水平的提高,智庫內部研究人員的激勵系數逐漸降低。新型智庫組織管理水平越高,組織結構更清晰、管理制度更規范,研究人員工作的主動性和創新性也隨之提升,智庫組織研發效率、咨詢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逐漸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即使智庫組織設定較低水平的激勵,也能達到較好的咨詢服務效果。
隨著智庫咨詢服務所產生效益的社會化轉換系數的增大,智庫組織對研究人員的激勵同比增大。咨詢服務社會化轉換系數的增大,意味著政府咨詢服務項目帶來了持續的社會收益,這表明新型智庫咨詢服務更好地轉化為社會福利,為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支持,這也是智庫組織存在的價值所在。因此,智庫組織為了獲得較高的轉換系數,必然設定較高的激勵系數,而較高的組織激勵水平,也會帶來智庫咨詢服務成果的高轉換。
智庫與政府的雙重監督對智庫內部研究人員的激勵產生積極的正向影響,如圖3所示。當政府和智庫監督力度不斷增大時,智庫組織對研究人員的激勵系數也按一定比例穩步增大,且政府監督力度對于智庫的激勵系數影響更大。政府對智庫的監督力度直接表現為政府對智庫的重視程度,隨著政府監督力量的上升,智庫對研究人員的激勵也隨之增大。
圖3 ?雙重監管對于智庫激勵的影響
Figure 3 ?Impact of dual regulation on think tank incentive
4.3 ?智庫研究人員的努力程度與其他因素的關系
智庫研究人員努力的邊際成本與其努力程度呈現負相關關系。當研究人員努力的邊際成本逐漸增加時,其努力程度不斷下降,從急速的下降趨勢最終趨于平穩狀態。研究人員較高的努力邊際成本會產生較大的負效應,因此,研究人員往往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勞動。
智庫組織管理水平與智庫研究人員的努力程度呈現正相關關系。智庫組織管理水平越高,智庫研究人員的工作就會越努力,即高水平的組織管理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一個身心良好的工作環境,能夠更加激發出研究人員的創造力與工作熱情。
智庫對研究人員的激勵與研究人員的努力程度呈現正相關關系。隨著智庫激勵系數的增大,工作人員的努力水平也隨之增大,即智庫組織激勵機制使得研究人員愿意付出更多努力,但是受到努力邊際成本的影響,研究人員的努力水平在有限理性的范圍內呈上升趨勢,然后趨于平緩。
智庫與政府的雙重監督對于智庫研究人員努力水平的影響如圖4所示。兩種監督力度的增加都會給研究人員努力水平帶來積極的影響,隨著監督力度的提高,政府與智庫組織對于咨詢服務項目質量的把控趨于嚴格,并且對于項目研發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更能激發研究人員的工作熱情與創新能力。從同比增加的監管力度來看,智庫組織的監管更為直接地影響研究人員的努力水平。
圖4 ?雙重監管對于智庫研究人員努力水平的影響
Figure 4 ?Impact of dual regulation on the effort level of think tank researchers
5 ?結論
本文以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作為研究對象,將智庫激勵作為決策變量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多層激勵機制進行數學建模及仿真分析,拓展組織激勵和個人激勵研究,豐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相關研究。基于雙重委托代理視角,本文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咨詢服務過程進行分析,構建了政府、新型智庫組織和智庫研究人員三者之間的雙重委托代理模型,并對其進行求解與仿真,分析政府激勵智庫組織和智庫組織激勵內部研究人員時,主要因素對智庫激勵的影響。本文得出以下結論。首先,政府對新型智庫組織的激勵與智庫組織管理水平、雙重監管力度正相關,與智庫咨詢服務所產生效益的社會化轉換系數負相關。因此,政府需要在新型智庫發展過程中為其提供必需的資源和條件,支持和引導新型智庫走上健康、規范的創新發展道路,促使新型智庫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咨詢服務能力,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從而實現自我激勵。其次,新型智庫組織對內部研究人員的激勵與雙重監管力度、智庫咨詢服務所產生效益的社會化轉換系數正相關,與智庫組織管理水平負相關;而智庫研究人員的努力程度與智庫組織管理水平、雙重監管力度正相關,與智庫研究人員努力的邊際成本負相關。因此,新型智庫組織為了實現激勵效用最大化,既要設計合理的監管機制與政府監管形成有效配合,又要為研究人員提供良好的資源和條件,幫助研究人員提高創新水平和咨詢服務能力,并通過咨詢服務成果的社會化應用,提高研發人員的成就滿足感,抵消努力帶來的負效應,提升智庫研究人員的產出份額和努力程度。
隨著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建設與發展,黨和政府在決策咨詢服務工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應堅持黨的領導,在政府的帶領下積極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智庫體系,完善智庫的發展規劃,建立起多層次、寬領域的發展格局;建立政府購買決策咨詢服務制度和評估制度,通過契約合同明確買賣雙方的責任和義務,第三方評估智庫成果質量,可以有效地增加決策的科學性;構建決策咨詢服務平臺,使得政府的研發項目和智庫組織的成果實時對接,加大智庫成果的轉化力度;積極建立和推行專利成果的保護政策,強化成果保護觀念,并提高科研開發的積極性。
本文雖然按照理論分析、模型構建、數值模擬和參數分析的思路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激勵機制進行了系統探討,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從研究內容來看,需要繼續細化新型智庫創新激勵雙重委托-代理關系的構成要素,從多個維度對雙層激勵機制影響因素進行闡釋;從研究方法來看,可以采取組態分析的方法對新型智庫組織激勵要素及其內部關系進行分析,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激勵的多組態路徑。
參考文獻:
[1] 王方.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內涵、建設實踐及著力點研究[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21, 6(1): 36-41.
[2] 楊萬東. 構建激勵機制提升智庫成果轉化效率[N].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8-11-16(006).
[3] 楊亞琴.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思考: 以智庫影響力評價為視角的分析[J].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21, 36(1): 70-78.
[4] 梁煒, 陳京京, 代水平. 中國特色新型科技智庫建設的現狀評價和實現路徑研究[J]. 科學管理研究, 2019, 37(1): 5-8.
[5] 文宏, 李玉玲. 目標引導、資源驅動與環境培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內在邏輯: 基于82份政策的文本內容分析[J].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 21(1): 63-74.
[6] 黃曉斌, 吳高. 我國地方智庫信息資源建設現狀、問題與策略分析: 以廣東地方特色新型智庫為例[J]. 圖書館, 2020(12): 27-33.
[7] 陸麗娜, 于嘯. 面向科學數據監管的高校新型智庫建設策略研究: 以黑龍江省高校新型智庫建設為例[J]. 情報科學, 2020, 38(3): 119-123.
[8] 羅繁明, 袁俊, 趙恒煜. 基于大數據的特色新型智庫平臺建設研究: 以廣東智庫信息化平臺為例[J]. 情報資料工作, 2020, 41(5): 42-48.
[9] 石偉. 國家治理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制度保障[J]. 行政管理改革, 2021(3): 50-57.
[10] 汪橋紅, 周麗, 劉嘉偉.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治理體系構建研究[J]. 學海, 2018(6): 117-121.
[11] 郭寶, 卓翔芝. 智庫治理路徑結構研究[J]. 情報雜志, 2020, 39(6): 119-127, 142.
[12] 黃晉鴻, 曲海燕. 新時代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行為評價研究: 基于2016—2019年全國31家省級社會科學院的調查數據[J]. 情報理論與實踐, 2021, 44(7): 44-49, 57.
[13] 湯建軍, 鄭代良, 黃淵基.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評價體系初探[J].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 42(4): 12-16.
[14] 方茜. 基于系統理論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影響力評價及特征分析[J]. 經濟體制改革, 2018(2): 164-171.
[15] 張穎, 初景利, 欒瑞英. 情報視角下的智庫評價[J]. 情報理論與實踐, 2020, 43(10): 69-73.
[16] 唐平秋, 蔣曉飛. 基于期望理論的高校智庫研究人員激勵: 困境與對策[J]. 中國行政管理, 2017(1): 63-66.
[17] 孫瑞英, 王浩. 我國高校智庫聯盟內聚外聯的激勵機制設計研究[J]. 圖書情報工作, 2019, 63(14): 13-19.
[18] 陳海貝, 卓翔芝. 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智庫激勵機制研究[J].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 21(2): 38-44.
[19] 張旭. 智 庫思想市場與政府購買決策咨詢服務的中國路徑[J]. 情報科學, 2017, 35(6): 51-56.
[20] 任恒. 政府向新型智庫購買決策咨詢服務: 模式、困境及其對策[J]. 情報雜志, 2018, 37(7): 31-37, 106.
[21] 趙麗梅. 基于雙重委托-代理的科研團隊成員知識創新激勵機制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9, 36(22): 143-151.
[22] 張彥博, 段天然, 陳陽陽. 基于雙重委托代理的企業綠色技術應用道德風險分析[J]. 工業技術經濟, 2020, 39(5): 83-90.
作者貢獻說明:
金曉彤:設計構思,模型建立求解,數據分析,論文起草;
張笑楠:版本修訂,論文語言修改;
拱 ?茁:資料查找;
劉雨彤:資料查找。
Research on Multi-Level Incentive Mechanism of New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Double Principal-Agent Theory
Jin Xiaotong ?Zhang Xiaonan ?Liu Yutong ?Gong Zuo
School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achievement conversion rate of new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erving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Method/proces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roles of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consultation service process of the new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xpounds the double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the new think tank and the researchers of the think tank. The multi-layer incentive model of the new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constructed, solved and simul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incentive coefficient, think tank organization incentive coefficient, researchers’ effort and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is analyzed. [Result/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vernment incentive coefficien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think tank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think tank consulting service; the incentive coefficient of think tank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ink tank,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think tank consulting service; and the double supervis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ouble incentive mechanism.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new think tank shoul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y particular stress on designing the multi-level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he new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new think tank ? ?dual principal-agent model ? ?decision-making advisory service ? ?incentive mechanism
收稿日期:2021-08-09 ? ? 修回日期:2021-09-04
354250190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