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俊龍

新課改的推進,使作文教學的地位逐漸提高,對教師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讓學引思”教學理念的引入,更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加強創新,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貫串于作文教學全過程,以盡快實現三維教學目標,從而加速改善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
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學生消化與靈活運用所學語文知識有著積極意義。“讓學引思”教學理念要求教師采用人性化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與啟發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良好品質。多方實踐證明,唯有“讓學”,才能更好地“引思”,才能提高初中作文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進步和成長。
一、作文立意的引導
審題立意是寫作的第一步,一旦審題立意環節出現了問題,就會使寫作偏離軌道。因此,在“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更應加強對學生審題立意能力的培養,以避免出現審錯題的情況。想寫好文章,前提是準確審題,把握出題者的意圖,在此基礎上發揮創新能力,做到準確、全面、別出心裁地立意。創新能力是初中階段學生必備的,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創新思維的培養是系統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隨意進行,教師還需加強引導與訓練力度,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自由成長。初中生的知識儲備有限,對事物的看法與認識可能相對片面,因此教師需要在寫作教學中加大引導力度。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的思維發展容易受教師的干擾和影響,且沉悶的學習氛圍也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這些因素導致學生的作文內容不豐富、觀點不新穎,寫作能力得不到提升,甚至有的學生還對寫作產生了反感情緒。教師應轉變思想觀念,告訴學生寫作是情感的宣泄,引導學生放下心中對寫作的芥蒂,全身心地投入到創新寫作中,幫助學生從傳統的學習觀念中脫離出來。“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還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想法,要從以往的主導者角色逐步向引導者與組織者的角色過渡,培養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如在以“秋天”為題寫作時,大多數學生的第一反應是從秋天的景象入手,這樣的立意固化且缺少新意。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課文《秋天的懷念》與《秋詞》等,因為課文的選材是獨特的,寫作手法是非常巧妙的,是寫作最好的模板。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文中運用了哪些寫作技巧和修辭手法,然后組織仿寫、擴寫、結局改寫等活動,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培養寫作能力。
二、作文聯想的引導
在作文教學中引入“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想象力對活化思維與提升求知欲等有著積極意義。想提高初中作文教學的效率,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循規蹈矩寫無感染力文字的學習狀態,注重思維與智慧的啟迪,幫助學生拓展寫作思路。初中的寫作訓練題目都是有一定規律的,無非是親情、友情、成長、感悟等的循環往復。教師開展的寫作訓練也大同小異,大都采用反復訓練的方式,以期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方法。這樣的訓練方式,會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降低寫作熱情,不利于聯想能力的培養,可謂事倍功半,甚至可能適得其反。所以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具體怎么做呢?教學時,給出作文題目后,不要急于讓學生寫作或搜尋以往練習過的題材,而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由討論,多角度思考文題,發揮聯想和想象能力,從而打開思路,找到更多的寫作角度。如在寫傳統作文題目“貓”時,大部分學生會按照觀察形態—抓外形與生活習性的特點—運用修辭手法描繪動物—結合特征說明一定道理的步驟寫作。為改變這種固化的寫作模式,寫出內容新穎的作文,教師應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拓展寫作范疇,可以將貓與童年、親情、伙伴等題材聯系起來,然后出示《貓》(鄭振鐸)等課文,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入手寫作。鄭振鐸的《貓》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了三次養貓的故事,讓幾只性格不同的貓的形象躍然紙上。同時,文章將貓的可憐與社會中弱小者的不幸與不受歡迎進行聯想性對接,不僅使情感更真摯,而且增強了文章的思想性,升華了主題,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學生通過聯想與想象,會對作文主題有更多感悟,從而能體會字里行間流露的真情,打開寫作思路,掌握寫這類作文的方法。
三、發散學生的思維
假如學生具備發散性的思維,就可通過多角度思考,輕松攻克學習上的重點難點,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與效率,因此,教師應注重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入手分析,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思想相對自由,相比于設置各種條條框框束縛學生的做法,教師更應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搭建學習的腳手架,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尤其是在作文教學中,不能讓學生為了拿高分而言不由衷,而應當引導他們表達真情實感。但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個復雜的過程,需要教師從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成長,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不吝嗇對學生的鼓勵與支持,多給學生自我表達與展示的機會,讓學生看到努力的意義,從而產生學習熱情,形成良性循環。如,寫“散步”這一主題時,要讓學生從課文中跳出來,發散思維,從其他角度立意?!吧⒉健边@一主題的生活性很強,所以大多數學生在寫作時會選用生活中的素材,但除了寫生活中發生的事,也可以從更抽象的、更有藝術性的角度寫作,比如寫“思想的散步”“靈魂的散步”“心靈的散步”等。想培養發散思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四、創設教學情境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作文教學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死板。在寫作教學中,教師不給學生時間和機會思考作文內容以及寫作方法,而是給出固定的寫作模式,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寫作。這導致學生逐漸喪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有的干脆失去了思考的意識,就算有學生思考,其思考的方向和角度也是偏頗的。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引入“讓學引思”的教育理念,能幫助作文教學打開新的局面,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促使學生的發展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白寣W引思”的教育理念注重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要將生本理念貫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從自身的感受出發,去學習和思考,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形成獨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改變落后的教學現狀。運用“讓學引思”的教學模式時,教師可以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不同主題的創作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全方位貫徹并落實生本理念,將課堂還給學生,不斷引導學生自我提高,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主動參加寫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教學時,教師也要注重學生的合理訴求,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寫作活動中。例如,指導學生改寫《桃花源記》這篇文言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與圖片,讓學生了解“桃花源”的風景,對“桃花源”有大致的印象。然后,帶領學生分析文中的故事發生在怎樣的社會背景下,“桃花源”與當代社會有怎樣的區別。為了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會認真閱讀課文并自主思考,這樣有利于鍛煉思維。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思考的過程中,他們會更加了解“桃花源”,并對“桃花源”有全新的認知,這種全新的認知能幫助他們在后續寫作時,打開寫作思路,寫出高質量的作文。而且,也可以為接下來的寫作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幫助,使學生逐漸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提高自主思考的質量。此外,也能讓學生明白寫作是一種體驗式學習活動,在寫作過程中,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表達真情實感,不能泛泛而談,要將親身經歷或者所思、所想融入到作文中,以提高文章的整體質量。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要結合教學內容,提出一些問題,組織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在回答過程中思考。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明白文章的思想內涵,從而更好地確定立意?;诖耍凇白寣W引思”教學模式中,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確定主旨,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寫作能力。
五、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師要采用綜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不同的文章,帶領學生揣摩不同文章的寫作思路,從而明確應該如何構思。所謂“讓學引思”,“讓學”就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引思”則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自發地、自主地思考,“讓學引思”是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以說明文《蘇州園林》為例,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教師先要讓學生閱讀課文,對文中所描繪的園林美景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然后,帶領學生反復閱讀課文,這樣學生對課文內容就會印象深刻,能在腦海里想象出相對完整的園林畫面。每個人的想象力是不同的,自然想象出來的畫面也是不同的,根據想象寫作,寫出來的作文自然就是與眾不同的。教師也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如“在本篇文章中,哪些句子概括了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和修辭手法”等。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這樣,不僅能促使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要注重引導性教學,讓學生通過文本內容,進一步掌握作者表達思想、情感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如果教師直接提問學生:“作者是怎樣描繪蘇州園林的?”那么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就會依賴文章,傾向于從文章中尋找答案,而不是自主思考和組織語言。久而久之,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就會退化,這對他們的未來發展非常不利。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方法,拋棄傳統的提問方式,活化提問形式,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放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除了要改變提問方式,還需要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在提出問題后,馬上要求學生回答,學生就會因急于給出答案沒時間深入思考,問題與疑惑就會堆積得越來越多,給出的答案也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這樣不僅不能提高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還會降低學習效率,導致學生形成慣性思維,無論面對什么問題,都會下意識地給出最淺顯的答案。所以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和時間,這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重要內容。教師需要秉持“讓學引思”的教育理念,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確保在初中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每一名學生都能學到知識,并形成自主思考的能力。這也方便學生后續的閱讀和寫作,讓每一名學生都了解到作文與自身的思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兩者的關系是相互依靠、不能分割的。
“讓學”與“引思”的關系密不可分,“讓學”是“引思”的前提,“引思”是“讓學”的最終目的,二者不可或缺。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應認清二者的關系,讓課堂回歸本質,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參與寫作活動的積極性,實現能力的全面提高。
338350058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