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 李輝 郭林英
生態安全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生態安全范圍包括生物細胞、組織、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態景觀、生態地理區、陸海生態及人類生態。狹義的生態安全專指人類的生態系統安全。漁業生態安全是指以人類的健康為最終目標,漁業生態系統能夠保持持續生產力,不對環境造成破壞和污染,并能生產出健康漁業產品的一種狀態。漁業生態安全是漁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維護漁業生態安全對于保障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漁業生態安全是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發展現代漁業的重要內容。維護漁業生態安全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加強河南省的漁業資源養護工作。全省做到一盤棋,上下聯動、密切配合、真抓實管,領導到位、組織到位、宣傳到位、措施到位,切切實實養護好漁業資源。
2.加強地方性重點保護品種的管理。在地方性重點保護品種的管理方面,河南省主要開展了黃河鯉魚和淇河鯽魚的資源管理。加大了保護力度,堅持持證生產制度。此外,對黃河鯉魚、淇河鯽魚實施重點保護,制定了黃河鯉魚、淇河鯽魚資源保護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在全省范圍內進行專項檢查,嚴厲查處非法捕撈行為。
3.開展大水面禁漁管理工作。開展大水面禁漁管理工作是保護漁業資源的有益探索,漁業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同時,群眾保護漁業資源意識得到提高,提升了漁業行政管理部門以及漁政執法隊伍的社會影響力。
根據每年的時間節點,合理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此工作不僅可以修復水域生態及改善水體環境,而且能夠有效促進水生生物多樣性和維護生態系統平衡。通過近年增殖放流活動,對維護黃河水域的水生生物種群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恢復黃河水域的魚類生態資源起到了積極的保護作用。
積極配合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合理科學出臺水產養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大水產養殖的生態屬性。同時,充分發揮養護水域生態環境自動修復的作用,科學布局網箱網圍養殖。
當前,隨著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污染、生活污染日益嚴重,部分養殖水域環境惡化。加上養殖池塘年久失修、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等原因,導致漁業發展中出現了池埂倒塌、淤積嚴重、設施老化、抗災能力弱等突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漁業科技支撐力量相對薄弱,漁業科技人才比較缺乏,自主研發能力較弱,技術推廣體系機構不夠健全,缺乏引領行業發展的原創性成果,導致一些制約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
漁業生產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水域環境污染、養殖的高密度、違規用藥和水產品質量安全等問題,也出現了陸源污染嚴重、漁業資源環境惡化、漁業生態保護不充分、生態保護力度不夠等問題。近年,雖然相關部門采取許多保護漁業資源、控制捕撈強度等措施,但是,由于漁業執法力度不足和漁業執法體系建設的不完善,在漁船管理和資源方面還缺乏管理的有效手段。
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利用新聞媒體、張貼告示、懸掛宣傳橫幅、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廣泛宣傳《漁業法》,使廣大群眾認識到違法捕撈對漁業資源的危害性,認識到保護水生生物資源及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目前,漁業管理工作重點是保持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提高管理人員的認識,充分理解并落實好漁業法律法規所賦予的職責,從根本上轉變已有的“只管魚不管環境”的錯誤觀念。管理部門要加強宣傳工作,提高漁民自我保護意識,使漁民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認真開展創建省級、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活動和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產品的認證。提倡科學、清潔、優質的養殖生產模式,開展藥物殘留專項整治活動,加強對水產養殖用藥的監督和指導管理。同時,加大對魚苗、魚用飼料、藥物和水產品經銷市場的檢查和管控力度,清除和打擊一批違禁漁飼漁藥,嚴把入口控制關。加大對水域生態保護管理的力度,最大程度減少人類活動和自然災害對水域生態造成的破壞,采取各種預防措施,對遭到破壞的水域生態進行修復,重建水域生態平衡。提高漁業生態環境保護和漁業資源養護水平,實現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各地充分運用豐富的漁業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資源,通過向外招商,向內開發,逐步壯大,形成有一定規模的發展模式。把漁業養殖活動與旅游娛樂、運動健身、觀光體驗、觀賞游玩結合起來,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產業相互融合的新型漁業經營形式。依托現有的休閑垂釣中心和生態養殖基地,開辟水邊住、水面玩、水上游、水鮮食的自駕游、居家游、近郊游、一日游等漁業旅游休閑項目。
筑強打牢漁業合作社平臺,引導現有漁業合作社進行規范化管理,增強漁業合作社在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服務力度和管理功能,防范和規避各種風險。擴大漁業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從局部合作向行業之間、區域之間的合作轉變,從種苗、飼料、信息、技術的合作向資源、經濟、市場和加工等方面的合作發展。促進以鄉鎮漁業和各漁業公司、休閑垂釣中心等為松散層的區域行業間漁業合作,率先實現各地漁業資源、技術、人才、信息、營銷、種苗、水產加工、漁飼漁藥漁具漁政共享。同時,逐步實現跨行業、跨區域、跨領域的漁業合作和異業合作,形成多個市場、多種資源、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取長補短的大基地、大市場、大集團一體化經濟發展格局。
將環保理念和策略應用于生產過程和產品中,創新生產加工方式,生產綠色產品,提倡綠色消費。推進漁業轉型升級,提高水產養殖及產品加工過程中廢棄物的有效利用,減少環境污染。加強對漁業生態環境和廢棄物的管理,對廢棄物實行無害化處理、減量化排放和資源化利用,控制和防止外源污染和內源污染,發展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