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聶君(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逐漸加快,我國碳排放也逐年上升。2011年,我國宣布確定7大試點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湖北、廣東、重慶以及深圳7個省市開啟碳排放交易試點。隨著制度開始實行,全國開始實行有限碳排放即碳配額并嚴格實施。從城市角度,這項制度能夠有效降低碳排放,從微觀企業角度,處于碳交易試點城市的高碳排放企業也能獲得收益。
2001年至2017年間,中國碳排放表觀總額總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0至2012年,此階段中國表觀碳排放不斷上升,平均增長率達到了9.32%。其中增2002、2003、2004、2005、2009與2010年年增長率超過了10%。2002年的年增長率到達了17.88%,2003年年增長率為15.22%。此后年增長率逐漸下降并穩定在6%至10%之間。第二個階段為2013年至2017年,此階段中國碳排放量首次出現了負增長。這是中國從2000年開始首次出現負增長。從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來看,中國2013年至2014年對煤炭的總需求占比從66%下降到了64.2%,并且中國的能源消費增長也在2014年達到了3.8%,這個數字為1998年以來的最低值。從不同能源排放角度上來看,碳排放主要來源為原煤、原油、天然氣與水泥。表一列舉了這四大能源排放占比。原煤主要適用于發電行業,1kg原煤完全燃燒將產生20934kj的能量。從供應端來看,中國發電主要依靠火力發電。2020年中國火力發電占全部發電量的70%以上,水利發電為15%,其余為其他清潔能源發電。在如此大的火力發電需求下,中國原煤消耗也不斷上升,由原煤產生的碳排放也最多。
因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需要,我國能源消耗量不斷上升,并且以化石能源為主。2006年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家。雖發展中國家碳排放平均而言會高于發達國家,但我國依舊面臨巨大的排放壓力。在全球變暖問題日趨嚴重的關口,我國于2011年宣布將開放全國7個城市作為碳交易試點,2013年至2014年間北京、上海、天津、湖北、重慶,廣東和深圳相繼開放碳交易業務。截至2015年底,上述七個碳交易試點的總交易量已經超過了8000萬噸。
除發改委確認中國試點城市以外,各地方政府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認適合本城市或者本省份的碳交易具體政策。在開放碳交易前期,我國對交易對象的篩選主要集中為碳排排放較大的行業。以北京湖北為例,北京進行碳排放交易試點初期對覆蓋企業碳排放量標準確定為10000噸以上,湖北確定的排放標準為5000噸。隨著交易量越來越大以及制度日漸成熟,北京于湖北分別將企業排放門檻放寬至5000噸于3000噸。在最初的碳配額方面,我國最初進行碳交易試點為免費為各個企業發放碳配額,隨著日趨成熟的交易體系,我國開始以免費于拍賣相結合的碳配額交易制度。同時,為監督督促各個企業節能減排,對未達標的企業實施不同程度的罰款并在下一年度的碳指標方面予以減少。
本文章中的碳排放數據來源中國碳核算數據庫公布的2007-2018年市級碳排放數據。根據2011年10月,我國發改委下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將其所公布的七大試點城市,包括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湖北,重慶令為處理組。文章所有財務數據均來自國泰安數據庫,本文選取電力熱力行業以及房地產行業共計139家上市企業,將那些處于試點城市的企業設為處理組,其余城市設為控制組,并去除狀態為ST等異常狀態的企業。

表1 中國2000至2017年中國碳排放總額明細
模型一:

模型中co2emi為碳排放,單位為千噸,將試點城市令為treat組,并令為,其余城市為control組并令為0,同時將2011年以后令為1,其余令為0。并控制地市固定效應,時間固定效應。結果如表3:

表3 模型1結果
如結果所示,did項的系數表示碳交易政策的政策效果顯著為負。表明如果該城市為碳交易制度試點城市,每年碳排放將降低99噸。Year的系數顯著為正表示每年碳排放顯著增加,平均為76.5噸每年。而ctrade為是否為試點城市,該系數顯著為正的可能原因為試點城市本身一般碳排放量相比于其余控制組城市來說較高,因此顯著為正。

表4 模型二結果

模型中因變量包含凈利潤、營業收入、營業利潤、總資產、資產負債率來衡量企業成長,控制包括時間固定效應,企業個體固定效應以及地市固定效應。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國部分年份不同行業碳排放情況
從結果中可以看出,企業的盈利能力如凈利潤、營業利潤以及營業收入顯著提升,企業總規模(以總資產衡量)也顯著提升。說明試點城市的企業具有更大的成長機會。最后一列dtar為資產負債率,此項并無顯著影響,說明處于試點城市的企業,相較于其余城市的企業資本結構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化??傮w來說,企業處于試點城市能有更大的機會提升企業規模并增加盈利能力,且并不會產生額外的負債,政策對這些企業具有正向的影響。
從模型結果來看,碳交易試點政策所在城市的碳排放在政策執行后顯著低于非試點城市,并且碳交易所在城市的高排放行業企業也能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因此,試點也為在全國范圍內開放碳交易提供了先行經驗。高排放企業在排放受到限制的同時,也能通過市場買賣等方式,合理增加或減少碳排放,以此發展自身。因此,碳排放交易政策同時為環境以及企業成長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