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楠(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并沒有設置太多的專業課程以及職業培訓課程,大多數是由于學校沒有配備相關的資源課程,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了其他方面。以高職會計專業為例,會計專業的實踐大多是以學校開設的實踐課為主。學生缺少實踐的機會,并且職業培訓課程也比較少,學生無法從職業培訓課中獲得相關的就業內容。還有就是高職院校對于教師團隊的培養不夠重視,認為學生實踐課就足夠培養學生的技能。實際上,學生需要優秀的教師進行指導,除了專業技能的教師以外,還需要有經驗豐富的企業家進行實際培訓,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學會解決在就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除此以外,我國人力資源部門負責管理頒發相應的證書,這對于就業人群提高個人能力及個人素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造成了證書過度泛濫的問題,許多涉世未深的學生熱衷于考取相應的證書,認為掌握更多的證書對于自身就業會有積極的幫助,但實際上許多學生考取了很多無用的證書,對自身個人能力的提升并沒有太大的幫助,浪費了個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人才培養方案對于每一個高職院校來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合適的人才培養方案能夠極大地促進學校對于學生的培養,學校也能夠依據相關的人才培養方案為學生制定合適的培養策略。然而目前許多高職院校所采用的人才培養方案并不符合本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高職會計專業為例,會計專業存在部分學生對會計專業沒有很大的興趣,然而學校只是為這些學生準備了轉專業的方案,學生對轉專業的其他方面的了解并不深刻,所以在選擇時很容易造成二次專業不滿意。這是由于許多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太過專一,這種方案并不適合所有的學生,或者說這種方案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無法幫助學生真正地提高個人的性能。除此以外,在方案實施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許多院校并沒有認識到這一狀況,沒有定期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導致一部分學生在培養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甚至造成學生厭學退學的心理,這也是由于高職院校沒有意識到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性。
我國相關制度中指出,高職院校在培養相關人才時要從培養技術性人才轉向培養復合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大多只對某一技術有特定的見解,或者是只在某一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而復合型人才能夠生存在各項領域,并且對每一領域的技術都能夠有一定的了解。“1+X”證書能夠鼓勵學生考取其他專業的證書,通過讓學生跨專業的考取相應證書來滿足社會需求。“1+X”證書制度也是對當前市場實際人才需求的一種準備方法,高職院校應該與企業合作來制定相應的職業培訓教育方法,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意向來選擇相應的技能,也能夠讓學生掌握多種技能來適應社會的要求,增加自身就業的資質。讓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能夠獲得更多的技能證書,讓學生在未來就業時能夠有更好的選擇。
在當今社會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原始的人才培養模式過于極限,無法根據院校學生的特點以及實際情況來發展合適的人才培養方案。“1+X”證書制度與高職會計專業實踐課進行融合,為院校會計專業明確了培養目標和培養內容,使學校能夠依托證書制度為學生制定相應的培養策略,在“1+X”證書制度下,證書和技能標準的開放性,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的專業選擇,特別是在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感到不滿意時,能夠通過考取其他專業的技能證書來證明自身的實力,為以后轉變專業奠定基礎。除此以外,證書獲取率將成為職業院校和用人單位用于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高職會計專業在社會中能夠與很多用人單位實現對接,從而滿足學生未來就業的需求。“1+X”證書對于學校培養人才方面來說,能夠讓高職院校以X證書的技能標準為依據,并對學生的培養方案進行優化,所以“1+X”證書是高職會計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新興載體。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對學生專業培養的質量并不樂觀,一方面,許多高職院校并沒有依據教學要求或者是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對本院校學生進行培養,導致學生在未來就業的過程中不能達到預期目標,自己所學到的專業技能與社會需求并不相符,造成學生就業困難。另一方面,許多高職會計專業教師大多欠缺會計實操與崗位工作經驗,在引導高職學生進行學習時,學生缺乏實際的操作以及實訓機會,所以學生所掌握的專業技能并不扎實。針對這一問題。“1+X”證書與高職會計專業實踐課進行有機結合能夠明確對學生的培養方向,也能夠增強院校所培養人才的適應性和吻合度,同時也能夠縮小與用人單位需求之間的差距,“1+X”證書制度也讓學生將自身的專業技能與實際操作進行調整,使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能夠增強自身專業技能,同時也能夠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能力通過考取相應的證書來選擇自己合適的職業,增強了學生對自身職業的滿意程度。
“1+X”證書與高職會計專業實踐課要想進行有機的融合,就需要高職院校發揮自身的優勢,大幅開放一些專業課程,也可以開發一些實訓項目來讓學生鍛煉自身的專業技能。專業課程與職業培訓課對于學生來說是最好的鍛煉機會,各高職院校應該把握好學習的時機,為學生創造提升個人能力的機會。例如,高職院校在開展培訓課程的同時,利用自身的各項優勢根據“1+X”證書培養要求多開發一些對于學生未來就業有利的專業課程和實訓課程。一方面,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都會開放各種各樣的課程來吸引學生參加,但是以實際效果來說,許多課程只是單純地為了吸引學生的眼球,對于學生專業技能增加并沒有多大的益處。針對這一情況,高職院校有關部門要改善這一情況,特別是在“1+X”證書的背景下,可以幫助高職院校明確培養目標。這樣一來,能夠為學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提供一些培養思路,從而將資金都放在能夠為學生創造財富的專業課程中。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該開放實訓場所和實訓項目。鼓勵學生可以跨專業、跨部門地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許多高職院校一直遵循固定的規矩,認為學生必須參加本專業或者是本院校的技能考試以及技能實訓項目,對于學生參與其他學校的培訓有很大的限制。針對這一情況,有關院校可以對全部的課程實行菜單式管理,讓學生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同時也要為學生的專業課程提出相關的建議,鼓勵學生多參與對自己專業技能有效的課程。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1+X”證書與高職會計專業實踐課進行有機的融合。
高職會計專業的實踐課與“1+X”證書的深度融合需要各高職院校配備高水平的教師團隊,優秀的教師隊伍能夠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克服更多的困難。專業技能的培訓也需要專業的教師進行引導,教師的引導作用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讓學生對于專業技能有更深的認識,或者說更加注重于專業技能的培訓。“1+X”證書制度與會計人才培養方案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學校在創建優秀的教師隊伍的同時,也應該以“1+X”證書制度作為培訓的落腳點,這樣才能夠立足于“1+X”證書的優勢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例如,在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可以配備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團隊,這里所說的雙師型指的是在這些教師團體中不僅要有負責學生專業課學習的專職教師,還要有一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經營家來為學生講解一些會計專業所需要具備的專業技能,同時也能夠協助專職教師加強關注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傳授。由于目前許多高職院校資金不夠充足,在為會計專業講解相關知識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無法解決的實際性問題,這是由于目前許多高職院校沒有為學生配備專業的教師團隊,有的教師團隊中僅由學生的專職教師組成,并沒有太多的資金聘請那些具有豐富經驗的企業專家。這就導致教師在實際的講解過程中會忽略許多實際情況,或者說學生在會計專業實踐課的操作中會遇到許多在課程中沒有涉及的情況,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高職院校沒有為會計專業的學生配備優秀的雙師型資源,造成了學生在實踐課中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此外,高職院校要想將會計專業與“1+X”證書實現有機融合,就需要精銳的教師團隊,因此學校應該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為教師提供提升專業技能的機會,努力提高教師的素質,使教師能夠應對更多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所以會計專業教師在編制人才培養方案及確定職業證書制度時,應該從大局考慮,積極地配合專業培訓,從而將個人的能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真正認識到培訓工作的目的和意義。
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和優化是實現“1+X”證書與會計專業和實踐課融合的必要策略。人才培養方案能夠幫助高職院校明確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相關措施,通過統一人才培養標準來合理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也符合“1+X”證書制度所列出的相關要求。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全面考慮教學過程中的人才培養目標,讓學生在考取證書的過程中能夠明確證書對于學生職業技能的相關要求,使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考取相關的證書,減少學生在考取證書方面所做的無用功。例如,高職院校的相關部門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制定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培養規劃,對于會計專業來說,有許多同學認為自己并不適合會計專業,或者說在會計專業的路上不會走太遠,對于這些較為迷茫的學生,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議。首先要明確學生對會計專業喪失信心的原因,若是仍然對會計專業存有興趣,學校應該解答學生相關的疑惑,為學生制定適合的人才培養方案。若對會計專業沒有學習的樂趣甚至是產生了厭惡的心理,學校有關部門應該為學生制定另一種人才培養方案。總而言之,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除此以外,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和優化應該是具有較強的周期性,也就是說,學校應該定期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和規劃。通過統籌規劃課程內容設置,在為學生講解相關的專業知識時應該與職業資格證書建立緊密的聯系。對于學生證書的考取以及考取資格證書的時間都應該進行明確的規劃,在為學生提供便利的同時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將證書方面知識的講解融合到會計專業實踐課的教學中,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將專業知識與資格證書之間進行銜接,從而明確對專業知識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網絡公開課對于許多高職院校來說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主體作用,然而許多高職院校并沒有看到網絡公開課的這一優勢,對于網絡公開課這方面的滲透并沒有做出太多工作。僅是由學校的專職教師來講解會計專業的專業技能課程,這對于學生吸收更多除課堂以外的知識來說會有很大的限制。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大力推進高職教育網絡公開課建設,通過網絡的資源共享來查找更多適合會計專業實踐課教育的相關課程資源,從而將“1+X”證書與高職會計專業實踐課進行有機的結合。例如,網絡公開課建設需要高職院校經過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夠達到相應的建設標準,一方面,有關院校可以提升教師的能力,將具有潛力的教師開講的會計專業的課程制作成網絡視頻或者是網絡課件上傳至互聯網。這樣不僅可以提升高職院校的知名度,同時也能夠增強教師更多的自信,甚至能夠為其他高職院校推進網絡公開課建設奠定基礎,為一些其他想要進行網絡公開課建設的院校提供一些建設思路。另一方面,各高職院校的教師可以與其他高職院校的教師進行網絡交流,通過查看其他高職院校教師的課程資源來完善自身網絡公開課的講解,這樣一來,每位教師之間都能夠通過網絡來建立密切的聯系,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交流建設經驗。更重要的是,“1+X”證書制度也需要建設網絡公開課的來發揮最大的作用,高職院校應該建立線上線下課程互認制度,從而實現課程融通。學生也能夠利用網絡公開課來增強自身對于“1+X”證書制度的有關了解,從而減輕學生重復學習的負擔,對于教師來說,這也是一種提高個人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也能夠為“1+X”證書與高職會計專業實踐課的有機融合創造條件。總的來說,雖然我國目前對于網絡公開課的建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在高職技能教育與培訓網絡課程建設方面的力度仍然不夠,有關部門應該重視這方面的工作。
綜上所述,“1+X”證書制度是職業教育領域的一項制度設計創新,高職院校應該把握“1+X”證書制度的優勢,鼓勵學生考取相應的證書來增強自身的能力,從而在未來就業的過程中能夠通過自身掌握的各項技能來適應未來就業發展的方向。通過開展適合學生學習的實訓課程,推進“1+X”證書制度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