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飛,代 祥,蘇 容,張萬明,劉 洪
(1. 西昌學院 理學院,四川 西昌 615000;2. 西昌市環境監測站,四川 西昌 615000)
半導體光催化劑TiO2因價格便宜、環境友好、穩定性和催化活性高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解決環境污染問題[1]。但TiO2帶隙較寬,僅能利用紫外光,且光生e-/h+對的復合率高,這極大地限制了它在光催化領域的發展[2]。有研究表明,B,C,N,P,S等非金屬元素摻雜可以改變TiO2的晶格參數,在TiO2的價帶或導帶中引入e-/h+陷阱,從而縮小TiO2的帶隙[3-5]。因此,非金屬摻雜TiO2不僅具有更強、更廣泛的光吸收能力,且光生e-/h+對的分離和轉移效率較高[6]。此外,與單元素摻雜相比,摻雜兩種非金屬元素的TiO2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5]。Trevisan等[7]發現C,N共摻雜在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方面優于N摻雜。但多種非金屬元素摻雜TiO2制備過程繁瑣、成本高、不穩定和結構混亂等缺點限制了它在光催化領域中的發展[8]。此外,材料的比表面積和微觀形態對增強催化劑性能起著重要作用[9-10]。因此,為TiO2制造特定或有序的結構可以有效地改善它的比表面積和反應傳質,從而促進光生電子對的分離和傳輸[8,11]。
本工作以十二烷基磺酸鈉(SDS)為非金屬源和分散劑,通過溶膠-凝膠結合蒸發誘導自組裝法,合成了C,S共摻雜的介孔TiO2(C,S-TiO2)。討論了C,S-TiO2的形態結構、比表面積、價帶結構、光電特性和穩定性對光催化性能的影響。
SDS、乙醇、鹽酸(37%(w))、硫酸鈉、鈦酸四丁酯(TBOT)、異丙醇(IPA)和羅丹明B(RhB):AR,成都科龍化工有限公司;去離子水:自制。
采用溶膠-凝膠結合蒸發誘導自組裝法制備C,S-TiO2催化劑,首先將一定量SDS(0,1.00,2.00,3.00 g)加入到50 mL的IPA中,攪拌30 min,然后在混合溶液中加入2.5 mL鹽酸和2.5 mL去離子水,攪拌均勻后超聲30 min。再逐滴加入6.8 mL的TBOT,并繼續攪拌4 h,得到淡黃色混合溶液,將其轉移到培養皿中,在60 ℃干燥箱中蒸發溶劑,48 h后得到淡黃色固體粉末。將獲得的固體在400 ℃下煅燒4 h,升溫速率為10 ℃/min。煅燒后的黑色粉末用蒸餾水和無水乙醇交替超聲清洗3次,得最終試樣。將不同摻雜量的試樣標記為:TiO2,C,S-TiO2-1,C,S-TiO2-2,C,S-TiO2-2`(未經蒸餾水清洗試樣)和C,S-TiO2-3。
利用荷蘭PANalytical公司X’Pert PRO型X射線粉末衍射儀進行物相和晶型表征;利用日本電子株式會社JEM-2010型透射電子顯微鏡和德國ZEISS公司EVO@18型掃描電子顯微鏡對C,S-TiO2試樣的形貌和元素組成進行檢測;采用美國康塔儀器有限公司Nova 3000型物理吸附儀測定C,S-TiO2試樣的比表面積和孔徑;利用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Thermo Scientific K-Alpha型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對C,S-TiO2試樣的表面化學進行表征;采用日本島津公司Solidspec-3700型紫外漫反射光譜儀分析C,S-TiO2的光吸收性能;用日本日立高新技術公司F-4600型熒光分光光度計進行光致發光(PL)光譜分析。
室溫下,將50 mg試樣與100 mL的RhB溶液(10 mg/L)混合,置于黑暗中攪拌0.5 h,使其達到吸附-解吸平衡。用300 W氙燈作為全光譜模擬太陽光光源,安裝濾光片(λ>420 nm)后為可見光光源。打開光源,進行光降解反應,每10 min收集5 mL懸液,離心去除催化劑,采用日本島津公司UV-255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554 nm處測定RhB的含量。在自由基捕獲實驗中,向反應體系中分別加入5.0 mmol/L的IPA、草酸銨,對-苯醌作為·OH,h+,·O2-的自由基捕獲劑,從而探索RhB光降解過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質。利用上海辰華儀器有限公司CHI660E型電化學分析儀,采用標準的三電極系統,以Pt線為對電極、Hg/Hg2Cl2電極為參考電極、0.5 mol/L的Na2SO4為電解質溶液,檢測試樣的光生電流強度。
圖1為TiO2和C,S-TiO2的XRD譜圖,表1為TiO2和C,S-TiO2的物相參數。由圖1可看出,未摻雜非金屬元素TiO2的衍射峰很好地與金紅石型TiO2(JCPDS:21-1276)和銳鈦礦型TiO2(JCPDS:21-1272)匹配,說明未摻雜TiO2含金紅石型和銳鈦型兩個物相,平均晶粒分別為172.1 nm和10.4 nm。該結果與傳統溶膠-凝膠法制得的TiO2主要為銳鈦礦型TiO2不同,這是因為HCl的用量比傳統溶膠-凝膠法中HCl的用量大,而大量的HCl可以影響TiO2的前期結晶過程,從而導致最終形成金紅石結構TiO2[2]。當加入SDS后,TiO2銳鈦相的含量隨著表面活性劑SDS加入量的增加而快速上升,當SDS的加入量為2.00 g時,合成的TiO2為銳鈦型,說明表面活性劑SDS對金紅石型TiO2有抑制作用。此外,如表1所示,C和S摻雜后,阻礙了晶粒的增長,TiO2的晶粒尺寸隨著SDS加入量的增加而減小[8,12]。

圖1 TiO2和C,S-TiO2的XRD譜圖Fig.1 XRD spectra of TiO2 and C,S-TiO2.
TiO2和C,S-TiO2的N2吸附-脫附等溫線及孔徑分布見圖2。由圖2a可知,C,S-TiO2試樣均為Ⅳ型等溫線,證明材料具有介孔結構。未摻雜TiO2在較高相對分壓下出現毛細管凝結現象(滯后環),說明未摻雜TiO2主要是大孔道,因此未摻雜TiO2平均孔徑大,但比表面積僅為36.75 m2/g(表1),這是由于未摻雜TiO2是由更大粒徑的金紅石型TiO2聚集而成。隨著SDS加入量的增加,TiO2的比表面積增加,為未摻雜TiO2的4倍左右,這是由于SDS的摻雜使TiO2的粒徑減小,增加了材料的孔隙,導致材料的比表面積增加。此外,C,S-TiO2均在相對分壓較低(0.4~0.8)時出現毛細管凝結現象(滯后環),說明顆粒形成的孔徑分布大致相同,且為較多的細小孔道,平均孔徑小;但不同摻雜量C,S-TiO2的滯后環的面積不同,說明孔體積不一致。從圖2b可看出,摻雜后TiO2平均孔徑雖變小,但孔徑分布更集中,且平均孔徑和孔體積隨SDS添加量的增加明顯增加。此外,從表1可知,水洗后C,S-TiO2-2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均遠高于水洗前的C,S-TiO2-2`,這是由于水洗去除了中間產物NaCl的晶粒,形成了新的孔道,因此比表面積和孔體積均增大。摻雜后TiO2的多孔結構和較大的比表面積為光催化反應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點,促進反應物、中間產物和產物的輸運,從而提高了催化劑的性能[13]。

表1 TiO2和C,S-TiO2的物相參數Table 1 Phase parameters of TiO2 and C,S-TiO2

圖2 TiO2和C,S-TiO2的N2吸附-脫附等溫線(a)及孔徑分布(b)Fig.2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a)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s(b) of TiO2 and C,S-TiO2.
TiO2和C,S-TiO2-2的形貌、微觀結構和元素組成見圖3。由圖3a和3c可知,TiO2為大量長度約為200 nm的短棒和少量粒徑約為10 nm的顆粒松散聚集體。通過高分辨TEM(圖3n,o)并結合XRD表征結果可知,短棒狀為金紅石相TiO2,顆粒狀為銳鈦礦相TiO2。而當向TiO2中添加SDS后(圖3b),短棒狀的TiO2消失,僅剩下顆粒狀TiO2,且TiO2團聚體表面能明顯觀察到中間產物NaCl溶蝕后留下的孔隙。由圖3d可看出,C,S-TiO2-2為5 nm的均勻顆粒。根據TEM(圖3p)并結合XRD表征結果可知,C,S-TiO2-2為單一的銳鈦礦相。綜上可知,添加SDS不僅有利于TiO2微粒的分散,防止TiO2團聚,使TiO2粒徑分布均勻,還可以抑制金紅石相TiO2的生長。
對TiO2(圖3 e~h)和C,S-TiO2-2(圖3 i~m)進行EDX表征發現,TiO2中僅含Ti、O和少量C(可能來源于溶劑IPA),而C,S-TiO2-2中除含有Ti和O外,還含有C和S,且C和S均勻分散在C,S-TiO2-2中,證明C和S成功摻雜到TiO2中。

圖3 TiO2和C,S-TiO2-2的形貌、微觀結構和元素組成Fig.3 Morphology,microstructure and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TiO2 and C,S-TiO2-2.
圖4為TiO2和C,S-TiO2-2的XPS譜圖。由圖4a可知,C和S成功摻雜到TiO2中,與EDX表征結果相同。由圖4b可看出,TiO2和C,S-TiO2-2在結合能458 eV和464 eV附近均出現了Ti的結合能峰,分別對應Ti 2p3/2和Ti 2p1/2自旋軌道,說明兩個試樣中的Ti均為+4價。但與TiO2相比,C,S-TiO2-2的結合能峰位置向低結合能態偏移,這是由于比O電負性低的C和S的摻雜會降低Ti附近的電子云密度,造成Ti 2p的峰位置向低結合能態偏移[14]。由圖4c可知,TiO2和C,S-TiO2-2的O 1s在529.5 eV和531.7 eV附近的結合能峰歸屬于O—Ti中的晶格O2-和表面吸附氧。由于C和S的摻雜使TiO2的晶格扭曲造成C,S-TiO2-2的O 1s的兩個結合能峰都向高結合能態偏移[15]。通過計算晶格O2-和表面吸附氧的峰面積,發現C,S-TiO2-2具有更多的表面吸附氧,這可以促進催化劑界面更快地達到吸脫附平衡,有利于提高催化劑的催化活性[14]。由圖4d可知,C,S-TiO2-2和TiO2在284.70 eV處和286.04 eV附近均出現了結合能峰,前者比后者在288.55 eV處多一個結合能峰。其中,284.70 eV處為溶劑IPA或儀器自身外源C的結合能峰,286.04 eV(286.33 eV)處歸屬于C—O的結合能峰,這是IPA和SDS形成的碳酸鹽。而288.55 eV處歸屬于Ti—O—C鍵的結合能峰,證明TiO2晶體中Ti原子被C原子取代,這縮小了TiO2的禁帶寬度,拓寬了TiO2對光的響應范圍[5]。C 1s的高分辨XPS譜圖并未在282 eV附近出現結合能峰,說明C摻雜僅取代TiO2中的Ti原子,O原子未被C取代[15]。由圖4e可看出,C,S-TiO2-2的譜圖中出現了S的結合能,其中,162~167 eV的區域內為S2-的結合能峰[14],S6+的結合能峰在167~172 eV范圍[5,16]。163.83 eV處為O—Ti—S的結合能峰,168.73 eV處為S—O—Ti的結合能峰,說明S摻雜既取代了TiO2中的Ti原子,又取代了TiO2中的O原子。綜上可知,C和S成功摻雜到TiO2晶體中,縮小了TiO2的禁帶寬度,拓寬了它對光的響應范圍。

圖4 TiO2和C,S-TiO2-2的XPS譜圖Fig.4 XPS spectra of TiO2 and C,S-TiO2-2.
利用UV-Vis漫反射光譜評估了試樣的光吸收性能和光學帶隙,結果見圖5。

圖5 TiO2和C,S-TiO2的UV-Vis漫反射譜圖(a)和光學帶隙(b)Fig.5 UV-Vis diffuse reflection spectra(a) and optical band gaps(b) of TiO2 and C,S-TiO2.
從圖5可看出,未摻雜TiO2僅在紫外區有較強的吸收,吸收波長約為415 nm。當摻雜C和S后,TiO2的吸收邊發生明顯紅移,對光的吸收拓展到可見光區,并隨著SDS的添加量的增加對光的吸收區增大(圖5a),SDS的添加量為2 g時,C,S-TiO2-2對光的吸收范圍最大,吸收波長約為466 nm。對試樣的禁帶寬度進行計算(圖5b)可知,TiO2,C,S-TiO2-1,C,S-TiO2-2,C,S-TiO2-3的禁帶寬度分別為3.17,2.78,2.37,2.50 eV。這說明C和S的摻雜可以改變TiO2的晶格參數,從而有效地降低TiO2的禁帶寬度。但過量的C和S的摻雜可能會破壞TiO2的晶體結構,反而使TiO2的禁帶寬度增大。禁帶寬度越小,催化劑對光的利用效率越高,因此,C,S-TiO2-2對光的吸收性能最好。
PL光譜可用于分析材料光生e-/h+對的傳輸和分離的效率[17]。TiO2和C,S-TiO2試樣的PL譜圖見圖6。

圖6 TiO2和C,S-TiO2的PL譜圖Fig.6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of TiO2 and C,S-TiO2.
從圖6可看出,試樣在460 nm左右均有一個發射峰,這是由于光生e-/h+對復合,并以熱量耗散輸入能量而導致[18]。未摻雜TiO2的PL峰強度最強,說明未摻雜TiO2光生e-/h+對復合最嚴重;而摻雜后TiO2的PL峰強度隨SDS添加量的增加先降低后略增高,C,S-TiO2-2的PL峰強度最低,這與UV-Vis漫反射光譜表征結果一致,表明適量C和S的摻雜可以促進光生e-/h+對的傳輸和分離,從而增強催化劑的光催化性能。
圖7為每隔10 s間歇照射TiO2和C,S-TiO2試樣三個周期的光電流響應曲線。從圖7可看出,摻雜后的TiO2具有比未摻雜TiO2更好的光電流響應,但隨著C和S摻雜量的增加,摻雜后TiO2的光電流先增強隨后減弱,這與上述UV-Vis漫反射光譜和PL檢測結果一致,說明適量的C和S的摻雜可以促進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轉移,從而提高TiO2的光催化性能[14]。

圖7 TiO2和C,S-TiO2試樣的光電流響應曲線Fig.7 Photocurrent response of TiO2 and C,S-TiO2.
圖8為TiO2和C,S-TiO2的催化性能。

圖8 TiO2和C,S-TiO2的催化性能Fig.8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iO2 and C,S-TiO2.
從圖8a可看出,黑暗條件下,C,S-TiO2催化劑均很快(10 min)達到吸附-解吸平衡,且比表面積越大,吸附性能越好;當引入光源后,催化劑的活性大小順序為:C,S-TiO2-2>C,S-TiO2-3>C,S-TiO2-1>TiO2。與未摻雜的TiO2相比,適量摻雜C和S后,增大了TiO2的比表面積,減小了TiO2的帶隙,從而拓展了TiO2的光吸收范圍,提高了C,S-TiO2的光催化性能。其中,C,S-TiO2-2的光催化活性最高,RhB降解率達94.75%(圖8c)。從圖8b可看出,C,S-TiO2比TiO2具有更高的反應速率常數,C,S-TiO2-2的反應速率常數最高。從圖8c可看出,在模擬太陽光照射下C,S-TiO2-2和TiO2的催化性能都比在可見光照射下好,可見光照射下,TiO2的降解率僅為21.31%,C,S-TiO2-2的降解率為67.78%,進一步說明C和S的摻雜拓展了TiO2的光吸收范圍,從而提高了C,S-TiO2的光催化性能。
圖9為C,S-TiO2-2的光催化穩定性。從圖9可知,經過5次循環使用后,催化劑催化RhB的光降解效率仍保持在90%左右,說明C,S-TiO2-2在RhB氧化過程中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沒有明顯的光腐蝕現象。

圖9 C,S-TiO2-2的光催化穩定性Fig.9 Recycling performance of C,S-TiO2-2.
1)采用溶膠-凝膠結合蒸發誘導自組裝法成功合成了C和S共摻雜的介孔納米TiO2,其中,C,S-TiO2-2的粒徑小且分布均勻,比表面積達162.43 m2/g,有效地提高了TiO2吸附污染物的能力。
2)以SDS為C源和S源,在摻雜過程中取代了TiO2晶格中的O或Ti原子,使得TiO2的帶隙縮小,拓寬了TiO2的光吸收范圍,促進了光生載流子的分離,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性能。
3)C,S-TiO2-2的光催化性能最優,對RhB的光降解率達94.75%,催化劑經5次循環使用后,RhB的降解率仍保持在9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