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娜 尤一帆 楊 帆
(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海南 海口 571127)
貿易術語被稱為“國際貿易的語言”,它是用三個英文大寫字母的縮寫表示商品的價格構成以及買賣雙方在貨物交接中的責任、費用和風險劃分的專門用語。由于國際貿易的復雜性,使得買賣雙方用貿易術語明確交易中的某些主要責任、費用和風險劃分成為通行做法。買賣雙方固然可以通過合同逐一明確貨物交接中的主要責任、費用和風險劃分,但使用貿易術語可以極大地減少交易磋商的時間、精力和成本,在買賣雙方發生爭議時,還可以援引解釋貿易術語的國際貿易慣例解決爭議和糾紛。最新版的《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2020》已于2020 年1 月1 日起正式實施。
國際貿易達成后,交易雙方首先要訂立基礎的買賣合同,為保證順利履約,合同雙方需根據實際情況分別與貨運公司或貨運代理、保險公司、銀行等達成配套的運輸合同、保險合同和支付合同,而貿易術語與上述合同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貿易術語作為買賣合同價格條款的組成要素,決定了商品的價格和買賣雙方的某些主要責任與費用劃分,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合同的性質。按照不同貿易術語規定的不同交貨條件和風險劃分原則,可將買賣合同分為啟運合同、裝運合同和到達合同。屬于啟運合同的只有EXW 一種,它是賣方承擔責任、費用和風險最小的貿易術語和合同類型。屬于裝運合同的貿易術語最多,包括FCA、FAS、FOB、CFR、CIF、CPT 和CIP 七種,按以上貿易術語成交,賣方只需將貨物裝上運輸工具(或交至船邊)或交給承運人即完成交貨義務,賣方可以通過提交單據證明自己已按合同要求完成交貨義務,故裝運合同對應的是象征性交貨方式。屬于到達合同的貿易術語包括DAP、DPU 和DDP 三種,賣方需按合同規定的時間在買方所在地將貨物交至買方處置之下,故到達合同對應的是實際交貨方式。按不同貿易術語成交,可以通過INCOTERMS 2020 明確買賣雙方在貨物交接中承擔的主要責任、費用和風險,但貿易術語及其規則并未對貨物的品質、數量、包裝、運輸、支付、異議與索賠等具體交易條件做出規定。因此,貿易術語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買賣合同,其未盡之處需要買賣雙方協商擬定。
在貿易實踐中,首先需要理清貿易術語與買賣合同的關系。一方面,需要在合同的協議框架內選用合適的貿易術語,例如,若買賣雙方協商決議讓買方到賣方工廠自提貨物,賣方只需在其所在地將包裝和檢驗好的貨物交給買方即可,可選EXW 達成合同;另一方面,選用的貿易術語不能與合同性質相沖突,例如,到達合同下卻選用了CIF,勢必會在賣方究竟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完成交貨產生爭議與糾紛,若合同明確規定了賣方須于規定的時間在買方所在地實際交貨給買方,最好選用D 組的貿易術語。
運輸合同是由負責辦理運輸的交易方與承運人達成的合同。因為INCOTERMS 2020 首次規定在FCA、DAP、DPU 和DDP 下,可以使用買方或賣方自己的運輸工具,可能無需達成運輸合同。貿易術語與運輸合同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不同貿易術語對辦理運輸的責任劃分不盡相同,E 組和F 組的貿易術語由買方負責辦理貨物運輸、達成運輸合同,C 組和D 組則由賣方負責。由于國際間的貨物運輸涉及的問題較多,建議負責辦理運輸的交易方與承運人在運輸合同中將貨物運輸和裝卸的相關責任、費用等盡量規定清楚,以免日后因未明確事宜發生爭議。
買賣雙方成交時,就需要根據貨物性質、進出口國的地理位置、運輸條件、對貨物的需求情況等因素決定采用何種運輸方式。若買賣雙方都在沿海城市,海運加兩端短途陸運接駁即可實現貨物門到門運輸,可選用FOB、CFR、CIF 成交。若買賣雙方或一方處于內陸城市,需要通過公路、鐵路、航空運輸或多式聯運才能實現門到門運輸,則應選用FCA、CPT、CIP 或D 組術語成交。INCOTERMS 自2010 版開始采用按運輸方式將貿易術語分為兩類,意在讓使用者根據交易采用的運輸方式選擇合適的貿易術語。在實際業務中最大問題是,很多貿易商習慣性地都采用藍色術語成交,未根據輸運方式選用貿易術語,這可能使賣方多承擔責任、費用與風險。例如,賣方在河南鄭州,卻采用FOB SHANGHAI成交,賣方需要多承擔從鄭州到上海的運輸責任、費用與風險,推遲賣方交單收匯的時間。INCOTERMS 2020考慮到由于賣方無法取得物權憑證的海運提單而在明明應該選用FCA 的情況下卻選用FOB,做出了要求買方配合簽發已裝船提單的修訂,即賣方有權要求承運人在內陸地區接收貨物后簽發已裝船提單,以便賣方據此控制貨物、向銀行交單。但是,此項修訂只在以海運為主的多式聯運下奏效,若為公路、鐵路或航空運輸,其運輸單據均不能作為物權憑證,賣方需要通過其他方式實現對貨物所有權的控制。
在貿易實踐中,買賣雙方應根據交易采用的運輸方式選擇合適的貿易術語,由負責運輸的責任方跟承運人訂立運輸合同,有關貨物抵達后的交接、運輸和裝卸的責任與費用負擔等問題,盡量在運輸合同中予以明確。若承運人僅通過簽發運輸單據作為運輸合同的證明,不再另外簽訂運輸合同,負責辦理運輸的交易方也應就貨物運輸、裝卸和交接等問題向承運人詳細了解,并做好應對措施。
保險合同是貨物的交易方與保險公司簽訂的合同,該項合同一般通過投保以取得保險單的形式體現。INCOTERMS 2020 的11 種貿易術語中,只有CIP 和CIF對保險合同做出了規定。CIP 和CIF 的特殊之處在于負責辦理運輸的賣方已經完成了交貨義務,貨物損失或滅失的風險在貨物裝上船或交給承運人后已轉移至買方,而賣方卻仍要承擔為貨物投保的責任,故需要對賣方負責辦理保險合同的具體內容做出明確規定。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新規則對賣方的投保責任做了修訂,規定按CIP 成交時,賣方需要按倫敦保險業協會的ICC(A)或其他保險條款最高險別,而CIF 賣方仍然只需投保ICC(C)或其他保險條款最低險別。
在貿易實踐中,買賣雙方應根據貨物和運輸情況,按照貿易術語的規定,由相應責任方投保合適險別訂立保險合同。貿易術語規定的風險轉移與保險合同密切相關,原則上風險的承擔者應該作為保險合同的投保人,若投保人并非風險承擔者,則需要關注該項保險的有效性。無論如何,在買方付清全部貨款之前,賣方作為實際貨主,應該提高對貨物面臨風險的意識,注重對貨物的妥善保管和投保。
國際貿易中的支付合同一般以所用支付方式下付款人或收款人與銀行達成的業務受理協議的形式存在。貿易術語并未對支付合同有任何規定,但貿易術語對交貨方式、賣方交單責任的規定與支付合同的選擇與執行關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信用證和托收支付。信用證支付是一種純粹的單據買賣,銀行對相符交單承擔第一性的付款責任。這種以交單代替交貨的支付方式與屬于象征性交貨的貿易術語可謂完美匹配。托收是賣方在發貨后,備齊有關貨運單據通過銀行向買方收款的一種支付方式。若在賣方發貨前,買方未付清貨款,賣方應盡量采用CIP 或CIF 成交,如此在買方無理拒付或貨物受損而買方拒付時,賣方仍可通過控制全套貨運單據以控制貨物的運回、轉售,或自持保單向保險公司索賠。
在貿易實踐中,一定要了解貿易術語的交貨性質和特點,以及貿易術語與支付方式的關系。若選用的貿易術語剛好匹配支付方式,將有助于賣方安全及時地收回貨款;若選用的貿易術語與支付方式不適配,有關貿易術語的規定和支付方式的特點將成為賣方安全及時收款的漏洞或阻礙。
1.規范買賣雙方的業務操作。INCONTERMS 2020通過互相對應的方式逐項列出國際貿易中買賣雙方的主要義務,從交貨、交單、付款、運輸、保險、進出口清關、查驗、包裝、標記、通知,到風險轉移、費用劃分,幾乎覆蓋了進出口業務的全部環節。嚴格按其解釋使用貿易術語可以規范買賣雙方的業務操作,盡可能地防止疏漏、降低風險、減少爭議。
2.給予買賣雙方多樣化的選擇。INCONTERMS 2020 解釋了十一種貿易術語,它們分別適用于不同的交易情境,買賣雙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首先,可以根據采用的運輸方式選擇貿易術語所屬大類;其次,可以根據買賣雙方協商確定的交貨條件選擇貿易術語,所謂交貨條件就是買賣雙方在貨物交接中風險、責任和費用的劃分條件,應遵守的基本原則是承擔風險、責任和費用多的一方享受較大的合同利益,承擔風險、責任、費用少的一方則享受較小的合同利益;第三,可以根據貨物性質、貿易方式、支付方式等選擇貿易術語,如大宗散貨的賣方可以通過FAS 和FOB 的選用明確買賣雙方在裝船上的責任、費用和風險劃分。
3.與買賣合同規定形成互補。買賣合同未明確規定的內容,如貨物交接中的風險劃分、進出口清關的責任劃分、有關貨物運輸的安全要求等在INCONTERMS 2020 中都有相應規定;INCONTERMS 2020 未做具體規定或界定模糊的地方,如裝卸貨物的責任與裝卸費用的劃分等,買賣雙方可以通過合同具體規定。
4.防范交易中可能出現的風險。INCONTERMS 2020 中關于FCA 要求買方協助賣方取得已裝船提單的修訂,可防范采用憑單付款的支付方式下賣方交單不符的風險;CIP 下要求賣方按ICC(A)或類似最高險別投保的修訂,能防范貨物長途運輸的風險;FCA、DAP、DPU 和DDP 中使用買方或賣方自己運輸工具安排運輸的修訂,可防范貨物運輸與交接中的風險。
1.部分貿易術語交貨責任與清關、運輸等責任。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賣方已經完成交貨,但仍要負責貨物的清關或運輸,如FCA 下賣方若在其所在地完成交貨,但仍要負責貨物被運至港口或其他地點海關監管區的出口清關;另一種是買方尚未接管貨物,卻要負責辦理貨物的清關、運輸或保險,如DPU 下賣方要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并卸貨,將貨物交至買方處置至下以完成交貨,但在此之前貨物需由買方辦理進口清關。原則上講,由負責運輸的一方同時辦理貨物的清關和投保,可以更好地銜接有關環節,使其形成責任閉環。
2.注意部分術語的卸貨費用劃分。INCONTERMS 2020 通過A9 和B9 對應列出每種術語劃分的所有費用,為用戶提供一站式費用清單,以便買賣雙方能找到其在特定術語下應該負責的費用項目。根據INCONTERMS 2020 解釋,CPT、CIP 的 A9 c)規定賣方必須支付“在約定目的地產生的任何卸貨費用,但僅以運輸合同規定應由賣方承擔此類費用為條件”,在B9 c)規定買方必須支付“卸貨費用,除非根據運輸合同該項費用應由賣方承擔”。關于在約定目的地產生的卸貨費用究竟由誰承擔,在運輸合同未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勢必會成為買賣雙方的爭議所在,因為INCONTERMS 2020 規定賣方和買方都有義務支付卸貨費用。卸貨費用同時存在于賣方和買方的義務條款的貿易術語還有DAP、DDP、CFR 和CIF。
3.注意D 組術語層次性。INCONTERMS 2020 規定的D 組術語包括DAP、DPU 和DDP 三個,它們都是需要賣方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并交至買方處置至下以完成交貨的貿易術語,區別主要是DPU 下賣方要負責貨到目的地后的卸載,DDP 下賣方要負責貨物的進口清關。在實際業務中出現了INCOTERMS 未有規定的LDP 術語,LDP 的全稱為Landed Duty Paid,可譯為目的地卸貨并完稅后交貨。按該術語成交,賣方要自負風險和費用地將貨物運到目的港或目的地,并負責貨到后的卸貨以及進口清關等一切手續與費用。可以看出業內使用的LDP 術語就是在DPU 基礎上附加了賣方負責進口清關的義務,或在DDP 基礎上附加了賣方負責卸貨的義務。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買賣雙方選擇何種貿易術語成交是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協商的結果又反映了雙方的談判地位,如商品是否屬于買方市場等,在此基礎上,選擇貿易術語主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習慣使然。因為進出口商都傾向于采用自己熟悉和了解的貿易術語成交,認為在雙方都熟悉規則的前提下,才可以盡可能地降低風險,減少爭議。據統計,FOB 和CIF 是我國進出口業務使用頻率最高的兩種貿易術語。
運價和保險費的高低與變動趨勢會左右進出口商的選擇,對進口商而言,若對方給出的CIF 價格高于自己辦理運輸和保險的價格,進口商會考慮按FOB 價成交。海運集裝箱一箱難求形勢下,出口商應盡量避免按CFR或CIF 成交,或在出口定價時將租船訂艙的風險和成本考慮進去。
2.風險規避。貿易雙方在選擇貿易術語時,應考慮對船貨銜接、運輸與保險的銜接、租船訂艙的難易、貨物所有權的控制等問題給交易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的規避,盡量避免選擇不確定性和風險點較多的貿易術語。
1.貿易術語的名稱應統一。按照INCONTERMS 2020,貿易術語應使用三個英文大寫字母表示。
2.貿易術語后應注明規定地點和適用慣例及版本年份。就國際貿易慣例而言,不存在新版本國際貿易慣例的實施會導致舊版本失效或廢止。若買賣雙方是按新規則進行交易磋商并達成交易的,建議在發盤等交易磋商環節,特別是訂立的買賣合同的價格條款中,都明確注明采用的貿易術語及其版本年份,如“USD 50 PER CARTON FOB NINGBO ZHOUSHAN PORT INCONTERMS 2020”。此外,貿易術語后注明的規定地點應盡量明確、具體,以便對方安排貨物的交付、運輸和接運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