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娜
(國家圖書館,北京 100081)
2020年1月15 日,美國兒童圖書館服務協會(ALSC)發布了題名為《參與、培育、提供和評估:面向兒童和家庭的延伸服務模式》的白皮書(Engage,Cultivate,Provide,and Access—An Out?reach Model for Serving All Children and Fami?lies),指出:圖書館應更好地為兒童和家庭服務,尤其是那些相對貧困社區的兒童和家庭[1]。為更為詳細地說明美國圖書館延伸服務的發展模式,該白皮書還提供了優秀的服務案例輔以說明。
在美國,延伸服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中期,伴隨著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逐漸成為美國圖書館界重要的服務內容之一,憑借其創新服務理念及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圖書館界延伸服務的深化發展提供著寶貴的經驗。
2020年,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針對美國公共圖書館面向未成年人所開展的延伸服務進行了專項調研,并分別從延伸服務對象、延伸服務空間、延伸服務內容等多角度展開資料搜集與整理,通過對美國公共圖書館開展的針對未成年人延伸服務項目的分析與特點梳理,結合我國現有延伸服務現狀提出建議,以期對我國公共圖書館開展未成年人閱讀推廣活動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現階段,學術界對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定義尚未形成統一表述。在美國,美國兒童圖書館服務協會(ALSC)所發布的《白皮書》中所強調的延伸服務主要是指在圖書館館舍外的社區提供的項目與服務,以幫助那些無法或不便進入圖書館獲取圖書館資源的人群[1]。紐約州的相關法規定義圖書館延伸服務是圖書館服務的一種形式,主要是服務于需要圖書館提供特殊服務的群體。而在美國學者Satia Marshall Orange看來,圖書館延伸服務背景是圖書館的平等服務理念,但在實踐中很難做到真正的平等服務,因此,圖書館會開展延伸服務,將服務推送到那些很少使用圖書館的讀者中去[2]30。
在我國,學者吳漢華指出:圖書館延伸服務是指圖書館在實現基本知識服務功能的基礎之上,利用本館的文獻、館員、設備、館舍、品牌影響力等各種優質資源,為讀者提供外延性服務[2]P31。學者李果則認為: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是在公共圖書館體系之外,以館外設點、建立分館或流動服務為主要形式,以傳統借閱服務方式與現代網絡技術為支撐的虛擬空間服務方式相結合的,在外延上擴大服務范圍,在內涵上強化服務功能和提升服務能級的拓展性服務[3]。
對比兩者,關于延伸服務,我們會發現,國內外對于延伸服務,雖然在表述上略有不同,但是在服務范圍、服務對象以及服務手段上是存在共通之處的,即:在常規服務的基礎上,針對服務群體而開展的非傳統性服務。因此,本文中所探討的延伸性服務,主要泛指圖書館服務于未成年人及家長等非常規到館讀者,突破傳統館區、形式及內容的讀者服務。
美國公共圖書館開展延伸服務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的五六十年代,便已出現萌芽,伴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的延伸服務日趨成熟和完善。從延伸服務的考量維度來看,主要可以從延伸服務對象、延伸服務空間、延伸服務手段、延伸服務內容以及延伸服務時間5個維度來進行探討[4]。
關注特殊群體。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大國,圖書館延伸服務除關注到常規的讀者群體外,還關注到了西班牙裔家庭、貧困家庭以及一些特殊群體,其活動的開展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視與立法的支持。《圖書館服務和技術法案》中明確規定,對于無法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特殊群體,特別是那些貧困家庭7歲以下的兒童,圖書館應為其提供服務。ALSC則特別研制頒布了《圖書館特殊群體兒童及其看護人服務——給圖書館人員的工具包》,該工具包向圖書館員推送了如何為特殊群體提供服務的資源鏈接和論文。這些法律法規和服務指南為圖書館從業人員針對特殊群體的服務開展提供了依據和相應的方法及資源。
在實際的活動開展過程中,圖書館注重活動的落地性,深入機構組織內部,為其提供富有針對性的資源。如新卡羅敦(New Carrollton)圖書館和紐約皇后圖書館均針對難民家庭開展了讀寫技能、圖書館技能培訓計劃、求職指導等服務。布魯克林公共圖書館針對服刑人員的留守兒童推出的“Daddy and Me”[5]項目。這些活動均將目光投放到了館外特殊群體,通過為兒童及家長提供閱讀指導、語言輔導、求職服務、宣傳家庭閱讀重要性等服務,推動特殊群體關注圖書館并有效利用圖書館資源。
細化讀者分層。在讀者的細化服務方面,圖書館所開展的延伸服務具有清晰的指向性,通過對服務對象需求的搜集,針對性地開展分層服務。美國多數圖書館均會提供圖書館閱讀時間,但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又會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兒童將故事時間分為嬰幼兒故事時間、學齡前兒童故事時間和故事時間等幾種。如威斯康辛州日耳曼敦社區圖書館每周二的服務對象為3~5歲的兒童,而每周三則為2歲以下嬰兒設計[6]53。芝加哥公共圖書館、西雅圖公共圖書館、馬薩諸塞州圖書館等所開展的閱讀活動也均進行了相應的分齡。結合不同的服務對象,遴選不同的閱讀素材,開展相應的延伸活動。
上述科技創新補貼供給側改革機制從源頭上試圖扭轉企業策略性創新行為,提高創新補貼的邊際效率,引導企業采用實質性研發策略。基于此目的,本文試圖以微觀企業創新為切入點,根據本輪供給側改革的政策特征,考察科技創新補貼供給側改革下企業研發策略的實施效果及其作用機制。具體而言,本文進行以下研究工作: 第一,考察創新驅動供給側改革期間,政府創新補貼的新特征及趨勢。第二,分析企業的創新研發項目類型以及R&D投入及科技產出等研發策略變動。 第三,進一步考察上述問題在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分組中,是否存在異質性差異。
重視未成年人家庭服務。鑒于未成年人閱讀活動與其所在家庭有著密切的關系,美國的公共圖書館在延伸服務開展的過程中,對未成年人所在家庭也給予了格外的關注。由美國圖書館協會公共圖書館協會(PLA)所發起的針對0~5歲嬰幼兒家庭的推廣項目“每一個孩子準備在你的圖書館閱讀”(Every Child Ready to Read@your library,簡稱ECRR)[7],便是專門針對家長而開設的閱讀服務。而在“出生即閱讀(Born to Read)[8]”項目中也會針對一些未成年人的家長或來自貧困地區家庭的家長提供相應的圖書館資源,通過上門閱讀服務、圖書捐贈等方式,降低因經濟或地域等原因造成的兒童閱讀資源不均衡的影響,同時積極鼓勵家中父母通過大聲朗讀,參與到幼兒的早期閱讀中來。
調研中發現,美國公共圖書館的外延服務,最大的特征之一便是多元化的外部合作。通過與外部機構的合作,實現傳統服務的地域性突破,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圖書館+”的服務空間合作模式。圖書館的合作對象并不僅僅局限于某一領域,事實上,除了常規的政府組織、業界同行、公益團體組織外,館外社區成為圖書館研究服務的重要合作伙伴,而一些特殊群體所在的區域機構,同樣也成為圖書館合作的重要伙伴。
如亞歷山大(Alexandria Library)圖書館與當地的西班牙裔居住地所在的社區醫生診所合作,定期到診所為西班牙裔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及其父母提供免費的圖書借閱、故事會和童謠會等閱讀服務。芝加哥公共圖書館和紐約皇后區以及布魯林區公共圖書館聯合克林頓基金與Laun?dryCares基金會,共同合作開展的Too Small to Fail項目(TSTF),便是旨在利用全國洗衣店空間,為兒童和家庭提供休閑娛樂以及閱讀環境。除此之外,學校、社區醫院、婦女兒童中心、慈善機構,甚至國家公園、理發店都可以成為圖書館外部的合作機構,成為圖書館外的服務空間[9]。
美國的公共圖書館大多都擁有自己的獨立網站,用戶除了可以在網站上申請證卡辦理、預約、續借等常規服務外,還可以在網站上獲取多媒體信息資源,向館員申請咨詢服務,甚至一些圖書館還會針對部分群體客戶開展定制服務。如新奧爾良圖書館便允許社區或機構用戶在其官網進行館外服務申請。各社區、各機構可結合自身需求,填寫申請服務表格,定制圖書館館外服務內容。活動內容包括面向低幼及早教機構提供的故事會、手工活動、讀者卡辦理以及介紹圖書館服務、閱讀重要性與閱讀指導相關項目的宣講活動等。
美國的社區圖書館還會積極利用一些社交網絡工具,如時下為大眾所接受的Facebook、Youtube、Twitter、Google+等,以此來增強與用戶間的互動與交流,面向用戶推送圖書館服務,如求職信息、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信息服務。
在美國圖書館協會下設的圖書館移動和外延服務協會(Association of Bookmobile and Out?reach Services)的鼓勵下,美國的移動書車項目得到了大跨步的發展,截至2014年,美國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署(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共有690輛移動書車服務于未成年人閱讀項目。這些書車甚至配備了移動網絡、平板電腦、科學實驗設備等,利用移動書車或自行車方便快捷的優勢,深入社區,為社區用戶提供多主題陣地活動,使得圖書館的服務可以走出館區,走近用戶。
從延伸服務的活動內容來看,美國公共圖書館密切結合民計民生,提供用戶需要的服務項目。這些活動,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圖書閱讀活動,而是注重將閱讀與實踐相結合,采用更為多元化的閱讀體驗方式來開展相應的閱讀活動,例如薩福公共圖書館所開展的“Mess Hall on the Loose”[10]閱讀拓展實踐項目。此外,戶外閱讀體驗、STEAM、社交情感學習,甚至短途旅游等內容也成為圖書館延伸服務的組成部分。
重視用戶需求,根據不同年齡層的用戶需求,針對性地開展圖書館服務。如針對學齡階段的輔導,公共圖書館則特別關注作業輔導,一些圖書館還會針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提供多方位的咨詢和幫助[11],并為其提供職業輔導和工作實習機會。針對與兒童密切相關的家長、老師等成人用戶,通常會通過網站上的欄目,提供相應的實用資源,如西雅圖圖書館便在兒童服務頁面上分別針對老師和家長開辟了“家長及教師”“家長及監護者”兩個服務專欄。一些公共圖書館除了設立相應專欄外,還會在網站上通過相應的服務鏈接,對家庭作業輔導、社區用工需求等進行相應的服務推送。
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時間,更多的是指館區的正常開放時間。通常情況下,美國公共圖書館的開館時間可以從早上九點到晚上八點半。美國中小學大多下午三點左右放學,圖書館館區普遍都會面向中小學生提供作業輔導服務。近年來,搭載著新技術平臺的應用,館外延伸服務的拓展,圖書館的服務已經遠遠突破了固有的服務時長。借助信息技術,實現了24小時365天的全時服務。24小時自助圖書館、網絡虛擬圖書館,借助手機終端等多樣化的固件,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全時無差別服務。對比傳統圖書館服務,館外的延伸服務更進一步便利了用戶的使用。針對未成年人的延伸服務,也從最初的館區固有的故事會、游戲、俱樂部等方式,拓展為線上的未成年人服務資源的隨時提供。
美國作為世界上圖書館法制建設最為完善的國家之一,從聯邦政府到各州政府、地方政府,均結合地域特色,制定了相應的法律。這些法律法規中,既有全國性的綱領性文件,如《公共圖書館兒童服務標準》《圖書館青少年服務指南》《圖書館12-18歲青少年服務指南》[12]等,也有頗具地方特色的相關標準,如馬薩諸塞州的《馬薩諸塞州公共圖書館青少年服務標準》《馬薩諸塞公共圖書館兒童服務標準》《服務愛荷華:公共圖書館質量指標》[13]等。這些法律法規,分別從財政保障、青少年服務空間構建、青少年服務標準、資源配置等方面對圖書館的未來發展做出了詳細的具有可實施性的規定。
我國在圖書館服務方面的法制建設則相對宏觀,重點在于體系建設,在具體的操作環節則相對不足。目前我國主要的圖書館相關法律依據為2018年頒布的首部《公共圖書館法》[14],主要針對圖書館的設立、運行、服務等方面進行了規定,但并未對未成年人閱讀區域、人員配套、相關活動等加以相應規定。2019年4月頒布的《公共圖書館少年兒童服務規范》[15]和2020年頒布實施的《公共圖書館評估指標:省、市、縣級少年兒童圖書館》[16],前者在兼顧普適性的前提下,內容相對寬泛籠統,而后者則主要針對圖書館建設給出相應的評估定級指標,其中針對未成年人服務并未給出相應的實施性建議。
完善的法律法規有利于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的長效化、規范化發展,我國應以國家圖書館少年兒童館為龍頭,以各地方省級少兒館為地方牽頭單位,依托《公共圖書館法》《公共圖書館少年兒童服務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各區域特點,制定出更具執行力的配套細則,進一步落實圖書館法在各地方的細化落地政策,完善我國圖書館界的相關法律法規。
美國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合作對象十分廣泛。總體而言,可分為:(1)公益組織機構、基金會等社會公益團體。如前文中所提到的SPARK項目、Born to Read項目、1000 Books Before Kin?dergarten等。(2)社區日常服務機構等。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公共圖書館與理發店書屋合作的閱讀項目,芝加哥公共圖書館聯合洗衣店開展的Too Small to Fail項目等。(3)商業組織機構。如加州地區公共圖書館在Google公司和“圖書館之友”公益組織的資金資助下,所開展的Web on Wheels項目。一些購物中心也會設置相應的未成年人讀書角等。充分利用每一個和未成年人接觸的空間和時間。
此外,美國大量的社區圖書館是使延伸活動得以推廣實施的有力落腳點,在培養居民的信息意識,鼓勵大家積極利用圖書館提供的各種信息[6]53-54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社會職能,使得美國的圖書館逐漸成為美國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的圖書館館外合作對象則相對較窄,更傾向于與政府機關、圖書館業界、社會公益團體組織進行合作。無論是中圖學會主辦的未成年人閱讀年或者是各地圖書館所舉辦的未成年人閱讀活動,更多的是同行之間的聯動,或與地方公益團體、出版社等機構的合作。在社區圖書館的合作與利用方面,我國社區圖書館在社區生活的參與度則相對較低[17]。
我國圖書館應努力拓展合作服務半徑,尋求除公益團體組織外所有致力于閱讀推廣的組織機構,加快圖書館館外服務網絡體系的搭建,強化社區圖書館在文化體系建設中的職能發揮,通過加大資金投入,拓寬合作范圍,豐富服務內容等手段,打造“圖書館+”服務合作模式,積極鼓勵和吸納社會資本通過項目資助、設備提供、冠名贊助等形式參與到圖書館的延伸服務中來,形成雙方共贏的局面。
圖書館員的業務素養是決定圖書館長足發展的主體因素,也是圖書館未來發展的長足動力。在美國,圖書館界非常重視圖書館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1)完善的職業素養法律法規網。美國在館員人才素質建設上強調建章立制,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對從事相關職業的館員做出了明確規定。如覆蓋行業全領域的《公共圖書館兒童服務館員的能力要求》《圖書館員青少年讀者服務能力》,富有地方特色的《俄亥俄州公共圖書館核心能力》《馬薩諸塞州面向兒童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馬薩諸塞州面向青少年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等。這些法律法規分別從館員職業素養、從業技能、行為規范、行政管理等多方面予以規定,確保服務未成年人的圖書館員具備足夠的專業技能,有序長效地開展相應工作。(2)關注社區差異,強化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養。由于美國社區及不同服務群體間存在的差異性,從事延伸服務的館員需定期深入社區,了解受眾需求,并據此制定出符合受眾需求的延伸服務方案。不同的受眾群體,需要圖書館員可以在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不同的領域,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提供更為專業化的服務。
在我國,從目前的法制建設來看,暫未出臺有關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職業素養的相關法律或職業規范。從實際的從業人員來看,筆者在開展全國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各地圖書館從事未成年人服務的圖書館員普遍缺乏必要的職業技能,一些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從業人員和公共圖書館其他部門從業人員未見專業上有明顯區別,甚至一些兒童館員是轉崗安置人員,從業人員的專業性無從談起。
鑒于上述情況,我國應著力加快圖書館未成年人從業人員職業素養的標準建設和規范制定,從根本上解決從業人員不專業的問題。依托《公共圖書館法》,以國家圖書館為牽頭單位,積極聯合全國各省市少兒館、高等院校等相關機構,共同針對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展開研討,切實細化圖書館法在各級圖書館業務開展中的執行落地。強化職業素養的相關培訓,細化公共圖書館成人服務與少兒服務的分工。相關從業人員應以中圖學會、國家圖書館為龍頭單位,積極參與其開展的專業化的業務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各館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技能。
從美國的多個延伸服務項目中可見,美國的圖書館延伸服務項目在前期的調研和后期的反饋投入精力較大,即:活動開展前,可能的投入成本,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具體的用戶需求、合作對象的資源與分工等。為使整個調研更具參考性和執行力,在前期評估過程中還會使用一些評估框架和工具,一些圖書館甚至會針對項目開展相對長期的調研,并組建出專門的數據庫進行分析。這些相對成熟的評估經驗與手段確保了項目在開展的過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投入與項目產出中取得較好的平衡。項目開展過程中的階段性反饋,則可將項目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潛在風險控制到最低,確保整個項目在執行過程中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修訂。
我國在項目的策劃與執行過程中針對評估則相對較弱。目前圖書館界,全國范圍內的評估活動主要是4年一次的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針對全國或地域性的圖書館活動而開展的評估幾乎沒有,即使是已經明確為全國范圍內的未成年人閱讀項目,也依然未見反饋評估機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國內的圖書館依然普遍缺乏評估反饋意識,活動依然處于粗放型的階段,不計成本的投入,全國范圍內的鋪開,卻沒有針對項目開展評估反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易導致活動設計的盲目性,極易造成成本投入的浪費和項目執行的偏離。
因此,我國公共圖書館應積極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圖書館的評估理念與辦法,加強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項目的立項評估和項目階段性反饋,為項目的持續、有效發展提供可供參考的依據。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18]中指出,全社會要積極“鼓勵支持公共文化服務場所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利用多種媒體開展家庭教育知識宣傳”,“分年齡段推薦優秀兒童書目,完善兒童社區閱讀場所和功能”,這也為未來的未成年人閱讀推廣指明了方向,既要積極推動兒童的閱讀,也要針對家長開展相關的閱讀服務。美國圖書館的延伸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圖書館未來的未成年人閱讀延伸服務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經驗和方法,對我國圖書館開展未成年人延伸服務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我國圖書館界應進一步強化未成年人服務意識、擴大未成年人的服務范圍、豐富服務內容和形式,通過一系列富有吸引力的延伸活動的開展,將閱讀的種子植根于每一個家庭,每一個未成年人心中,使之逐漸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