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華縣安流中學 陳廣宏
文學類文本閱讀歷來頗受關注,從數據來看,近年來,新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都是學生分數相差較大的板塊。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文學類文本閱讀,緊扣文本類型特點,高位觀照文本與試題,對文學類文本進行“類型還原”,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文學類文本試題的本質,只有這樣,才能精準定位,精準作答,做到答題有向,專業規范。本文剖析了近兩年新高考語文命題特點,并結合教學實踐,試圖引導學生理清解題思維,從知識層面和思維發展與提升方面鍛煉學生思維。
1.小角度切入,答題指令明確
一直以來,語文閱讀普遍存在套路試題現象,按固定答題模式進行專題教學,例如小說考人物怎么考、情節怎么考,哪怕不看原文,都能大概說出個子丑寅卯來。這類試題的好處是讓學生擁有規范的答題意識,但缺點是讓試題變得死板,束縛語文學科的發展。好在這幾年高考試題作出很大的變化,不斷探索創新問法,命題切入角度很小,題干限制因素較多,有比較明確的答題指令,有效訓練考生的思維能力、應變能力。
2.情境設置,解讀能力要求高
在高考評價體系下,高考語文試題是以真實情意為依托,指向試題條件與試題要求的創新,體現語文核心素養的考查要求,一套試卷就是一個大情境,一道試題就是一個小情境。試題情境設計要具有開放性,試題的題目設問具有思維的梯度性,考查學生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教考結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于創新的能力,綜合運用直覺的、形象的、邏輯的方法,提出新觀點、新方法,在開放性的綜合情境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形成具有創造性的結果或結論。
3.文本特征明顯,體現學科素養
文學類文本閱讀題在命題中要淡化考點目標,突出考生能不能分析文章的個性特征,傾向于考查語言特色、結構思路、表現手法等言語形式方面的東西。真正做到反套路,進而訓練個性化解讀文本的能力。例如,2019年高考全國Ⅰ卷第9題,《理水》是魯迅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一篇,請從“故事”與“新編”的角度簡析本文的基本特征。這是典型的依據文章的個性特征設題,文體的基本特征就是“故事”與“新編”。
1.梳理必備知識,科學勾畫思維導圖
文學類文本閱讀的必備知識點多面廣,一輪復習的時候已經把知識點訓練全面鋪開,在考前60天,教師要善于二次收網。在備考實踐中看,最有效的做法是引導學生科學勾畫必備知識的思維導圖。如小說閱讀,根據考點列出需要識記的知識總表,再分出若干板塊,每一個板塊對知識進行梳理。這樣方可達到鞏固知識和查漏補缺的目的,進行有針對性的彌補訓練。
2.整合題型,強化規律
考前60天的備考教學,在選題時不要求多,而應求精。怎樣的題能達到精準、精致的要求呢?首選高考真題。高考真題在篩選概括能力、層次分析能力、闡釋解說能力、品味鑒賞能力、感受評價能力方面的統整力非常強。通過對文學類文本高考真題的分析整合,引導學生了解試題設置的規律,并強化“速讀”文本的方法訓練。在模擬考試的考場上,閱讀各種題材的文學類文本,都可以用快速閱讀的路徑整體把握文本,快速指向題目設置進行定向閱讀、比較閱讀,提高答題能力。
3.圈畫重點作批注,審清題干是關鍵
在考場上,閱讀文本的時間是有限的。快速讀文必須學會圈畫重點作批注。圈畫重點詞句,可以理清文本脈絡、情節變化、人物心理過程等,進而把握文本內容主旨。“圈畫”是閱讀痕跡,特別是對開頭、結尾、中間重點句的“圈畫”,在答題中起方向查找作用;“旁批”是把自己的思考、自己的邏輯快速呈現出來。而旁批則是讓提示與方向更加具體。在小說復習時,我按照自己讀小說的經驗,引導學生從標題處、背景處、人物活動(外在與內心)處、層次分明處、開頭結尾處以及對話描寫處進行批注。此外,審清題干是準確把握答題方向的重要一步,如果題干審錯,最終會答非所問,南轅北轍,所以審清題干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