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第十三中學 周玉蓮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到: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不同的學生在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上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要鼓勵與提倡學生用種方法解決問題,對于問題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要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并鼓勵學生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要善于引導學生與他人進行交流,吸取他人的經驗、方法,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為了提高數學教學效率,依據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人認識事物本質是主體的“構造”過程,所有的知識都是我們自己的認識活動的結果。我們通過自己的經驗來構造自己的理解,反之,我們的經驗又受到自己認知過程的影響。
我的第一節數學課是不講新內容的,把時間交給學生,由他們來講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學生的發言可精彩啦,有講買菜、買東西時的找錢問題,有的講數東西問題,有的講坐車繳費問題,有的講交水電費等問題,有的講到銀行存錢、貸款等問題,連他們打游戲機時也有用到數學等等。這節課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有些學生還不止一次發言。在開始幾個學生發言之后,每個學生都興奮的舉著小手,好像發現新大陸似的。課堂氣氛非常的熱烈,我給與每個學生肯定與贊賞。離下課幾分鐘時,我把他們的發言進行了分類,并告訴他們,分類也是一個數學知識,同時布置了《我身邊的數學知識》的簡單敘事作業,字數不限。結果這一次作業全班都交齊了,最差的都寫了200字以上。連語文老師看了都說,作文有寫得這么好我也就滿意了。
之后的數學課,可以感受到學生對數學重視了,課余問數學問題、討論數學問題的學生也越來越多。當然,每節新課前我都會讓學生說說新知識的應用,不停地強化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從內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學生對數學重視了,成績的提高就是必然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中指出知識是主動建構的,開不是被動接受的,有了主動學習數學的內心要求,學生就會樂于學數學并學得開心。
在教學學設計中,應設計好每個知識點的銜接節。題目要難易適合,給學生多點討論問題的時間,多點設問,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參與課堂知識探討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枳極性。例如,在新人教版《19.1.四邊形的性質(一)》這一節課的設計中,在講完書中簡單的例1(教材P84例1)小明用一根36m長的圍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場地,其中AB邊長為其它三條邊的長各是多少?(讓學生顯示自己的解法,并講解)之后,我們可以再一次強調平行四邊形定義與性質。然后讓學生解決兩道比較容易的題目(適合基礎差的學生),解決完了容易問題,又出了一道偏難點的題目(適合基礎好的學生),并鼓勵他們討論,讓基礎好的學生幫助基礎差的學生,并帶動他們一起探討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樂趣。良好的課堂氣氛將更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一個數學老師我沒有妙語連珠的口才,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把每一個知識點的引人、講解都設計好,給多點時間給學生自我發揮,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學習效果更好。
有些老師或學生可能會問:放手給學生去講題,學生能講清楚嗎?我們要學會相信學生,給予恰當的指導,學生會給與我們一個驚喜。如我第一次讓讓學生小劉上黑板講一道題時,她講得有點亂,我在恰當的時候指點一下她,如何站不擋住同學的視線,還有先講自己的思路,再把自己的解題過程投影給大家著。其實,我在教她的同時也是在教全班同學,所以并不浪費課堂時間。當我第二次讓她上黑板講題時,許多同學都睜大眼睛看著她,我知道學生是帶著疑惑來聽她講的,我再次鼓勵、提醒她,記住先講思路、分析,你一定行。她這次講的非常好,全班同學不約而同的鼓掌。從此,越來越多同學積極上講臺講題了。
作業的設計估計學生能在半個小時之內完成是最好的。而題目之中最好有幾道選擇題或填空題,兩、三道解答題的容量就可以了。我對學生的要求是利用課余或自習課時間先瀏覽一下題目,若覺得有點不會就快快思考,若真得不會就抓緊問同學或老師(因為學生回家后家長基本都不會初中的數學的)。把問題留在學校解決,問題帶回家是解決不了的。
作業的布置太多了,會增加基礎差的同學的畏難心理,造成學生抄作業的壞習慣。因此,作業要求是課余弄明白,回家認真做,允許一題不會。成績好的自備一本練習冊,教到哪就做到哪,但我不告訴學生誰是成績好的,當然我的想法是讓學生自己對自己進行評價。而獨生子女幾乎對自己的評價都比較高,而一些有自卑心理的同學看到成績比自己差的同學也做練習冊,他們覺得有壓力,自然會自己做練習冊。知識只是個人經驗的合理化,通過解題,學生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到了有效強化。
學生的基礎差異實在太大,所以學生有進步,一定要及時表揚,這可以帶動基礎差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我們班的林同學之前數學成績很差,家長打電話投訴,在家不愿意做作業,到很晚了,孩子的爺爺擔心她睡眠不足,幫她做。我馬上找她談話,并要求她在校完成作業,恰好班里有幾個成績好的同學留在教室做作業,順便讓她們幫幫她。結果她第二單元數學考了九十幾分,全班都很驚訝。我馬上以她作為基礎差的同學的一個學習榜樣!如此下去班里也越來越多學生自愿留在學校做作業了。
學生意識到學數學的重要性,并主動學數學,進步自然是明顯的。我們班的數學在初一的期末考時取得了全級第三,得知數學成績進步了不少同學們很興奮,對數學的興趣更濃了。到了初二第一學期期末考區統考時數學均分竟取得全級第一,超過了學生心中的“重點班”,且優秀率最高、差生率最低。同學們也明白了“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的道理
總之,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發掘他們內心的學習內驅力,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換為主動的學習,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肯定是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