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川縣卓峰學校 曾桂華
雖然新課程標準在逐步推行,且“雙減”政策全面落實,但是現階段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依然存在著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理念與學生學習實際不匹配的情況。而且,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既需要完成理論知識教學,也需要完成實驗實踐教學,對于教師教學挑戰較大。因此,探索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與優化路徑是當下初中生物課程教育教學提質增效和優化改革的關鍵之處。
(一)教學理念陳舊。現階段大部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教學理念守舊的情況,導致生物學科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停滯不前,且為了推動“中考”,部分初中生物學科教師甚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延續了“大滿貫”“填鴨式”等教學手段,進而造成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對知識“吃不透”,沒有實現知識的深度學習和拓展延伸學習。
(二)核心素養培育滯后。《生物課程標準(2022版)》實施以來,初中生生物素養、生物個性、生物思維、生物表達等綜合素養成為教學重點。對于初中生物教學而言,構建初中學生生物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初中學生生物觀念和學習素養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但是,現階段初中生物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育較為欠缺,學生很難獲得相對比較完整的生物知識輸入,基礎知識傳授和基礎技能培育嚴重不足。而且,初中生物現階段教學實施過程中,大量的“生物理論背誦”“生物實驗觀看”會導致學生缺乏生物學習思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很難得到培養。
(三)生物教學元素缺乏。初中生物教學是生物知識、生物概念、生命教育交織而成的學科知識體系,充分涵蓋了生物現象、生物實驗、生物進化等內容。所以,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內容多覆蓋面廣,不同生物知識可以拓展延伸出相當豐富的教學內容。但是,現階段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受到教學進度、教學壓力等問題的影響,加之《生物課程標準(2022版)》在逐步落實和改革,教師在教學過程很難馬上適應,教學過程能夠拓展和延伸的教學元素較少,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視野提升。
(一)創新教學理念,引入信息教學。比如,初中生物“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相關內容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與“動物運動”“動物哺乳”“動物爭搶地盤”等知識相關的音視頻資料為學生展示“生物概念”“生物理論”。同時,教師借助計算機技術和思維導圖將“動物先天性行為”“動物社會行為”的“樹狀圖”“關系圖”呈現出來,讓學生在極具創新性的教學模式中感知生物知識。這樣,依據“視聽內容優化”“教學手段創新”,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都實現了趣味化、情境化、創新化,學生不僅能夠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還完成了生物知識體系的構建,學習效率得到保障。
(二)凸顯學生主體,加強學生培養。比如,初中生物“生物圈”相關的知識概念教學過程中,為了凸顯初中生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借助合作討論法、合作探究法、提問教學法等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生物圈的范圍”“生物圈的概念”“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關系”等主題,并在學生思考、探究、討論等過程給出適當的“點撥”,助推學生生物思維、學習思維、認知思維、理解能力等提升。學生經過“點撥”之后的思考、討論和探究獲取的知識更為豐富,且屬于自主獲取和合作獲取,對知識點的記憶更加深刻。
(三)理實教學結合,展示生物現象。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優化過程中,理實教學結合,加強生物現象展示、生物實驗操作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理實教學結合展現生物現象還最大程度滿足了初中生生物課堂學習中的求知欲和學習需求,調動了他們生物學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初中生物中很多現象都依賴于“顯微鏡”呈現,初中生物“細胞壁”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使用顯微鏡,還要將“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注意事項傳達給學生,并將“細胞壁”觀察相關實驗教學步驟和內容與“細胞壁”理論教學融合在一起,讓學生認清理論概念和實驗操作的關系,進而強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感悟。
根據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來看,初中生物學科教師務必在遵循2022年新版《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之下,借助“雙減”政策、“人本教育”理念等逐步優化和改革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打破傳統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困境,推動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提升,讓初中生在深度學習生物知識的基礎之上完成自身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