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昌,鄧洪庚,李 培
(1.四川省仁壽縣陵州作物研究所,四川 仁壽 620050;2.四川省眉山市種業科教站,四川 眉山 620020;3.四川省眉山市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心,四川 眉山 620020)
玉米是四川第2大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約130萬hm2,總產量700萬t,2018年四川糧食產量12連增,玉米貢獻值達89%,在糧食生產和增產中均占主導地位。但是,四川是養豬和釀酒大省,玉米缺口量大,每年需外調玉米600萬t,單產較低,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5%~30%[1]。四川生態環境復雜,玉米病害頻發,大小斑病、絲黑穗病危害嚴重[2],品質一般,2005~2014年四川省審定玉米品種粗蛋白、賴氨酸等營養品質平均水平未達國家優質標準[3]。榮廷昭等[4]指出,溫熱雜交可以更好發揮雜種優勢,得到強優勢組合。因此,仁壽縣陵州作物研究所以利用“溫帶種質×熱帶種質”雜優模式為思路,以創制優良玉米自交系[5]為基礎,以組配高產、多抗、優質玉米雜交種[6]為目標,育成優良玉米自交系LSC107及其雜交種推廣應用,有力推動四川玉米品種更新換代,確保地區糧食安全。
仁壽縣陵州作物研究所對引進的200余份國內外優異種質進行多年鑒定,篩選出來自美國先鋒雜交種87001的優良溫帶種質自交系87-1具有高配合力、高產性和耐旱性(耐旱系數為0.762)特點,熱帶種質自交系86-1具有生長旺盛、抗多種病害、品質較優特點,于1998年用雜交組合(87-1×86-1)經5年8代自交選育定型,遺傳穩定,詳見表1。該自交系于2005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田間技術鑒定,2014年獲得植物新品種授權保護,證書編號CNA20090012.3。

表1 優良玉米自交系LSC107選育系譜表
LSC107幼苗葉片綠色,第一葉基部紫色,成株葉片綠色,葉緣紅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13cm左右,穗位高63cm,單株總葉19~21片。雄穗分枝7~12個,護穎綠色,花藥紫色,花粉量大,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28粒,千粒重270g,穗軸淺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經接種鑒定,其抗大斑病、紋枯病、莖腐病、絲黑穗病、灰斑病、中抗玉米螟。經測產鑒定,在四川射洪繁種田平均產量5250kg/hm2,肥水充足地塊可達5850kg/hm2,制種田平均產量4770kg/hm2,高產地塊可達5100kg/hm2。抗逆性好,根系深、莖桿硬,耐瘠薄、耐旱、抗倒,對光周期反應不敏感,南北方均可制種,種子成本低,質量好。
利用LSC107與導入溫帶或熱帶種質的自交系組配,直接育成7個玉米雜交種通過審定,其中,國審玉米新品種2個、川審玉米新品種4個和滇審玉米新品種1個。“山川907”“陵玉513”“陵玉987”獲得植物新品種授權保護,詳見表2。

表2 自交系LSC107直接育成的玉米雜交種
利用LSC107為種質改良基礎材料廣泛組建二環系、回交群體、育種群體,與優良溫帶種質F19雜交選系育成LSC84,與優良熱帶種質F06雜交選系育成LSC110-5,分別培育出雜交種通過四川省品種審定,詳見表3。

表3 自交系LSC107間接育成的玉米雜交種
3.3.1 產量特點 利用LSC107直接或間接育成的玉米雜交種產量高,詳見表4。2年區試平均產量及生產試驗平均產量較對照均有較大增幅,其中,“山川907”“陵玉513”等8個玉米雜交種2年區試平均產量較對照增產8%以上,是強優勢突破性高產新品種。“山川907”“陵玉987”2年區試增產點率達到100%,“陵玉513”“天藝193”等7個玉米雜交種2年區試平均增產點率達到80%以上(或通過國審),具有廣適性。

表4 利用LSC107育成雜交種產量表現
3.3.2 抗性特點 利用LSC107直接或間接育成的玉米雜交種抗性好,詳見表5。其中,“陵玉513”“萬德1號”兼抗5種病害,“山川907”“陵玉1358”“金禾880”“安特9號”兼抗4種病害,“天藝193”兼抗3種病害,“旺農268”高抗莖腐病、穗腐病。

表5 利用LSC107育成雜交種抗性表現
3.3.3 品質特點 利用LSC107直接或間接育成的玉米雜交種品質佳,詳見表6。其中,“山川907”“陵玉987”等8個玉米雜交種達到國家普通玉米1級標準,“陵玉513”“萬德1號”等5個玉米雜交種達到國家飼料用玉米1級標準,“旺農268”達到國家淀粉發酵工業用玉米1級標準。

表6 利用LSC107育成雜交種品質表現
2020年,利用優良玉米自交系LSC107已直接或間接組配出9個雜交種通過國、省審定,實現了優異性狀聚合的育種突破。8個雜交種達到四川省育種攻關突破性高產品種標準,6個雜交種屬于兼抗4種以上病害的綠色新品種,6個雜交種屬于國家1級優質飼用或工業用新品種。據統計,2007~2019年,“山川907”“陵玉513”“陵玉987”“萬德1號”“安特9號”在西南地區累計推廣面積達70.2萬hm2,新增經濟效益2.1億元。經四川省農村科技發展中心鑒定,優良玉米自交系LSC107及其雜交種選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通過對LSC107及其雜交種的組配模式進行分析,其組配模式均為溫熱雜交,與潘光堂[7]等的研究結論一致,表明西南地區的主要強優勢組配模式仍將是“溫帶種質×熱帶種質”的雜優模式。此外,通過優質、抗病、抗逆、高配合力的具有美國血緣的種質成功選育出優良玉米自交系LSC107的育種實踐表明,合理引進、收集和創新美國玉米種質資源[8],能夠加快西南地區玉米品種選育進程,獲得突破性高產品種。LSC107選育的雜交種雖然具備高產、綠色、優質等特點,普遍對絲黑穗病抗性不佳,在今后的育種利用中,應盡量選擇抗絲黑穗病的種質作為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