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雨婷,鄧雪華,張一博,陳華保,楊春平
(1.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成都 611130;2.黃埔海關技術中心,廣州 東莞 510330;3.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農村中心,武漢 430064)
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健康綠色生產關乎我國糧食安全。而稻癭蚊、稻薊馬、稻葉蟬等害蟲常威脅水稻生產,利用昆蟲趨色性原理研發的誘蟲板進行害蟲防治,是水稻害蟲綜合治理中可應用的一種物理防控技術。如嫩綠色誘蟲板對水稻稻飛虱成蟲、黃色誘蟲板對稻飛虱、水稻潛葉蠅等稻田害蟲均具有較好的誘殺效果[1-3]。研究發現,不同作物農田生態系統中昆蟲種類差異較明顯,而不同種屬昆蟲對不同顏色的趨向性也有較大差異,因此不同作物田害蟲防治適用的誘蟲板顏色不同。如葡萄園防治葡萄薊馬使用紫色、藍色和白色誘蟲板效果更好,防治葉蟬則使用黃色、熒光色和綠色誘蟲板效果更好[4]。梨園防治中國梨木虱和小綠葉蟬使用黃色和綠色誘蟲板效果明顯優于其他顏色誘蟲板[5]。黃色誘蟲板更適合茶園假眼小綠葉蟬和茶白粉虱的防治,藍色誘蟲板則更適合茶黑刺粉虱和茶薊馬的防治[6]。誘蟲板顏色不恰當還可能傷害天敵,如楊智輝[7]的研究表明,黃板在茶果園誘集昆蟲的過程中,除誘集到大量害蟲,也誘集了大量的昆蟲天敵。目前,稻田誘蟲板的使用仍主要集中于標準黃板,顏色選擇單一,誘殺害蟲類型少,在生產研究中也可能會對稻田昆蟲多樣性造成破壞。
目前,生產中應用誘蟲板的顏色區分主要是基于標準色板劃分的[8-10],顏色不精準導致市面產品色澤差異大,使用效果也會出現一定差異?;谟∷⑺纳J?CMYK)進行調色,具有色彩豐富、顏色精確度高的特點,將其與誘蟲板結合后可以達到色板顏色精準、生產應用中重現性好的效果[11]。為了篩選出適用稻田害蟲防控、對生態影響小的誘蟲板顏色,本文研究基于CMYK模式的17種不同顏色誘蟲板對各類昆蟲的誘集效果,試驗如下。
17種不同顏色的誘蟲板(表1),規格為25cm×30cm,執行標準GB/T24689.4-2009,單面涂膠,膠層均勻一致。

表1 不同顏色誘蟲板色標
試驗地點為四川省青神縣黑龍鎮曹廟村,水稻品種“汕優63”,試驗時間為2019年5-7月。試驗設置17個處理,2次重復,運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每小區25m2,小區中央懸掛1張誘蟲板,板底距離水面約3cm。每7d調查1次誘蟲板誘殺昆蟲數量并更換新的誘蟲板,共調查3次,將換下的誘蟲板帶回實驗室,調查板上昆蟲的種類和數量。
經統計,17種顏色誘蟲板誘集稻田昆蟲包括鱗翅目、雙翅目、半翅目、纓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和蜻蜓目,總計7目(表2)。各顏色誘蟲板對雙翅目昆蟲誘集效果普遍較優,誘集總量達2421頭。10號板(淺藍色)誘集昆蟲總量最大,達787頭/板。其中,不同顏色誘蟲板對不同目昆蟲表現出明顯的選擇性,10號板(淺藍色)對雙翅目昆蟲、13號板(橙色)對半翅目昆蟲、15號板(皮粉色)對纓翅目昆蟲誘集效果好,誘蟲量達529頭/板、124頭/板、378頭/板。

表2 17種誘蟲板對稻田不同目昆蟲的誘集數量
17種顏色誘蟲板一共誘集到7科稻田有害昆蟲,包括鱗翅目的灰蛾科,雙翅目的水虻科、癭蚊科、大蚊科,半翅目的葉蟬科,纓翅目的薊馬科和鞘翅目的葉甲科(表3)。結果顯示,10號板(淺藍色)對癭蚊科害蟲、13號板(橙色)對葉蟬科害蟲、15號板(皮粉色)對薊馬科害蟲誘殺效果最佳,誘殺量達486頭/板、124頭/板、378頭/板。10號板(淺藍色)對害蟲誘集數量最大,達730頭/板。

表3 17種顏色誘蟲板對稻田害蟲的誘集數量(頭/板)
17種顏色誘蟲板誘集到稻田天敵昆蟲包括雙翅目的寄蠅科、食蚜蠅科、蜂虻科、盜虻科,鞘翅目的瓢甲科,蜻蜓目的蜻蜓科和膜翅目的腫腿蜂科(表4)。結果顯示,13號板(橙色)、15號板(皮粉色)、17號板(黑色)對各類天敵昆蟲影響較小,誘集數量均不大于2頭/板。其余各色板對天敵昆蟲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對寄蠅科影響較大的有9號板(肉黃色)、1號板(黃色)、6號板(亮綠色),誘集數量達27頭/板、24.5頭/板、24頭/板。4號板(青綠色)對瓢甲科有一定影響,蜂虻科及盜虻科對5號板(大紅色)也有一定的趨向性。14號板(品紅色)對腫腿蜂科有明顯誘集作用,誘集數量達到65頭/板。所有顏色誘蟲板對天敵昆蟲食蚜蠅科、蜻蜓科均影響較小。14號板(品紅色)對天敵昆蟲傷害大,達68頭/板。

表4 17種顏色誘蟲板對稻田天敵昆蟲的誘集數量(頭/板)
結合表3以及表4,15號板(皮粉色)、13號板(橙色)、17號板(黑色)、10號板(淺藍色)對稻田害蟲選擇性較強,所誘集到的天敵數量與害蟲數量比值最低,分別為1∶144.7、1∶124、1∶37與1∶36.5。
稻田生態系統中,有一類昆蟲既非水稻害蟲又不是天敵昆蟲,它們與水稻無直接營養關系,被稱為中性昆蟲,主要由雙翅目的蚊類、蠅類、毛蠓、蜉游目蜉游科和彈尾目類昆蟲等組成[12-13]。17種顏色誘蟲板誘集到稻田中性昆蟲包括雙翅目蠅科、蚊科、花蠅科、果蠅科、虻科、蠓科,膜翅目蟻科以及鞘翅目的谷盜科(表5)。4號板(青綠色)對蠓科、5號板(大紅色)對蚊科、14號板(品紅色)對蠅科誘集效果強,誘殺量達69頭/板、44.5頭/板、100頭/板。虻科對紅色系板有一定趨向性,品紅色板及大紅色板誘集數量分別為10頭/板及9頭/板,而其余誘蟲板無誘集作用。17種顏色誘蟲板對果蠅科、谷盜科影響均較小。

表5 17種顏色誘蟲板對稻田中性昆蟲具體誘集數量(頭/板)
依據本試驗,提出了適宜在稻田使用的誘蟲板應用模式:淺藍色(C50M0Y0K0)適用于多種稻田有害昆蟲的誘集,尤以癭蚊科效果最好;葉蟬科害蟲誘集選用橙色(C0M40Y100K0);薊馬科害蟲誘集選用皮粉色(C0M50Y50K0)。
不同種類薊馬對顏色趨向性差異較大,但普遍對藍色[15-16]、黃色[17-18]等顏色趨向反應較強。本試驗中,發現黃板與藍板并未對稻田薊馬科昆蟲產生影響,而皮粉色作為一種尚未被報道過的對稻田薊馬有誘集效果的新型色號,且對稻田生態友好,在后續誘蟲板對稻田薊馬的誘集研究中仍可重點關注。龐保平等[19]研究表明,2種稻田蜘蛛對稻田中性昆蟲彈尾蟲都具有明顯的偏好性,2種獵物共存時,彈尾蟲的存在會削弱2種蜘蛛對白背飛虱的控制作用。因此,不能片面強調中性昆蟲對控制害蟲的促進作用,在作物生長的不同時期,它們所起的作用不同。在稻田使用青綠色(C70M0Y50K0)、大紅色(C0M100Y100K0)等對蠓科、蚊科及其他稻田中性昆蟲誘集效果強且對天敵昆蟲影響小的的誘蟲板時,應著重關注水稻生長時期,利用誘蟲板防治稻田有害昆蟲之余對中性昆蟲的影響著重于水稻生長后期使用,間接調節稻田群落結構,使誘蟲板能發揮更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