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評論員
面對發生深刻變化的內外部環境,為落實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提出“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時,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近年來,關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的表述較多出現于國際治理、宏觀經濟、區域發展等領域。比如,在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的致辭中,提出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內涵就是從總量擴張向結構優化轉變,就是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這是在開放狀態下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為諸多新產業的發展創造巨大的空間。在住房發展和房地產領域,自20世紀90年代全面推進城鎮住房制度改革以來,在重要會議報道中提出“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的要求,較為罕見。如何理解該項要求,既關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也影響到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當前階段,準確理解“探索新的發展模式”,要立足于全局性的宏觀背景,以住房制度的寬闊視野思考幾對主要關系,著眼于抓住重點短板予以突破。
全面準確理解“探索新的發展模式”,要立足于三方面背景:高質量發展總要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房地產業轉型發展實際。新的發展模式必須符合高質量發展總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相統一。新的發展模式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不斷提升供給體系的水平和質量,更好適應、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尤其要順應居民高品質住房需求。加快推動房地產業轉變“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經營方式,使土地、金融、人力資源等多種要素在行業內優化配置,有效防范化解多種風險隱患,致力于提高人民群眾居住水平和城市運行質量。
全面準確理解“探索新的發展模式”,需要處理好三對關系:租與購、保障與市場、供給與需求。新的發展模式必須堅持租購并舉,使租賃和購買都能成為人民群眾滿足居住需求的正常選項,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新的發展模式必須統籌兼顧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場,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充分調動社會力量通過市場機制和第三次分配提供住房扶持。新的發展模式必須促進供給與需求有效匹配,建立人口、土地、財政、金融資源、住房保障等內容的掛鉤機制,健全土地和住房資源動態調整的治理機制。
全面準確理解“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當前需要重點補齊三方面“短板”:長租房、保障房、商品房。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要著重促進租賃關系穩定和租住品質提升,使之真正成為住房租賃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基本盤。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基本住房保障實現“應保盡保”,逐步將城市常住人口、新市民、青年人納入住房保障范圍,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不斷提高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設品質、公建配套和住宅小區管理水平,通過城市更新和舊住房改造提升既有存量住房的使用功能和居住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