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梅 蘭昌麗 龍 蔚
當前,高原特色農產品貿易已成為云南外經貿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云南咖啡出口在總出口量中排行第三,僅次于蔬菜和煙草。如何在“十四五”時期實現跨越式發展,需要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為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云南省陸地與越南、老撾等東南亞國家接壤,與南亞、西亞臨近,并靠近太平洋和印度洋。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云南省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省份,“一帶一路”倡議為云南與沿線國家的農產品貿易帶來無限機遇。本文以此為契入點,研究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云南咖啡出口貿易將面臨哪些問題,以及找到云南咖啡出口貿易促進的策略。
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其產量和消費量均高于可可與茶葉。云南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使得云南咖啡具有香氣濃郁、滋味可口等特點。1892年,咖啡作物由法國傳教士從越南引入云南以來,云南咖啡種植歷史已有上百年。云南所產咖啡以顆粒均勻豐滿,有較強烈的焦糖香以及杏仁核果香氣著稱,同時還有較柔和的果酸味以及淡淡的甘甜味,在市面上十分受歡迎。如今,云南省咖啡的種植面積、產量在全國占據了98%以上的份額,在咖啡生產和出口方面均處于領先地位。
云南省咖啡種植基地、咖啡園主要分布在保山市、德宏州、普洱市、臨滄市及西雙版納州。德宏被稱為“中國咖啡之鄉”;保山市有榮獲世界“尤里卡”金獎的潞江壩小粒咖啡,其品質極優;普洱市咖啡種植面積78萬畝,產量達5.7萬噸,咖啡產業面積、產量及產值位居全國第一。普洱市積極打造“普洱咖啡”品牌,目前有30余萬畝咖啡獲得了4C認證,10萬余畝獲得了CP認證,2.8萬畝獲得了有機認證,2萬余畝獲得了雨林聯盟認證和UTZ認證。同時,普洱咖啡榮獲中國農業區域品牌價值十強稱號,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首批保護名錄。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云南和周邊國家地區的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從而推動了云南咖啡產業的快速發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云南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種植和生產基地。2010—2019年,云南省咖啡種植面積不斷增加,2019年種植面積為156.73萬畝,占全國咖啡種植業土地面積98%以上。2020年,天貓平臺的云南咖啡消費規模達2.45億元,同比大增135%,云南咖啡品牌的數量也增長了80%。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給云咖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作為中國西南邊疆省份的云南,利用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搭乘“一帶一路”倡議的“飛行器”,在發展方向上,依托云南西與緬甸接壤,南和老撾、越南毗鄰,連四方接三國的特殊地緣區位優勢,通過咖啡貿易,構筑以“云南—老撾—越南”為基礎,輻射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的東南亞咖啡產業圈,逐步介入老撾、越南咖啡原料種植基地和初加工基地建設,解決云南咖啡產業發展規模受可擴植面積瓶頸制約的問題。在區域布局上,打破現有咖啡種植和生產企業“四縱五列”之態,以資本為紐帶,優質咖啡企業共同開展合作,共同打造“云南咖啡”整體品牌形象,為云南、亞洲謀取環球咖啡定價權、話語權。

表1 近5年云南省咖啡出口情況
在全國的咖啡出口貿易中,云南咖啡出口占到了99%的比重。在“一帶一路”政策背景下,云南省咖啡出口貿易得到了極大發展。2017年,云南有超千家咖啡企業,涉及從育種、種植、加工到消費飲品生產、市場銷售的整個過程,其產品遠銷日韓、歐美、中東等地,咖啡已經成為云南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統計,2019年,云南省出口咖啡豆及相關附加品5.47萬噸,其中未焙炒未浸除咖啡堿的咖啡出口占總出口的94.3%。
云南咖啡主要以初級原料形式出口,六成以上出口產品是未焙炒未浸除咖啡堿的咖啡,即咖啡生豆原料。主要的出口市場有歐洲市場、亞洲市場和中東市場。歐洲市場主要是直接收購咖啡生豆,而亞洲市場和中東市場會摻雜三合一速溶咖啡以及咖啡粉。目前,云南大部分咖啡企業都是需要中間商幫忙聯系國外市場的客戶,把咖啡豆銷往國外市場,比如雀巢、星巴克等世界咖啡巨頭。
隨著中歐班列建設開通,昆明鐵路局與后谷咖啡公司聯合打造的“滇新歐”新昆明至歐洲咖啡國際貨運專列使得從云南到我國咖啡最大的貿易伙伴——德國僅需15天,與海運30至40天相比較,時間大幅縮短。據統計,2016年,僅通過“中歐班列”出口咖啡就達4388.3噸,貨值1747.2萬美元。歐洲發達國家大多數為咖啡消費國,每年要從全球進口大量咖啡生豆,而中國云南也是它們的選擇之一。中歐班列的運行,可以提升歐洲國家向云南進口咖啡的數量和頻率,進一步促進云南咖啡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云南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積極發揮在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主體省份的作用,同周邊國家積極推進“五通”建設,積極創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努力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目前,云南與南亞、東南亞11個國家43個城市締結了友好關系,與9個國家建立了11個雙邊多邊地方合作機制,這將對云南發展咖啡出口貿易提供強大的平臺和前所未有的契機。
近年來,亞洲咖啡消費年平均增速2.8%,僅次于北美洲,前景看好,是極具潛力的新興市場。而云南省面向“一帶一路”沿線諸多亞洲國家,東盟十國、西亞國家和南亞國家的“一帶一路”政策也將惠及咖啡產業,這些國家均已經與云南有咖啡貿易往來。“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將進一步深化云南和亞洲等新興市場的咖啡貿易合作,推動雙邊咖啡貿易更上一個臺階。
由于云南咖啡主產區都是山地地形,受海拔影響適宜種植的區域有限,咖啡種植不集中,廣泛分布于滇東南、滇西南、干熱河谷等地區,多為小戶生產,未能形成規模化生產。隨著國內外咖啡市場快速發展,市場需求量的增長,云南省出口貿易嚴重受限于生產規模。
在以消費者認知為主導的市場中,云南咖啡長期扮演著咖啡巨頭原料供貨商的角色并未改變,下游加工配套不足,云南的創匯咖啡,最終大多會被拼配并冠以南美、非洲地區的名字,而云咖品牌則湮滅無聞。因此,國際上對于云南咖啡的認可度偏低,云南咖啡在國際上缺乏有影響力的品牌,這對云南咖啡的出口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當前,云南本土咖啡企業缺少“領頭羊”,本土咖啡品牌屈指可數。本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缺乏行業的引導和規范,較大的咖啡企業忙于搶訂單內耗;微小型企業則在規模企業的夾縫中依靠降低質量的低價收購和模仿策略,借助各類渠道生存下來。這些分散的力量,最后體現到云南咖啡產業層面,均成為云南咖啡的硬傷,即云南咖啡質量不穩定導致無議價空間,對外無整體強勢的云南咖啡形象,云南咖啡遍布各種低端渠道,成為低價和山寨的代言。
發達國家是咖啡的主要消費地,卻不是咖啡的生產地,通過收購云南出口的咖啡原料加工成為高附加值產品。隨著發達國家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斷提高,咖啡生豆出口中,發達國家常常設置貿易壁壘,以保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為由,制定一系列限制進口的措施。發達國家在制定進口咖啡加工產品時,對出口方生產企業的生產加工、安全衛生的具體要求越來越高,致使云南咖啡頻繁遭受發達國家綠色貿易壁壘的制裁。
云南咖啡產業目前還處于比較初級的形態,以發展采收原材料出口外向型經濟為主,精深加工能力較弱。出口主要依托貿易公司收購,沒有形成完整產銷結合的出口鏈。跨國企業如雀巢、麥斯威爾、星巴克等大型咖啡連鎖企業在云南圈地,直供其上游產品生產需要,云南咖啡一直處于產業鏈的下游,利潤率最低的環節。同時,云南咖啡種植管理粗放,成熟果與未成熟果一起采摘,甚至干果和霉果一起收獲現象嚴重。咖啡初加工企業“小、散、亂”,脫皮脫膠不完全、碎豆多、發酸變味以及大面積的環境污染,造成咖啡商品豆質量一致性差,品牌多而雜。
云南咖啡良種繁育體系和病蟲害防控體系建設剛起步,栽培技術措施標準難以落實,影響了咖啡初加工生產水平和商品豆質量的提高。企業標準化意識淡漠,生產過程缺乏相應的技術規范,無標生產或有標不依造成咖啡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依然廣泛存在。
政府應建立長效扶持政策來扶持咖啡產業的發展。制定稅收、貼息、貸款等優惠政策。加強基礎研究投入,利用“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引入優良品種、人才與技術,強化科技服務。鼓勵省內外的高校、科研單位參與咖啡產業發展,開發更多抗逆性強、單產高、品質優良的品種和精加工技術,實現科技助力咖啡生產與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標準化、規范化生產,提升云南咖啡出口的數量和質量。
加大對病蟲害防控的科研投入,做到綠色化、無害化防控,以應對不斷增加的貿易壁壘。農藥選擇要按生產A級綠色食品的農藥使用準則的規定執行,宜使用生物源殺蟲殺菌劑、礦物源殺蟲殺菌劑及低毒、低殘留有機合成農藥,以國家頒布的、允許使用在無公害食品原料生產中的農藥為準。
咖啡企業的龍頭企業起著動力驅動的作用,其牽引力的大小決定著云南乃至全國整個咖啡企業的發展速度。目前,云南的咖啡產業主要以飲料和食品的加工生產為主,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政府應抓住“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引進、培育、做大做強一批龍頭企業,使其呈規模化、集團化發展,提高行業集中性。逐漸淘汰不適宜的咖啡生產基地,從分散向規模化、集中化、區域化轉移,大力發展規模化與規范化的種植,使其有規模、上檔次,輻射和帶動更多的企業實現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生產。同時,針對云南省咖啡種植基地差不多處于飽和狀態的困境,云南咖啡企業應拓展海外關系,依據國家的境外替代種植等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在老撾、緬甸等周邊國家建設綠色、生態雨林咖啡基地,擴大綠色精品咖啡原料來源。
政府積極引導發展咖啡產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努力發展屬于自己的精品咖啡,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借助“一帶一路”主動加強與國際巨頭的聯系與合作,抓住機遇實現咖啡走出去,推進發展大步向前,打造國際知名品牌,彌補產業空白。
咖啡企業應當在全產業鏈打造云南咖啡“綠色食品牌”,企業應積極采用國際認可度較高的雨林聯盟認證和UTZ認證發展綠色咖啡種植。深度挖掘咖啡文化,促進消費。賦予云南咖啡文化,打造云南咖啡品牌。云南省咖啡市場被“雀巢”“麥氏”等國際品牌所占領,他們擁有大量深加工的產品,附加值高。云南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利用少數民族元素來創造屬于云南咖啡的品牌,加大云南咖啡品牌培育力,打造“云南味道”。借力“一帶一路”倡議,提高品牌知名度,促進云南咖啡出口。
“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了云南和沿線國家的貿易交流。發揮云南在“一帶一路”倡議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加強與“一帶一路”沿路國家的貿易聯系,擴寬云南咖啡的貿易渠道,尋求新的市場,增加云南咖啡出口量,提高咖啡農戶的收入,突破經濟增長點。鼓勵企業通過“走出去”的同時也要有“引進來”,將“走出去”與“引進來”有效結合,建立良好的國際銷售網絡,逐步打開國際市場。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電商平臺銷售是一大潛力股。“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借助抖音、快手直播帶貨、拼多多助農活動、微信公眾號引入現實流量,不止讓沿線國家熟知云南咖啡,更要讓世界各地有網絡的地區熟知,形成有網絡就有云南咖啡交易,以此帶動咖農收入的增長,提高云咖國際認可度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