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炎,張天河,卓 航,胡 荻,陳衛娜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物資中心,北京 100076)
石墨是一種應用廣泛的非金屬材料,在機械、電子、冶金、國防等領域占據重要的地位[1]。天然石墨晶體具有空間層狀結構,層內碳原子以共價鍵結合,層間的碳原子以范德華力結合。由于范德華力較弱,酸、堿、鹽等化學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插入石墨層間,并與碳原子結合形成石墨層間化合物(GICs)[2]。GICs受熱后可迅速膨脹形成疏松多孔且易彎曲的蠕蟲狀石墨,又名膨脹石墨[3]。膨脹石墨具有多孔、柔軟、可壓縮等天然石墨不具備的特性,在機械、環保、化工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可作為制備柔性石墨及二維石墨烯等重要材料的原料。其中,柔性石墨是膨脹石墨經延壓或模壓等加工工藝制得的一類石墨材料,保留了天然石墨的網狀結構及膨脹石墨的基本特性[4]。柔性石墨特殊的微觀結構也賦予它更多的優異性能[5],使其廣泛應用于密封材料、導熱材料、輸電線路及燃料電池等領域[6-7]。為了制備性能優異的柔性石墨產品并拓寬它的應用領域,科研工作者們不斷開發、完善柔性石墨的制備技術及改性工藝。目前,柔性石墨的制備過程主要分為氧化插層、膨脹及模壓成型三個階段,各階段的工藝條件均對柔性石墨的結構和性能產生重要影響[8]。柔性石墨的高溫抗氧化能力有限,相應的改性技術也因此不斷發展[9]。
本文分析了柔性石墨的不同制備技術及改性工藝的優缺點,并介紹了柔性石墨在相關領域的應用。
作為石墨的再加工產品,柔性石墨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核電、航天等領域,這與它特殊的微觀結構及優異的性能密不可分[5,10-11]。柔性石墨具有以下典型的物理、機械性能。
柔性石墨依然保留石墨材料低密度的特點,它的密度一般為1.7~1.8 g/cm3,不高于2.26 g/cm3。
柔性石墨材料在導熱、導電及熱膨脹等方面均具有明顯的各向異性,平面方向的導熱率、導電率及熱膨脹系數均遠大于縱向的參數[8]。
柔性石墨由膨脹石墨擠壓而成,制備及使用過程中依然保留膨脹石墨的多孔結構,并可在微孔間形成一層氣相或液相薄膜,對氣液介質均起到很好的阻隔作用,具有良好的氣液不滲透性。
柔性石墨內部的微孔結構使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積,提升了柔性石墨的表面吸附能力,從而具有良好的自黏性,可以直接壓制成各種形狀的制品。
柔性石墨的反應活化能高,具有良好的化學惰性。除硝酸、發煙硫酸、鉻酸等強氧化性物質外,柔性石墨可長期接觸普通的酸堿鹽而不受腐蝕,適用于嚴苛工況下的使用。
柔性石墨具有非常穩定的晶體結構,在α射線、β射線、γ射線及中子射線的長期照射下不會發生明顯的結構變化,適用于核電設備等放射性物質含量較高的工作環境。
柔性石墨保留了鱗片石墨材料優異的耐高低溫性能。在真空或惰性氣體環境中,柔性石墨的使用溫度為-200~3 650 ℃,適用于核反應堆等溫度變化范圍較大的工作環境;在無氧介質中,柔性石墨的正常使用范圍為-200~1 600 ℃;在空氣環境中,柔性石墨的耐高溫性能雖然明顯削弱,但依然可以在-200~450 ℃范圍內保持良好的物理機械性能,且耐高低溫性能遠高于聚四氟乙烯等材料。
柔性石墨保留了石墨材料的層狀結構,在外力作用下石墨層會發生滑移,呈現出很好的減摩擦特性。柔性石墨作為機械密封圈使用時,會在柔性石墨與設備間形成一層碳層轉移層,削弱密封圈與設備間的摩擦作用,提高密封圈材料的使用壽命。
柔性石墨內部具有許多微孔結構,微孔在外力作用下會壓縮變形,因此柔性石墨表現出很好的壓縮性能,外力撤回后微孔內空氣受擠壓產生的張力又讓柔性石墨呈現出優異的回彈性能。
20世紀60年代,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首次生產出柔性石墨材料,制備工藝流程包括氧化插層過程、膨脹過程以及模壓成型過程。以天然鱗片石墨為原料,通過濃硫酸、濃硝酸等強氧化劑使含氧酸根離子插層進入石墨層間,得到GICs材料[12],再將得到的GICs水洗至中性,并通過高溫膨脹過程使層間的含氧酸根迅速汽化、分解并揮發,得到膨脹石墨,最后通過模壓成型等方式實現膨脹石墨的相互擠壓、鎖和,得到柔性石墨材料[8]。該方法流程簡單,工業化應用范圍廣,但能耗高、污染嚴重。基于此,科研工作者不斷開發并改進柔性石墨的制備技術,其中,氧化插層過程及膨脹過程是兩大重要開發點。
作為柔性石墨制備的第一步,氧化插層過程對膨脹石墨的膨脹倍率有直接影響,繼而影響最終柔性石墨制品的結構與性能。氧化插層方法主要包括化學氧化法、電化學法、氣相擴散法[13]、混合液相法及熔融法[14]等,其中,化學氧化法和電化學法是最常用的氧化插層方法。
化學氧化法是一種傳統的插層方法,將天然鱗片石墨、氧化劑及插層劑均勻混合,氧化劑在一定條件下破壞石墨層間范德華力,從而增大石墨層間距,之后插層劑在電荷吸引作用下以離子或分子的形式進入石墨層間形成 GICs[3,15]。田啊林等[16]以天然鱗片石墨為原料、乙酸酐-磷酸-高氯酸為氧化劑、高錳酸鉀-重鉻酸鉀為助氧化劑,得到了無硫GICs,并研究了氧化劑配比、反應溫度及反應時間對后續產物膨脹倍率的影響。化學氧化法具有設備簡單、生產成本低及所得產物膨脹倍率高等優點,是目前工業化應用最廣的氧化插層方法,但化學氧化法藥劑用量大,環境污染嚴重,仍需進一步的改進。
電化學法是將天然鱗片石墨置于插層劑水溶液中,在恒定電流下對石墨進行陽極氧化的插層方法[17]。陳庚[18]以 H2SO4和 H3PO4為電解液、不銹鋼板為電極制得了GICs,并研究了電解液配比、電流密度及電解時間等因素對柔性石墨制品性能的影響。與傳統化學氧化法相比,電化學法可以減少或完全不使用濃硫酸等強氧化劑,產品含硫量低、污染小且可膨脹性能穩定,但此方法反應能耗大且對設備要求較高。
膨脹過程是柔性石墨制備的第二步,所得產物為膨脹石墨[19]。制備原理為GICs內的插層劑在短時間內受熱分解,產生大量氣體,從而實現材料體積的膨脹[14]。膨脹過程通常需在高溫下進行,根據加熱方式不同可分為高溫膨脹法和微波膨脹法。
高溫膨脹法通過常規加熱的方式實現GICs的膨脹。楊薇等[20]通過高溫膨脹法在1 000 ℃下得到了具有高膨脹倍率的膨脹石墨。周嚴洪等[21]以細鱗片石墨為原料,通過化學氧化法制備了GICs,之后通過高溫膨脹法得到膨脹石墨,并研究了膨脹溫度對膨脹倍率的影響。高溫膨脹法操作簡單且體系成熟,目前是工業化應用最廣的膨脹方法。
微波膨脹法基于石墨優良的導熱及導電性能[22]。當GICs處于微波環境時,它的內部會產生很強的渦電流,從而實現材料的升溫膨脹[23]。邱寧等[24]通過微波膨脹法制備了具有高膨脹倍率及高比表面積的膨脹石墨,并研究了微波功率和反應時間對產物性能的影響。Pham等[25]以越南片狀石墨為原料,分別通過微波膨脹法及高溫膨脹法制備了兩種膨脹石墨并對比了兩種方法所得產物的結構與性能。與高溫膨脹法相比,微波膨脹法具有反應速率快、加熱均勻及節能減排等優點,但對微波條件及設備要求較高。
隨著制備技術的發展,氧化插層過程及膨脹過程逐漸簡化并出現了插層/膨脹一步法。Liu等[26]在室溫下通過插層/膨脹一步法得到體積膨脹可達225倍的膨脹石墨,制備過程無需額外熱源及復雜設備,且濃硫酸用量大幅減少。
作為柔性石墨的中間產物,膨脹石墨呈疏松多孔的蠕蟲狀結構[10]。經壓制或軋制后膨脹石墨蠕蟲結構相互嚙合,所得石墨卷材或板材即為柔性石墨[27]。王靖[28]研究了模壓過程中原料品質及成型條件對柔性石墨制品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石墨的粒度及膨脹石墨的用量對柔性石墨制品的厚度和力學性能均會產生影響,但對力學性能的影響有限。模壓過程的成型溫度、成型壓力、成型時間、成型次數及添加劑用量等因素對柔性石墨制品的各項性能影響更大[29]。目前常用的成型溫度為500 ~ 1 200 ℃,成型壓力為 15 ~ 30 MPa[30]。模壓成型工藝流程簡單,生產成本低且產品性能優異,廣泛應用于柔性石墨的工業化生產中。
柔性石墨材料具有優異的環境適應性,廣泛應用于密封材料[31]、輸電線路及燃料電池等眾多領域。但在含氧氛圍中,柔性石墨材料的耐高溫能力及抗氧化能力受到限制,耐受溫度一般不超過450 ℃[6],且在750 ℃后氧化反應迅速加劇,失重效果愈加明顯,氧化后柔性石墨材料的規整性下降,各項性能均受到影響,因此,提高柔性石墨的抗氧化能力是改性技術的重點方向。耐高溫柔性石墨材料的改性工藝主要有溶液浸漬法、表面涂層法及基體改性法等[32]。
溶液浸漬法因操作便捷且成本較低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關注,成為目前適用范圍最廣的柔性石墨改性工藝[33]。該方法將柔性石墨浸泡在含抗氧物的浸漬液中,通過調節溫度及攪拌轉速使耐高溫的抗氧物均勻分散在柔性石墨中,再通過烘干等工序蒸發溶劑,實現抗氧物在柔性石墨表面及內部的均勻包覆。當材料處于高溫環境時,浸漬液在材料表面及內部形成一層玻璃態保護膜,填充堵塞微孔結構,實現氧氣與柔性石墨的隔絕。目前常用的浸漬液主要有硼系、硅系及磷系,主要分為水相和有機相兩種體系[34-36]。徐文露等[9]以磷酸、硅酸鈉、硼酸鎂及乙二醇為浸漬液實現了柔性石墨的改性,改性后柔性石墨的耐高溫性能及力學性能均有提升,耐受溫度從450 ℃升至800 ℃。謝蘇江等[6]以四硼酸鈉、磷酸二氫鉀及磷酸為浸漬液制備了高溫抗氧化柔性石墨密封材料,并研究了浸漬條件對柔性石墨制品性能的影響。
溶液浸漬法應用范圍較廣,但當環境溫度高于800 ℃后包裹在柔性石墨材料內部的溶質及溶劑均易揮發,特別是溫度超過1 000 ℃后材料的氧化失重迅速加劇。因此,溶液浸漬法不利于制備超高溫工況下使用的柔性石墨制品。
與溶液浸漬法相比,表面涂層法所得產品的抗氧化能力更為優異,更適于超高溫環境中的應用[37]。表面涂層法通過在柔性石墨材料表面涂刷含抗氧物的涂層實現基體材料與氧氣的隔絕[38]。表面涂層法操作原理簡單,但對涂層的要求很高。涂層在設計制備中需要滿足以下功能:1)不能催化氧化反應,需實現氧氣與基體的良好隔絕;2)與基體的相容性良好且熱膨脹系數相近,高溫下涂層不會破裂;3)高溫下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可以實現裂紋的自修復[39-42]。胡智榮等[43]以改性無機黏結劑為成膜劑,滑石粉、SiO2、Cr2O3、TiO2為填料制備了耐高溫柔性石墨涂層,該涂層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和機械性能,與柔性石墨的附著性好且長期使用不開裂。
表面涂層法對涂層要求較高,單一涂層往往很難滿足設計要求,因此復合涂層成為研究的主要方向。柔性石墨材料熱膨脹系數較低,常規的復合涂層很難與它匹配,生產及使用過程中易造成涂層的脫落及開裂,限制了該方法的應用與發展[44]。因此,解決涂層的脫落是表面涂層法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基體改性法是指在柔性石墨的制備過程中,通過加入氧化抑制劑來提高柔性石墨制品的抗氧化性能[45]。與表面涂層法及溶液浸漬法不同,基體改性法可以改變柔性石墨材料表面的基團組成,實現碳基體自身抗氧化性能的提升。目前,基體改性法常用的氧化抑制劑為Al,Si,Ti,Zr,Cr等的氧化物、硼化物、碳化物及氮化物等,均具有高熔點、高硬度和低揮發性等特點。在基體改性技術中,基體表面的碳與氧化抑制劑反應所得產物具有更大的氧親和力,高溫條件下氧化可形成黏度低、流動性好的玻璃相。該玻璃相可以填充柔性石墨基體中的微孔結構,在材料表面及內部形成一層狀態穩定的玻璃相薄膜,阻止氧氣在柔性石墨基體中的接觸及擴散[36,40,46]。目前,基體改性技術按照添加方式可分為前體轉化法[47-48]、反應熔體浸滲法及化學氣相沉積法[49]。
基體改性法所得產品抗氧化性能優異,特別是化學氣相沉積法等技術生產的柔性石墨基體耐受溫度高、硬度大,可用于航天及軍事等高端領域[50]。但基體改性法會改變柔性石墨基體的壓縮回彈性及拉伸強度等固有性能且生產成本較高,因此未實現工業化推廣。
柔性石墨保留了石墨材料優異的物理機械性能,同時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壓縮回彈特性,可用于密封材料的制備[5]。與常規密封件相比,柔性石墨密封件的綜合性能更為優異,低溫不脆且高溫不軟,具有良好的耐寒及耐高溫特性,已在眾多領域取代了橡膠、金屬及聚四氟乙烯等傳統密封材料[51]。優異的抗輻射性能也使柔性石墨在航空航天及核工業等極端環境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密封王”的稱號[52]。謝蘇江等[6]通過溶液浸漬法制備了高溫抗氧化柔性石墨密封材料,它的壓縮回彈性略低于傳統柔性石墨材料,但密封性更為優異,適用于高溫氧化環境。何君等[53]將柔性石墨應用于某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地面熱試車及飛行試驗,解決了該型號固體火箭發動機在使用過程中的密封問題并為后續同類型產品的開發提供了借鑒。
高導熱柔性石墨材料具有導熱系數高、熱膨脹系數小、密度低及性能穩定等特點,可用于復雜結構的等溫化設計及柔性熱運輸,在航空航天等大功率元器件或設備領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54]。Hu等[55]通過表面涂層法得到耐高溫柔性石墨材料,并將其應用于電子器件的界面散熱墊片。童葉龍等[56]將厚度為0.25 mm、導熱系數大于750 W/(m·K)的柔性石墨膜應用于某衛星載荷安裝系統的等溫化設計,提高了該系統的等效熱導率并降低了溫度梯度及制品質量。
接地線及接地體統稱為接地裝置,可以有效預防極端環境對輸電線路的影響,保證電力系統穩定運行。柔性石墨具有電阻率低、導電性能好、耐腐蝕、耐高溫、使用壽命長等特點,且對土壤影響小,綠色環保,是一種優異的接地裝置制備原料[57]。甘艷等[58]對比了不同土壤條件下柔性石墨、鋼和銅三種接地材料的性能,實驗結果表明,柔性石墨接地材料的耐腐蝕性能優于鋼和銅接地材料,且電阻穩定性更佳。韓聰穎[7]將柔性石墨應用于重載鐵路的接地線并測試了相關性能,實驗結果表明,柔性石墨接地線具有通流大、阻燃、耐腐蝕、抗拉伸及與土壤接觸性好等特點,且具有施工便捷和回收成本高等優勢,有很好的實用價值。專利[59]公開了一種抗土壤環境的柔性石墨接地體,可在有限的開挖環境下降低接地電阻,具有很強的普適性。
雙極板是燃料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電池氣室提供氣體流道,防止氣室內的氫氣與氧氣串通,并在陰陽兩極間建立電流通路[60]。雙極板長時間處于電解液中,需具備優異的不滲透性、化學穩定性、導電導熱性及良好的加工性能,柔性石墨符合上述所有條件,是理想的燃料電池雙極板材料[61-62]。以膨脹石墨、碳纖維、碳納米管等為原料制備的超薄柔性石墨雙極板的氫氣滲透率低且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力學強度[63]。專利[64]公開了一種電阻小、導電性能好且耐腐蝕性強的柔性石墨雙極板材料,解決了常規電極板電阻率高、使用過程中易分層導致正負極溶液混合等問題。
柔性石墨材料因其特殊的結構與優異的性能而備受關注,在眾多領域廣泛應用。為全面優化柔性石墨性能、拓寬應用領域,完善柔性石墨的制備技術及改性工藝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柔性石墨常用的制備技術有化學氧化法及高溫膨脹法,常用的改性工藝有溶液浸漬法、表面涂層法及基體改性法等。微波膨脹法及室溫一步法等新型生產方法也不斷出現。如何實現柔性石墨的低成本、綠色化批量生產仍是未來的研究重點。隨著各行業對柔性石墨制品性能要求的提高及需求量的增大,各種基于高性能柔性石墨的制品將會在密封材料、導熱材料、輸電線路及燃料電池等領域內具有更為重要的應用,產生更加顯著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