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社會科學》2022年第1期
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研究
1 中國共產黨第三個“歷史決議”的情感意蘊 陳金龍
重大理論問題研究
8 馬克思恩格斯“歷史科學”敘事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 胡海波
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16 社會場境存在論與關系意識論中的市民社會話語——《德意志意識形態》新探 張一兵
34 揚棄財產權與勞動主體的復歸——《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政治哲學闡釋 李安君 劉 魁
長三角深度一體化研究
43 讓社會活力激發出來:長三角水環境協同治理中的行動者網絡建構 余敏江 鄒 豐
52 長三角大都市區公共事務一體化治理何以演進——基于邊界分析的視角 易承志 黃子琪
63 地方政府的分散創新與中央主導下的創新整合——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實踐路徑 鐘偉軍
社會學研究
74 數字社會與計算社會學的演進 邱澤奇
84 “家”何以成為基層社區治理的社會性基礎 劉亞秋
96 網絡空間泛意識形態化解讀現象分析及其引導 趙宴群
政治學與行政學研究
104 歷史政治學視野下的文皇帝謚號 馬雪松
117 構建包容性政治結構的中國經驗——基于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結構功能分析 徐理響
125 被動擔責與集體共謀:基層官員問責應對策略的類型學考察 趙聚軍 張昊辰
經濟學研究
137 數字經濟視域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研究——基于企業問卷調查的實證分析 鄭瓊潔 姜衛民
150 共同富裕導向下低收入人口幫扶的長效治理: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 唐文浩 張 震
159 財政激勵能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基于節能減排財政綜合示范城市的證據吳文值 王 帥 陳能軍
法學研究
170 區域性組織內涵與法律屬性的厘定——以長三角區域合作為視角 黃學賢 劉益滸
181 個人金融信息風險民事責任的實現 許 娟 黎浩田
歷史學研究
192 早期中共北京黨組織成員的歷史命運及其形成原因 程美東
200 全面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的政治動員——以《新華日報》為考察對象 姜玉齊 王 躍
文學研究
208 擇師之道與文學家族的發展——以明清昆山歸氏文學家族為中心 許菁頻
215 論郁達夫的交游兼及文學創作 李宗剛 范麗媛
224 從魯迅“僑寓文學”論看清末民初士紳階層的流動與文學生產 丁 璐
傳媒與藝術
233 吉祥文化時空敘事:《白蛇傳》傳說與景觀文化建構 韓凝玉 胡 燕
封三、封底 颯颯凌秋風、對語 程萬里
?《江蘇社會科學》2022年第2期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研究
1 中國共產黨凝聚共識的百年歷程與基本經驗:基于三個歷史決議的考察 代玉啟 覃鑫淵
重大理論問題研究
12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中華傳統生態智慧的傳承與發展 刁生虎
26 重思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當代建構中的兩大詰難——基于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回應 晏擴明
哲學研究
33 亞里士多德和利科論邏輯與修辭的關系 鄧曉芒
43 審美與資本的糾纏:審美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及批判 崔 健 穆佳瀅
政治學與行政學研究
52 大一統國家賡續何以可能——以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領導權為分析中心 殷冬水 東寶財
63 資本的全球積累與民族國家的歷史定位——“雙重運動”的階級結構分析 張 敏
個人信息保護問題研究
75 侵害個人信息權的民事責任——以《個人信息保護法》與《民法典》的解釋為中心 楊顯濱 王秉昌
91 個人信息的民事法律保護——以霍菲爾德權利理論為起點 袁俊宇
經濟學研究
105 RCEP對我國服務貿易的影響研究——基于結構模型的量化分析 邱 斌 張 群 孫少勤
117 鄉村振興中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經濟增長效應 方先明 胡 丁
129 公司高管違規交易行為與高管違規潛在收益——基于A股市場的面板Logit模型的實證研究 郝碩博 王曉成
社會學研究
138 元宇宙的社會學議題:平行社會的理論視野與實證向度 陳云松 郭 未
147 家庭建設視角下的“一老一小”問題及應對措施 胡 湛 袁 晶
醫療與健康研究
156 醫療衛生共同體背景下農村醫療服務供給公正性研究 焦思琪 王春光
166 積極老齡化視域下社會活動參與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 曹紅梅 何新羊
176 論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生成邏輯與實踐困境——兼論中國方案 喻小勇
歷史學研究
184 民初平政院制度的共和精神與治理向度 吳 歡
193 在共和的框架內:法國官方敘事中的巴黎公社(1871—2021) 單程秀
文學理論與批評研究
203 結構/建構:生產性文學批評的意義生成 姚文放
214 皮爾士符號分類與演變理論之解讀與修正 姜奕村
傳媒與藝術
224 閱古與踐今:趙孟頫“古意”觀生成的兩種路徑 王菡薇
232 論宋代新聞載體的形式及其特征 高靈萱
封二《江蘇社會科學》2022年重點選題方向
封三、封底 廣西十萬大山佳境、醉花蔭 顧偉璽
?《江蘇社會科學》2022年第3期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研究
1 深刻領會獨立自主的歷史經驗 王炳林 曲 季
重大理論問題研究·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研究專題
10 胸懷天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三重意蘊 劉 勇 章釗銘
21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生發脈絡與世界意義 徐建飛
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32 21世紀德國學界最新《資本論》價值理論研究 張秀琴
42 對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哲學思考 王 燕
50 馬克思對蒲魯東貧困理論的批判性超越 周露平
61 從抽象繼承到歷史性梳理——中國話語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重構 蘇培君
鄉村振興與鄉村治理
72 鄉村振興的中國之謎與中國道路 周 立
81 鄉村治理共同體的網絡化重構與鄉村治理的數字化轉型 鄔家峰
個人信息保護與數據問題研究
90 公共視頻設備應用中的個人信息保護 石佳友
102 個人信息處理中“同意規則”的法教義學構造 王洪亮 李依怡
113 數據可壟斷性:命題證成、實踐困境與規制創新 朱戰威
政治學與行政學研究
123 公共價值實現:一個動態循環模型的詮釋 孫 斐
經濟與管理研究
133 捐贈行動、利益相關者預期與企業績效——基于錨定假說的實證研究 劉海建
146 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背景下客戶特征比較研究——基于大數據挖掘方法楊 波 羅時達 劉韞爾
156 新型舉國體制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新模式研究 黃德春 袁啟剛
教育學研究
166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價值追求和實踐進路 張策華
文學研究
174 精神的形式與藝術的斗爭——朗西埃論模仿 陳奇佳
185 淑女品格與高士情懷——談薛寶釵形象的復雜性 楊銘碩
傳媒與藝術
193 《呂氏春秋》音樂起源觀念辨析 蔡 曌
202 走出“技術被動升級”:地市級主流媒體的媒介融合創新 吳志遠 李 揚
212 “茶文化”視域下“茶畫”的歷史流變及審美意蘊 陶亞萍
歷史學研究
220 論九一八事變后中共的抗戰“團結”戰略敘事 楊麗萍 安 儉
231 在民間結社與政黨之間——民初“民黨”研究(1911—1913) 閭 澤
封二《江蘇社會科學》2022年重點選題方向
封三、封底 玉砌晶雕、靈瑞神武 聶危谷
?《江蘇社會科學》2022年第4期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研究
1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追求與戰略選擇 田鵬穎 陳飛羽
重大理論問題研究·黨的建設研究專題
9 中國共產黨提升自我的歷史經驗和現實啟示——以黨的歷次“七一”文本為中心的考察馬 報 王建華
18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的基本經驗 王 兵
26 黨的政治建設統領新的偉大工程:價值彰顯、理論邏輯與實踐要旨 柳寶軍
倫理學研究專題
36 隱私數字化的道德風險與倫理規制 李志祥
44 人工智能對道德的影響及其風險化解 王 鋒
51 生命共同體視域下動物倫理理論的構建 黃雯怡
區域與城市治理專題
62 數字時代的流量城市:新城市形態的崛起與治理 吳曉林
73 跨域流域治理中的“衍生型組織”——河長制改革的組織學詮釋 熊 燁
符號消費與數字經濟研究專題
85 網絡符號消費的社會心理與資本邏輯 楊嶸均 顧佳圓
94 數字媒介時代的馬克思生產力理論創新認知 熊 亮
104 媒介帝國主義的時代生成、本質澄明及其應對 邱衛東
政治學與行政學研究
113 論西式民主的帝國主義基礎——對恩格斯列寧命題的驗證和發展 姚中秋
124 中國政府發展的多維邏輯與現代化進路 岳 嵩
社會學研究
132 利益共生視角下地攤經濟的賦權式治理 衛小將 黃雨晴
142 邊界型治理:重心下移街道體制改革新思路 李志強 任克強
經濟與管理學研究
152 產業共生集聚:一種循環型產業集聚的新形態 劉 軍 錢 宇 段蓉蓉
163 柔性稅收征管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研究——基于納稅信用評級披露的經驗證據 靳 毓 文 雯 馮曉晴
法學研究
175 民航旅客黑名單正當程序制度研究 高志宏 吳雨歌
186 行政區劃變更決定行為法律屬性研究 吳庚祐
196 監察機關從寬處罰建議的司法回應 王佳云 陳 輝
文學研究
205 論女頻網絡文學敘事結構的新變(2020—2021年) 李 瑋
藝術與傳媒
214 平臺文化資本的形成與消費社會的再結構化 全 燕
222 網絡平臺傳播本體建構中的算法迷思批判 陳 龍 王宇榮
232 界面歷史主義:歷史劇粉絲的養成與馴化 朱麗麗 覃若琰
封二《江蘇社會科學》2022年重點選題方向
封三、封底 黎明、陽光 劉新華
?《江蘇社會科學》2022年第5期
迎接黨的二十大
1 鑒往知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總結歷史經驗的考察 楊鳳城 涂芝儀
11 “過上好日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邏輯 唐亞林
重大理論問題研究·現代化研究專題
21 現代文明的生發邏輯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時代建構 張永剛
29 新時代國家生態治理現代化的制度邏輯 姬全生
西方倫理學研究
39 從我們存在的知識到規范性知識——駁事實與價值的鴻溝 邁克爾·史密斯 文/周希煒 陳 真 譯
51 論社會偏好理論的人性假設 龔天平
區域與國別研究·美國問題研究專題
61 美國政治極化中的妥協困境 祁玲玲
70 大變局與小趨勢:21世紀美國保守主義的發展前景 龐金友 呂玉紅
80 西方國家的民主何以衰退:基于對美國政治極化的分析 倪春納
社會學研究
89 群己權界:生育理性的家國互嵌 苗 國 彭大松
99 社會投資視角下我國生育假相關政策的地方創新 陳 芳 沙 勇
108 人工智能應用的社會風險及其治理——基于垃圾分類智能化實踐的思考 王泗通
經濟與管理研究
117 “一帶一路”新基建的空間外溢效應——基于供需兩側新基建的視角 姚震宇 王昱涵 韓 峰
127 RCEP、全球價值鏈重構及中國的應對策略 索 維 張 亮
135 監管改革、平臺收費策略與網貸投資人交易決策 于 博 萬言齊
法學研究
145 物權變動中間型權利的學理依據與規范構造 陳永強 李 雯
154 生態平衡視域下水污染防治的“水中和”治理模式 陳廣華 崇 章
區域與經濟研究專題
162 共同富裕目標下政府間財政合作的區域協調發展效應 伍文中 陳 瓊 周阿立
172 文化產業集聚如何賦能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基于城市品牌的中介效應分析 張蘇緣 顧 江
歷史學研究
182 以夷制夷理論與兩漢王朝的踐行 晉 文
191 元上都地理空間建置與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建立 潘 清
文學研究
200 鄉賢視角:21世紀以來鄉土敘事中的文化建構 龐秀慧
207 論新世紀“非虛構”寫作的鄉村女性形象建構 劉陽揚
216 論“文選學”在宋代的衰微和變遷 嚴孟春
224 現代學人視域下的詩學晚明及其研究路向 王 遜
藝術研究
233 電影與中國水墨畫跨媒介融合的符號學分析 王 暉 趙禹平
封二《江蘇社會科學》2022年重點選題方向
封三、封底 小院春深、高家臺 李 莉
?《江蘇社會科學》2022年第6期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1 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 尚慶飛 沈紹卿
重大理論問題研究·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
12 關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建構的前提性反思 任 平
23 文化認同視域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考察 楊 斌 徐之順
32 生態文明建設中環境倫理學的本土化轉向 章 誠
中國哲學研究
41 “治出于二”與中國知識譜系的創建 陳 赟
53 海內外宋明新儒學的概念意義與研究路徑 連 凡
共同富裕研究專題
63 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實現的文化路徑 夏海燕
72 新時代推進共同富裕的實踐之策及價值意蘊 楊淵浩
81 共同富裕: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內核 王友建
社會學研究
90 平臺型治理:“數字抗疫”中的政府治理變革 吳青熹
100 政社關系-服務關系協作視角下社工機構發展的路徑選擇 曲紹旭
109 流動人口健康素養研究的理論關照與模型構建 陳 進 楊宗平 付志惠
經濟與管理研究
118 數字金融是否改善了居民收入結構?——基于“長尾”理論的視角 李 杏 高登云 尹敬東
128 市場整合視角下的企業綠色創新 李思慧 許曉妮 徐保昌
139 中國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發展 周 茜
149 金融科技能否促進企業創新?——來自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劉元雛 華桂宏
法學研究
159 論敏感個人信息的合理使用 李世剛 屈 然
169 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企業跨境數據的合規治理 梅 傲 侯之帥
政治學與行政學研究
177 組織擴張的“技術—政治”解釋——基于組織屬性的探討 成 婧
185 音樂為國家立法:西方民族國家國歌傳統的歷史類型學分析 羅宇維
文學研究
194 “情教”思想的文學觀照——馮夢龍“三言”思想發覆 馮保善
202 “對話地圖”:當經典《浮士德》與中國網絡文學共謀“穿越” 張春梅
文藝美學研究
212 中華美學精神及其詩學基因探源 張 晶 劉 潔
223 早期神話、“新神話”與“解神話”——馬克思思想對神話研究的拓展及其當代價值 李國成
233 “文脈”與“人脈”:清代“四王”繪畫源流及“復古”真相探究 顧楷之
封二《江蘇社會科學》2023年重點選題方向
封三、封底 春山如許、煙鎖晴光 周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