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3月15日文章,原題:烏克蘭戰爭、俄羅斯被制裁為中國謀求科技自主增添“新動力” 分析人士說,俄羅斯日益被西方孤立,可能會促使中國愈加推動先進科技的自主。當前,莫斯科受到美歐的一連串限制,其與中國的高科技貿易、開發和投資關系的未來因此也被打上問號。這涵蓋了廣泛領域,包括,民用航空、人工智能和既有民用又有軍事用途的兩用技術。
蘭德公司高級管理科學家科特利?韋恩鮑姆認為,西方的制裁短期內可能會推動俄羅斯增加與中國的武器貿易。然而,北京的長期目標仍未改變,謀求在關鍵技術方面實現自主,以確保經濟安全。韋恩鮑姆說:“幾十年來,北京一直在推進本土研發和制造業。中國不想依賴外國系統,希望自主地作出軍事決定。”他說,目前的俄烏戰事可能為北京減少對莫斯科的依賴提供了新動力。
韋恩鮑姆與人合寫了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研究了中國在國防工業基礎方面的優勢與劣勢。報告發現,中國在包括人才、原材料、先進部件和知識產權等幾個領域,仍依賴美國及其盟友。報告稱,中國還依賴俄羅斯和烏克蘭——并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法國,獲得飛機和軍艦發動機。這占到2015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所有武器進口的最大份額。
為打破波音和空客的雙頭壟斷,中國與俄羅斯曾試圖聯合開發一種寬體客機。但相關項目遭遇一系列延誤。特別是,飛機的雙引擎需要依靠外國供應商,因為中俄都沒有能力制造適合寬體客機的雙引擎。由于俄烏戰事升級,俄羅斯的民用航空業也受到美國及其盟友的制裁。美國航空航天公司已暫停在俄業務。上周英國表示,將阻止向俄羅斯出口航空及空間相關的商品和技術。與此同時,中國也在開發自己的窄體飛機C919但大部分零件需要從外國制造商國進口,包括發動機、航空電子設備、控制系統、通信和起落裝置。
除了像寬體客機這樣的商業項目,為推動先進制造業的更多創新,中俄還尋求加強研發領域合作。兩國領導人強調,中俄關系已進入“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并推出建設科技園區和研究中心以及學術交流等舉措。
總部設在新加坡的全球技術市場分析公司Canalys本月早些時候發布的一份報告稱:艮B吏中國想要支持俄羅斯的科技產業,可能也會發現,(西方的)進口限制會制約中方進行有效貿易的能力。同時,(西方)禁止向俄出口半導體,將堅定中國加強半導體制造自主的決心。韋恩鮑姆表示,中國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一個不依賴任何國家的全球超級大商。(作者Amanda 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2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