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山東省昌邑市委黨校 張葆海
黨性是黨員干部的本質所在,應當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體現和鍛煉。黨性教育作為新時代每一位共產黨員的必修課,是指引廣大黨員尤其是黨員干部發揮作用的理論依據。自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高度重視黨性教育和各級黨組織的黨性學習。不僅有利于廣大黨員干部的健康成長,更是新時期黨建事業的基石。基層作為國家意志執行的“最后一公里”,在國家治理中彰顯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加強黨的建設的基礎保障。基層黨員干部作為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者,是黨的執政根基,是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基石。只有加強對基層黨員領導干部的教育培訓,才能確保基層黨的建設的順利展開。才能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旦基層黨員干部的根基松動,就會造成整個上層建筑的崩塌,動搖黨的執政根基。
(二)遏制基層腐敗、鞏固黨的執政根基的題中應有之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進步。然而繁榮現象的背后,卻滋生了一些腐敗現象,嚴重影響黨的公信力以及純潔性、先進性。為此,黨高度重視懲治腐敗,絕不允許少數腐敗分子破壞國家建設,損害人民的正當利益。在持續開展的黨建工作中,尤為重視基層黨校黨性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基層黨建的發展。不僅因為基層作為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直接與廣大人民群眾相聯系。更是因為基層黨組織與黨員的一言一行都將直面廣大人民群眾,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基層黨建,加強基層黨校黨性教育。然而,新時代基層黨校黨性教育仍存在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利于黨員干部的高質量發展,影響著黨的建設。具體有以下幾點:
(一)黨校黨性教育針對性不明顯,效果不佳。基層黨校開展教育培訓首當其沖的是秉持針對性原則,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相關政策、民情民風以及社會環境等諸多要素來開展。正如馬克思哲學中所提到的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基層黨校要想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差異性。因為不同的學員存在差異性。每位學員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接受的教育參差不齊,所處的環境各有不同,因此要根據學員的不同,針對性設計課堂內容與進度。然而在實踐過程中,統一的課堂教學仍是基層黨校進行教育培訓的方式。填鴨式教育、被動性接受依然是基層黨校黨性教育的現狀。教師具備的理論知識與學員具備的豐富實踐經驗沒有充分結合,教師與學員之間缺乏互相溝通與交流,教學效果差。其次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差異性。不同的學員從事的工作崗位不一致,需要接受的教育內容也不盡相同。統一的教學課堂難以滿足不同學員的具體需求,導致培訓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從事農村治理的學員與文藝界黨員的關注點以及學習需求天壤 之別。
(二)學員重視度不高,形式主義明顯。一方面,不同于在校學生,多數黨校培訓教育的學生多以基層黨員干部為主,身份存在特殊性。學員不僅要上課學習知識,還要處理工作上的事務,難以全身心從事教學活動。往往存在請假、曠課、遲到、早退等問題,很少有學員能夠做到全職培訓;另一方面,大多數學員為實踐經驗豐富的黨員干部,自認為不需要接受培訓教育或者覺得培訓內容枯燥,導致重視度不高,態度不認真,經常找理由逃避課堂教學培訓。還有少數學員甚至把黨校培訓教育當作一種“走過場和形式主義”,嚴重影響基層黨校黨性教育的實效性。
(三)產學研銜接度低。從事基層黨校黨性教育的教員隊伍,主要以高校的教師為主。他們在具備豐富理論知識的同時,往往缺乏具體的實踐經驗。而接受黨性教育培訓的學員常年在基層第一線,與各種人打交道,面對各種瞬息萬變的環境,往往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兩者之間由于主客觀原因,難以進行有效積極地溝通與交流,導致產學研難以銜接,偏離培訓教育的原則與目標。
(四)相關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隨著新時代黨建的發展,對黨校教育的需求不斷增加,對基層黨校的基礎設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實際中,大部分黨校在配套設施、教室規模以及餐飲娛樂場所的提供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實際工作中,黨校只能滿足學員最基本的需求,一旦涉及大型交流報告活動,就相形見絀,難以滿足要求。
綜上所述,基層黨校黨性教育的開展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難以滿足新時代基層黨校教育培訓的發展與要求,不利于新時代基層黨校黨性教育的開展。亟待國家、社會以及有關各方集思廣益。
領導干部作為廣大黨員以及黨組織的領頭人,言行舉止都被人民群眾和黨員所看見,起著以上率下的作用。因此,在新時代基層黨校黨性教育的過程中,要抓好關鍵少數,尤其是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增強新時代黨校黨性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應該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一)完善課程設計、提高科學性。在開展培訓教育之前,先進行調查統計,明晰黨員干部的個性以及需求。在此基礎上,對培訓課程以及培訓教育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與規劃。促進授課形式多樣化,不要將學員綁在課堂,而是要將課堂搬出教室,搬到社會實踐 中去。
(二)獎懲分明,提高重視度。針對學員對培訓教育活動重視度低的問題,學校可與學員工作單位進行協商。將培訓成績及結果與學員工作績效相掛鉤。作為學員升遷、評職稱的一項重要依據。學校可主動將學員的在校學習情況、考勤記錄以及學習成績等相關信息報送給相關工作部門。相關工作部門可對優秀學員進行獎勵,在提拔的時候優先考慮;對那些成績不合格、表現差、態度不認真者進行批評懲罰,并且在一段時間內不可參加晉升。提高學員的重視度,加強學員對基層黨校培訓教育的重視程度,形成良好的運行 機制。
(三)明確身份,加強管理。基層領導干部來到黨校要明確自身的身份——學員,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干部。既來之則安之,恪守學生本分。在單位是領導,但是在黨校就是學生。要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配合黨校工作。另外,黨校要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對學員進行約束和規范,不斷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做到三沉:首先是沉下心。既來之則安之,擺正態度。其次是穩住身。虛心向教員以及周圍的其他領導干部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最后要沉下力。把心思放在最能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問題上來,切實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四)促進產學研深度銜接。基層黨校在制定課程設置以及內容制定時,要與相關政府黨組織部門進行結合。以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為核心,明確學習重點以及學員需求。學員在學習過程中要積極主動與教員進行溝通交流,互換學習成果心得,相互促進。使產學研深度融合,向縱深方向發展。積極探索新的符合實際的教學方式,扎實搞好基層黨校黨性教育。
(五)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滿意度。國家層面要加大財政支持,完善相關基層黨校建設。基層作為國家政權以及層級設計的最底層,資源少,力量不足。國家層面要不斷進行資源下沉,加大對地方的投入。建設一批能夠滿足教學需求的高質量黨校。
(六)培養一批有“黨性”的教師人才隊伍。教師作為黨校黨性教育中的一部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負著重大任務與使命,一支優秀的教師人才隊伍能夠對黨校黨性教育的發揮起著很大的作用。能夠為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樹立良好的學習模板和榜樣。因此,新時代基層黨校黨性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打造培養一支具備高素質、高黨性的教師人才隊伍。具體可以采取以下幾項措施:首先,學校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定期開展紅色黨史學習、開展主題交流活動。其次,教師們之間要加強交流與溝通,互相促進成長。學習先進人物身上的優秀高貴品質。最后,讓教師們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打磨自身,開拓視野,并且將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