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州科技大學 郭璐 張承祖
根據全球觀察創業組織(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2019年公布的報告,在中國18~64歲人群中,識別創業機會的比例為74.9%,36.2%認為在中國創業容易;而美國雖然識別創業機會的比例為67.2%,低于中國,但是71.2%認為在美國創業容易。創新創業教育興起于美國,與美國相比,我國創業機會多,但是多數人認為在國內創業不易。研究美國高校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夠為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提供 借鑒。
(一)探索階段:20世紀40年代~20世紀70年代。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階段始于20世紀40年代,以1947年哈佛大學商學院邁斯教授開設的《新創企業管理》為起點。當時處于大工業化時代的美國,工礦企業遍地開花,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缺乏對創業的重視,創業教育缺乏社會基礎;20世紀60年代末,隨著經濟增長放緩,原有崗位無法滿足市場需要,社會開始通過創業謀求轉型和發展,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增加和體系的構建。
(二)發展階段:20世紀70年代~20世紀90年代。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中迅速發展,主要得益于硅谷的一大批成功創業者;20世紀80年代,為了降低失業率,政府出臺了大量的創新創業政策,支持高校和社會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育;20世紀90年代,高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和電子通信,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技術支持,極大豐富了課程的內容和 形式。
(三)成熟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自20世紀90年代至今,美國創新創業教育進入成熟階段,美國已經有單獨的創業專業,覆蓋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層次。多數高校設置了專門機構開發、管理、實施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教育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2021年,本科創新創業教育排名前50的學校中,排名第一的休斯敦大學,過去十年其畢業生成功創立超過1300家公司;排名第二的百森商學院,100%的專職創業教師是成功企業家。
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在創新創業政策體系、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創新創業氛圍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完備的創新創業政策。完備的創新創業政策得益于兩方面:首先,政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豐富的融資渠道和資金保障,降低了創業風險。創業型企業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美國政府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在拓寬融資渠道方面調動社會力量:一方面,推出政府專項資金滿足創業所需;另一方面,減免利息等政策引導,鼓勵銀行和社會資本分別為小企業提供貸款和風險投資。其次,美國政府在創業培訓、法律保護等方面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政策保證。美國政府設立了非營利性創業輔導機構,邀請成功創業者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政策、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創業指導和創業咨詢。在法律方面,美國《破產法》規定,瀕臨倒閉的企業可以向法院提交破產申請,符合條件的企業能夠得到4個月的保護期,免于償還債務,這一規定為企業提供了起死回生的機會。在知識產權方面,法律明確提出高??梢該碛姓Y助的研究成果,并且鼓勵政府、高校、企業開展科學研究和商務合作。
(二)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美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主要圍繞組織機構、師資隊伍、課程設置三方面。大多數美國高校有專門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中心,負責發布資訊、組織創業大賽、開展研討會、組織創新創業教學。比如百森商學院的布萊克創業中心主要為全校學生提供創新創業課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阿瑟·羅克創業中心屬于綜合性中心,提供教學和服務等職能。這些組織的設立在教師培訓、課程開發、創業實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國通過引入校外企業家、開展教師創業培訓、提供創業實踐機會等方式,提高師資隊伍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素養的關鍵環節,美國的創新創業課程具有精細化和專業化特點,具體分為三大類:一是通識課,圍繞學生職業興趣,啟發創新創業意識;二是學科課程,圍繞不同學科特性,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三是活動課程,即教室之外的論壇、沙龍、比賽等,比如創業大賽能夠有效檢驗課堂教學成果,為學生開展創業實踐提供平臺。
(三)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美國作為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其開放包容的文化為創新創業奠定了基礎。美國的創新創業政策為大學生開展自主創業提供了條件保障,社會普遍支持大學生創業。美國政府大力支持高校學生創業,創辦企業手續簡單,各類非盈利和盈利的創業輔導機構能夠解決資金、法律、商務等創業相關的問題。家庭和高校都鼓勵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生休學創業非常便利。
美國高校和企業在實習、就業、科研、創新創業方面深入而廣泛合作。高校舉辦創新創業大賽時,往往會邀請政府官員或知名企業參加,為學生提供政策引導和專業指導,比賽獲勝者還可能獲得校友的風險投資。為了更好地集聚社會和政府資源,美國高校設立了科技園。以最早設立的斯坦福大學為例,其科技園為初創企業的師生提供融資、政策咨詢、免費場地等 服務。
(一)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建立容錯機制。目前,我國大學生在創業期間遇到的主要問題是資金缺口較大和商業風險較高,且大學生無力承擔。為了刺激就業,鼓勵創新創業,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出臺了相關政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小額貸款。國內不同地區由于經濟發展差異,小額貸款金額不一,在5萬到30萬左右,申請手續繁瑣并且資金下達速度較慢。針對上述現象,結合美國政府的成功經驗,建議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建立容錯機制。具體來說,政府層面應提供相應的政策保障,拓寬融資渠道,簡化審批手續,鼓勵社會資本和成功企業家參與,多渠道為創業大學生解決資金問題。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除了資金外,還面臨多重商業風險,包括創業前的人才不足,創業中的技術瓶頸,創業后期的破產風險等。政府應建立容錯機制,鼓勵大學生結合實際不斷創新,尤其是針對創業失敗的中小企業,能夠給予一定的保險保障機制,鼓勵二次創業。
(二)加強創新創業導師建設,健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诿绹咝5慕涷灒囵B創新創業人才,需要加強創新創業導師隊伍建設。第一,堅持多元化人員構成,加強師資隊伍的實操能力。一方面,開展創新創業教學培訓和交流,提升教師的教學和實踐經驗;另一方面,引進有成功創業經歷的企業家,擴充導師隊伍。第二,制定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創新教學,發揮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促進形成師生廣泛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格局。要健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應圍繞社會需求和學生特點調整課程,激發大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創業能力。面對全校學生,立足本校定位,結合地方經濟發展方向,開設有特色的創新創業通識課程,普及創新知識,鍛煉創新思維。對于有志于創業的同學,開展跨學科的創新創業教育和專門的創業管理課程,提高創業項目的成功率。
(三)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加強政府、高校、企業三方聯動。根據美國的成功經驗,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比打造一兩個成功的大學生企業家更重要,因為環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創業意識。結合我國的現狀,加強政府、高校、企業三方聯動,形成以政府支持、學校主導、企業參與的創新創業平臺是關鍵,從而吸引大量師生投入創新創業教育中。作為主導,高校需協同校內外資源,把校內創業園、企業實踐基地、當地政府部門組成協同網絡,鏈接政府、高校、企業,形成合力。創新創業教育是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合作。首先,政府要在全社會提倡創新創業教育,通過輿論宣傳等手段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其次,高校要重視創新創業教育,通過樹立創業典型引導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最后,企業要積極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補充政府和高校的不足,充分利用自身的資金、技術、經驗優勢支持大學生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