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霞 孟祥革 韓 東
(牡丹江師范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0)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國家教育改革發展規劃提出了教育教學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的要求,混合式教學就是傳統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產物,其綜合了兩者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了多種資源、環境與學習方式,徹底打破了時空界限,實現了教與學的高度融合。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優勢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混合了多種學習環境,采用了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獲得了多種學習體驗。南國農指出混合式教學模式很好地實現了傳統教育方式和在線教育方式優勢互補,達到了最佳的教學和學習效果[1]。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其優勢,但不是“線上”+“線下”的簡單組合,姚婷指出混合式教學是通過課前自主學習、教師引導、課堂深度討論、線上線下多師同堂、學習動態評價等方式,利用在線教學平臺和網絡資源實現高校課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資源三個維度的拓展[2]。
傳統的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對所有學生,教師授課內容都一樣,忽略了學生在知識基礎、吸收能力和理解力等方面的差異,無法做到因材施教。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現了資源共享,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開展自主學習,通過線上交流互動或反復觀看加深理解和吸收,而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學習拓展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樣就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升了學習效果。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培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充分利用新一代智能技術的優勢,創新教學模式,培養適應社會的創新型人才[3],財會作為理論和技能并重的學科,要求學生不再是進行簡單的理論知識學習,要做到知識和技術的高度融合,實現深度學習。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了技術和課程的深層次融合,將會計云平臺、大數據分析等信息技術與理論知識有機結合,從而發展學習者的高階思維,為實現深度學習提供可能。
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教師單向灌輸,教學內容在課堂上一次呈現,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更多的是被動接收知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需要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財務課程的強理論性和實踐性,更易于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混合使用,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正確的教學目標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和保障。在多平臺、多資源、多方式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教學目標的制定顯得尤為重要。授課教師要根據課程特點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按照教學目標有步驟、有計劃地布置線上線下教學任務,重難點突出,層次分明,有序開展和組織教學活動,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優化教學資源,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主體性要體現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課前,學生對線上教學資源進行選擇性學習和探索,形成對新知識的建構;課中,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啟發,對知識深度理解并吸收,實現知識內化;課后,對知識不斷總結歸納加以強化。
混合式教學是“教”與“學”的高度融合,混合式教學評價需要測量并反饋教與學的效果。傳統的單一評價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混合式教學的需要,既注重過程考核又注重終結成果考核是混合式教學的需要。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要做到既相互銜接又不重疊,多角度、多方式地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
4.1.1 線上課前自主學習
建構主義強調學生自己構建知識的過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應積極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情境,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知識的探索和獲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前教師要分析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建立資源庫,包括知識資源短視頻和各種文檔材料,方便學生提前學習相關內容,做好課前準備。視頻資源包括醫學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提前錄制的下次課程內容要點微視頻;二是提供其他高校同一課程資源,如中國大學MOOC教學資源,方便學生多途徑、多方式獲取知識,形成知識建構。
建立任務驅動式的課前預習。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將本節授課內容分解成幾個小任務,學生帶著任務查閱資料,觀看視頻,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并將自己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到平臺上,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互動交流。另外 教師要根據線上平臺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的記錄、統計和分析,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教學會更有針對性。
4.1.2 線下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要做到有重點、有難點、有針對性。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情況要及時線上反饋,教師針對學生的反饋,準備課堂的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突出疑點、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解答疑惑,完成知識的內化,并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輔以一定的練習和討論。
課堂上的教學要能夠檢驗、強化、轉化線上知識,并基于線上的學習成果開展一些有深度、有參與性的討論或案例分析,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吸收和運用。例如,同一控制下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了什么是同一控制,但為什么按享有對方的權益確認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卻并不清楚,那么教師在講解時就要講清原理、講明思路,同時要求學生思考總結不同取得方式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及其差異形成的原因,使學生學習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掌握事物的根本,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應用于實際,更好地解決問題。
4.1.3 線上課后實踐
課后實踐是對所學內容的鞏固和運用,是課堂知識的延續和補充。課后教師要根據授課內容適量布置課后作業,鞏固所學知識并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作業要及時上傳線上平臺,教師要及時進行批改:一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評價;二是教師通過評判作業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未消化的知識點,下次課前進行集中解答。保證學生所學知識及時消化吸收,不留疑難點。
課后實踐環節需注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助交流,形成教師、學生、資源之間互動的學習過程,構建學習共同體。
教學評價涉及確定學生是否開展了自主學習、學習了哪些內容、如何進行學習的以及學習成果如何。綜合考量上述幾個方面,實際上就是考核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根據財會課程的特點,將教學評價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方面。
過程性評價主要是用來考核學生的學習過程。一是根據網絡教學平臺的統計數據,包括學生的學習時長、學習進度、在線測試、作業提交以及參與討論互動的情況等;二是根據學生在線下課堂的表現,包括學生的出勤、課堂發言以及解決疑難問題的情況等。過程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測,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其在整體評價中占據重要位置。
終結性評價主要用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包括章節測試、期中測試和期末測試,測試采用紙質化試卷的形式,考題以綜合性知識為主,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5.1.1 線上教學資源及時更新完善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線上教學資源有較高的質量要求,線上教學資源并不是視頻、課件、時事資料等的簡單堆積。一是要保證資源的時效性,隨著會計準則的不斷完善,會計的相關理論也在不斷完善,線上財會教學資源要保證緊跟最新的財會準則和制度,即使是教學案例也要保證其時效性;二是保證教學資源的優質性和針對性,教師要以自己所教授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其認知能力為依據,對財會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形成樹干式結構特點,由主干到枝干,學生不斷對知識進行探索和延伸;三是教師要自己制作視頻、課件、微課等教學資源,而不是網上資源的簡單上傳,網上的優質教學資源是參考,但不能生搬,授課教師要結合學生特點和課程特點,參照優秀課程資源形成最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資源。
5.1.2 視頻資料簡短易懂
線上資源要精煉,避免冗長且過于復雜。線上教學資源應該模塊化、微型化、情景化且帶有一定的趣味性。冗長枯燥的各種教學視頻會使很多學生望而卻步,慢慢喪失了學習的興趣。簡短易懂、內容生動有趣的視頻資源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不斷思考。
5.1.3 建設問題資源庫
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和理論問題形成問題資源庫。構建課后討論平臺,每個學生都可以發布問題,也可以回答其他人提出的問題。每隔一段時間,教師根據討論區的常見問題以及解答過程形成材料文檔,建成問題資源庫,每個學生可以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和最后的解決方案按類別上傳到問題資源庫中,后面學習遇到同類問題的學生可以自行查找解決方案,隨著新問題的不斷上傳,該資源庫不斷完善。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要實現線上線下資源的無縫銜接,實現資源的高度融合,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能力。由于部分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偏弱,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只會簡單操作,使線上教學流于形式。各高校要定期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使教育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線上教學平臺是線上資源的重要載體,線上平臺的選擇要綜合權衡,不可隨意。平臺建設必須較成熟,一個運行穩定、功能健全的平臺是開展線上教學的基本前提:一是便捷性。平臺操作界面要清晰明了,學生操作簡單。二是性能好。平臺要有較好的存儲和回放功能,網絡流暢。
混合式教學使教師和學生投入的時間更長,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保證教學質量,不能讓混合式教學流于形式,應從以下幾方面設計:一是混合式教學課程要科學選擇。教學團隊要綜合考慮專業特色和課程特點,分析專業培養目標,評價哪些課程適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不能搞一刀切,并將混合式教學課程在各授課學期均衡分布。二是線上線下時間分配要科學。線上分配時間過多會導致學生整天忙于刷視頻和在線作業,無法高質量完成線上學習;而線上時間分配過少會使線上教學流于形式,線上資源無法得到有效使用,資源上傳變成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