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耕棟 諶曉安 蘇金源 陳烽 劉昭君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湖南吉首 416000)
體質和健康是人類自身擁有的基本屬性,人的全面發展是以健康為基礎。健康是現代社會每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而青少年時期是個體身心發育過程中的關鍵性階段之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全民健身條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我國十部委于1985—2019年進行了8次全國學生體質監測工作。結果顯示,現階段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依然嚴峻[1]。2014 年調查顯示,大學男生的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韌性等全部降低,女生略好,有升有降,肥胖檢出率則持續上升[2]。
目前,武陵山片區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多集中在橫剖面的現狀調查上,縱向的追蹤研究、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社會學與體質測量學相結合的體質及相關影響因素研究較少。因此,該研究基于行為學角度,對武陵山區大學生體質健康結果、體力活動及靜坐少動行為情況進行分析與討論,為豐富和完善我國經濟欠發達民族地區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理論體系提供參考。
以武陵山區大學生體質健康及體力活動、靜坐少動行為為研究對象,整群抽取2018 年武陵山區5 所高校(吉首大學、懷化學院、邵陽學院、銅仁學院、湖北民族大學)大一至大四學生體質測試結果進行分析。
1.2.1 數據來源
武陵山區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來自2018年吉首大學、懷化學院、銅仁學院和湖北民族大學的學生體質健康網。樣本分布見表1。

表1 樣本分布
1.2.2 體質測試法
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3]測試指標和標準如下。
測試指標: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1000m(男)/800m 跑(女)、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
評價等級:具體如下。
(1)單項指標等級:各單項指標得分為0~100 分。評價等級:總分≥90 分優秀,80~89 分良好,60~75 分及格,<60分不及格。
(2)綜合評價等級:總分=各單項指標得分*權重之和。評價等級:總分≥90 分優秀,80~89 分良好,60~75分及格,<60分不及格。
合格率=優秀率+良好率+及格率。
(3)營養狀況:評價指標為體質指數(BMI)。BMI=體重(kg)/身高2(m2),分為低體重、正常、超重和肥胖4種類型。
1.2.2 問卷調查法
首先,以全國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調查組制訂的《中國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調查問卷》[4]為依據,自制《武陵山片區大學生體力活動與靜態生活方式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體力活動、靜態生活情況兩方面。其次,采用專家評價法檢驗問卷的效度,其中11 位專家對調查問卷的結構、內容和總體效度進行評價,80.00%以上的專家認為問卷總體效度“比較好”和“非常好”;采用重測法問卷信度檢驗,第一次發放問卷后兩周,在同批調查對象中,隨機抽取大學生100名,進行第二次問卷調查,兩次調查的相關系數為r=0.85(P<0.05)。最后,由課題組成員擔任調查員進行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問卷共發放1600份,問卷回收1462份,剔除無效問卷104 份,有效問卷1358 份,有效回收率為84.88%,其中男生676份,女生682份。
1.2.3 數理統計法
對體質健康測試數據和問卷調查信息利用Excel進行歸類、整理、統計,并運用SPSS軟件對體質測試指標、體力活動數據進行分析,其總體體質等級、單項指標達標率、體力活動差異比較運用卡方(χ2)檢驗,體力活動量化后先進行正態分布檢驗,呈正態分布時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性別比較)、單因素方差分析(年級比較),不呈正態分布則采用非參數檢驗。采用雙側檢驗,P<0.05表明具有顯著性差異。
2.1.1 體質總體情況
總體來看,男、女生合格率分別為82.78% 和92.38%,男生的優秀率、不及格率均高于女生,而良好率和及格率低于女生,與女生相比,男生體質較差;從年級來看,不論男女,優秀率均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良好率除大一男生略低于大二男生,大三女生低于其他三個年級外,二者均呈現出遞減趨勢;而及格率和不及格率無論男女,均呈現出不規則的變化趨勢,但從年級整體來看,大一到大四無論男女不及格率略有所上升。不同年級之間,男女生均存在顯著的差異(χ2男=253.56,χ2女=188.74,P=0.000);大學生體質是重點關注對象,尤其是高年級大學生以及男大學生,無論男女,優秀率、良好率均非常低,男生不及格率非常高(17.22%)。武陵山區大學生體質總體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武陵山區大學生體質總體情況(%)
2.1.2 單項指標等級變化
由表3 可知,從形態指標來看,女生BMI 正常值占83.04%高于男生,而低體重率、超重率和肥胖率男生均高于女生;身體機能指標來看,男女生肺活量合格率分別為80.67%、86.65%,其中男生肺活量優秀率和良好率好于女生,且男生不及格率較高(19.33%);身體素質指標來看,男女生在不同素質指標上均存在差異,如50m 跑男生合格率(96.52%)高于女生(88.74%),而立定跳遠女生合格率(84.64%)高于男生(67.73%),坐位體前屈男女生合格率分別為92.78%和95.70%,男生1000m和引體向上不合率分別為30.14%、61.13%,女生800m 和1min 仰臥起坐不合格率分別為12.78%、16.00%。1000m(男)/800m(女)跑、引體向上(男)/1min仰臥起坐(女)由于男女生測試項目和評價標準不同,因此測試成績不具有可比性。除此之外,男女生在BMI、肺活量、50m 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指標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表3 武陵山區大學生體質健康單項指標達標率情況(%)
體力活動即身體活動,其能量消耗情況量化和評價參照IPAQ 國際身體活動專家委員會的建議[5]和我國的相關研究[6]:(1)以代謝當量(METs)來評價身體活動的強度,其中交通性身體活動中,騎自行車強度為6METs;職業性身體活動中,重度為8METs,中度為4METs;家務勞動中,輕家務為3METs,重家務為4METs;閑暇時體育活動大強度為8METs,中等強度為4METs,小強度為3METs。所有步行為3.3METs。(2)身體活動的能量消耗(E)=(METs-1)×3.5×體重×時間(min)/200。正態分布檢驗,表明大學生總能量消耗及各組成部分,均不呈正態分布,因此采用非參數檢驗。從表4來看,大學生總能量消耗女生>男生(χ2=39.205,P<0.05)、大一>大四>大三>大二(χ2=14.07,P<0.05)。其中職業性身體活動消耗、交通性身體活動消耗、家務性身體活動消耗均存在性別和年級差異(P<0.05),能獲得最大健康效益的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能量消耗無性別和年級差異(P>0.05)。
靜坐少動行為指坐或躺的較低能量消耗的行為組合[7],或者是任何非睡眠狀態下,能量消耗不超過1.5METS 的坐或倚靠的姿勢[8],或是低于100 步/min 的低水平身體活動行為[9]。從表5可知,大學生周一至周五看電視不低于4h/d、寫課外作業不低于4h/d、周末看電視不低于4h/d、寫課外作業不低于4h/d 和玩電子游戲不低于2h/d 者,分別占17.1%、41.0%、13.1%、19.1%和55.7%。其中,周一至周末看電視不低于4h/d 者,無性別、年級差異(P>0.05);周一至周五、周末寫課外作業不低于4h/d者,呈基本一致的特點,女生>男生,隨年級增加,逐漸減少,經χ2檢驗,有性別和年級差異(P<0.05);隨年級增加,玩電子游戲不低于2h/d者,逐漸減少(χ2年級=25.74,P<0.05)。結果表明,大學生運動鍛煉的時間及身體活動相對不足,而靜坐少動的時間逐漸增多。


該研究結果表明,營養不均衡現象在武陵山區大學生中有所體現,尤其在男大學生中較為明顯。體質健康指標綜合評價中男女優秀率、良好率極低,與《“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的“2030 年我國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秀率要達到25%以上”相距甚遠。男大學生整體體質健康狀況較差于女生,隨著年級的增長,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呈現出下滑趨勢,心肺耐力、爆發力及力量素質較差等一系列問題同時存在,其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與張潮[10]的研究結果比較可知,近幾年武陵山區大學生體質健康優秀率呈現出下降趨勢,不及格率有所上升。男女生在身體形態方面均有所改善(男BMI 正常值:65.4.%,女BMI 正常值:71.0%);心肺耐力、爆發力及力量素質相比較而言,變化趨勢較為穩定,仍是重點關注對象。女生整體體質健康狀況好于男生,隨著年級的增加大學生體質健康逐漸下滑的趨勢與楊才、張福蘭等[11,12]研究結果一致。
近幾年,武陵山區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呈現出下滑趨勢、身體素質仍然較差的現狀是多種影響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體力活動和靜態生活方式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研究進一步表明,身體活動對青少年的健康是有益的,鄒志春等[13]認為,青少年體質下降是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叢集”的重要原因,身體活動不足導致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14],較高的身體活動水平則是促進和提升整體健康水平的良藥[15],適當的身體活動對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控制肥胖、心肺功能、骨健康、心理健康、視力以及學業能力等都會產生積極的效應[16-18]。從上述研究結果得知,武陵山區大學生正處于運動鍛煉的時間及身體活動相對不足,而靜坐少動的時間逐漸增多的趨勢,其中職業性身體活動消耗、交通性身體活動消耗、家務性身體活動消耗均存在性別和年級差異,而能獲得最大健康效益的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能量消耗無性別和年級差異。張磊[19]研究指出,青少年在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中花費更多的時間,達到健康健身區中身體成分、耐力素質、力量素質、柔韌素質標準的可能性就越高。同時,章慧珍等[20]的研究結果表明,體力活動中,體質健康的合格率會隨著體力活動等級變化而發生改變,久坐行為等級越低,體力活動等級越高,其體質健康的合格率越高。因此,中等強度以上的體力活動干預是提高青少年體質和解決“未來健康問題”的重要途徑,其中職業性、交通性、家務性身體活動干預是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新路徑。
武陵山區男大學生整體體質健康狀況較差于女生,隨著年級的增長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呈現出下滑的趨勢;男生的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生,男女生力量、爆發力以及心肺耐力等均較差。因此,大學生體質是重點關注對象,尤其是高年級大學生以及男大學生,其中力量、心肺耐力的促進是今后重點干預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