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正斌
近幾年來,上海蔬菜集團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和鄉村振興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脫貧攻堅戰略部署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對口幫扶安排,在市合作交流辦、市商務委、市國資委等部門的有力指導下,充分發揮“大市場、大流通、大平臺”的功能優勢,積極探索形成了“簽約建基地,對接渠道產業扶貧”“萬家幫萬戶,設立項目銷售扶貧”“百縣樹百品,打造品牌公益扶貧”“做強總樞紐,搭建平臺消費扶貧”等精準扶貧上蔬模式,助力更多建檔立卡貧困戶增產增收,成為上海市扶貧工作中體現“當地所需、上海所能”的一支重要力量。年累計銷售對口幫扶地區農產品約12.71萬噸,銷售金額8.35億元。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根本。2017年以來,在市商務委、市合作交流辦的指導下,上海蔬菜集團多次組織工作小組深入云南、貴州山區鄉村,結合當地農業產業實際情況和需求,創新性地確立了以“產銷對接、產業幫扶”為思路,通過“簽約基地、搭建平臺、打造品牌、拓展渠道”的方法,先后與云南德宏、曲靖、楚雄、迪慶、紅河、麗江、大理、文山等地區14家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貴州遵義的11家蔬菜生產基地進行了簽約,全力組織當地特色農產品出山入滬,興旺產業。通過開辟綠色通道、設立扶貧專位、減免相關費用、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等措施,直接打通了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往上海的渠道。云南硯山縣地處海拔1500多米高原,晝夜溫差大,為優質蔬菜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但由于缺少市場經驗和技術支撐,蔬菜產業一直停滯不前。得知這一情況后,自2017年起,我們先后幾十次跨越2500公里來到云南硯山,帶隊走進硯山縣重點扶持蔬菜種植企業——中康蔬菜生產基地,手把手教,面對面幫。當年10月,硯山蔬菜就打入上海市場,當年就實現蔬菜銷售100多噸,帶動了當地2453戶建檔貧困戶實現脫貧。如今這些貧困戶的年收入已經達到3萬元以上,是過去的10倍。
2016年初,集團領導考察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在深入山區的幾天幾夜里,詳細調查了解了當地的土壤、氣候和水利條件后,專門為牟定找到了產業振興的突破口——小蠶豆大有可為。同年6月,江橋市場就與云南牟定縣簽訂幫扶對接框架協議。過去四年,江橋市場業務骨干和專業人員多次深入牟定山區,帶技術、帶種子、帶經營戶上門,手把手幫助當地蠶豆種植專業戶、鄉鎮干部、農戶傳授種植技術和要領,免費為當地培訓營銷人員、檢測人員。蠶豆上市季,集團還邀請當地種植戶到上海察看適銷對路情況,更精準地幫助牟定種好豆、賣好豆。如今,蠶豆種植已成為牟定的支柱產業,種植面積達15000畝,產量1.2萬噸,產值7200萬元。現在云南的蠶豆已經占到江橋市場70%的份額,原來上海市民在開春的2、3月份才能吃上蠶豆,現在從12月開始就可以吃到來年的5月份,實現了多贏的好態勢。“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進一步傳播產業幫扶理念,蔬菜集團還組織開設了云南、遵義產業(扶貧)基地農產品上海產銷精準對接工作培訓班,先后在滬為云南、貴州的540多名農產品經銷人員、農村致富帶頭人舉辦了9批次專題培訓,接待貧困地區專項考察100多批,安排4批次貧困地區業務骨干掛職培訓,把對接模式、扶貧理念送往云貴。除此以外,集團還多次牽頭組織電商、批發市場等經營戶飛赴云南現場對接,直接幫助硯山生態蔬菜、劍川花心土豆、建水紅薯、元陽紅米、迪慶松茸、紅河石榴、瀘西酥梨、元陽梯田鴨、建水紫陶、施甸香菇、怒江草果、瀾滄馬鈴薯、曲靖藍莓等農產品打入上海市場,依托集團所屬的10多家各類批發、零售市場,引進簽約扶貧基地2萬多噸蔬菜入滬銷售,銷售額超1億元。
去年以來,為進一步鞏固東西部協作和推動鄉村農業產業發展,集團由班子領導帶隊,深入云南、貴州遵義多個扶貧基地開展考察對接,落實相關基地建設發展幫扶政策,傾力推動結對幫扶工作,深化產銷精準對接模式,努力幫助對口幫扶地區的優質農產品“出山入滬”。根據集團基地建設的計劃安排和建設標準,去年在貴州省遵義湄潭縣新建了香蔥食品安全示范基地,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建立了集團保障性基地。為提升對口幫扶的效果,集團還按照光明集團關于百企幫百村幫扶工作的要求,出資支持劍川縣金華鎮慶華村道路硬化建設。2021年,集團榮獲“云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
如何促進鄉村產品振興,讓云南、遵義等貧困地區高原農特產品從田頭直抵申城市民餐桌,讓市民奉獻愛心的同時收獲來自天邊菜園的自然饋贈,是蔬菜集團長期以來關注和思考的幫扶課題。2018年初,在上海市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倡導下,上海蔬菜集團積極攜手阿基米德、安信農保等專業力量,面向全市開展“云品進社區,萬家幫萬戶”大型銷售扶貧行動,號召廣大社區居民購買愛心扶貧年度大禮包,幫助幫扶地區貧困戶的農特產品實現從田頭到餐桌的有效流通。愛心扶貧年度大禮包以年為單位,包含12份特色禮包,訂購后每個月送達1份,包含了貧困地區時令、健康、有機的特色農產品。依據上海地區的消費水平和消費需求,愛心扶貧年度大禮包定價為3000元——國家2017年貧困線約等于3000元,寓意每賣出一份定價3000元的“愛心扶貧年度大禮包”,就能幫助一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脫貧。市民在實現公益愛心奉獻的同時,還體驗到云南等對口幫扶地區的優質原生態食材。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8月,集團在云南紅河州走訪時,聽聞最南段的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有位少數民族婦女為了幫助當地貧困婦女家庭脫貧,只身一人帶領336名農村婦女,創辦諾瑪養殖合作社專門在山上養雞,感動了很多人,東方衛視也要去采訪她。因為金平縣是一個集邊疆、山區于一體的多民族貧困縣,離越南很近,離紅河很遠,而且全是山路,去了當天就回不來。然且當地農牧局領導還說,那邊山區經常山體滑坡,進縣城的道路就一條,有進去后就出不來的風險。但我們依然決定要去金平縣去看看,去現場了解一下諾瑪合作社相關情況。經過幾小時的車程,到達金平縣已接近傍晚。然而正當慶幸到了縣城,馬上就能到達諾瑪合作社時,前方突然山體滑坡,堵住了唯一的一條路。但我們沒有折回,當晚就住在金平縣。讓我們感動的是,第二天一大早縣里就為我們打通了道路,我們見到了傳說的諾瑪黃文英和她在山頂上的養雞場,后來東方衛視大型扶貧節目“我們在行動”專門走進金平,我們集團當場認購了300萬元的“金平諾瑪飛雞”產品。如今,越來越多的像黃文英這樣的云南普通百姓成了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不光給他們推銷產品,還幫助他們孵化產品。集團原云品中心孵化云南地區產品SKU數達4332個,覆蓋13個州(市)43個縣,服務當地企業、基地597家。諾鄧火腿、元山紅米、諾瑪飛雞,每個產品背后都折射出我們對云南人民的一片真情。通過愛心大禮包定制、高端社區公益推廣、線上訂貨和線下配送相結合等形式,愛心大禮包實現了16個區全覆蓋,銷售額累計超過3500萬元,精準關聯云南省10個州市46個貧困縣128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云品進社區、萬家幫萬戶”銷售扶貧活動入選2018上海市精準扶貧十大典型案例。
為充分利用上海購物品牌的優勢,2019年集團將關于扶貧工作的創新性思考擴展到如何通過公益擴大幫扶的影響力,將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集成打造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專屬品牌,推動鄉村振興工作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在市合作交流辦的指導下,上蔬團隊積極主導對口幫扶地區“百縣百品”項目。該項目按照改造生產鏈、暢通流通鏈、提升價值鏈的總體思路,從提升供給質量和水平入手,通過三輪選品活動最終遴選出了首批94個貧困縣的97種特色鮮明、品質穩定、競爭力強、辨識度高的區域品牌農產品,樹立了對口幫扶地區區域農產品在上海市場的優質品牌形象。為進一步擴大“百縣百品”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我們在組織好選品展示的同時,結合“10.17”扶貧日等主題活動組織“百縣百品”產品進黨政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社會組織開展宣傳推廣,開展了“百縣百品進社區、千家萬戶助扶貧”上海對口幫扶地區優質農特產品走進社區等系列活動,逐步在各區設立“百縣百品”專柜,促使更多社區、更多市民了解消費扶貧、參與消費扶貧。在線下展銷活動如火如荼的同時,集團還積極探索線上營銷方式,率先創建了“百縣百品”線上微商城平臺,由此成為了上海市對口幫扶的重要窗口和抓手。為了不斷提升上海對口幫扶地區優質農特產品出山入滬品質和數量,我們還定期組織專家對“百縣百品”入選產品進行更新擴充,目前已經形成第二批105個貧困縣的8個大類280個符合“上海標準”的區域品牌農產品。自“百縣百品”項目開展以來,實現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49萬余人,被評為2019年度上海市精準扶貧十大典型案例。
助力鄉村振興,最核心的是要帶動當地農戶創收。為實現產銷扶貧利潤最大化,我們堅持在暢通銷售渠道、搭建銷售樞紐中辦好事、理急事、做實事。一是減免費用,把好事辦好。我們堅持做扶貧零收益,采取“產銷對接、精準到戶”模式,通過開辟扶貧綠色通道、設立扶貧專用檔口、車位、減免交易手續等手段,努力將云南、貴州的“菜園子”與“上海菜籃子”緊密對接,不間斷幫扶對口地區貧困戶增收。在集團市場設立5個免費幫扶專用檔口,設立指定幫扶銷售車位,每年減免交易手續費百余萬元。二是啟動預案,把急事辦快。新冠疫情發生后,云南和貴州地區出現了農產品滯銷現象。我們得知后,第一時間組織西郊國際、江橋、江楊等市場商戶開展對口幫扶產銷對接,前年1至9月蔬菜集團江橋市場幫助云貴地區銷售農產品8.39萬噸,交易額3.87億元;西郊國際和江楊市場幫扶云貴地區銷售水果3215噸,2759萬元,豬肉130噸,546萬元,幫助當地農戶解決了燃眉之急。近三年來,我們時刻關注對口地區冷暖,先后4次組織市場對積壓的云南劍川花心土豆、大理洋芋、洱源大蒜等進行應急銷售,不僅沒讓當地農戶遭受損失,還實現了一定幅度的增收。三是建好平臺,把實事辦實。在做大做深產業幫扶的同時,我們還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創新,探索建立精準扶貧長效機制。前年6月,在市合作交流辦的指導下,帶領員工高標準建設運營“上海市消費扶貧工作平臺”。圍繞上海市2020年“一達到、兩超過”扶貧目標,創新建立產品認定平臺、推廣銷售平臺、數據整合平臺“三臺共建”思路,建立健全消費扶貧市場前端、營銷后端、消費終端“三端聯動”機制,通過鏈接消費渠道、開展組織化銷售、搭建數據平臺等工作的扎實推進,僅2020年消費扶貧平臺就已實現832個貧困縣產品集成銷售額近145億元,其中云貴地區近58億元。10月17日國家扶貧日當天,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市長龔正在調研消費扶貧平臺時給予充分肯定。
2020年在全市熱門商圈建立11家“百縣百品”直營店的基礎上,堅持“政府推動引導、社會市場協同發力”的原則,通過組織協調、溝通銜接、督促考核,依托線上微官網平臺及線下各直營店及“121”生活館、專店專柜的力量,增強幫扶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和關注度,集中力量打造網紅、爆款商品。2022年,按照本市消費扶貧行動部署,我們要進一步推動“新型城市化區”直營店建設工作實質性落地。目前已新開設百縣百品嘉定直營店,后續奉賢、閔行、松江、崇明等新城區已積極做好開店準備,進一步擴大消費幫扶線下陣地,讓百姓打開家門就能看到、買到、吃到優質的對口幫扶地區產品。
同時,消費幫扶平臺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在市合作交流辦的指導下,聯合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通過活動造勢,選優推介,對消費幫扶產品進行線下銷售價格補貼或線上直播帶貨等活動,打造優勢產品,進一步拓寬消費幫扶產品的銷售渠道,讓更多的產品走進上海市民家中。同時,平臺將在各方政策五年不變的前提下,爭取在市總工會、國資系統和光明食品集團內部,持續推進消費幫扶產品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活動,擴大幫扶產品流通渠道,提升消費力。
按照“百縣百品”產品認證工作流程和要求,嚴格審核對口幫扶地區企業資質,根據前期市場反應、銷售情況以及消費者口碑等指標,開啟新一輪“百縣百品”產品遴選,迭代產品創新力,通過對口地區產品的培育孵化再升級,遴選一批、淘汰一批,做到動態調整百縣百品產品品牌,鞏固產品核心競爭力。與云南昭通、怒江開展資源對接,通過套餐化、定制式、全配送的運營模式,精準對接田頭和餐桌,將更多云南地區的優質產品推廣到上海市場。根據“做優文旅幫扶”的要求,首次設立“百縣百品”第九類——“非遺文創產品”,優中選優,為上海市場持續不斷推送受歡迎的系列產品。
將重點推進消費幫扶工作平臺數據采集分析系統建設運營開展系列工作。一是在域名及公安備案完成的基礎上,與各區消費幫扶渠道、蔬菜集團市場平臺、國資委系統對接,分步完成數據管理操作培訓工作。二是與全市各直營店、生活館、專店專柜和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建立數據對接,實現全市消費協作資源渠道的一體聯動。三是對各渠道上報數據開展定期定量的統計分析,力求做到數據真實有效、品類齊全、產地精準。四是根據對口幫扶地區的調整,及時更新數據庫,完善五大渠道的數據對接,區分832幫扶產品和上海對口幫扶地區產品對接的數據。五是通過定期對各區進行回訪,及時了解用戶使用情況,完善系統流程,以簡單實效的模式,實現對全市各區消費幫扶數據的統一歸集管理,爭取做到消費幫扶一盤棋、一張網和一個評價標尺。

今后,平臺將充分發揮好市級層面指揮棒功能,突出聚合效應,聯合多種渠道組織開展商品營銷活動,進一步將消費幫扶元素嵌入“五五購物節”“1017國家扶貧日”“中秋國慶”“雙十一”“元旦春節”等節日熱點中,定制不同的活動主題,開展好“迎新春”“踏青春游季”“618大促”“清涼果夏”“濃情中秋,禮獻國慶”等一系列全市直營店聯動促銷活動,在各渠道內推動形成“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季季有熱潮”的局面。通過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和提升活動影響力,切實解決貧困地區產品銷路窄、組織化程度低等問題,通過線上引流帶動實體消費,促進消費力和潛力釋放,達到拉新、引流成效。形成持續穩定、互利共贏的消費幫扶長效機制。此外,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強人才智力支持,建立健全管理團隊,致力打造一個專業化、市場化的幫扶團隊,繼續圍繞上海市消費扶貧工作平臺建設狠下功夫,一手牽菜園子為農民送小康,一手牽菜籃子為市民送健康,努力為上海城市供應和全國鄉村振興真正搭建起一座山海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