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芳 尹 琳 章紹金 袁海波 黃愛蓮 李建華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醫院麻醉科,江西宜春 336000
臨床上,多用胸腔鏡手術治療胸部疾病,雖為微創手術,但易損傷臟器,造成術后劇烈疼痛,延長患者術后康復時間[1-2]。因此,采取何種胸腔鏡手術圍手術期管理是減輕術后疼痛,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已經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和難點。隨著臨床康復理念的提升,神經阻滯因具有效果顯著,并發癥少等優勢已廣泛開展[3-4]。其中胸椎旁神經阻滯(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易使患者出現強烈的術后認知、社會行為障礙,對身心健康產生一定程度得以影響[5]。超聲引導下前鋸肌平面阻滯(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具有較好的前外側胸壁鎮痛效果,且有安全有效、并發癥少等優勢,能夠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增強其機體免疫功能[7]。基于此,本研究胸腔鏡手術患者為例,分別予以SAPB、TPVB 兩種阻滯方式,旨在分析兩組效果并對比組間差異。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宜春市人民醫院收治的70 例胸腔鏡相關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SAPB(35 例)和TPVB組(35 例)。SATB 組中,男19 例,女16 例;年齡18~65歲,平均(40.23±2.45)歲;麻醉分級:Ⅰ級11 例,Ⅱ級24例。TPVB 組中,男17 例,女18 例;年齡18~65 歲,平均(40.68±2.51)歲;麻醉分級:Ⅰ級13 例,Ⅱ級22 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擇期行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患者;②年齡18~65 歲;③體重指數18~25 kg/m2;④術前麻醉分級Ⅰ、Ⅱ級。排除標準:①穿刺障礙或有瘢痕;②伴重要器官功能障礙;③精神障礙;④近期阿片類及其他鎮痛藥物史;⑤局麻藥及相關藥物過敏史;⑥凝血功能障礙;⑦胸部手術史。
兩組患者術前禁食水,入室后監測生命體征(心電圖、心率、血氧飽和度等),建立靜脈通路等。①麻醉誘導。0.03 mg/kg 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31037,產品批號20201359)+0.2 mg/kg順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869,產品批號35394563)+1.5~2.0 mg/kg 丙泊酚(西安立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368,產品批號22683494)+0.4 μg/kg 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2,產品批號68461659)。3 min 后,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維系呼氣末二氧化碳在35~45 mmHg(1 mmHg=0.133 kPa)。②麻醉維持。靶控靜脈輸注血漿把控濃度:丙泊酚、瑞芬太尼分別在0.1 μg/(kg·ml)、0.5 μg/(kg·ml),腦電雙頻指數值維持在40~60。
SAPB 組:①儀器:便攜式二維超聲(美國),設定探頭頻率10~13 MHz;②取超聲探頭,探查術側第5肋中線水平識別前鋸肌,確定前鋸肌位置。取局麻針(22G),麻醉針經超聲引導下刺入前鋸肌表面,現予2 ml(實驗劑量)。待經超聲檢驗,看到液性暗區后,回抽無氣、血,注入20 ml 0.5%鹽酸羅呱卡因(江蘇恒瑞醫藥,國藥準字H20060137,產品批號64943135)。
TPVB 組:①體位:健側臥位,T5棘突位置找出并標記,并在其垂直于后正中線位置放置探頭,確保后正中線正好與探頭內側相對,并且能清楚顯示T5、T6棘突,探頭移動(外側),便可獲得胸椎旁間隙。②固定探頭,麻醉針進針(平面內技術),若T5椎旁間隙與針尖接觸后,回抽無氣、血,注麻醉藥。麻醉期間,見壁層胸膜降低,椎旁間隙處,見麻醉藥擴散。
兩組患者術后僅行靜脈自控鎮痛泵行靜脈自控鎮痛[100 μg/kg 舒芬太尼+5 mg 托烷司瓊(青島金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695,產品批號20200927)+0.9%生理鹽水,共制成100 ml 溶液];當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4 分,應予靜注嗎啡5 mg。
以鎮痛藥品使用情況、疼痛評分、機體免疫功能為評定指標。①鎮痛藥品使用情況:圍手術期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②疼痛評分[6]:麻醉蘇醒后2、12、24、48 h,患者靜息狀態下及咳嗽狀態下VAS 評分,總分10 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劇烈。③機體免疫功能:術前、術后1、2 d 患者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CD3+、CD4+、CD8+以及CD4+/CD8+水平。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方法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均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重復測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SAPB 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劑量少于TPV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藥品使用情況的比較(±s)

表1 兩組藥品使用情況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丙泊酚(mg) 瑞芬太尼(μg) 舒芬太尼(μg)SAPB 組TPVB 組t 值P 值35 35 204.56±20.13 289.37±19.68 17.823<0.001 164.39±15.28 305.38±16.19 37.468<0.001 105.39±5.83 118.34±5.67 9.421<0.001
兩組組內不同時間點的疼痛評分整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SATB 組靜息、咳嗽狀態疼痛評分低于TPV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疼痛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疼痛評分的比較(分,±s)
注 與SATB 組相比,aP<0.05
組別 例數 靜息狀態咳嗽狀態2 h 12 h 24 h 48 h F 值 P 值2 h 12 h 24 h 48 h F 值 P 值SAPB 組TPVB 組35 35 0.83±0.17 2.12±0.56a 1.12±0.26 2.49±0.48a 1.32±0.23 2.43±0.39a 1.23±0.24 1.75±0.31a 30.683 20.375<0.001<0.001 1.96±0.46 2.63±0.52a 1.65±0.52 2.52±0.63a 1.78±0.53 2.39±0.64a 2.35±0.56 2.83±0.62a 12.056 3.324<0.001<0.001
兩組患者術前機體免疫功能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組內不同時間點的機體免疫功能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SATB 組術后1、2 d 的CRP、PCT、CD3+、CD4+、CD4+/CD8+低 于TPVB 組,CD8+高于TPV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機體免疫功能的比較(±s)

表3 兩組機體免疫功能的比較(±s)
注 與SATB 組同期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CRP(mg/L)術前 術后1 d 術后2 d F 值 P 值PCT(ng/ml)術前 術后1 d 術后2 d F 值 P 值SAPB 組TPVB 組35 35 8.18±1.25 8.23±1.32 18.61±4.08 22.69±5.17a 14.56±4.69 17.16±3.98a 72.208 12.147<0.001<0.001 0.03±0.01 0.03±0.01 0.17±0.04 0.19±0.03a 0.12±0.03 0.17±0.04a 203.269 306.923<0.001<0.001組別 例數 CD3+(%)術前 術后1 d 術后2 d F 值 P 值CD4+(%)術前 術后1 d 術后2 d F 值 P 值SAPB 組TPVB 組35 35 64.56±5.79 65.54±5.54 53.45±5.37 57.53±5.12a 57.67±5.21 60.67±5.68a 14.154 45.614<0.001<0.001 39.491±5.58 38.46±5.10 27.67±5.42 30.78±3.69a 30.46±3.12 32.10±3.65a 30.742 50.577<0.001<0.001組別 例數 CD8+(%)術前 術后1 d 術后2 d F 值 P 值CD4+/CD8+(%)術前 術后1 d 術后2 d F 值 P 值SAPB 組TPVB 組35 35 39.46±2.19 39.56±2.23 35.64±2.23 29.34±2.36a 31.16±5.25 24.05±4.92a 186.210 49.454<0.001<0.001 1.25±0.22 1.26±0.19 0.89±0.27 1.08±0.18a 1.12±0.23 1.32±0.25a 11.162 22.634<0.001<0.001
胸腔鏡手術歸屬微創胸外科手術,是指利用現代先進手術器械和影像學技術,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內完成復雜胸內手術。現階段,臨床普遍胸腔鏡手術,該術式憑借微創、恢復快、痛苦小等特點,較傳統開胸術優勢明顯,更滿足皮膚美容需求[8-10]。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胸腔鏡手術對患者僅造成較小創傷,但受到術口、麻醉藥物影響,患者會伴有劇烈疼痛感存在機體免疫功能異常情況,均會對患者術后恢復產生一直都能夠程度影響[11-12]。有研究指出[13],為減輕疼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于胸腔鏡圍手術期選擇更優質的麻醉方式具有時效性。
目前,臨床區域阻滯鎮痛方法有TPVB、SAPB等,其中TPVB 鎮痛效果明確,但因存在操作復雜、操作難度高等現象,臨床應用受限[14-15]。SAPB 是一種新型可靠安全的胸壁神經阻滯技術,是指將麻醉藥經前鋸肌表面或深部間隙注入,阻滯神經傳功能的麻醉方式,其應用前景較為廣泛。前鋸肌識別度高,且內有肋間神經,利用超聲精準識別前鋸肌、大圓肌以及背闊肌,可阻滯T2~T9的感覺平面,胸部鎮痛效果良好[17-19]。并且SAPB 操作容易,易識別胸部結構,能極大程度上減輕血管及神經等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SAPB 組的藥品使用情況、 疼痛評分均優于TPVB組(P<0.05)。SAPB 在胸腔鏡手術的應用中,不僅能減少鎮痛藥物的使用量,減輕術后疼痛,有助于患者術后的早日康復。
手術治療為侵入性療法,會對患者造成傷害,使其免疫改變,并且免疫功能出現抑制。免疫功能的抑制,影響患者身體恢復速度,進而影響預后。目前,臨床評價免疫功能的指標,主要是CRP、PCT、CD3+、CD4+、CD8+等,前二者可用于評定患者體內炎癥及應激反應程度,后三者可用描述患者免疫功能狀態。當CD3+/CD4+比值偏低時,表達為患者機體的免疫應答能力較低,其免疫功能受到抑制,造成巨大影響。本研究中,PCT、CD3+、CD4+、CD4+/CD8+:SATB 組比TPVB 組低,CD8+:SATB 組比TPVB 組高 (P<0.05)。可見,與TPVB 相比,應用SAPB 更能保證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正常,確保患者手術安全性與時效性,有助于患者術后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胸腔鏡手術患者應用SAPB 能夠縮短手術時間,且并發癥少,效果確切,不僅能減少阿片類藥物使用量,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感,還能維持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正常,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