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張學波
(曲阜師范大學,山東日照 276800)
高中地理是與初中地理相聯系的一門課程,內容體現了地理學的特點和思想?!镀胀ǜ咧械乩碚n程標準(2017年)》,明確了高中生地理學習后應具備的觀念、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對初中的三維目標進行了整合,提出核心素養目標。因此,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成為高中地理教學目標制訂、教學內容組織和教學方法選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初中地理依然依據2011版課標,教學目標為三維目標,尚未體現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需要進一步研究。并且,隨著新高考改革的實施,地理成為高中生高考選擇的重要科目。因此,解決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成為初高中地理教師的重要問題,只有做好教學銜接,高中學生才能更好地學好地理課程,也更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學目標的實現。本文基于目前初高中地理教學現狀,試圖從地理核心素養這一新視角分析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難點,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從課程標準來看,初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不同,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師進行教學的重難點有所不同。初中教師使用三維目標,高中教師則用核心素養目標進行教學,教學目標的不同使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安排等方面有差異。初中教學目標偏重對學生地理基礎知識的傳授,而高中地理教學目標則更偏重引導學生形成地理知識體系[1]。
從教材內容來看,初中地理課本以區域地理為主,高中地理教材重視地理原理的分析[2]。初中教材知識缺乏連貫性,學生學習的知識碎片化。高中地理知識較為連貫,知識成體系。學生進入高中后,缺乏分析問題的整體思維,無法系統地把握高中教材內容。
從教學方法來看,初中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采用的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大多是靠學生進行背誦記憶。初中地理包含較多的地圖等圖片內容,對于剛上初中的學生而言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由于教學方法的不恰當讓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正是由于初中基礎不夠扎實,高中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先帶領學生回顧之前所學內容。在高中有限的課時安排下,初高中銜接不當無疑增大了高中教師的教學壓力。
從評價體系來看,初中評價方式以考試為主,注重結果性評價。高中評價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價方式以及考試要求等不同,導致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出現問題。
初高中地理的課程標準不同,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目標存在較大差異。在課程標準方面,初中地理教師依舊使用2011年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高中地理使用核心素養版課標。
高中地理課標重在使學生具備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人地協調觀等核心素養。初中課標要求學生對區域的自然人文特征有一定了解,有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初中制訂的教學目標是知識與技能等三維目標,高中教師則是從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人地協調觀四個方面制訂地理核心素養目標。
教學目標的不同使學生在地理學習時出現斷層,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出現問題。對同一知識內容的學習,初高中教學目標的不同使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深度等有所不同,學生對高中地理的學習感到吃力,無法將初中已有的知識與高中新學知識聯系起來,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失去對高中地理學習的興趣。
高中地理教師在課標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初中教師由于各種原因在課堂中對地理核心素養的體現不夠。初中地理內容較為簡單,課標要求依舊是三維目標,教師對核心素養的理解不夠,在平時教學中缺少有關地理核心素養內容的滲透。同時初中地理在各個省區基本都以“副科”的形式存在、教師進行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知識、學生能夠掌握知識應對中考,忽視了對學生地理實踐力等的培養。
以山東省為例,初中地理學習時間為兩年,部分地市是五四制、部分地市是六三制,所以學生在地理方面的學習存在一年到兩年的空白期。進入到高中以后,學習知識點的數量以及難度都有所增加,學生經過空白期后遺忘了許多學習過的知識,加大學生學習的難度。高中地理的學習圍繞地理核心素養展開,除學習課本上學科知識外,會有野外實踐等有關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活動。在新課講授時,不再像初中一樣僅對知識點進行梳理。高中地理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會結合知識點給出學生熟悉的案例,讓學生結合所學內容進行綜合分析,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等,每節課的課堂總結都會有提升,升華到價值觀層面。
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較多使用講授法,這與課本內容以及考試要求有關。初中地理教師更多關注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程度、能否應對中考,所以教學方式上多為課上教師講學生聽、課下學生記憶背誦。同時由于地理學科地位的影響,家長及學生對地理的重視程度不夠。
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時以講授法為主,會結合問題式教學、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主張將課堂交給學生,這與新課標下對教師的要求有關。高中通過學科知識的學習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等地理核心素養,同時在一些學校存在研學旅行之類的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活動。
盡管有些初中也會組織研學旅行,但是由于經驗、條件等因素的限制,研學旅行、實踐活動等變成了簡單的“旅游”,無法達到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目的。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時也存在弊端,有些老師依舊不能擺脫舊的觀念、依舊注重學科知識的學習而忽視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考查。
初中地理內容對初中生而言較為簡單,學生多采用背誦法記憶。初中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大多是背誦教師給出的重點,這樣在平時考試或者中考時都可以取得較為不錯的成績。學生也就不會主動地去閱讀有關地理的課外書或者對已經學習的知識進行思考,在學生眼中地理只是一門需要機械背誦的科目,久而久之對地理學習的主動程度和重視程度都會減弱。
對高中學生而言,僅靠背誦不能滿足學習要求。實行新課標和新高考改革以后,高中地理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學生僅僅靠簡單的背誦已經無法跟上學習的進度,只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不能加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便不能很好地完成高考題等題目。目前的高考題目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多地考查學生對多個知識點的理解程度,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由于成績不突出,學生會逐漸在課下通過題海戰術等方式增加地理的學習時間,對地理的重視程度有所增加。
初高中地理的考試題形式基本相同,大致都由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構成。但是試題編制的深度和廣度都不相同,尤其當學生剛進入高一時難以接受高中地理試題的考查方式。初中地理試題的選擇題較為簡單,選項的干擾性也較低。非選擇題中填空題所占比重較大,填空題大都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程度。而一些材料題的制定也較簡單,學生可以從材料中直接或間接找到答案,對考生的要求較低。
高中地理試題受到地理核心素養目標的影響,在試題編制時側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無論是主觀題還是客觀題大都以材料的形式出現,而且學生僅基于材料進行答題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需要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題進行分析,并通過自己的歸納總結得出最終答案。這對學生的要求遠遠高于初中,因此學生在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習時會不適應,考試成績往往也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考試大綱的不同,再加以核心素養的影響使初高中地理教學銜存在較大問題??荚囈琅f是評價學生的一種方式,而考試成績的不理想會讓學生陷入自我懷疑,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學會或學好地理。成績的落差使學生對地理的興趣逐漸降低,又由于不能適應試題的考查方式學生會逐漸放棄對地理的學習。
地理核心素養目標與三維目標在某種程度上是共通的,初中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需要滲透部分核心素養目標的內容。例如,在人口方面內容的學習時初中地理課標要求運用地區和其他資料歸納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高中地理課標要求運用資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這時初中教師在上課時可以通過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材料來使學生對人口分布的特點有充分的認識,可以適當添加一些簡單的關于影響因素的講解,這樣讓學生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理念。
高中地理教師在制訂地理核心素養目標時,可參考之前學生初中學習的三維目標,將兩種目標進行結合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對高中課堂有更好的接受程度。
目前在中學地理教學中,評價方式多以考試為主。尤其是在初中更加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以至于學生只學習了如何應對考試,只學習應試教育下的地理知識。而高中地理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除學業水平考試和高考之外,高中地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時應該注重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高中地理教師應多設置小組合作等環節,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以及語言總結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中掌握有關內容,以課堂表現作為評價依據之一。在平時單元學習的評價中,評價方式可以多樣化,例如,讓學生完成一份調查或進行野外實踐等,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而在期末考試或者學業水平考試等必須以試題形式出現的考試時,題目的設置要盡可能地以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為目標。
初中地理教師要改變“唯分數”的思想,改變以成績來評定學生好壞的固有想法。初中地理課堂上教師要多結合身邊的材料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能夠自己思考得出問題的答案,多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學生學習地理是為了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身邊的地理現象等。
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和新高考的改革,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的中考以及高考試題,不再簡單考查學生對單一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而是通過給定的情境或者以某一區域為例來綜合考查多個知識點。因此對初高中地理教師來言,知識識記已不符合當代學生素質培養的要求,需要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和綜合能力。尤其是目前的高考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題目的設置也都以課標為依據,考查學生是否具備核心素養。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相互聯系,使學生具備核心素養能力也不僅是高中地理教師的任務,初中地理教師也需要在講課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地理核心素養的相關概念,使學生初步具備一定的能力。在初中地理中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體現較少,而有關區域和人與自然等內容較多。初中教師可以先著重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和樹立人地協調觀。
學生在高中階段身心發展較為健全,高中地理教師可以組織野外觀測、調查等來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高中階段的地理知識較為復雜,對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高中地理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案例、材料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初高中地理課堂不是相互獨立的個體,而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在平時課堂中需要加強初高中地理教師之間的交流,只有這樣初中地理教師才知道如何在學習中滲透高中的有關內容以及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高中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在初中階段所學到的內容,更加清楚地了解學生。初中教師除教會學生中考內容之外,可以根據地理核心素養目標有意識地重新組織安排教學內容。初高中地理教師之間可以定期進行相互聽課及交流,初中地理教師學習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高中地理教師通過了解初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從而更加清晰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有針對性地設置教學方案。
初中地理知識多為學生身邊的內容,學生在初中的學習時僅僅依靠機械記憶和部分生活常識便可應對考試,而高中地理的考試要求較高。尤其對高一學生而言,突然升入高中學習難度有所增加,學生會出現短暫的難以適應。高中地理內容多而雜,更多地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題目設置的難度較大。學生為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需要課上緊跟教師的思路,課下進行總結反思,同時還需要做大量習題來鞏固所學內容,高中學生多由之前的被動學習變為了主動學習。高中地理教材內容中有些可以很好地增加學生的興趣,以人教版地理教材為例,每章后都有問題探究,例如,農民工現象、從市中心到郊區選擇住在哪里等,通過探究既可以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初高中地理的教學銜接問題長期存在并影響到初高中地理教師,新課標頒布下倡導的地理核心素養目標更是使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更加突出。只有深入分析地理核心素養下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之間存在怎樣的問題,才能制訂相關的解決策略。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在不同省份、不同地區之間也存在較大差別。銜接問題在一定的時間內會一直存在,而初高中地理教師只能盡可能解決核心素養下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降低因為銜接不當對學生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