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江蘇省徐州市第七中學,江蘇 徐州 221011)
閱讀教學是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拓展內涵、發展思維的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然而很多教師往往過于注重文本細節、零碎語言等淺層教學,設計的問題相對孤立,甚至偏離文本提出一些邊緣化的問題,觸及不到學生的高階思維,導致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缺失。如何在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一直是一線教師研究的重點課題。英語學習活動觀是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等核心素養。本文以譯林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2 Reading——School lives 閱讀教學為例,闡述如何基于英語活動觀進行閱讀教學設計,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教師應根據閱讀內容,通過一系列循序漸進且有針對性、系統性和連貫性的問題實施課堂教學。提問是教師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程度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方式。
1.主題和內容——what:Unit2 單元主題是School life,Reading 版塊的閱讀語篇是關于校園生活的兩篇報告。第一篇是一個叫Nancy 的女孩介紹她在英國倫敦Woodland 中學的校園生活,內容包括學校的規模、課程和閱讀周。第二篇是一個叫John 的美國男孩介紹Rocky Mountain 中學的好友俱樂部和棒球運動。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why:兩位小作者在文中通過介紹學校的特色課程和活動,表達了對校園生活的喜愛,幫助大家感受中西方校園文化的異同,加深對校園文化的理解。
3.語篇結構和修辭手段——how:這兩個語篇均采用口頭報告的形式,開頭分別用英式英語“Hi,everybody.”和美式英語“Hi,guys.”向我們問候。文章的結構鮮明,先自我介紹,再描述學校的特色課程與活動,語言生動,展現了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
好的問題能夠引出有趣的和可選擇的其他觀點,使學生在發現答案的過程中不再過度關注“是”或“否”,而是聚焦于推理過程。英語學習活動觀下的問題設計,教師應從以下幾個視角重新審視問題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1.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建立聯系;2.能引導思維從低階向高階發展;3.能啟發學生主動參與語篇內容和形式的討論,有理有據地表達個人感情與觀點。
Step1.學習理解類活動
第一步,圍繞主題創設情境,鋪墊語言,把握邏輯關聯。
教師創設情境,Q1:What makes your school life?出示校園圖片激發學生思考,激活與校園生活相關的詞匯:Classmates,Subjects,Clubs,Activities,Meals 等。
英語閱讀課的讀前問題旨在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引出文本主題,激活學生閱讀背景,啟發學生思維。教師繼續追問,Q2:What makes your school life interesting?學生思考自己最喜歡校園生活哪方面并闡述理由。
第二步,概括、梳理、整合信息,形成邏輯信息鏈。
預測性問題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思考,Q3:What are their schools like?學生通過標題和圖片預測英美中學校園生活。Q4:What schools are they from?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找到兩位小作者的個人信息,注意英美英語表達年級的不同。
Q5:What about you?學生再寫出個人信息。
思維品質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思維品質從低階向高階發展。通過對細節的梳理,了解Woodland 學校的性質和Rocky mountain 高中Buddy Club 的構成。Q6:What is Woodland School like?
Q7:What is the Buddy Club?
Q8:Is our school a mixed one?
Q9:Do we need a Buddy Club?
教師用Q8 和Q9 激勵學生整合信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a mixed school 和Buddy Club,引導學生進行中西校園文化對比。
Q10:What do they often do during the Reading Week?
Q11:How often do they have these activities?
Q10 引導學生在文中圈出動詞borrow,bring,read,discuss,進一步理解閱讀周的活動內容。Q11 可引導學生找出every year,every Monday 和twice a week 這些頻率副詞,體驗這些活動的規模和范圍。以上問題緊扣文本核心內容,通過梳理和整合文本信息,在大腦中形成了一定的信息鏈,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文本信息的邏輯關聯,從而促進邏輯思維品質的發展。
Step2.應用實踐類活動
第三步,提煉加工文本信息,內化語言,提升思辨能力。
為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拓展文本內涵,需要在比較、分析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推理和鑒別,結合已有的認知,對文本信息進行提煉加工,可以針對有價值的生發點——作者的情感態度進行提問。
Q12:Does Nancy love her school life?
Q12 引導學生加工信息,內化語言,學生找出Nancy 最喜愛的課程 French,以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is fun 和閱讀周活動結束時的感受Time seems to go faster 為佐證,感受Nancy 對校園生活的熱愛。
Q13:Does John play baseball well?
Q13 引導學生提煉文本信息,從I love this game and practice hard every time 以及Our team won two games last month 推斷John 擅長棒球運動。
Q14:Do you think John is good at his lessons?Why or why not?
Q12-Q14是一串引發學生產生質疑、發散思維的問題鏈,幫助學生感受小作者的情感態度。文本中只出現了We have different classes every day,沒有更多語句描述課程,但小作者用兩個較長的段落描述Buddy Club與baseball,可推測John 可能并不擅長功課,但這是個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第四步,基于文本內容進行分析,表達個人觀點。
教師激發學生比較并討論語篇最后一段:
Q15:which paragraph is better and why?
A(修改)
Twice a week,I play baseball after school.I love this game and practice hard every time.
B(原文)
Twice a week,I play baseball after school.I love this game and practice hard every time.Our team won two games last month
Q15 引導學生通過整理分散的信息,發現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和邏輯性,在推斷和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中有效提升批判思維。
第五步,回顧語篇結構,再次感受。
Q16:Can you make mind maps for the two school lives?
Q17:Which part do you think is Nancy’s/John’s favourite?
Q16 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總結文本結構,為下一步仿寫校園生活做好準備。Q17 引導學生對語篇進一步深化認識,通過觀察段落長短判斷作者最喜歡的校園活動,感受豐富的詞匯和表達,比如數量比較,more…than,副詞比較級go faster 與end earlier。
Q18:Why does time seem to go faster when we are reading interesting books?引導學生體會小作者閱讀時的快樂,再仿寫描述一件校園樂事:Time seems to go faster when I_______________.
Q12-Q18問題鏈發揮學生主體性,幫助學生思辨地看待文本內容,使之運用所學語言表達個人獨立的觀點,最終成長為有判斷力的讀者,發展創新性和批判性思維。
Step3.遷移創新類活動
教師創設情境:一批加拿大交換生將于下周來訪問本校,請你以My school life 為題,用英文寫一篇演講稿。教師提示:Q19:What is your school life made up of?Q20:What’s your favourite/special part?
讀后寫需要學生跳出文本進行重構和創造,在寫作探究中發展創新思維品質,內化和認同學校的優秀文化,從而實現學習的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