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通
(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太白梁學區,甘肅 慶陽 745108)
隨著開學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雙減”政策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落實以及該如何做好數學學科的課后服務工作。然而,從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后服務工作開展的情況來看,在實施期間還是有不少的問題存在。其一,盡管學校和教師對于數學學科的個性化教育給予了關注和重視,也為了貫徹“雙減”教育政策,提升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對數學學科的課后服務工作的開展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和調整,嘗試提升課后服務的水平,以及為學生帶去全新的課程體驗。然而,受傳統學科教學思想的桎梏和影響,教師在展開農村地區課后服務工作期間并未貫徹和落實“雙減”教育政策,導致課后服務工作的開展形式化嚴重,完全沒有發揮出其真正的優勢和作用。其二,則是部分農村地區的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水平低下,難以滿足新時期小學數學學科課后服務工作的需求。面對此種情況,本文筆者從五個方面進行論述和說明,希望能夠為“雙減”背景下如何做好小學數學的課后服務工作提供一些參考和指導。
為了切實做好農村地區的小學數學課后服務工作,全面貫徹和落實“雙減”教育政策,首先需要教師明確數學學科教學的要求是什么,并嚴格按照數學學科教學的要求,結合農村地區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現實情況制定符合學校學生實情的課后服務工作方案和計劃,從而讓新時期小學數學的課后服務工作的開展更具效果。
舉例來說,在整個農村地區的小學數學課后服務期間,為了保證課后服務工作的效果,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其一,嚴格按照課時量安排教學,不能以各種理由增加或刪減課程或課時。比如,有的教師為了跟上教學的進度,會將本來需要利用兩個或則三個課時講完的內容利用一個課時講完,很顯然,這樣的行為會嚴重影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質量。因此,需要教師嚴格把握教學的進度,切勿急于求成。其二,教師則需要嚴格按照課程表進行上課,不能無故地進行調課、占課。比如,在教授學生《比例》一課的知識內容時,由于本節課知識學習的難度較高,因此,多數教師很難利用一節課的時間把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向學生講解清楚,而為了不耽誤教學的進度,一些教師便會占據學生課間的時間將未向學生講解完的知識講解完。很顯然,這樣的行為剝奪了學生的課間休息時間,影響了“雙減”教育政策在農村地區小學數學學科中的落實。因此,需要嚴厲杜絕和制止此種行為的發生。其三,則需要教師嚴格按照學校頒布的數學課程標準進行授課,既不能隨意地加深課程教學的內容,也不能盲目地提高教學的要求,而是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以《比例》一課為例,教師在向學生進行本節課知識的講授期間,需要著重分析和研究農村小學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實情,根據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需要開發和設計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農村小學課后服務工作順利且有效地展開,切實提高數學學科教學的質量。
在整個農村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當中,為了讓課后服務工作的開展更具有效果,還需要教師切實加強數學課程有效教學方法的教學研究,從提高數學教研活動的質量入手,認真制定學科教學的計劃和進度,確保整個小學數學課后服務工作正常有序地進行。
舉例來說,在《圓柱與圓錐》一課的教學之中,一方面,需要教師從提高數學學科教研活動的質量入手,就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由教研組負責,圍繞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展開各項教研活動,從而為本節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比如,以“數學學科教學要質量”為主題,邀請其他數學教師共同展開《圓柱與圓錐》公開課,從而讓所有教師在參與的過程中鍛煉和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則需要從提高農村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質量入手,既要對傳統的學科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和優化,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入手,為學生開發和設計更加貼近農村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此活躍數學課堂的氛圍,激起學生學習和探究《圓柱與圓錐》一課的興致和動力,又要從提高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效果入手,引導學生熟練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此期間,既要求教師落實“雙減”教育政策,從減輕學生的負擔入手,重視對“尖子生”的培養,又要特別重視對“后進生”的輔導和教育,及時地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盡量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并以此不斷滿足所有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需求。
對于教師來說,做好農村地區小學數學課后服務工作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學生學好數學這門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潛能的發展和提升。因此,還需要教師在展開課后服務工作期間,嘗試采用集體備課與個人修改相結合的方式指導課后服務工作的開展,以此促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和提升。
舉例來說,在《圓》一課的教學之中,一方面,需要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深入地調查和了解學生現階段學習《圓》一課的情況,在充分吃透課標、專研教材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設計教案,從而讓《圓》一課的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比如,為了發揮數學教材當中的育人功能,教師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和德育教育內容進行了融合,就本節課的學科知識內容,為學生設計和布置了“動手做”的課前學習任務,讓學生試著根據對圓的認識和理解,自行動手繪制和制作以“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為主題的紀念章,從而在動手繪制和制作的過程中對于“圓”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愛國主義精神。另一方面,則需要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依照自己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自身的教學特點,對集體備課和設計的教學案例做出調整和改變,從而讓教學案例的設計最優化。當然,在此期間,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需要,對教材內容的選擇予以調整和刪減,以此不斷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要,確保學生的學習潛能在課堂學習期間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和提升。
教師精心去開發和設計一些課后練習題,其不僅能夠有效地避免學生做作業期間存在重復性作業和機械性作業的可能性,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進行數學課后練習的過程中讓減負落到實處。鑒于此,在整個農村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期間,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和開發一些數學課后練習題。
舉例來說,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的教學之中,為了保證“雙減”政策的順利落實,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和開發一些偏計算的課后練習題。如“小明媽媽到菜市場購買一些食物,其中,她購買蔬菜一共花費了32.5 元,而購買肉類則花費了45.2 元,請問小明媽媽此次菜市場購物一共花費了多少錢”“從前有一個珠寶商販,他花高價從一個人手中購買了一顆珍珠,又以更高的價格將其賣給了一個富商,其中,購買這顆珍珠他花費了102.4 兩銀子,而賣出之后,自己賺了45.2 兩銀子,請問,珠寶商人賣出這顆珍珠的價格是多少?”“小紅橡皮用完了,現在要去文具店里購買,其中的一種橡皮的價格是1.5 元每支,而另外一種橡皮的價格則是2.5 元每塊,小紅兩種橡皮各買了一塊,請問小紅一共花了多少元?”等,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列式,試著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解答,從而在解答的過程中發現數學課程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聯,鍛煉和提升自身的計算能力。當然,為了提高學生做題的效果,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做題過程中出現錯誤頻率較高的習題進行詳細地分析和講解,從而有效地避免學生在接下來的做題過程中再次出現類似的錯誤。
為了貫徹落實“雙減”教育政策,切實做好小學數學課后服務工作,教師還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到減負而不減質。通過組織舉辦一些具體的數學競賽活動,從而實現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育,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舉例來說,在《小數乘法》一課的教學之中,教師在展開農村地區小學數學課后復習工作期間,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學科教學質量的監控和把握,依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數學考試,以此不斷檢驗和考查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情況,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師則根據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情況,展開一次具體的解題活動。在此次解題活動當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列舉一些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關聯的內容,如“在新年期間,人們都會大量購買一些肉類,而一名養豬場的農戶為了在新春佳節期間讓自己養豬場養殖的豬賣一個好價錢,便用汽車拉著一車的豬肉到菜市場進行售賣,其中,每斤豬肉的定價為9.5 元,從新年的初一到十五,在十五天的時間內該名農戶一共售出了5000 斤的豬肉,請問,在15 天的時間內,該名農戶一共賺了多少錢?”“小明的媽媽打算到超市去購買一些飲料,現已知,一瓶瓶裝的飲料的價格為3.5 元,小明的媽媽此次購買飲料一共花費了35 元,請問,小明的媽媽一共購買了多少瓶的飲料?”等數學練習題,并讓學生試著運用小數乘法的法則進行作答,從而在作答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和提升。當然,為了保證整個小學數學課后服務工作能夠順利地進行下去,還需要教師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水平,以此使小學數學課后服務工作的開展更具效果。
“雙減”教育政策尤為強調減少學生的作業量和做作業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而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當中,受傳統的“題海戰術”的影響和制約,一些教師在展開課后服務工作期間,往往會向學生設計和布置大量的作業讓學生完成,借此達到扎實基礎,鞏固學生數學課堂所學的目的。很顯然,這樣的課后作業設計和布置方式是不利于教師課后服務工作順利且有序進行下去的。對此,需要教師創新和優化課后作業設計與布置的方法,選擇更加多樣化的課后作業布置方式布置作業,從而真正讓課后服務工作的開展落實。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課的教學之中,為了激起學生動手完成課后作業的興致和動力,讓課后服務工作的開展真正落實,教師依照教材內容,將課后作業的設計與布置進行了開放化處理。比如,為了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則就本節課的內容為學生設計了并布置了“我來做一個平行四邊形或梯形”的動手實操活動,在此次動手實操活動當中,學生需要通過對七巧板的拼組拼出一個個平行四邊形或梯形,并將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展示。而為了讓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發現本節課知識與現實生活存在的密切關聯性,教師則為學生設計和布置了“善于發現”的找圖形作業。在此次“善于發現”的找圖形作業當中,學生需要結合數學課堂上對于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和了解,利用自己善于發現的眼睛觀察自己的周邊,試著發現并找出自己周邊地區可能存在的一些平行四邊形或梯形物體,并將這些是平行四邊或梯形的物體進行記錄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展示,以此提高學生課后作業完成的質量,讓更多的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鞏固其課堂所學,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后服務工作的價值和作用。
總的來說,在現階段的農村小學學科教學之中,切實做好數學學科的課后服務工作,其不僅貫徹落實了“雙減”教育政策,拓展了農村地區學生的學習空間和學習內容,同時也為接下來農村地區小學數學課后服務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研究依據。鑒于此,在整個農村地區小學數學課后服務工作開展期間,既要求教師從培育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潛能入手,將集體備課與個人修改相結合,又要精心設計和開發數學課后練習,從而借助數學課后練習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做題能力,有效地保證“雙減”教育政策在農村小學數學課程當中的順利落實。當然,教師還需要加強對整個教學環節的監控和把握,嘗試利用數學競賽的方式實現教學減負,并在此基礎上切實做好學生數學課后作業的設計與布置工作,借此保證農村地區小學數學課后服務工作的展開,讓農村地區小學數學課后服務工作真正發揮其價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