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穎
深度視角下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知識的實踐探索
陳穎
(福州市湖濱小學,福建福州350000)
本研究從深度視角出發,對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的實踐進行具體的探討,認為在數學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創設深度互動的深度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對圖形與幾何知識進行深度探索,綜合調動自身的動手能力與思考能力,以此確保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深度視角;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開展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國內外相關交流與學習的不斷密切,國家和社會對小學數學的教育水平與教育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既是我國小學教育的必然之舉,也是社會發展的必要之處。在此背景下,我國小學教育領域也開始進行了相關的實踐與探索,深度教學作為從國外小學教育中引進的一種教育方法,在國內的實踐中也體現出了自身的意義與價值。但是,在我國當前小學教育的深度教學方面,也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即在一線城市和部分省會城市中,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實踐效果比較好,而在三四線城市中,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實踐明顯缺乏有效性,因此,本論文在此背景下進行研究。
在我國當前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對小學生主體作用的調動,是制約其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小學教育中進行深度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充分調動小學生的思考和動手能力,讓小學生在高度的參與感中得到明顯進步。在本論文的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小學數學深度教學過程中小學生主動性缺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上。
首先,在對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進行創設的過程中,大多數小學學校都是由教師給出模板,然后由教師執行,或者教師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執行。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小學生對深度學習的需求性比較低,并且得不到更高的參與感,影響到小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深度教學的具體認知。
其次,在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進行創設的過程中,大多數小學學校過度考慮教學的效率,深度教學工作完全由學校進行負責,小學生只需在深度教學內容布置好以后體驗。這樣雖然能夠給小學生提供一個好的深度教學內容,但是卻忽略了深度教學的過程,也是小學生發揮其主體性的過程,更應該是小學教學中的“互動課堂”,如此一來,便會降低小學生對深度教學的參與意識。
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知識深度教學過程中,家校聯合無疑發揮著重要性的作用。與小學生的家庭進行聯合深度教學,不僅能夠對小學數學以外的深度教學進行延伸,也能夠提高教學本身對小學生的引導作用,以及通過家長的反饋,為小學數學深度教學提供方向性的引導。我國當前小學數學深度教學中家校之間聯合能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在圖形與幾何知識深度教學的過程中未能夠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我國小學數學在圖形與幾何知識深度教學的過程中,未能夠將家長這一角色充分地融入創設的過程中來。在深度教學過程中,發揮家長的作用,能夠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參與性,同時也可以培養小學生與父母的配合能力。但是,當前我國小學數學在深度教學過程中,主要依靠的是小學數學教師這一角色,通過數學教師的引導提高小學生的參與意識,這雖然能夠在深度教學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有關親子板塊的深度教學中,缺乏小學家長的參與,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其最終效果。
其次,在圖形與幾何知識深度教學的過程中,未能夠良好地發揮出家庭深度教學的延伸與補充作用。家庭深度教學是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一種延伸,將家庭深度教學與小學數學深度教學進行“同題設置”,不僅能夠有效延長深度教學對小學生的影響力,而且還能夠發揮出家庭教育的作用。但是,我國當前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大多知識停滯在小學數學內的深度教學,未能夠充分調動家長的參與意識,從而影響到其深度教學的有效性。
對于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知識深度教學來說,深度學習與日常教育之間教育目標的一致性,是深度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但是在我國多數小學數學深度教學過程中,未能夠充分發揮出深度學習與日常教育的關聯性,未做到相互之間的延伸與作用,從而直接影響到深度教學作用的發揮,導致深度教學在小學教育中的有效性相對比較低。有關小學數學深度學習與日常教育關聯性較低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對深度教學之前未能夠將其與教學目標進行融合,即教學目標對深度教學的引導能力不足,而深度教學本身對教學目標的適應性也不足。
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知識深度教學的針對性和創新性不足,也是影響深度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對于我國小學數學深度教學來說,首先缺乏自身的創新能力,不同小學數學之間的深度教學大多是進行模仿,而非是結合自身發展特點、教育目標以及學生的特點,進行深度教學內容的創設,這也直接制約著小學數學深度教學有效性的發揮。其次,我國小學數學深度教學過程中也明顯缺乏針對性,主要體現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針對小學生的興趣、接受能力進行創設,甚至存在著深度教學要素與小學生認知能力不匹配的現象。如小學生本身對圖形與幾何知識的認知比較差,存在一些小學數學在深度教學過程中過度使用圖形與幾何的抽象應用,導致小學生不能夠良好地理解深度教學背后的意義。
1.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知識深度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小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小學生在深度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發揮出深度教學本身對小學生的教育與促進作用。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兩個方面突出小學生的主體作用。
首先,突出小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地位,就是要在深度教學的過程中,淡化教師“前臺”身份,轉化為“幕后”的指導者,讓小學可以在指導中投入到深度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創造性、想象力。
其次,還可以通過小學生之間在深度教學中進行分組對比,提升小學生的主體意識。具體來說,可以按照一定的原則對小學生進行分組設置,然后每組負責不同的區域進行深度教學,并最終由學生和教師共同評比,評選出最優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讓小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感受到自身的作用,以及自身作用形成的團隊合力,最終在以成就感烘托出主體意識,讓小學生能夠在深度教學中主動提升、主動成長。
2.引入“親子共創”環節
家長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知識深度教學過程中也發揮著積極性的作用,尤其是在進行親子教學方面的作用上,家長有著不可替代性,因此,在進行深度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建立起“家?;印钡年P系,以促進小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成長。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規劃中,要有序地將家長這一主體引入到深度教學內容設置的環節中,比如,在有關“家庭”的深度教學過程中,可以邀請家長參加教學中的活動,開展親子共創的環節,降低學生理解和操作上的困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此外,學校也要充分發揮出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作用,促進家校共創深度教學內容的落實,即在校內進行深度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家長進行相關的同題設置,同時給予小學生必要的引導,促進小學生在學校深度教學內容設置過程中發揮出優化作用。同時,在家庭深度教學的過程中,也充分地發揮出小學生的主體作用,即由家長與小學生共同打造家庭深度教學,并且家長要在此過程中對小學生給予必要的引導。
3.構建深度學習與日常教育的互動機制
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知識深度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充分發揮深度學習對日常教育的輔助作用。深度教學的過程一定要與小學數學的教育目標開展同時體現在日常的教育中,既可以促進深度教學的有效性,也能夠提高日常教育的有效性。
4.拓寬教師間交流與學習渠道
拓寬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渠道,不僅能夠更好地發揮出教師在深度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也能夠通過教師的指導與參與,提高教學的創新性與針對性。深度教學的核心在于創新,關鍵在于創新的內容要符合小學生和教學目標的需求。由于小學生的具體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作用顯得異常關鍵。通過拓展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渠道,能夠有效提高小學教師對深度教學本身的理解,以及及時補充有關領域的新知識,作用于深度教學的過程,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有效性。
1.以學生的興趣與學習為開展基礎
學生的興趣是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習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更是課程與活動開展的關鍵。而學習內容,既是深度教學課程的主題,也是深度教學的主題,更是兩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推進的主線。因此,在對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和深度教學相開展的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內容為基礎。這樣一來,既能夠保證學生對課程和活動的興趣,還能夠在兩者過渡的過程中不會產生明顯的不順暢,讓學生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從課程過渡到每日活動中去。這就需要小學數學的教師對學生的興趣進行發現與匯總,也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引導和發掘,同時,配合學習內容,保證對小學生在課程與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習效果的最大化。
2.課程與活動進行同題設置
此外,在對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和深度教學進行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做好實現的備課準備與規劃,對兩者進行同題設置。所謂同題設置,就是在一個主題下展開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和深度教學。如在進行“認識中的幾何圖形”這一課的深度教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事先做好配套的深度教學,使兩者之間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這個主題可以是課程中規定的,也可以是教師提煉的,但是一定要確保主題的一致性。如針對“認識中的幾何圖形”這一深度教學課程的主題,在深度教學中,就可以設置“幾何圖形找朋友”等這樣相配套的小主題。一方面,能夠滿足學生的興致,更符合小學生階段的接受能力,提高學生對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對知識的復習與鞏固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就做到了深度教學課程和深度教學的開展,而且還提高了教師之間的配合,從而降低教師教學和備課的困難度。
3.課程與活動的循環與深化
要做到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與深度教學的開展,還要在兩者之間建立起一個相互關聯的點,使兩者成為一個循環體,并且在這種循環的過程中,做到對學習內容的深化,拓寬小學生的接觸面,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與深度教學之間的關聯性,在這種關聯性的基礎上進行循環體的搭建,做到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與深度教學之間的開展。這種循環與深化,可以是同題的循環與深化,如針對一個課程知識,在兩個環節中進行,做到后者對前者的深化。也可以是關聯性的循環與深化,這個關聯性就比較廣泛了,可以與我國傳統文化、節日和核心價值觀進行引導與深化,拓寬學生的接觸范圍,提高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等的認知,深化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的學習,也可以與我國當前提倡學生綜合發展的大背景相聯系。當然,這只是其中一方面,關于相關性的延伸與融合可以有更多內容,這也顯示出其中的靈活性,這種延伸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如對課程內容本身的延伸、對數學應用的延伸等。但是這種延伸必須是關聯性的,圍繞兩者建立循環體這個本身進行。因此,這一方面是對小學生學習的促進,一方面也是對教師課程駕馭能力的考驗。
4.課程的活動性與活動的課程性
要對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與深度教學間建立起開展的關系,還要進一步加大兩者在教學方式上的關聯性,這樣能夠在滲透過程中做到最大化的順暢性,也能夠提高學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保證教學效果的提升。在這一方面,一定要做到課程的活動性和活動的課程性,這并不是說以純粹活動的形式進行深度教學課程,以純粹課程性的形式進行深度教學,而是要在這兩者間進行適應性形式的引入。也就是說,對于在深度教學中適應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的形式進行引用,對于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中與深度教學相適應的形式進行補充。這樣一來,能夠達到兩個方面的效果。首先,能夠使得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更加輕松化,從而提高小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高效率;也能夠使活動過程中,可以相應地引導學生學習一些內容,而且在不脫離活動目的的基礎上,提高活動的質量。其次,還能夠在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和深度教學的開展過程中,為兩者建立起相互銜接的點,能夠使滲透過程更好地過渡,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在當前的小學教育中,小學數學深度教學不僅能夠彌補傳統小學教育中缺乏對小學生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進行培養的問題,還能夠通過小學數學深度教學內容的創設,為小學生的學習營造更好的氛圍,促進小學生的社會化,提高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盡管我國當前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方面的有效性還有所不足,但是新事物總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我國小學數學教師在深度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自身特色、教學目標、學生特點進行設置,而不能進行籠統的模仿。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過程,不僅要發揮學校、教師、學生的作用,還要發揮出家長與社會的輔助作用,小學數學的深度教學,不僅要做好園內創設,還要能夠引導學生走出傳統教學的短板,在課堂內容的深度互動中體驗知識與成長,從而促進學生的長效發展。
[1] 楊君菊.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1(15):61-62.
[2] 楊淑云.深度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施策略[J].學周刊,2021(14):155-156.
G622
A
1002-7661(2022)01-0123-03
福州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課題“深度學習視域下小雪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的實踐研究”(FZ2019GH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