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朱紅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探究
呂朱紅
(浙江省諸暨市陶朱小學,浙江諸暨311800)
數學是我國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課程之一,數學教育追求的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原理,形成數學自學能力,將知識應用于現實問題的處理,提高生活品質。提高數學教育有效性關鍵點在于打好基礎、養成良好習慣,合理設計策略。面對素質教育的持續推進,如今社會出現了很多新穎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這為提高數學教育有效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徑。本文將以小學數學為例,分析小學數學教育要與時俱進,并探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打造高效數學課堂,幫助學生形成問題解決能力。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高效課堂;構建思路;教學策略
不同教育階段教育目標、教育追求不同。小學階段是數學教育基礎階段、基礎時期。小學數學教育必須注重創新,應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愛上數學知識學習。小學數學教育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在一步一個腳印中建立對知識的深刻理解。數學教育中,問題解決能力是培養的關鍵。在新課改持續推進中,教師有必要轉變教育理念,調整教育思路和方法,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教學問題,將開放性課堂、“以生為本”原則作為切入點,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新課標強調,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記憶和模仿。數學知識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是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動手實踐,這樣才能提高數學教育有效性。高效數學學習活動建立在有效數學學習之上。數學教育核心是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自主參與學習,提高學習能力。教師應扮演好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角色,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知識,放手讓學生思考、研究,將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展現學生個性素養。有了這樣的前提,學生才能獲得發展與成長,打造高效真實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目的是讓數學課堂走進生活,也可以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總之作用是拉近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距離,讓課堂教學不再枯燥與單調,賦予數學課堂生動與活力。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能夠自我探索,享受學習樂趣,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定位和意義。比如在學習《觀察物體》的時候,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模型,要求學生提前準備好格尺,隨后讓幾名學生站在不同角度繪制模型的形狀。畫完圖形以后,將學生手中的圖形放到一起,此時學生就會出現困惑:為什么明明畫的是一個圖形,這幾個圖的樣子卻大不相同。教師可以創設情境,使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展現高德地圖的3D街景功能,學生被畫面吸引,紛紛說道“我去過這個商店”“我在這家飯店吃過飯?!闭鎸嵉那榫耙胍院?,學生此時表現出濃厚學習熱情。操作軟件中,教師可以圍繞某些特定的物體,如信號燈、廣告牌繞圈走,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了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會有不同的感受。學生之前的困惑得到了解答,學生也形成了學習意識,明白了問題的解決原理和方法。學生通過簡單的情境學習過程,不僅意識到了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實踐,同時學生也明白了一個角度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站在更多角度分析,學生漸漸形成了逆向思維。
學習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是了解問題,學習需要有預習的過程。需說明的是,小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相對有限,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就不需要養成自學能力。好的開始意味著成功了一半。教師需要做好引導和培養,讓學生養成自學意識。新時期背景下,教師需要貫徹“變教為導”原則。教師應當結合數學知識本身的連貫性特征,用導學案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能力,打好基礎以后,學生面對問題時,自然能夠從容處理。
首先站在教師層面來看,教師需要以學生角度出發制定導學案。這里所說的導學案就是讓學生提前掌握所學知識,熟悉課堂知識點,明白學習難重點。導學案的制定需要根據學生過往表現和《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提示要求,綜合考慮學生的能力與情況設置教學問題,貼合學生需要才能提高數學教育質量。
其次學生預習環節,教師需要發揮導學案的作用,實現思維連接。導學面對的對象是學生和教學內容。教師應當利用導學案讓學生明白新課所學知識與內容,并結合學習要求,設置預習目標,表明學習難重點。學生預習環節需關注側重點,提升知識點理解能力。學生在學過的知識中一步步深入思考,探究新的知識世界,構建屬于自己的思維世界。比如學習《圓柱與圓錐》一課的時候,這一課作為小學階段難度比較大的空間幾何知識點,學生如果沒有預習環節的支持,就會陷入理解障礙問題。對此教師提前制作微課視頻導學案,將資料發給學生。學生利用微課資料學習,了解了本節課要學習的圓柱、圓錐概念,并且在立體直觀的信息技術支持下,學生明白了圓柱展開以后是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圓形,圓錐展開以后是一個扇形。
雖然新課標中并沒有規定每堂課教師應該提問多少次學生,但教師仍舊要表現出對課堂提問的重視度,在合適的時機提問不僅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也能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解除學習中的困惑。為了提出合適的問題,在合適的時間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教師需要在課前認真備課與設計。在恰當的時機提出合適的問題往往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用問題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學生此時積極思考、主動思考,獲得良好學習成績和效果。比如在學習《小數乘法》知識點的時候,小數乘法難度其實不大,但是有些學生總是會陷入小數點位置觀察不認真的學習問題。教師對此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小數相乘以后,得出的答案中小數點位置應該放到哪里?小數乘法中,如果算錯了小數點的位置會出現什么問題?小明的媽媽買2.4斤豬肉,每斤豬肉31.75塊錢,請問小明媽媽一共花了多少錢?教師用貼合實際的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在教師的問題中思考和交流。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或是分組討論,學生在思考中漸漸明白了小數點如果放在了錯誤的位置就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所以絕不能算錯。在真實案例的引導下,學生進入學習狀態。趣味的提問不僅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實現對知識的有效鞏固與理解,活躍學生思維意識。
新課改的推進強調,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學習素質、學習能力培養,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新課改的推進需要改變過去的機械訓練、死記硬背、接受學習狀況,引導學生勤于動手、樂于探究、主動參與,培養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和搜集能力。作為一種高效率學習方法、學習模式,小組合作學習將不同知識點加以綜合運用、交流,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果,能夠讓學生更積極、更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學習能力,使學生養成團結合作的良好品質。教學期間,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合理使用分組教學辦法。教師可以用全班分組或是同桌分組等形式為學生分組,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知識研究、知識討論過程。教師需要做好數學活動的精心設計,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成長與發展,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比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多樣化學習方法結合的模式,課堂教學前,提前為每一個小組分發一些正方形與長方形紙片,之后要求學生使用手中的直尺或是三角板測量長方形以及正方形的邊角數據,分析特點。學生親自動手測量與記錄,匯報交流,并靠著教師的點撥完成板書歸納,認真記錄學習過程。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學習主動性,學生迸發了自主創造性、學習主動性與學習積極性。學生可以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對知識建立了深刻印象與理解,享受到了問題解決樂趣。學習過程中,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公。只有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完美結合,才能打造真正意義上的高效數學課堂。
不論是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還是打造高效課堂、開放課堂,教師都要保障課堂教學完整性。數學教育中,評價屬于非常重要的教學過程,評價作為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有顯著幫助。教師需要利用評價過程了解學生當前的知識掌握狀況,關注學生情感發展與表達方式。評價能夠幫助與引導學生,使學生健康發展、健康成長,構建全面知識體系。評價有著很好的激勵性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和態度。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以后,自然能夠高效率學習知識。打造數學高效課堂的時候,絕不能忽視評價過程。課堂上,不論教師對學生有什么樣的看法,都要公正、公平評價學生。即便是簡單的鼓勵、關切的眼神、親切的微笑都能帶給學生積極影響。比如班級中轉來新同學的時候,一開始因為沒有良好學習習慣、性格靦腆,沒有牢固的基礎,學生的成績很難提高。此時教師需要認真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和成就感,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么尋求同學幫助,要么主動咨詢教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方法,進而養成了良好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習成績。當然教師不能只考慮評價激勵性作用,同時也要重視評價的引導作用和診斷作用。為打造高效課堂,需要教師公平公正地評價學生,因人而異教學,提高教育效果。
課堂教學的時候,備課屬于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學前,需要教師做好教學目標的設定。備課當中,需要教師走進文本,認真對教材內容進行思考與閱讀,分析教師用書、教學大綱,從而了然于胸教材的編寫特征和教育三維目標。教師需要以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可行、有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具體性特點。如果教師設定的目標過低或是過高,學生就會產生抵觸情緒,進而失去學習主動性。圍繞學生最近發展區教學,讓學生稍微努力一下就能獲得成績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教學的時候,設計環節十分重要,圍繞學生學習過程和情況合理設計,是保障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對上好課而言,備課特別重要。所謂的備好課說的就是教師不應該考慮“如何教”,而是要重視“學生學”,讓學生能夠深度學習,充分啟發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基礎。了解哪些部分對于學生而言有很大難度,應當如何處理與解決問題,讓容易出現分歧和意見的部分,更容易得到處理,有效應對學生的學習問題。
自從我國實施了新課標,越來越多教師意識到,教材的合理使用對于提高教育有效性十分重要。所以教師教學中,一定要做好教材內容的鉆研工作,根據教學需要以及學生學情,合理補充與改進教材內容。教師應大膽再創造和再加工,將教材編撰的更符合學生情況,提高教育針對性與合理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教學的時候,以生為本,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開放課堂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十分重要。不同學生能力不同,在學習新知的時候表現尤為明顯。對此,有必要配合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展開知識學習,一起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在共同研究、共同學習中,提高學習效果與學習水平。學生在組內合作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密。
比如“多邊形面積”知識點的學習中,教師先組織學生深入了解本節課知識的任務與要求,隨后按照學生學習狀況與水平,提前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學生學習的時候,以組為單位,一起交流和研究多邊形面積計算方式。不同學生思維差異不同,所以討論中各抒己見,用自己的經驗和想法說服他人。比如有的學生表示可以切割之后挪動多邊形,將多邊形變成熟悉的圖形。有的學生說,可以補償多邊形,將多邊形變成熟悉的圖形,之后減掉增加的部分。還有的學生說,拆分多邊形變成多個熟悉的圖形,只需要挨個計算這些圖形,就能得出多邊形答案。每一名學生,都在交流和思考,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全部加入學習當中。學生介紹討論以后,讓學生總結結論。因為學生的結果有的對,有的錯,所以需要總結和檢驗過程,讓學生親自檢驗方法是否可行。學生利用實踐的步驟,加深了知識印象和理解,并順利完成學習任務與學習要求。
教學實踐期間,教師以組為單位,用小組合作方法帶領學生走進知識的背后,完成知識的有效學習。學生能夠沒有顧慮地表達和傾訴自己的想法。學生在組內辯論中,表達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學生思維得以拓展。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提升了學生思維能力、綜合素質。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此時知識雖然不難,但對沒有足夠閱歷的學生來說,理解存在困難。小學時期,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與學習知識能力有著比較大的潛力。教師需要做好引導工作,體現學生學習能動性和思考能動性。小學時期,數學知識的學習需要循序漸進地思考和探索,讓學生有足夠的條件思考,讓學生有時間探索知識,達到有效教學目標。
作為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構成,小學數學教育需要做好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意識的培養,使學生具備靈活思維解決各種學習中的問題。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充分把握數學課標要求,提高目標意識,發揮教學引導作用,用現代化教學技術與理念,提高數學教育有效性。
[1] 歐保娥.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294.
[2] 林小麗.微課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40.
[3] 楊健,李磊,傅海倫.中國當代小學數學課程目標發展演變的特征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20,29(05):36-40.
[4] 盧緒祝.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直觀想象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教師教育論壇,2020,33(10):46-47.
G622
A
1002-7661(2022)01-01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