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雄偉
(江蘇省如皋市港城實驗學校 226532)
在當前教育的大環境影響下,生本教育已經成為了教師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時的主要指導理念.建立這一認識非常重要,因為這一認識本質上是教師教學理念的體現,在課堂上是否能夠堅持生本理念,實施生本教育,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可以變成真正的主體.這對于初中物理學科而言,也具有鮮明的指導意義.這是因為初中物理所需要的邏輯思維比較強,這在客觀上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跟上教師的進度.傳統的教學當中,每當教師遇到這些問題時,要么是責怪學生不夠聰明,要么就嘗試通過大量的機械訓練去培養學生的所謂學習能力.事實上這些效果都是不明顯的,很多時候還會影響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錯誤的理解.要改變這樣的現狀,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去分析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哪些特點,應當用怎樣的學習規律去設計物理教學等等.
這實際上就是升本教育理念的體現.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教學內容設計的基礎,圍繞著學生的自主學習物理能力發展作為展開,強調在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的更多自主性,促進了高效初中物理課堂構建,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對于學生良好物理習慣養成有著促進的作用.由于課堂時間是相對有限的,把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交給學生完成實踐探索才更能取得較高的學習效率,也方便教師去及時的發現學生在學習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當前傳統教育理念影響下的課堂教學效率負面發展的影響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物理概念知識的形成都是科學家在發現問題后反復多次的實驗探究后得出的結果,僅僅依靠死記硬背的形式很難理解其中的內涵,而對于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由于物理這門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非常緊密的聯系,所以在教學當中,各位教師也應該盡可能地選擇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實際情景來展開教學,教師的物理教學也應以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與思考為主.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為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問題創設,讓學生在進行問題思考時提高教學效率,在問題的引導下,同學們可以更好地把握一節課程需要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的問題,同時也讓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具體的了解,并且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計劃.
例如:教師在講解“電流做功”這一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一個生活化的問題為學生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家中的電器如電冰箱、電燈泡、電風扇、電視機等都要通了電才能夠進行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必然會產生一些能量的消耗,那么這些能量的來源是什么呢?電流在其中又起到了怎樣的一種作用呢?”生活中的現象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過后學生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家用電器進行能量消耗的過程中,電流為電器提供了這些能量.然后教師就可以在力學的方面為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我們之前學到過物體能夠通過運動的方式做功然后再轉化為各種形式的能量,那么電流也是可以做功嗎?”這個問題的提出其實也是在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的探究,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慢慢地深入到物理概念的本質,讓學生能夠充分的發揮自身的物理思維能力.
在這個教學案例當中,電流做功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是一個非常抽象的知識,這是因為電流是抽象的,做功也是抽象的,兩個抽象概念的疊加,學生的學習困難可想而知.要化解這一學習困難,就可以像上面的例子當中引入諸多生活化的問題,通過層層提問的方法,讓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通過分析與綜合方法的運用,讓學生在分析生活實例的過程當中,逐步發現伴隨著電能轉化的過程,就是電流做功的過程.于是學生就會得到一個基本的認識,那就是只要看到發生了電能與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間的轉化,那就意味著電流在做功.這是一個定性認識,定性認識還必須轉化為定量認識,而堅持以學生為本,堅持生本教育的思路,同樣可以在上述所舉的具有生活化的例子分析當中,讓學生認識到電流做功的大小就等于能量轉化了多少.而這一認識與機械功與機械能知識的學習結果也是一脈相承的,在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這樣的發現過程同樣是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上進行的,既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保證了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牢固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物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便是實驗,而物理學知識的相關內容中,實驗也占據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在中考物理的考察中更是非常全面的.為了能夠引導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到物理的發展變化,教師需要結合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為學生進行合理的教學實驗設計.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性學習空間,讓學生在實際觀察的過程中了解到物理概念發展的本質,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物理能力.事實上,這也是在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比較欠缺的一部分,有很多教師認為讓同學們親自參與實驗過程是浪費課堂時間的表現,其實不然,只有讓同學們有了更多時間和機會,才能夠了解到物理學發展的核心,才能夠知道在個人物理學思想積累的過程中應該著重注意哪些問題.
例如:教師在講解“伏安法測電阻”這個章節的內容時,這部分的內容在考試的過程中多是以實驗的形式出現的,教師依據這一教學特點以實驗的方式為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在課程正式開始時教師首先為學生講解本節課主要內容“伏安法測電阻”中的一些理論知識,讓學生能夠對物理概念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師以小組為單位對班級的同學進行劃分,讓小組內以此為基礎進行電路的設計,自行制定好后續的實驗方案.最后教師再專門為學生空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在實驗室親自進行動手操作,并針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因為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概念基礎,所以學生所犯的錯誤大多是因為某方面的知識不理解或者馬虎出現的.教師通過學生自行進行實驗的設計,不光讓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散了它們的物理思維,促進物理實踐能力的提高.
在這一案例當中,體現出了生本理念對于初中物理實驗的重要作用與價值.眾所周知,實驗是物理學習的基礎之一,很多時候由于考試的影響,教師對實驗往往并不重視,往往只做一些口頭實驗或黑板實驗,結果學生無法真正建立一個實驗過程,所獲得的認識,自然也就有一些虛無縹緲.反之,如果能夠真正進行生本教育,那么就不可能不讓學生去做實驗.對于伏安法測電阻這樣的實驗來說,生本教育的理念體現有兩個環節:一是對實驗的設計,二是對實驗的動手操作.前一個環節至關重要,應當交給學生去自主設計,不要害怕學生在實驗設計的過程當中會走彎路,會犯錯誤,某種程度上講,學生在實驗設計環節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正是教師教學的重點.當在實驗設計這個環節幫助學生解決了問題之后,學生大腦中的實驗思路才是清晰的,在后續的動手做實驗時才不會發生一些低級錯誤.于是實驗設計與實驗動手之間,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關系,可以支撐起學生對伏安法測電阻這一實驗及其相關聯的知識的理解.
并非所有學生在進行物理學習時都能夠準確地了解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并且能夠熟練的掌握物理知識的運用.由于學生學習習慣的不同以及個人理解能力上存在的差異都還在進行物理學知識的學習時,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會影響到同學們個人能力的表現.特別是在高年級物理教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而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所獲得的學習成果也會更加優異,對于那些基礎相對較弱的同學們來講,物理學的知識在學習和理解上仍然存在著比較大的問題.為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物理概念知識的復習,打下物理知識的良好基礎,教師一定要學會針對同學們的不同能力表現來制定分層次教學的計劃,表現為課堂上的分層次教學以及作業的分層次制定.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的分層次教學需要教師提前了解同學們的實際學習情況,在進行問題的提出以及教學環節的設計時,應該充分的讓同學們能夠表現自己最為真實的水平.在制定作業時要根據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有針對的設計,能力強的學生應該多做一些探索性強的任務,而對于那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同學們來講,必須要注重基礎的夯實.通過作業的精心設計,能夠讓同學們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得以更好的復習和鞏固,也可以,讓同學們發現自己在短暫的課堂時間上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引導學生完善自身的物理知識框架,有效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幫助學生能夠在物理考試中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例如:教師在實際的作業布置環節中,首先需要根據班級中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不同層次的小組劃分,可以將學生分為甲、乙、丙三個小組,其中乙組作為物理學習中游的階段,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為他們布置一些和中考有關的題目,同時也要相應地為他們布置在原有基礎上稍有難度的題目,讓他們能夠有針對的進行查漏補缺同時提高自身難題處理的能力.對于甲組的同學而言,他們的物理能力比較的好,對于物理基礎知識的掌握也比較的牢固,教師在作業布置中除了為他們布置一些和乙組同樣的問題之外,教師還同時為他們布置一些物理綜合類型的題目,再一次提高這一層次學生的物理能力.最后針對丙組的同學而言,這一組的學生普遍對于物理知識掌握的不好,沒有形成完善的物理學習方式,對于這部分同學而言最關鍵的便是做好知識的鞏固訓練,讓學生能夠對一些基礎問題熟記于心,所以教師就可以在作業中多為學生布置一些基礎的復習內容以及一些相應的習題,有效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
對于初中物理學習來說,作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作業不只是物理知識的直接運用,更涉及到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涉及到能否幫助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
總的來說,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實施教學,是生本教育最樸素的理解.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要謹記生本教學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終身學習基礎為依據,結合教材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差異性發展為學生設計科學的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物理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奠定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好基礎,有效實現生本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