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梅
(甘肅省慶陽第一中學 745000)
探究式教學作為當代西方教育發展變革史上的一項重大成果,可以稱之為當代教育變革發展中重要的里程碑.隨著社會及科技的發展,各種科研成果層出不窮,知識的儲備不斷增多,在走向科技前沿及知識更新的過程中,傳統與創新之間不斷發生摩擦.在這種背景下,探究式教學應運而生.目前,我國對探究式教學越來越重視,作為指導義務教育化學教學的指導性文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養成科學的態度,在“做科學”的科學探究過程中建立終身學習的能力.
探究式教學的第一步就是選擇合適的課題,能否科學有效地選擇質量好的可以直接影響探究式教學的效果.從目前而言,較大部分高中化學教師沒有對探究式教學形成正確的認知,覺得需要盡可能多的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才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需要學習的化學知識.但探究式教學活動一般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加大探究式教學的活動量勢必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且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只有因時制宜,根據知識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才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教師在確定探究式教學的課題之后,就需要引導學生開始探究活動了.合適的探究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可以讓學生始終對探究活動保持濃厚的興趣.但是目前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中,教師大多采取了小組合作的探究方式.該種探究方式雖然具備一定的效果,但不一定適用于每一種探究式教學活動,或者不一定適用于每個探究式教學的課題.小組合作探究方式一般適合有一定難度、需要合作的探究課題,而高中化學大都為較為基礎的知識點,這些較為簡單的知識點需要學生通過閱讀或者簡單的探究就可以掌握,并不適用于小組合作的探究方式.假如教師一味地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并不能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減少了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時間,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是整個探究活動的中心,學生在提出問題、猜想假設、驗證等環節中參與程度較低.探究式教學的初心為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但是實際的探究活動中,學生自己極少有機會可以自己“動手做”,即使有機會也僅僅按照教師的指令進行.在整個探究活動中,從探究問題的提出、探究方案的選擇、探究活動的進行、探究結論的得出等在內的各個環節大部分都是由教師掌控,學生僅僅需要按部就班地操作即可,這就導致探究活動變得機械化、形式化,無法達到探究的目的.
創造性思維是學生學好化學必不可少的一項能力,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為后續進一步學習化學做鋪墊,但是在實際的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中,很大一部分的教師自身的教學習慣比較刻板,即使在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也嚴格要求學生按照固有的思路進行探究,這也許可以幫助剛接觸化學的學生快速地開展學習,但是在學生熟悉了探究式學習的流程或方法后,這種固定的思路就會限制學生的思考,阻礙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學生深入開展化學學習.假如學生僅僅按照書本中的方法開展探究活動,機械地進行實踐,不主動去思考課題,也僅僅是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無法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無法達到探究式教學最開始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高中化學教師需要提出可以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也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再由學生提出值得探討的問題,活躍教學氣氛.比如,在講解“酒精燈的使用”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操作酒精燈的點燃與熄滅,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酒精燈是否能像吹蠟燭那樣吹滅?酒精燈中為何不能加滿酒精?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并巧妙回答或引導,不斷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升教學活動的效果.
絕大部分學生都喜歡輕松、民主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情感信息的傳遞,并進一步刺激腦部神經,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想法.所以在教學時,教師需要建立起這種輕松、和諧的情境,讓學生可以在這種情境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討論與交流可以貫穿于整個探究式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在討論與交流的過程中展示自身在探究式教學活動中得到的體會、感受以及在探究活動中學到的方法與結論.因此,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在平等、合作、激勵性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可以在積極表達自身觀點的同時也尊重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學生可以針對自己支持的觀點互相討論與交流,在討論與交流中鞏固自身、相互啟發、共同成長,養成合作與分享的習慣.這種討論與交流在探究活動中顯得尤為重要,不管是小組內的討論與交流、小組間的討論與交流還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討論與交流,都可以激發學生思考與探究的積極性.在探究活動時,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而自身作為探究活動的引導者與促進者,在盡量傾聽學生意見與想法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給予學生過多的提示或幫助.
學生往往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由于自我約束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通過具有新穎的、獨特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親自參與到課堂的探索中來,感受自主學習的快樂,提高課堂效益.在課堂中可以采取情境創設和問題導入的教學方法,通過生動形象的語音、圖片、視頻來深化教學過程,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很好地掌握該節課的知識還能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濃烈興趣.實驗課作為化學的靈魂,對絕大多數學生都有無法抵擋的魔力,甚至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興趣的起因就是觀察到了化學實驗中的各種神奇現象.所以,教師必須正視化學實驗,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優勢,引導學生進行化學探究活動,給學生提供親手做實驗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思考能力等,在實踐中理解并掌握相關的知識點.通過實驗學生可以進一步掌握知識,也需要明白化學實驗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會有失敗的可能性.
教師可以勇敢嘗試在課堂中主動運用現有的知識儲備對新課標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進行優化,適當性調整新方法促進教學質量.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更好地交流和溝通來建立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愉悅放松、幽默風趣的的教育環境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嚴格把關課堂質量,使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在各種設定情境下,讓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自主學習作為開展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思考探究能力的突破口.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需要化學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高超的教學技巧,進而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內容,進行科學思考,達到對知識的全面掌握.比如,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中,大部分教師僅僅通過書本上已有的實驗進行教學探究,雖然這些實驗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讓學生的思維固化了.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用碳酸鈉、大理石、稀硫酸、稀鹽酸等不同的試劑來進行探究實驗,自行設計探究方案,觀察各個方案的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并思考各個方案的優缺點,哪種方案制備二氧化碳的效果最佳.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布置預習或復習作業的形式,引起學生思考探知的欲望,進行自主學習.
化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化學中理論與規律均是對生活中現象的總結.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學生擁有廣闊的信息來源渠道,教師探究式教學過程中的素材選擇需要仔細甄別,并對其進行深度剖析.比如,高中化學酸堿部分涉及到的硫酸,教師可以結合硫酸的脫水性、氧化性等來說明硫酸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廣泛用途,讓學生理解硫酸發揮這些作用的本質是什么.同時,教師也需要適時告知學生硫酸的腐蝕性與危害性,比如硫酸可以讓人毀容等,讓學生明白任何事物都存在雙面性,教會學生明辨各種化學物質的特性,消除學習過程中的疑惑,形成正確的知識認知.
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是存在一定的規律的,必須由淺入深、從易到難,逐步開展,所以高中化學教授過程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時,教師必須尊重教育的規律,仔細研判教材及課程要求,重視對高中化學基礎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再去展開化學學習.如果教師不尊重教育的規律,過于追求難度較大的知識內容,極易打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生厭煩心理,這非常不利于后續學生探究式學習的開展,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并尊重教育的規律.例如高中化學教材中的金屬被氧化這一知識點,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也見過鐵釘生銹之類的金屬的氧化現象,教師在該部分知識的講述過程中依據教學的規律,可以以這些生活中的現象為切入點,引出問題,逐步讓學生了解到金屬的氧化是由于金屬接觸到了空氣中的氧氣與水分,然后再結合化學方程式對金屬被氧化的本質進行講解,學生就可以將生活中的金屬氧化現象與教材中金屬氧化聯系起來,更好地掌握金屬的氧化這一知識點.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好教學節奏,善于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讓學生將書本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有效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