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達
(江蘇省宿遷市湖濱新區曉店實驗學校,江蘇 宿遷 223800)
微課是利用信息技術,借助多媒體設備,在視頻中展現教學內容的創新方式。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微課,不僅靈活方便,突出重點,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核心素養。
數學本身相對于其他學科,復雜枯燥,而小學生的數學基礎還較弱,需要循序漸進地教學。而實際中,小學數學教學還是以課本、做題為主要模式,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如果學生對于數學沒有興趣,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數學,不僅使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快樂,而且也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小學階段的孩子個體差異比較明顯,在數學方面,有些孩子就表現得較容易接受新的知識點,而有的孩子就需要更多的耐心進行指導。但在實際數學學習中,因為師資有限,教師一般對于所有的學生都是采取同樣的教學模式。例如在講解數學題目時,不管題目的難易程度,也不管學生接受能力的強弱,都是同樣的講解,導致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沒有聽懂,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也沒能夠獲得更多知識。
任何學習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應增強小學數學的互動性。但是對于數學課程,尤其是講新課的時候,由于難度較大,導致學生不能快速接受,結果變成教師自己的演講,不停地向學生灌輸,而實際上,學生對于教學的內容完全沒有掌握,導致師生之間的無效互動。有時教師提出的問題,有的學生沒有興趣思考,有的學生不敢舉手回答,導致課堂互動為零的情況。
小學數學考試成績往往成了評價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而這恰恰是打擊學生數學學習自信心最主要的原因。因為考試成績的好壞有很多因素的影響,而且還會存在很多偶然因素,僅憑考試成績的評價方式片面單一。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是不利的,忽略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養成,只會讓學生失去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從而也不利學生的全面發展。
微課的主要特點是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聚集關鍵問題、主題突出,多以小視頻形式呈現,資源容量較小,多為情景化教學,通過真實、具體的案例,提升教學水平,并且微課能夠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反饋。綜合來說,其特點可總結為以下三點:
1.目的性強,內容少
設計微課時會參考新課程標準,根據某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將其講解過程制作成一段微視頻。微課往往講解的是“點”狀知識點,選擇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或易錯點的知識內容,并盡可能保持微課內容精簡。另一方面,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微課的教學內容十分明確,目標也比較單一,故其知識點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其能夠通過精心化的設計對知識點進行分解,因此,微課的教學內容短小精悍,目標單一,針對性強,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見的疑難知識點,可以設計相應的微課進行講解,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2.時間短,豐富形象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集中精力的時間比較短,而微課時間通常在10min 之內,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使學生能夠在課程時間內集中精力學習,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在微課中,如果將小學數學課本的知識點一個個分解開進行講解,學生則會更容易達成學習目標。與此同時,制作微課的過程中往往會運用圖片、音頻、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呈現教學內容。與課本中單純的文字和圖片相比,微課的表現方式更加豐富形象,這對于一些概念呈現具有很大的優勢。例如三角形的定義、圖形的運動等比較抽象的知識點,微課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更加直觀形象地表達出來。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微課中視聽結合的學習模式遠遠優于普通講授式學習方式,有利于提高微課的效率。
3.容量小,方便共享
微課主要包含各種知識點文件和微視頻,資源所占的儲存容量大小通常為十幾兆至幾十兆不等,容量較小,為微課資源的儲存和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而且,微視頻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通過AVI、MP4、FLV 等多種媒體形式播放,為其在網絡媒體上傳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可以達到方便共享的效果。
一是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數學是枯燥的,但是微課通過生動、直觀的學習視頻和圖片,增加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提升了教學的質量,也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微課通過情景教學,激發學生主動思考,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微課是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對于教師的教學內容及時進行反饋。
二是激發學生的數學熱情。小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而微課時間短、主題鮮明的特點更利于學生接受,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數學公式轉為直觀、趣味、形象的視頻或圖片,促進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是促進教學結構的完整。通過微課將數學中每一個單獨的概念關聯起來,從教學的方案設計、數學知識的剪輯、難題的素材資料、教學成果的反饋及師生間的評價等,微課都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結構,加強了學生與教師的聯系,將各單元的知識關聯起來,并突出重點難點,讓數學知識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內容豐富,并不是任何數學教學內容都符合微課教學的基本特征。教師在展開微課教學之前,必須要對微課教學選題進行科學的優化,而不是將所有教學知識都采用微課加以設計。如果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過分使用微課教學,將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為只需要聽微課就能夠學習所有數學知識,從而不再關注教師對于知識的講解和靈活應用方式的教育內容,導致學生學習有所缺陷,無法正確掌握數學知識。所以在微課教學選題中,既要保證微課教學的針對性,又能夠保障教師的教學輔導作用,真正將微課作為一種輔助教學題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以“垂線和平行線”的教學為例,垂線和平行線的性質可以作為微課教育內容。其主要原因是小學生正處于思維快速發展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想象能力都相對不足,如果讓學生單純記憶數學概念很難讓學生在腦海中生成相關記憶模型,導致學生的學習難度較高,此時就可以利用微課的直觀性向學生展示垂線和平行線的基本特征和現實中的使用情況,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讓學生在腦海中生成輔助記憶素材,以此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在小學教學中合理融入微課教學內容的主要任務是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對微課視頻加以錄制。微課視頻的錄制不應當再像課堂教學中傳授知識一樣,而是教師應當把自己的選題和解題思路完整地錄制在視頻中,為學生全面解讀數學知識以此加強學生的記憶。為了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還可以讓學生也參與到視頻的錄制活動中,這樣又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例如,在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微課錄制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除了要在微課中為學生展示不同圖形的基本特征和差異之處幫助學生理解認識圖形以外,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錄制活動中,要求學生在課后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的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事物拍攝成為照片上傳至教師的郵箱。教師在制作微課時,可以利用學生拍攝的照片作為素材和講解工具。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生活情感,降低學習難度,還能夠增強教學趣味性。
在微課設計中,要根據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給學生一個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且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才能讓學生在微課學習中與學習材料、情境產生共鳴,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開展教學導入,考慮到小學生好奇心重、偏好形象思維的特征,教師可以在微課中導入課本的主題圖或者與主題相關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條形統計圖》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新聞報表中的圖片創設問題情境,并且引導學生將表格中的數據以條形統計圖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總結條形統計圖的優勢特點,通過條形統計圖圖文并茂的教學吸引學生的興趣,還可以采用生動形象的動畫體現條形統計圖的特征,以提高學生對數學課堂的積極性。
小學數學課程體系包含的知識比較豐富,其中一些知識板塊比較抽象,例如“圖形與幾何”這部分知識點,很多問題比較抽象,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和理解這部分內容時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可以采用微課的教學形式促進學生對其中知識點的抽象概念進行理解。
例如,在《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教學中,“排水法”在不規則物體體積計算中是一種便于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法,但如果讓每一個學生都進行體驗,則需要耗費很長時間才能讓每個學生都掌握,而且會使小學課堂的重心更偏重“排水法”這個實驗,忽略了不規則物體體積這個主要教學目標。針對此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在視頻中演示“排水法”這個過程,微課中還可以多選擇一些不規則物體進行演示,在縮短實驗演示時間的同時,還能夠形象直觀地向學生演示,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探究新知識的時候采用微課教學進行示范操作。又如在《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資源,以微視頻的方式操作演示小數的形成和含義,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理解。
根據新課標,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故教師要引導學生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方式。而微課作為知識點講解的一種短視頻,其耗費時間短,學生經過短暫的學習后,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對所學知識內容展開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索。針對小學數學中的重難點知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情、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明確本節課的難點,然后在互聯網上收集相關的微課資源,進行資源整合之后,向學生播放微課視頻,視頻的最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或自主探究,以幫助其理解重難點知識。例如在《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教學中,學生掌握除法的豎式計算方式之后,教師可以更深一步啟發學生,在微課視頻中羅列出以前學過的加法、減法和乘法的豎式,問學生有什么不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討論,最后教師再對除法計算方式的特殊性和其他計算方式的相關性說明,促進學生深層理解和掌握。
小學數學教學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要整合教學資源,增強微課的知識含量。教師應對微課的錄制、剪輯充分掌握,并且能夠對網絡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提高微課資源的廣泛性,增加微課教學的多樣性、靈活性。
在教學各種幾何圖形的過程中,教師應在微課中多體現生活中的幾何圖形,促進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的秘密,從而將生活的數學資源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
再例如,在“三角形的高”教學活動中,大部分學生屬于線性思維和慣性思維,所以在學習基本理念之后,將會很容易畫出銳角三角形的高,但是學生卻無法理解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高,以及三角形各邊高的轉換方式。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微課,利用分析對比法,將不同三角形高的畫法和三角形不同邊高的畫法,展開對比,這樣學生就會很明顯地得出三角形高的畫法與三角形的形態實際上沒有關系,隨后再引導學生在微課教學完成后進行自主實踐操作,就能夠引導學生基本掌握三角形高的具體畫法。
在講解時間的問題時,可以設計小學生從早上起床到上學,再到放學,最后睡覺這樣一個時間場景,激發學生對自己平時生活作息的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加強對時間的理解。而在教學軸對稱和平移的問題時,教師可以通過制圖軟件,設計圖形的動態移動效果,讓學生通過動態視頻,更直觀地理解圖形的旋轉與平移,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數學學習的樂趣。
例如,可以利用微課引導學生完成課后自主實踐活動。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采用大量的課后練習引導學生完成課后自主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沒有新意,并且還會導致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環境,擁有較高的學習壓力。為了解決該問題,提升教學趣味性,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引導學生完成課后自主實踐活動。例如在講解《因數和倍數》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在微課中要求學生在回家后對每一天的家庭總支出進行總結與分析,尋找出支出項目中的因數和倍數關系,以此讓學生分析個人家庭收支情況中,哪一項是花銷最高的部分。從而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金錢思維,也對因數和倍數產生了主觀體驗。
微課教學一定要突出主題,微課的時間較短,應集中一個數學難題進行趣味解釋,將重點難點講清楚,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思考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解物體度量時,如何準確地判斷單位是關鍵。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將真實的物體與度量單位整合呈現,可以加強學生對于常見物體的判斷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微課作為一種創新靈活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也能夠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對傳統枯燥單一的數學教學是一種改革,值得普及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