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揚帆
(江蘇省淮陰中學教育集團淮安市新淮高級中學,江蘇 淮安 223300)
高中物理是一門需要邏輯思考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與抽象邏輯思考能力的學科,對學生的要求較高,所以很多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后期學習物理越發困難,甚至出現了放棄的學習狀態。物理的知識點看似復雜,條件看似多變,其實都有內在的解題思路及方法可以解決。高中物理教師除了鉆研高中物理教學的深度,也要拓展到生活化的領域,讓更多學子建立自信心。
高中物理因為知識點復雜、難懂,學生常常在做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挫敗感,從而失去對物理的興趣與熱情。不僅與題目的難度有關,也是與學生沒有充分理解物理知識點有重大的關系。高中物理的知識點看似簡單,一旦應用到題目上便會根據條件千變萬化,常常讓學生覺得難以解答。高中物理的生活化,正是將這種由文字延伸到理解的程序變得實際化,將抽象的物理知識點聚焦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形成一個具體的印象特點,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點。這將大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也有利于學生建立起自信心,能夠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恢復對物理的興趣與熱情。物理的呆板化與僵化是學生形成偏見的一大結果,高中物理教師將物理結合生活,也是從印象上打破,建立起一個新的物理教學模式。
將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對于高中物理教師而言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在新課改的要求中,中小教師道德行為規范上明確指出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提高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轉換教學理念。因此,生活化的新型教學模式不僅為教師打開了新的教學思路及教學方向,也突破了舊有的教學模式,對高中物理教師教學上的進步與精進有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的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會利用啟發式教學、分層次教學來因材施教,不僅能兼顧不同層面的學生,也為教師自身的能力帶來了挑戰。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也是教師在自我成長、自我進步、自我完善的過程。
新課改要求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更主要的是聚焦于學生本身,推進素質教育,培育四有青年,完善教育體制。舊有的應試教育模式已顯露弊端,高中物理的教學模式也逐漸僵化,以成績為功利的目標,大多物理教師是朝著拿高分的目標進行教學的,這不僅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也沉重地打擊著學生對于物理的興趣。讓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不僅為僵化的體制注入了活力與生機,也促進了教育的變革與發展,突破了舊有體制的弊端,為完善新型的教育體制、轉換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與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再者,這也有利于形成新型的交互作用的生態系統,發揮課程觀的優勢,穩固學生觀、發展觀與知識觀。
新課改雖然已經提出并推進,許多高校仍然秉持著應試教育的老一套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許多高中物理教學并不重視,還是以成績為最終的目標評價,以成績定奪知識的價值。不僅是教師不重視,學校的領導也存在著表面做做樣子的舉動,未能徹底地落實新課改的要求。有些學校甚至鉆空子,將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掛羊頭賣狗肉,實際上還是以老一套進行教學,對高中物理教師的要求也是以班級成績評價,嚴重地滯后了生活化教學的推進與實行。
在學生觀中,學生是有其內在價值的獨特存在,每一個學生都有自身的自主性。但是,應試教育的慣性太大,許多學生對于高中科目的學習大多都以功利性為主。物理難就不選、物理難就不學,長此以往會形成一個巨大的偏見,影響學習心態,抑制學習潛能。即使教師響應政策進行生活化的物理教學,學生也大多提不起勁,更不用說參與進課堂。高中是學生進入慣性思維的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已初步成形,對于新奇的事物也難以抱有極大的熱情認識與了解。這種巨大的慣性牽扯著生活化教學的推進,也同樣影響著新課改的落地與實施。
生活化教學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背景之中,目的是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并從中獲得對知識縱深的理解。但事實上,有些高中物理教師的生活化教學模式還沒有摸清門路,只是按照字面意思進行“生活化”,更多是口頭聯系生活,讓學生自行進行想象與聯想。這不僅回歸了以前口頭式教學的模式,也看不出生活化教學的優勢。除此之外,教師教授的形式單一化、內容單薄乏味,難以提起學生的興趣,根本沒有從實際上改善高中物理教學的情況。
高中的物理知識有大量枯燥的公式與定義概念,尤其是定義上面,許多學生都會陷入不解或者思想上的誤區,這都是由抽象概念上的空泛造成的。教師要讓學生有一個深刻印象的同時又能準確地記憶與理解知識點,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就顯得至關重要。例如在學習《重力與加速度》時,教師可以策劃一場如同當年伽利略所做的拋球運動,讓學生選擇自己想要拋的東西進行試驗。教師要保證現場安全的同時也要以引導者的身份指導與點撥學生。在兩個不同質量的物體抵達地面時,所用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教師可以從這個過程中分析重力、質量與加速度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親身試驗后有初步的了解與認識,在教師的點撥中能夠對所學知識點有更融會貫通的感覺。如果是教授不能進行現場作業的知識點,例如宇宙第一速度、第二速度等關于外太空的物理知識,教師可以選擇播放影片讓學生了解這些知識點,又或者進行微課的展示,讓學生更直觀、通俗易懂地了解到基礎的物理知識。教師可以在播放完畢后提出一些生活化的問題,比如“當初有學者提出,因為地球有重力與引力,我們得以站立在球形的地球上,所以地球具有強大的引力,是宇宙的中心,這個說法是否正確?”諸如此類的趣味性提問,讓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以自身學習的知識點絆倒曾經的權威。另外,教師也可以傳授物理知識之外的歷史知識,比如哥白尼堅持日心說反對宗教權威、愛因斯坦以相對論駁斥牛頓定律等等,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也能堅持一份屬于科學的人文關懷,一份屬于科學真理的堅持。從名人事跡中能切身地融入自己的思考與情感,在理性思考與感性理解的碰撞下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意識,豐富物理素養,提高物理思維,能夠以更加博大的胸襟與高階的思維看待歷史、看待世界、看待物理。
高中物理的學習離不開實踐與實驗,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自主思考能力也需要通過實踐提升。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有意識地將物理實驗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的聯系,堅持實驗演示生活化、教學過程生活化、應用訓練生活化。在實驗生活化中,教師要切實地聯系生活的知識點引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授“彈簧的彈力總是與彈簧的伸長量成正比”時,教師可以給每人發一個彈弓,舉行一場生活化的射擊大賽。以實驗室為狙擊場,擺放幾排靶子供學生進行實驗。這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創新了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射擊比賽中產生興趣與熱情。在射擊完畢后,學生對于掌握的握力、彈簧伸長的程度會有一個自身的感覺與了解,對于教師這時傳授的知識會更有切身體會,不僅在思想上融會貫通,也在實際的實驗中完成了對知識的初步掌握與理解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從生活中尋找素材,讓學生營造屬于自己的物理知識網絡。例如在學習摩擦力時,大部分學生對于有些物體是否能產生摩擦力存在著一定的疑問,教師可以選取幾個經典的物品進行當眾實驗,或者對學生進行反向提問探究哪些物品不存在摩擦力,舉個例子并要求實驗。通過生活化、趣味化的實驗,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落實到了實處,不再是以往那樣充滿抽象與空想,完善了知識框架,也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更豐富、實際的知識網絡。在課后作業的布置與解答中,教師可以在解答一道題目時進行生活化的實踐。比如問起浮力相關的知識點,教師可以準備一個與題目符合的模型、水池作為展示的教學模具,讓學生從直觀的演示中理解題目存在的隱藏條件,為學生日后的頭腦模擬實驗奠定了一個重要的現實基礎。
物理除了進行教室與實驗室的實驗,同樣可以擴展到課外。如在學習《慣性與勻速運動》這一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集體坐巴士。在巴士里,拐彎會產生慣性,質量輕的人容易朝著力的反方向傾倒,質量重并且重心穩定的人不容易傾倒。學生在親身體會之后,能更加巧妙地記住其中較細的知識點,力的反方向、慣性產生的條件等等,也能理解“力不是產生物體速度的原因,也不是維持物體速度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速度或方向的原因”。
例如在學習《勻速與變速運動》時,教師可以就巴士的路程向學生進行講解。巴士在平穩的街道中是以勻速行駛,上了高速就是變速運動。學生可以在其中感受到真實的變化,更能從中領悟到這二者的區別。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聯系時政,結合物理知識進行講解。譬如最近常常會發生的高空墜物事件,有一個事件是父親勇敢地以雙手接住墜落的嬰兒,這件事在知乎、微博等平臺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從高空墜落的物品以重力加速度的影響往地心方向豎直向下,其中產生的沖擊力是原先物體重量的幾倍等等知識點,都是教師和學生可以共同探討的物理話題。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假設情境讓學生代入,假如你是高空墜落孩子的父親,是否也能在知道沖擊力多少甚至會喪命的情況下選擇以雙手接住嬰兒?這是一個艱難而嚴峻的假設,新聞中的父親以崇高的父愛及人間真情做到了,這是物理知識也無法換算的答案,值得每一個學生思考與理解。又譬如生活中會看到宿舍電器超負荷而發生漏電、爆炸的事件,教師在分析其中物理原理的同時也要讓每一位學生引起重視、提高警惕,生活中的物理并不缺乏,缺的是學生能夠去發現與預防。教師甚至可以在布置課后作業時讓學生親手做一個預防的小機器,比如電器過載就會發出警鈴的裝置、能實事監測水壺沸點的裝置等等,只有做到了預防,才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杜絕生活中會出現的各種風險,保護自身的人身安全。
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以良好的學習心態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不僅有耐心溫柔的態度,也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平常的物理課堂中,教師要多提問、多解惑,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地位,重視挖掘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學生是發展中的學生,教師必須要以正確的發展觀看待自己的學生,而不是以成績看待學生。同理,學生也是一個獨特的人,具有完整的個體,教師要時刻謹記這一點,充分尊重與理解學生,幫助他們達成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因材施教,采用啟發式教學,多站在學生的角度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在生活化的物理課堂上,教師可以多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業。比如在學習交流電的課程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使用交流電的裝置,比如洗碗機、冰箱和洗衣機等等,學生可以自己制作一個小型的交流電冰箱,或者制作一種變壓器、一個能輸送交流電電力的裝置等等。在生活化的課題下,學生會積極地開發自己的腦筋進行創作,教師也可以以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共同幫助學生完成設計。教師甚至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參與中小學開設的設計大賽,以團隊的身份增進彼此的友誼,催發一股核心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教師要合理、科學、穩妥地處理好和學生的關系,以尊重學生、關愛學生的態度激勵、引導學生,借助生活化教學的教學方式合理地教授學生,通過生活化元素激起學生的共鳴,構建起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生活中加深對物理的理解,擴大學生對于世界的認知,達到物理教學的最終目標,將學生培育成一個具有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具有情懷與理想的接班人。
高中物理教學的生活化需要教師與校方的高度重視,也需要學生的理解與支持。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觀念的轉換與創新、方法的多樣及變換、模式的新穎與創造,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變革舊體制帶來的弊端,真正地把學生看作是一個‘人’,一個獨立的人,一個獨特的人,一個在發展中的人。只有教師在尊重學生意志的基礎上進行新型的教學,教學的變革與發展的惠果才能真正地落實到學生自身身上,為學生帶來實質性的突破與發展,繼而為他們日后的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