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霞
初中語文整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初探
杜曉霞
(平涼四中,甘肅平涼744000)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在初中階段,語文這門學科的整單元閱讀教學逐漸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有必要根據具體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整單元閱讀教學活動的展開,將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充分的落實。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實現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革,并且通過整單元閱讀教學的模式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初中學生能夠通過語文課堂而產生最佳的學習效果和聽課質量。在這種教學模式的促進下,能夠讓初中學生逐漸對語文知識體系產生更加全面的認知和理解,使學生能夠接受更具系統性、全面性的教學過程。本文將針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落實整單元閱讀教學模式這一問題,提出幾點相關的建議和策略。
初中語文;整單元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在初中階段,許多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因此,在進行初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還是采用過去的學習方法進行知識的理解和探究。而初中階段的知識相對于小學階段在難度上和深度上都具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向學生落實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理解文章的過程中更加輕松、順利而有效。并且,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逐漸總結出豐富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加自由、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逐漸發現閱讀過程的樂趣,這樣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閱讀活動,使學生的閱讀效果和閱讀質量得以顯著提升。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構建出具有生動性、開放性的課堂氛圍。于是,教師便需要對過去的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和改革。在過去,教師十分依賴教材內容和與之相關的參考資料,導致教師講授的課程過于單調、枯燥。并且,在過去的課堂中采用的教學方法也十分單一,學生很難從中感受到閱讀過程的趣味性,缺乏整合性和整體性。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教師便需要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進和整合,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進行教材內容的增添或是重組,將教材中展現的知識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使教學過程更具系統性和整合性,將教材內容起到的作用實現最大化,讓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進一步提升。在初中階段,針對教材中的不同內容,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單元主題構建出整單元閱讀教學模式。在進行單元構建和整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單元的文章主題符合提出的話題。其中,主要包括親情、故鄉、風景等等。當然也可以從文體等方面考慮單元主題。而在這一過程中,想要使單元教學起到的作用實現最大化,便需要教師深入地挖掘并理解教材內容,對教材中的各篇文章進行深入分析,找尋其存在的內在聯系,之后,再進行整單元閱讀教學模式的開展。這樣對語文教師的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在部編版七年級下冊中,其中第一單元有《鄧稼先》《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憶魯迅先生》《孫權勸學》這些文章,在這其中,也包含著略讀課文。教師通過深入地分析和思考,能夠發現在這一單元中這些文章都具有一定的共同點,都是在講述我國歷史中的杰出人物。同時,教師便可以通過整單元閱讀教學模式的學習,讓學生對文章進行細致的思考和分析,找尋其中描述的人物的性格特征,讓學生主動地分析其人物具有的思想和情感,教師便可以通過榜樣人物的作用,讓學生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而產生努力奮斗、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有效達成整單元閱讀教學的目標。
在如今,教師在開展整單元閱讀教學時還存在著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在進行文章的整合過程中對文章之間的關聯性探究不夠深入,并且也難以保證文章與其他相關資源的關聯性。因此,這種情況便會在很大程度上破壞整單元閱讀教學模式的科學性。并且,在目前還存在著一些其他問題,比如整單元閱讀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語文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很多困難和問題,也會嚴重影響教師的教學進度。這一模式的采用對教師駕馭課本的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在進行整單元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忽略了文章難易程度的劃分,對于一些較難的文章內容也沒有合理地進行時間分配。并且,教師也只是單一地從學生的興趣或文章主題出發進行簡單內容的整合,這會導致整單元閱讀教學的模式過于形式化和單一化,無法真正達成相應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明確整單元閱讀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為完成初中語文課程的整體目標而進行整單元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真正達到提升初中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標。
在這一過程中,在進行主題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方法時,首先,教師要明確這一方法的主要內容。在這其中,教師有必要對傳統的教材授課進行改變,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地挖掘和思考,針對單元主題進行教學活動的展開,讓學生通過每一單元中所存在的具有共同點的文章,而總結出合理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通過觸類旁通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指導,讓學生通過閱讀同一主題不同文體的文章,逐漸形成更加全面、系統的語文知識體系,讓學生在理解每一篇文章的基礎上找尋其中具有的關聯性,并以一種更加全面的角度進行教材內容的理解,使學生能夠逐漸樹立起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擁有更加清晰、明確的學習思路進行文章的理解和學習。這樣便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和閱讀效率,讓學生能夠逐漸形成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意識。并且,教師需要設置出一套固定的流程,比如,單元導讀課和預習課、整合精讀課、問題發現評價課、問題生成評價課、問題解決評價課、問題拓展評價課、問題綜合解決課、單元回歸評價課、能力測試評價課、綜合學習與口語交際課等等。通過這種有效、合理的單元整合教學模式,讓學生對教材中提供的資源進行不斷地重組和深化,使學生能夠進行深層次地思考和探究,以此不斷豐富學生的閱讀量、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
例如,對于單元導讀課,教師需要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初步了解,讓學生了解到這一單元都存在哪些文章,并大體地了解本單元中每篇文章的內容。詳細來說,教師要求學生了解作者、文體和背景知識,對文章中的生字詞進行查閱并學會,讓學生對文章的主題先產生一定的了解。對于整合精讀課,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在閱讀不同文章時運用的不同閱讀方法。并且,需要真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借能力為主要目標進行教學活動的展開,讓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對文章的寫作手法也進行具體的分析,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其他文章時也能夠實現觸類旁通的效果。
在開展單元中和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先進行單元導語的閱讀,讓學生明確本單元主要講述的主題。之后,再進行文章的精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向學生講述寫作手法的運用,讓學生通過文章中體現出的描寫方式和表達方式進行文章內容的具體分析。教師可以從人物描寫或是環境描寫等角度出發進行具體的講述,使學生能夠通過不同文章的對比進行寫作手法的總結,對文字產生新的理解和認知。這樣便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擁有更加豐富的寫作手法和閱讀技巧。
例如,教師在講解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阿長與山海經》和《老王》這兩篇文章時,這兩篇文章主要都是由作者以第一人稱進行的回憶性文章,因此,在寫作手法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教師可以將《阿長與山海經》中“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等描寫內容,與《老王》這篇文章中“我不是要錢”等相關的內容進行對照閱讀,讓學生能夠通過相似的寫作風格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意識到在平淡樸實的語言中人物形象在文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進而能夠逐漸掌握寫人、散文的重要特征并逐步提高寫作能力和水平。
整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中,文體特點也是整合教學的一個角度。通過相同文體整合閱讀,讓學生熟悉每類文章的文體特點,能閱讀鑒賞同類作品,并能仿寫出不同文體的好文章,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比如,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所選文章全是說明文,學生通過閱讀介紹中國建筑、園林、繪畫藝術的文章,了解我國人民在這些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非凡智慧和杰出創造力的同時,更要掌握說明文的文體特點,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當的方法說明的;還要體會說明文語言嚴謹、準確的特點,增強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教師還要教會學生如何閱讀說明文以及寫好說明文。再比如,部編版九年級第二單元都是議論性文章,它們或談人生,或議社會,或論教養,無不閃耀著思想的光芒。作者在闡述觀點時,有時直接闡釋道理,有時運用材料進行論證,論述嚴密,說服力強。閱讀這類文章,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社會、人生的認識,提高思辨能力,而且還可以了解議論文章的特點,把握作者的觀點,區分觀點和材料,理清論證的思路,學習論證的方法并初步學會寫議論文。
在新時期背景下,除了教材內的文章內容,教師也需要對課外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和延伸,以此讓學生能夠了解到更加全面系統的語文知識,真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閱讀水平。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逐漸拓寬自身的知識量和閱讀視野。并且,教師需要積極地尋找課外的文本資源,與課內的文章內容進行整合和聯系,以此突破教材文章內容的局限性,讓學生能夠通過更加豐富的文章內容和材料積累更加豐富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在單元整合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文體和主題等方面進行課外文本的尋找,將一些優質作品進行滲透,使學生能夠逐漸形成較強的閱讀興趣,進行各種閱讀活動的展開。并且,通過課外內容的添加,學生也能夠逐漸認識到語文知識的廣泛性和豐富性,能夠不斷完善自身的語文知識體系,使學生能夠通過這種方法而逐漸拓展自身的學習思維,并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達到最終提高綜合語文素養的目標。
由于初中語文處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差不齊,有些學生基礎薄弱,在整單元閱讀教學過程中,他們會有很多困難和問題。面對這種學情,教師要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依據筆者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對這類學生有很大幫助,可以適當地降低他們的學習標準,讓他們扎實基礎知識,學會基本語文技能和方法,難題他們可以不做;讓基礎扎實的優秀學生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多做閱讀題,多讀名著,在寫作方面也可以適當提高要求,讓他們越來越優秀。總之,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能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所提高和發展,達到國家教育要求的語文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學習中學生多元化學習方式的研究”這是筆者2017年順利結題的一個市級課題,主張:以現代學習科學為指導,以學會學習為手段,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需要說明的是,筆者研究的多元化學習方式是就初中生語文學習的全過程而言的,不僅僅指課堂學習階段,而是指從學習資源的開發與配置到學習結果評價的全過程,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貫穿于一切學習活動之中,注重構建課堂內外溝通的新型學習方式。
學校教育的主要行為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進入21世紀,我國開始啟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整個課程體系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課程目標更多樣,課程結構更趨合理,課程內容更加豐富。目標變了、結構變了、內容變了,方式也必須改變,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便被提到了一個相當高的高度認識和強調。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被視為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和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創新:
1.不僅要深化對初中生語文學習方式多元化的理性認識,還要更細致地完善初中語文學習中多元化學習方式。
2.進一步把多元化學習方式的應用實踐和經驗推廣和運用到各年級教學研究中去,和學校各級語文年級組合作研究出適合本校語文學科的多元化學習方式,進一步研究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以及新課改下自主、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的特征、關注點及適合條件、實施策略,探索與總結初中生多元化學習方式的整合策略及其支持條件。
3.更深入地研究初中語文學習中多元化學習方式的評價標準、激勵機制,制定和完善科學的評價標準和體系等。
4.促進教師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有效改善和學生綜合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
總之,以上就是筆者實踐整單元閱讀教學八年來對初中語文整單元閱讀教學的一些粗略認識和見解,希望對其他語文教師有所提示和參考。
[1] 張守福.初中語文主題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思考[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7):32-33.
[2] 黃秀芳.淺談初中語文主題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法[J].考試周刊,2020(45):39-40.
[3] 李伯恩.初中語文主題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探討[J].天津教育,2019(02):12+14.
G633.33
A
1002-7661(2022)16-0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