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妍 羅東霞
(北京聯合大學 北京 100101)
酒店管理本科學生對口就業率低、離職率高等問題困擾中國酒店業。酒店將顧客滿意視為生命線,對后備管理人才的培養要求其從基層做起,樹立顧客服務意識,具備對客服務能力。而酒店基層崗位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大、薪酬偏低等原因使本科學生在基層輪崗階段即已大量流失。如何為酒店產業培養具有長期職業導向、具有社會主義勞動價值觀的應用型管理人才是所有酒店管理高等教育者應深思的問題。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等中央文件明確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國家教育政策引領下,酒店管理職業本科教育應注重結合專業特點進行勞動教育課程設計,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動手機會,要求學生參與到真實工作場景下的勞動工作中,提升學生勞動素質,端正學生勞動態度。
酒店管理普通本科教育注重管理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而職業本科則圍繞崗位需求進行人才培養,旨在培養能將現代酒店經營與管理專業知識運用于酒店管理實踐,掌握酒店服務與管理技能,具有知識與技能間的轉化能力,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責任感及創新創業精神,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酒店管理職業本科培養知行合一,具備知識和技能轉化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酒店管理職業本科以崗位需求和就業能力為導向,面向基層、中層、高層三級管理崗位,學生在畢業后應具備從事酒店初級管理崗位的知識和能力,正常情況下能在3 至5 年內晉升至酒店中層管理崗位。
酒店管理職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不是單純地培養技能型人才或知識型人才,而是培養知行合一的人才,知是基礎,行是實效。在職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應注重理論課程與分散實踐、集中實踐、第二課堂活動的整體設計,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將管理理論知識轉化為管理技能的學習場景及學習機會。例如,北京聯合大學開設酒店管理全英語實驗班,針對高端酒店的人才需求,將集中實踐前置至大學二年級下學期,學生在大學二年級上學期學習“酒店管理概論”“酒店運營管理”等理實一體課程(包含課程內的實踐活動)以及“酒店管理信息化實踐”等實驗室模擬實踐過程,在進行充分的理論教學、實驗室實踐的鋪墊外,學生開始長達五個月的高端酒店頂崗實踐,置身于真實的酒店服務及管理工作場景,以真實工作任務為驅動,將管理知識轉化為管理技能;大三以理論課程為主,激發學生將在大二頂崗實踐過程中內化的服務及管理技能在知識層面做進一步的升華。
酒店管理職業本科培養具有社會主義勞動觀和創新創業精神的管理人才。普通高等教育忽視了學生體能和勞動觀念、勞動素質的培養,學生在走向職場時并未在體能和勞動觀念、勞動素質上做好充分的準備。酒店管理職業本科教育注重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將理論教學與頂崗實踐安排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勞動觀,一是認識到勞動和勞動者的價值,勞動是驅動世界前進的動力,勞動者偉大而光榮;二是使學生認識到通過正當勞動獲得財富應被尊重,摒棄不勞而獲、少勞多得的思想;三是使學生認識到勞動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作用,只有積極參與勞動實踐,才能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酒店管理職業本科不僅要有職業特色,也要有本科教育的挑戰度,要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參與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將創業計劃轉變為真實創業項目。
傳統酒店管理本科人才培養路徑從普通初等教育-普通高中-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路徑及方式與酒店業對人才的需求并不能匹配。普通本科學生缺乏現實職業認知和勞動精神,渴望選擇“三高一少”型(高薪資福利、高社會地位、高穩定性、少勞動)工作,學生職業期望與酒店現實工作存在巨大的落差。通過職業教育向中職前置或向本科后延,在中考或高考后進行職業教育分流,把好酒店管理職業本科教育的生源關,挑選職業知識和技能兼備的人才加以培養,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酒店業所需管理人才的供給。
高職-職業本科或者中職-高職-職業本科緊密銜接,可以盡可能減少不分難易程度地重復開設課程,對中職、高職、職業目標教學目標做出明確的區分,盡量避免教育資源浪費,幫助學生夯實職業知識和技能,為后續的職業發展鋪平道路。目前正在試點的培養路徑包括:第一條路徑是高職向本科延伸,由高職試辦本科的培養路徑,即高職院校試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第二條路徑是本地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合二為一,結合變為職業本科院校,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可與高職院校合并,促進職業教育發展。酒店管理職業本科貫通式培養加大了學生勞動實踐的課時,學生在中職、高職及職業本科均安排頂崗實踐活動,學生對于職業和勞動的理解更契合酒店業對人才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五育并舉”、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針,勞動教育已從理論研究層面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所有職業對勞動者應投入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量都有具體的要求,緊密圍繞職業需求的職業教育并不是“坐而論道”,而應“起而行之”,切實提升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和品質。
勞動教育強調學生手腦結合。酒店管理職業本科教育可以通過增加勞動實踐的學分及學時比例,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實踐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酒店管理職業本科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總結反思,將所學知識在勞動實踐中加以理解和內化,最終提升工作場景中的勞動技能及專業技能。學生在真實酒店環境中的勞動實踐從服務崗位到管理輔助崗位,每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真實的對客服務的勞動當中,感受到勞動的艱辛和愉悅,擺正自身與賓客的關系。
酒店管理職業本科教育不僅通過勞動教育提升學生勞動技能和勞動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勞動教育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由于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對勞動教育的忽視,導致很多學生未能樹立社會主義勞動價值觀。一些酒店管理本科學生覺得酒店實習苦不堪言,不能體驗到勞動的愉悅,不能認識到美好的生活由勞動創造,對“三高一少”類型工作、公務員及事業單位體制內工作趨之若鶩。加強對酒店專業學生的勞動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讓學生確定合理的職業目標,體會到勞動的幸福感。
勞動教育可以培養酒店管理職業本科學生精益求精、執著專注、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酒店服務及管理者最重要的素質是細心周到,洞悉客人需求,擁有極強的服務意識。加強勞動教育,可以使酒店管理職業本科學生在職業實踐勞動中對服務質量精益求精,將工匠精神滲透于服務與管理的全流程,增強職業榮譽感,成為對酒店業有長期職業承諾的酒店管理者。
酒店管理職業本科加強勞動教育,應深化校企合作體系,建立產學合作的勞動教育體系(圖1),采用科學的勞動教育方法,產學合作,共同育人。
3.2.1 實踐任務導向法
在產學合作的勞動教育體系當中,校企雙方應將勞動教育融入實踐任務中,共同制定勞動實踐教學任務,細化勞動實踐任務目標。學校教師與酒店經理共同制定酒店頂崗實踐任務中學生應達成的勞動價值觀、勞動知識、勞動技能目標,將以上目標落實到更為具體的、與崗位工作相關的勞動實踐任務目標中。通過實踐任務目標的引導,對學生頂崗實踐勞動的表現進行對比,評價學生在實踐前后勞動知識和技能、勞動價值觀的改變,對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和勞動能力進行持續的監測。在學生勞動實踐過程中,校內教師和校外企業導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勞動態度和勞動效率,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勞動態度及勞動方法。校內教師可以通過閱讀學生的酒店實習雙周記、實習報告,以及對酒店的定期走訪,及時了解學生的勞動態度并予以耐心正確的指導;企業導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頂崗實踐勞動狀態的觀察與分析,及時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轉變觀念,指導學生勞動技能提升。
3.2.2 校企雙元、過程評價法
在勞動教育過程中,應運用校企雙元的評價方法,即酒店管理者與學校共同對學生在實踐勞動中的表現進行多主體共同評價。高校與企業在學生的勞動教育評價中各有優勢,酒店管理者比高校教師更熟悉酒店業服務及管理崗位的勞動能力要求與行業勞動標準。學生在酒店進行頂崗實踐時接觸最多的是初級、中級管理者,酒店初、中級管理者可以在第一時間觀察到學生的勞動狀態及勞動時的精神面貌,對學生勞動能力提升及勞動態度轉變做出及時的、客觀的評價;高校教師比酒店管理者更為熟悉職業本科的勞動教育教學規律。只有啟用校企雙元的評價方法,才能保證對學生勞動教育成果評價的完整性和客觀性。在對學生進行勞動質量評價時,學校教師以學生的勞動實踐報告為基礎評價學生的勞動態度與勞動能力;酒店管理者依據學生的日常勞動表現進行評分。校企雙方合作對學生進行勞動評價時,除評價學生勞動任務的完成情況外,也應評價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的收獲與體驗,注重學生在勞動實踐時展現出的主觀能動性。綜上所述,學生在勞動實踐時展現的精神面貌、勞動態度、勞動行為、勞動次數等數量與質量相結合的指標都應納入評價體系。
勞動實踐是一個復雜、長期的過程,產學合作酒店管理職業本科的勞動教育評價除結果性評價外,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即對酒店管理職業本科學生進行實踐前、實踐中、實踐后的分階段評價。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在動態發展的過程之中,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與收獲也是在勞動實踐過程中完成的。在勞動實踐過程中,企業導師和學校教師可以對酒店學生在各階段崗位實踐的勞動態度及能力進行前后對比,對勞動態度和行為有提升的學生給予一定的鼓勵,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勞動意愿;對勞動態度和行為有退步的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最終實現以勞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