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蕓
(四川省華鎣市第一中學,四川 華鎣 638600)
在高中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很多語文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并且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禁錮,長期占據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長此以往,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會逐漸下降。學生課堂上對所學內容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從而讓教師在課堂上辛苦講解變得徒勞,無法起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作用。這是閱讀教學中面臨的重要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積極地采取相應的措施,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并且還要靈活地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此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群文閱讀就是將多篇文章一起進行閱讀學習,因此在開展群文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首先應該正確地選擇群文閱讀當中的文章,使得文章的內容具有結構化。如果教師沒有正確地選擇群文閱讀的文章,就無法有效地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在選擇群文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明確相應的文章寫作原則,進而使得群文閱讀可以高效地開展,以此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而通常情況下選擇閱讀文本時會從不同的閱讀角度進行考慮,以便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首先可以結合文章的作者選擇群文閱讀的文本。因為作者一生的經歷和遭遇會有一定的變化,這些不同會對作者思想方面的形成產生不同的影響,這都會在作者的文本當中體現出來,所以教師們可以將同一個作者的不同作品集合起來進行群文閱讀教學,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和想要體現的思想情感。其次,教師也可以按照文本的題材選擇文本。比如對于古詩詞而言,題材本身就非常豐富,關于愛情的、山水的、送別的、邊塞生活的、詠物的等各種題材,而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過程當中,可以結合不同的題材選擇閱讀的文本,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詩詞的表現手法,同時還可以深刻感受其中體現出的情感思想。最后,教師還可以結合文本的意象選擇。而意象作為群文閱讀的一個重要部分,也可以當作選擇文本的一種方式,通過同一意象在不同文章當中的使用和表達,可以使得學生利用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內涵。比如在人教版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會有很多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而每個作品都有不同的風格,因此教師可以在群文閱讀的過程當中,引導學生欣賞和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構思。
魯迅是著名的作家,其文章在高中的語文教材當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比如在學習《祝福》的過程當中,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地分析“祥林嫂”這一角色,并且還要將其作為群文閱讀的起點,對魯迅的小說《彷徨》與《紀念劉和珍君》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進行相應的對比閱讀,使學生在“一群”女性形象中感知時代在這些女性身上留下的印記,進而使得課堂的語文閱讀教學得到相應的拓展,使得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祥林嫂”這一經典的角色以及作者想要通過這個人物表達的思想情感。并且在群文閱讀的過程當中,學生還可以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增加學生對文章和文章人物的理解,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在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僅應該正確地選擇閱讀文本,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能力制定相應的閱讀議題,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進而才能真正地提高課堂的群文閱讀教學效果。在制定群文閱讀的議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比如可以根據具體的節假日選擇一些應景的文本讓學生從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等等作為閱讀的議題。比如國慶節,教師可以選擇《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我愛這土地》等詩歌引導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傳承的滲透。教師也可以根據熱門的事件選擇相應的文本從文章當中表達的情感和內涵作為議題,比如神舟十二號升空時、九一八之時,教師可以選取《天路》《廉頗藺相如列傳》《沁園春·長沙》《捕蛇者說》等文章引導學生感知家國情懷,感念生活的不易。同時還可以“成長”或“生命”作為議題,這需要教師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明確相應的教學重點,進而才能設置正確的群文閱讀議題,并且在設置議題的過程當中還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充分結合學生的閱讀學習水平,明確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使得制定的群文閱讀議題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在設置議題的過程當中,首先要了解語文課程教學的相關要求和標準,結合實際的教學大綱,并以教學大綱為中心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而有效地提高高中群文閱讀的教學質量,同時還應該通過議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集中注意力開展語文的閱讀學習,提高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閱讀學習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語文文本知識。并且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的內容,進而使得學生對群文閱讀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而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使得在學生的互動交流過程當中,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比如在學習魯迅的《拿來主義》這篇文章時,可以結合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閱讀學習,并且還要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明確文章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的個人經歷,當學生閱讀完之后,會對魯迅先生的作品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其他的作品,比如《吶喊》《朝花夕拾》,還可以同時回顧初中所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等,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當中進行自主的閱讀,并在閱讀之后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討、交流的時間,使得學生能夠對閱讀當中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和交流能力。再例如在學習《紅樓夢》的《劉姥姥進大觀園》和《林黛玉進賈府》這些文章時,教師可以進行群文閱讀的延伸教學,讓學生首先說出中國的四大名著以及作者,使得學生對四大名著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而其他的三部著作分別是《三國演義》《西游記》和《水滸傳》。在曹雪芹寫的《紅樓夢》當中有很多精彩經典的詩句,或者是對于角色的內心描寫,這些都可以成為群文閱讀的議題。在群文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注重增強學生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當中進行總結和整理,積極地發表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和觀點,提高學生的語文賞析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水平。
在高中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積極地開展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教師首先應該有效地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尊重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體地位,進而才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因此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以語文課本的內容為中心,明確相應的群文閱讀教學目標,并且還要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閱讀的空間和時間,使得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當中積極地思考和探究,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做出正確的引導,使得學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閱讀學習當中。同時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設置相應的問題幫助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和思考,只是這需要教師對群文閱讀當中的文本進行深入的研讀,并且為學生設置有效的問題,通過問題的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在思考當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有效地整合所有的文本,使得學生能夠進行深入的學習。
此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還應該尊重學生在閱讀當中的一些觀點和意見,并且還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方式探討群文閱讀當中的一些問題和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比如在學習《滕王閣序》《歸去來兮辭》以及《陳情表》這些文言文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將這些文言文作為群文閱讀的文本,并為學生劃分相應的學習小組,學生在小組的過程當中進行合作學習。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當中,需要小組成員借助學習工具書進行文言文的翻譯和自主閱讀,同時還要在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明確文言文當中的一些詞語用法,比如實詞、虛詞,還要對重點的句子進行深入的解析。在小組合作當中如果遇到一些問題可以標注出來,尋求教師的幫助,這時教師應該積極地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指導,如果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當中出現錯誤,也要及時地指出其中的錯誤點,使得學生小組合作能夠順利開展探究和討論。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閱讀知識,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能夠學習更多的閱讀經驗,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和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
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和小學、初中階段的學習相比難度會更大,并且涉及的范圍會更加廣泛,因此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有著較大的學習難度。也因為高考作為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高中生非常重視。在語文的學習過程當中,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同時對學生今后大學學習和生活有很大的作用。學生的閱讀經驗以及知識面和文學素養都可以通過閱讀學習進行提升。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語文教育中的文化傳承。這需要學生不僅能夠有效地閱讀課本當中的內容,同時還要不斷地拓寬學生的閱讀量,使得學生能夠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并且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的視野更開闊。在大量的閱讀當中,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經驗,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在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字或者句子,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進而真正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的語文《雷雨》這篇文章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整個話劇進行系統化的閱讀,并在閱讀之后對整個話題作出相應的分析,讓學生對話劇有更全面的了解,因為話劇和其他的文章風格有所不同,表現形式也會有一定的差異。只有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并且感受文章當中體現出的文學氣息,還要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喜歡上閱讀學習,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當中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
在高中的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每一次的群文閱讀都有相應的閱讀主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當中對閱讀的主題進行相應的探討和論證。而高中生本身的學習課業繁重,并有很大的學習壓力,因此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當中沒有大量的時間。教師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增強信息提取能力,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才能在課外閱讀過程當中快速地找到文章的重點內容或者搜集一些相關的重要信息。而大部分的書籍當中都會有一些目錄,通過目錄可以確定需要的內容,提高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使學生能夠準確地找到自己想要獲取的知識,進而使得閱讀更加高效,為學生節省更多的學習時間。并且在群文閱讀的過程當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深刻地理解語文知識,使得學生的群文閱讀水平得到相應的提升,教師應該結合不同的群文閱讀內容采取不同的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靈活地使用各種閱讀技巧,針對不同的文章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比如有的文章可以采取精讀的方式,而有的文章可以采取略讀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群文閱讀的過程當中收集相關的重要信息,尤其是對于文中的一些重點詞語或段落,進行深入的分析和鑒賞,提取重要的關鍵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群文閱讀技巧。
基于新課改背景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體現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更好地傳承歷史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應用群文閱讀教學方式,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而讓語文課堂真正動起來,活起來,真正做到以文育人,文化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