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蓮,劉 康,肖意風
(1.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團委,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農業大學學生工作部,江西 南昌 330045)
高校學生公寓是大學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和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也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行為教育的重要陣地[1]。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好學生公寓這個思政教育重要陣地,運用更加合理科學的育人手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已成為高校學生公寓管理的熱點、難點和重點。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思政育人是一個重要環節[2]。而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學生公寓管理,充分發揮學生公寓的思政育人功能,則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隨著大學擴招,各高校學生公寓基本都被最大化地利用,雖然學生公寓硬件基本滿足,但是宿舍人員較為擁擠,在環境布置方面,更多的是懸掛一些明令禁止的管理制度,而忽視了學生主體性的育人環境布置,難以將“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做深做實。
出于學校人力、財力的考慮,很多高校的每棟學生公寓一般配兩名公寓管理人員,這些人員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難以承擔思政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重要職責,造成管理人員與服務對象的要求有較大差距,這無疑阻礙了學生公寓“育人”功能的有效發揮。
作為公寓服務的對象,現今大學生基本是“00 后”,他們成長于物質水平較高的時代,具有較強的個性和自我意識,喜歡標新立異,內心卻又極度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3]。絕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多為宅男宅女,網絡原住民,合作精神不足,為人處事過程中不夠成熟,不善于調節情緒,自我安全保護意識不強等,給思政育人帶來難題。
大部分高校學生公寓管理工作,主要由學工、后勤等部門協同,往往忽略了院系、團委、思政等部門的聯動機制,就公寓思政育人這個概念基本只存在思想層面上,很少付諸于行動,在公寓思政育人制度保障上也很匱乏,沒有全盤考量,更多的是為解決問題而開展工作,對于學生的需求存在滯后,公寓的思政育人更是較為被動。
網格化管理是以地理布局、屬地管理、現狀管理等為依據,將不同的地域劃分為不同的網格單元,進行更為精準、動態的數字化管理[4]。探索高校學生公寓網格化思政育人管理是對社會網格化管理模式的嫁接[5],將每棟學生公寓樓設為一個一級網格,每層樓設為一個二級網格,每5-8 間寢室設為一個三級網格,每間寢室設為四級網格。相對應配備四級網格管理員,一級網格員由各學院輔導員老師擔任,即樓棟長;二級、三級網格員由學生骨干或學生黨員擔任,即樓層長、小組長;四級網格員則是寢室長。學生公寓“四級網格”管理主要由高校學工處、后勤服務集團、團委以及各學院聯合執行,各部門相互配合、信息共享、聯動互補。學工處主要負責網格管理數字化平臺的建設和運行,數據匯總及分析,對學生公寓具體工作進行總體規劃,對公寓氛圍營造和主題設計進行指導;后勤服務集團主要負責學生公寓生活服務保障,為公寓硬件完善和環境改善提供物質保障和技術支持;團委、各學院主要負責公寓內學生管理和教育引導工作,指導和督促各級網格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落實好網格化管理具體工作。
通過四級網格管理員共同打造策劃實施“一棟一品一氛圍”工程,深入學生公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寢室文明創建、寢室文化建設、公寓安全巡查、信息收集反饋等工作,構建文明、和諧、溫馨網格,共同推動學生公寓育人管理工作由少數人抓向合力抓轉變,推動育人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加強學生公寓科學精準育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學生公寓育人管理機制,提升學生公寓思政育人精準性和服務性效能,有力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領水平,從而將學生公寓建設成為六大育人陣地:一是把學生公寓建設成為思想政治道德的重要陣地,把思想政治教育進學生公寓作為核心內容,著力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二是把學生公寓打造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不斷提升校園文化的品質,深化校園文化的內涵,打造有品位、有特色、有實效的品牌公寓;三是把生活服務保障作為學生公寓管理的重要陣地,把解決學生實際困難作為基本內容,及時反饋學生訴求,不斷提高服務保障水平和效率,增強學生幸福感和獲得感;四是把安全文明教育作為學生公寓管理的重要陣地,把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提高學生文明素養,消除學生安全風險,共同建設和諧平安校園;五是把學生公寓作為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陣地,加強監督引導和教育示范,帶領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引領學生嚴于律己,追求高雅,慎獨慎微;六是把學生公寓作為信息集散反饋的重要陣地,提高信息識別敏感力,增強信息收集能力和共享意識,增強信息傳遞和反饋意識,為大數據采集和分析做好基礎工作。
一是制度規范。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公寓育人管理秩序是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保障,而規范學生公寓育人制度則是重要一環。高校涉及學生公寓思政育人的職能部門應加強聯動,對現有各項學生公寓管理規章制度進行梳理,以“以生為本”為指導思想,建立一套可實施、可落地、受歡迎的公寓育人制度,全面、機動、及時做好學生公寓管理工作,聯合修訂出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學生公寓管理規章制度,在規章制度上加強學生公寓“規范化”管理。
二是人員規范。加大人力資源投入,加強兼具物業管理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雙重功能的學生公寓管理隊伍建設,把握物業管理和學生管理相分開的原則,后勤服務人員和思政教育人員雙輪驅動、協同并進。此外,加大對后勤服務人員的崗位職責、專業技能、創新意識、服務能力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實際工作能力和突發事件應急能力。
三是組織規范。推動黨團組織進公寓,以黨建帶團建,以黨團促管理,開設“黨員示范寢室”“黨員示范床位”,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在公寓管理過程中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夯實學生公寓輔導員工作室、黨員工作室、學生骨干工作室建設,推動輔導員入住學生公寓,學生黨員引領學生公寓、學生骨干協同發揮作用,夯實公寓思想引領、加強學生日常管理、做好學生學習督導、開展學生心理幫扶等工作職責,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公寓管理的有機結合。
四是設施規范。加大人力財力投入,加強學生公寓的軟硬件設施配置,要提供方便學生學習生活的硬件設施。此外,加強學生公寓文化建設,將學生公寓管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合,突出“家文化”,開展“我愛我家、我筑我家、我秀我家”寢室文明創建活動[6],從而營造出溫馨和諧、積極健康的學生公寓氛圍。
開展大學生文明養成教育,是高校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育為先”育人理念的迫切要求。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背景下,學生的文明行為養成在學生公寓管理當中顯得尤為重要。開展以學生宿舍文明創建為依托的大學生文明養成教育實踐活動,推動學生公寓“網格”管理,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通過長時間的堅持和督查,逐步引領學生從被動轉為內生動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規范日常行為,加強基礎文明教育,提升文明素養水平,從而營造出文明、和諧、溫馨的學生公寓良好氛圍。
學生公寓“文明化”管理總體標準堅持“六字”“三子”原則,即“干凈、整齊、和諧”,“疊好被子、擺好鞋子、整理好書(衣)柜子”[7]。依托學生公寓“四級網格”管理模式,高校學工處、后勤服務集團、各院系群策群力,多措并舉,通過寢室普查、隨機抽查、制定公約、典型宣傳、加強獎懲、編制視頻、拓展內涵、開展評比、精品創建等多種途徑,推典型、抓亮點、出品牌,夯實學生寢室安全、就寢紀律、寢室衛生督查管理,引導學生開展獨具特色的寢室文化建設,努力形成公寓管理“人人都是主人翁、個個都是參與者”的良好局面。同時,以學生公寓“文明化”管理為抓手,充分調動學生骨干、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號召他們發揮示范表率作用,通過“以點帶面”“示范輻射”,共同推動學生公寓“文明化”管理工作出成效、有實效。
在學生公寓思政育人模式當中,“項目化”平臺建設是重點環節,合理運用“網格”,可以提高學生公寓系統化、精細化育人水平,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管理施策水平。[8]
以“我為同學做件事”,拉近公寓育人的距離。由黨團組織、學生組織等,每周在學生公寓開展1 期“我為同學做件事”,以服務同學、幫助同學、愛護同學為目標,每周收集同學們在學生公寓中存在的困難,并追蹤解決,既拉近了與學生的交流距離,又增強了黨團服務思政的意識。
以“我是黨員我示范”,提升公寓育人示范性。在黨員學生宿舍、大學生骨干宿舍、學生干部等宿舍亮明身份,通過亮身份以點帶面,既是對學生骨干的監督,也是發揮其榜樣引領的作用。
以“我的公寓我做主”,營造公寓育人的氛圍。在學生公寓以網格化的方式,開展以樓棟、樓層、宿舍等為單位的文化藝術類活動,例如拔河比賽、青春紅歌獻給黨、知識競賽、書畫比賽、傳統節日慶祝會等項目,為學生公寓營造溫馨和諧的氛圍。
以各類評優評先,提升公寓育人的可持續性[9]。例如開展星級宿舍評定、文明宿舍評選,勤學宿舍標兵、最美宿管阿姨、安全樓棟榜樣等載體,鼓勵全體公寓以“網格化”的方式開展各類評優評選,創建文明、和諧、有品位的公寓育人品牌[10]。通過表彰先進,激勵優秀,讓榜樣在身邊引領,展現大學生的文明風采,營造創先爭優的公寓文化氛圍。
立足新時代,學生公寓融入思政育人機制必將引起重視。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把握機遇,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學生公寓思政育人領域“下足料”,夯實學生公寓“四化”育人模式,提升學生公寓思政育人溫度,增強學生公寓思政育人親和力,盡全力保障學生健康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