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鵬宇
(甘肅省康樂縣附城初級中學,甘肅 康樂 731500)
初中教學雖然有美術課程,但缺乏美育培養。當前,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美育可以提高初中美術的教學效果,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達到教學目的。通過長期的研究,可以看到美育在初中美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需要將美育融入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
首先,它幫助中學生培養正確的審美素質。美術不僅是對現實生活的簡單再現,也是美術家審美觀念的傳遞。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必須教育中學生欣賞各種美術形象,了解美術作品的價值、情感思想,從而形成正確的審美表征。中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和社會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容易產生復雜的消極思想。在現代信息時代,信息是異構的,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中學生經常觀看含有色情和暴力的圖片或視頻,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對學生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在初中美術課程中引入美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
其次,美育是形成道德的重要途徑。自古以來,美育就成為許多哲學家和教育家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美術教學中,可以使學生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人文,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有效地培養中學生的道德情操。
再次,美術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欣賞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美術作品,可以讓中學生與多彩的世界交流,了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有助于中學生積累知識,開闊視野。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看到的不僅僅是美術作品,更是不同地域美術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因此,美術有利于開闊中學生的視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使審美能力更具吸引力。
多年來,傳統思想認為美術作為一門次要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得到重視。特別是在一些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學校認為美術和成績沒有關系。為了提高學生在其他學科的學習成績,許多教師都占用美術課,忽視了美術學科的重要性。
通過對少數民族地區美術教學現狀的分析,少數民族美術教材的內容體系缺乏科學依據,沒有有效地整合少數民族地區的特點。此外,少數民族地區缺乏專業指導,有些美術教師是由其他學科的教師代教的,這些教師缺乏專業的美術訓練。也有的美術教師不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不引導學生,僅僅機械地在黑板上畫圖,并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目前,許多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下學習美術,美術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此外,在一些偏遠地區,很少將信息技術的應用作為教學手段之一,如多媒體、翻轉課堂等。由于教育中信息技術知識的缺乏,一些教師無法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導致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仍存在嚴重問題,不能在美術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配套的美術教材,雖然它們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但在少數民族教科書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許多內容與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因此,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應明確地方特色的發展方向,將美術資源與地方特色文化有效結合,注重美術與科學的發展,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的基礎上了解當地原始文化。同時,學校可向當地教育部咨詢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美術發展情況,整合獨特的少數民族美術資源,促進當地美術文化的發展。
在現代社會中,少數民族文化是許多社會活動的主要資源。例如,教育資源研究中的宗教研究、社會文化研究、經濟研究和環境研究。如何有效地將少數民族文化轉化為美術教育資源,是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1.進行積極地跟蹤,即確保采風的經常化
無論從創意美術和生活美術的源頭來看采風都是十分必要的,但事實是,采風并不是簡單的感覺,而是進行一些美術創作。同時,要從人們的生活和表達方式上反映人們的感受,這些元素是美術創作中激發生命的最重要的元素。
2.認真進行培植,確保研究的項目化
美術院校進行科學研究時,除了研究不同的對接項目外,還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分析和構建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教學理念,以全面科學發展和專業化為目標,將學校的科研項目與學生的個人愛好有效結合起來,使學生以群體為導向。
3.積極加以支持,實現成果的課程化
有效的教學研究本質上涉及教學過程中的實踐,它對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學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將少數民族美術資源運用到現代教育模式中是一個問題,在教學實踐中要提高教材編寫的質量和水平,促進美術教學效率的提高。
目前,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在中小學美術學科的研究過程中,有必要引入多媒體教學方法,有效結合少數民族地域特點,并在課堂中運用圖片和視頻,激發學生對相關美術知識的理解,感受美術繪畫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民族特色展示給學生。例如,在展示布藝文化時,除了教材的內容外,還可以在互聯網上播放優質資源,讓學生在課堂上欣賞布依蠟染的生產方式,觀察布依蠟染的設計和結構類型,使學生對布藝文化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為以后的美術學習打下基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作品的內涵,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美,讓學生在生活中注意細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美術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在整理與美術相關的作品時,學生要自己發現生活的美,然后把它們寫在紙上和筆記上。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觀察能力,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生活的美,還可以讓學生在日常鍛煉中提高學習成績。美育離不開生活,教師應該感受生活的美,把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例如,在《多彩的校園生活》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在校園中發現細節之美,給學生們兩周的時間尋找校園里的細節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對學校有一個真正的了解,詳細地了解他們每天學習的地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教學效率。
美術是一門基礎學科,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美術學科的重要目標。美術教學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技能,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這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以便學生可以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例如,在教授《美術的主要表現手段》一課中,教師可以準備幾件非常漂亮的美術品,讓學生仔細觀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通過學生的觀察和表達,對這些作品進行了更詳細的描述,讓學生通過描述對美術創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讓學生在欣賞這些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更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有趣的元素,讓課堂上的學生感受到美術教學的樂趣。
例如,教師可為學生模擬一些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學習美術,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獨樹一幟的中國畫》的學習中,由于九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壓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營造課堂的整體氛圍,讓學生在更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美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放松。教師可以用微課為學生們制作非常有趣的國畫視頻,全面地展示了中國畫。教師通過更多有趣的視頻,讓學生增加對國畫的研究活動,讓學生在視頻中看到更多優秀的國畫,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審美素質。
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要將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有效地運用到美術教學中,就需要了解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作用,這是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和美術教學的基礎。在實踐課中介紹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教師要更新課堂教學觀念,重視課堂引導,促使學生深刻理解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精神內涵。
例如,《追尋美術家的視線》一課中,為了更有效地利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美術教師應注重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學習和理解,從美術作品的展示到對其本質的理解,深入揭示其精神內涵。同時,教師可以深入少數民族地區,收集更多的第一手資料,真正了解少數民族美術作品的文化內涵。在課堂實踐中,要有效運用民族美術材料,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藏傳佛教是一種繪畫美術形式,有許多歷史傳說和民族風俗,作為一名美術教師,需要了解藏族傳統文化和民族風俗的許多方面,包括美術作品的內涵和精神,從而建立有效的美術課程,確保良好的傳統文化的保存。
中國有許多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其中有許多具有濃郁歷史文化民族特色和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的景點。在這些民族文化中,將大量的美術資源運用到中學美術教學中,有利于增加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生活,引入積極健康的內容,運用當地文化,提高美術教學水平,加深對美術的學習和理解。
例如在《人間生活》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刺繡進行課堂活動,優化課堂設計。中國傳統刺繡歷史悠久,四大名繡是中國傳統刺繡美術的代表,除了刺繡,還有許多色彩鮮艷、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刺繡。最具特色的民族是花黎族、苗族和瑤族。在課堂上,教師可根據少數民族的情況介紹相應的刺繡,讓學生觀察各種刺繡,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題、色彩、結構和形式,談論差異,了解作品的民族性,讓學生獲得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加深對美術的學習和理解。通過這種課堂教學方法,學生更容易獲得美術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更多地了解當地的刺繡文化,培養當地的民族特色,培養學生的家庭情感。
在中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并為少數民族提供準確的教學材料。在課堂上教師可有效運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通過文化內容的應用幫助學生完成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創作,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多了解少數民族的故事,并讓學生結合相關材料,體驗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的特點,收集民俗場景、服飾等美術材料,創作出最好的美術作品。
例如,《進入歷史》一課中,教師可以介紹與紅色文化有關的美術文獻,介紹一些少數民族的革命英雄事跡,還可以引導學生觀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的形式和色彩。此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展示瑤族服飾,通過視頻了解瑤族服飾的制作過程,感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民族特色和傳統服飾文化的影響,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美術課上,教師要有效利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開展多元化的課堂教學,加深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理解,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創造高仿課堂。
中學美術教學要突破學校的限制,走出課堂,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非常豐富,然而很多學生對美術的了解較少,因為課堂上教師只講理論知識,很少教授民族美術,因此很難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作為美術教師,應有效地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豐富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少數民族文化的興趣,在實踐中弘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促進美術課堂的有效拓展。
例如,在《原始人的創造》一課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觀看一些關于少數民族工作場景的美術作品,了解相關美術作品的場景,進而創作相關美術作品。這些少數民族材料是學生創作的重要資源。為了更好地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教師可以結合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元素,尋找民族文化的源頭,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教師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收集相關數據,豐富學校活動的內容,并對學生進行少數民族文化教育,從而促進教學資源的開發。課后選擇校園繪畫場所,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擴大學生的知識內容,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熱情。在評價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知識時,教師應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把握“少數民族文化”,將相關文化載體引入課堂,建立多元化的美術課堂。
美術是美育的重要手段,為學生今后的美術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不合理的教學模式剝奪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難以理解美術作品的內容和美感。因此,初中美術課堂需要引入相應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豐富課堂美術的內容,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課堂活動的有效拓展,使美術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