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娟
讓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策略探究
羅娟
(甘肅省永靖縣教育局,甘肅永靖731600)
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指標中,已經明確指明教師要通過美術課程引導學生形成優秀的美術素養、調動學生的創造意識、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如果教師想要落實這些教學指標,那么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而本文就將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傳統文化的融入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小學美術;傳統文化;策略研究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古時服飾、建筑、器皿等諸多方面不僅能夠了解到當時的風俗文化,還能從中體會到古人藝術的精湛。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在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習相關文化知識的同時體會其中的美,既響應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又順應了創新小學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的教育潮流。
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而青少年是國家發展的希望,教師要從小培養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國乃至全世界的弘揚。但是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對于比較枯燥的傳統文化知識普遍不感興趣,教師將傳統文化知識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在講授相關美術知識的同時補充古時風俗習慣、藝術特征,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記住有關傳統文化內容,提高學生的相關知識儲備,進而達到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
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同時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主力軍,而小學階段又是學生正確“三觀”和健康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在傳授教學知識之余,還要注重對于學生思想和觀念的引導,將德育與智育相結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有助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了解我國的變遷和發展歷史以及古代優秀思想觀念,如“仁愛”“民主”等,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并促進學生正確“三觀”的樹立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對于一個國家或者民族來說,可能存在多樣性的價值觀,但其社會普遍認同最高的價值觀可以代表著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時代精神意志。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斷發展的階段,教師要深刻認識到自己肩膀上的職責使命,充分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抽象性色彩,而將傳統文化引入到小學美術課堂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國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傳統文化能夠在社會主義不斷發展的今天獲得進一步的生機與活力,展現出新時代的卓越價值。
就現在小學美術教學而言,還存在著一些無法忽視的問題。由于美術學科不是學生升學考試的必備科目,很多小學美術教師學生乃至家長和社會都對美術教學缺乏一定的重視,而更不要說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要深刻認識現階段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相應的問題對癥下藥,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發展。下面簡要介紹一些美術教育與傳統文化結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受到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小學美術教師都沿用著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教師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指令,完成教師所給的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模式嚴重地限制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長此以往,學生們就會對美術學習喪失基本的興趣。還有部分小學美術教師認為傳統文化只是美術教學中的一個元素,并沒有鼓勵學生們將美術學習與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學生們沒有充分感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自然無法獲得足夠的民族榮譽感和歷史認同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只停留在比較淺顯的理論層面,缺乏足夠的美術實踐活動,沒有充分認識到自身在文化傳承與發展過程中的職責與使命,是限制小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對現階段小學美術教育進行一定實踐調查之后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小學美術教師對于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部分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側重于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卻忽視了將多樣性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由于美術科目不是升學考試的必備科目,學生家長也對其缺乏定的重視,這樣的社會環境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美術認知,學生缺乏正確的引導,不利于培養自身的民族榮譽感和歷史使命感。
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中,部分小學美術教師已經逐步認識到了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現階段,很多小學美術教師對自身能力和專業素養比較薄弱,還沒有充分認識在美術教育中合理融入傳統文化的恰當途徑。部分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的深層含義還存在著一知半解的情況,當學生們提出對傳統文化認知相關的問題,教師無法在第一時間及時解答,也無法將傳統文化與美術教學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因此教學的效果一直不夠理想。
小學美術教師只有不斷強化自身對于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駕馭能力,才能在融入過程中扮演好應有的引導者與組織者角色,把控教學頻率,提升傳統文化的傳承魅力,優化學生學習效果。
例如,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堅持優勢教學策略,將自己擅長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作為主要滲透內容,按部就班地優化傳統文化傳承。與此同時,可以向其他學科教師取經,提升自己的傳統文化駕馭能力。比如,關于民族音樂,可以向音樂教師請教,了解音樂內涵,完善傳統文化滲透時機;關于古詩詞、書法,可以在向語文教師虛心求教的前提下,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駕馭能力。當然,小學管理層同樣需要為美術教師展開傳統文化滲透工作給予宏觀支持,必要時可以通過多元化的培訓方式,增強教師的傳統文化駕馭能力與執教能力,協助他們完善文化傳承。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現階段小學美術教學情況而言,教材仍然是教師們采用的最重要的教學資源,能夠充分反映現階段社會對于小學生基礎美術素養的培養需求。在時代不斷發展變革的今天,高素質的人才應該具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而美術素養也是新時代全方位發展人才的重要優勢。小學美術教師要認真研讀現階段采用的美術教材,通過網絡多方面搜集相關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豐富日常的課堂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充分學習美術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在現階段的小學美術教材中,有很多關于傳統文化的教學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中國古代的瓷器、玉器、陶器等,在中國古代工藝發展的過程中,這些精美的藝術品的形狀花紋乃至用途等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含義,體現在中國古代審美發展的重要歷程。教師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美術教學有機結合,就要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中涉及的傳統文化內涵。教師也可以利用古代的美術作品,如山水畫、動物畫、人物畫、花鳥畫等等引導學生了解古代美術技藝的發展歷程,讓學生充分感知到歷史文化對美術發展帶來的影響。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入美術館欣賞更多優秀的美術作品,感知美術作品對觀看者帶來的心靈震撼,感受美術作品歷經歷史滄桑變化而煥發出更具有魅力的人文精神。
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學的校園內,如果能夠有良好的傳統美化學習環境和氛圍,那么,學生自身的美術鑒賞能力和美術創造能力也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廣大小學美術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和美術創造能力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要在不斷地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逐步進行積累和總結,形成良好的美術學習氛圍,并在學習氛圍中逐步完成自我的發展與突破。美術教育任重而道遠,學校要做好長時間傳統文化美術學習氛圍營造的計劃,通過多方面的舉措影響學生在美術學習氛圍下進行相應的藝術創作。學校可以定期舉辦中國傳統美術知識大賽,通過答題的模式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美術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從思想和觀念上充分接受傳統文化,也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深刻內涵。另外,學校為了增強傳統文化的滲透性,可以在校園的走廊中增加優秀的書法、繪畫作品,從而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感受到傳統書法繪畫的魅力,加強校園的傳統文化美術的學習氛圍。當然,學校有能力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關于中國傳統美術知識的講座,更加促進傳統文化、美術教育二者的結合。
現今傳統文化與小學美術存在銜接性不足的問題,因此教師應不斷強化銜接,逐步凸顯教學內容的層次化與系統化。
例如,小學美術教師需要探尋不同傳統文化藝術形式與小學美術教學內容的切入點,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教學工具作用。比如,應用傳統文化中的民族音樂時,既可以將其作為課堂氛圍的營造手段,也需要秉承音樂內涵,輔以適宜的教學內容,使兩者能夠相輔相成。傳統文化中的古詩詞在引入美術課堂教學時,則可以做到詩畫結合,讓學生既可以了解古詩詞的文化魅力,也能夠學到更有用的美術繪畫知識,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以此為基礎,將美術課按照教學內容、傳統文化內容基于層次化的教學布局,一層一層地將學生引入教師架構好的教學體系之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傳統文化知識,也提升他們對于美術知識的深刻理解。
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逐步優化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效果。所以,小學美術教師在注重文化滲透形成良好探索的同時,多措并舉,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小學美術教師需要推心置腹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不斷優化自身的傳統文化知識,也讓學生了解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豐富多彩,使學生能夠主動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感受美術知識與傳統文化知識帶來的藝術魅力。另一方面,小學美術教師還需要將趣味性貫穿于傳統文化的滲透過程之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尤其將游戲教學法納入其中,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不由自主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體驗。
教學實踐活動的多樣化,有助于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效果提升。為此,小學美術教師需要秉承活動多元的實施思路,強化多樣化、趣味化的實踐活動,以此增強傳統文化滲透效果,也使得美術課堂教學效率得以增強。
例如,美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利用課外時間到美術館進行參觀,在實踐活動中了解古代藝術的璀璨紛呈,進而讓他們與學到的美術學科知識相聯系,達到滲透成效。另外,還可以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一邊動手一邊學習。比如,借助學習剪紙了解古代剪紙藝術的魅力,借助學習制作傳統文化手工藝品的方式,強化傳統文化的滲透成效,讓小學生能夠在多樣化、趣味化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愛上傳統文化。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強化傳統文化的滲透,并不是隨意開展的,而是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基本原則,比如,滲透嚴謹性原則、教學適度性原則、過程趣味性原則等。只有如此,才能使得傳統文化滲透更好為美術課堂教學服務,推動課堂效率穩步提升。
滲透嚴謹性原則的具體體現在于,小學美術教師在從事課堂教學選擇傳統文化內容時,秉承嚴謹性態度,做好扎實的案頭工作,極其準確地了解傳統文化內涵,將正確的文化內容傳播給小學生,千萬不能人云亦云,將錯誤信息在學生課堂學習中進行傳授,結果只能適得其反。另外,嚴謹性原則還體現在內容選擇的層面上,選擇怎樣的傳統文化內容,需要與美術課堂教學知識相契合,不能為了滲透而滲透,如此會弱化傳統文化的傳承影響力,也不利于小學生更好學習美術學科知識,無法實現雙贏的同時,還可能會導致負面影響的蔓延。
教學適度性原則同樣是傳統文化用于美術課堂教學滲透的重要原則體現,小學美術教師在應用傳統文化內容作用于課堂教學時,需要積極了解兩者的邏輯關系。傳統文化是作為手段、作為工具、作為輔助形式而存在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才是滲透過程中的唯一主體。所以,一定要堅持滲透的適度性,在整堂教學中,傳統文化內容的比例不宜超過50%,最好控制在30%以下,其重點仍然是美術課堂教學內容,不能因為傳統文化的滲透而忽視了美術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所以,適度性原則執行與落實是十分必要的。
小學美術教師面對年齡較小的小學生群體,在探索傳統文化的教學滲透時,需要積極注重過程趣味性原則的積極落實,營造寓學于樂課堂氛圍。游戲教育學法、競爭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更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同樣需要得到更好體現,讓傳統文化的融入過程更加充滿樂趣,如此才能更加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展現傳統文化的綜合魅力。
總而言之,將傳統文化融入美術課堂,不僅僅是傳承傳統文化的教學需求,更是內化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積極尋求有效滲透策略,將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和學習中,讓學生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深刻領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從小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在不斷鑒賞、繪畫中,發散思維,豐富想象力,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美術教學實效。
[1] 湛娟娟.傳統文化與小學美術教學相融合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1(13):197.
[2] 于桂麗.基于民間傳統文化的小學美術教學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1(04):105.
G622
A
1002-7661(2022)15-0031-03
本文系臨夏州教育科學規劃學校美育專項課題《民間傳統繡花鞋墊技藝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LX[2021]Z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