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永軍,林海明
(1.江蘇省淮陰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淮安 223300;2.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淮安 223400)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下,“線上教學”無疑成了教育行業的一大熱詞。實踐結果表明,“線上教學”能夠使學生即便在家,也能有效學到更多知識及技能,突出了信息時代的特點。在我國經濟穩步發展的背景下,各行各業發展穩健,其中餐飲行業發展勢頭較為良好,尤其是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興起的當下,出現了許多的“網紅餐廳”,由此也加大了對餐飲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此時代,用好線上教學平臺,不斷提高中餐烹飪教學質量,就顯得尤為關鍵。
“線上教學”屬于一種遠程教學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借助電腦、寬度網絡或移動智能終端(如手機,平板電腦等),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實現異地、及時、同時師生互動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1]。誠然相比于傳統教學,其屬于全新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習方式,但重心并未改變,依舊聚焦教與學。只是與傳統教學相比較,其擁有靈活的地點、時間及選擇等突出特點。
學生方向不同,關于線上教學平臺的應用,也有一定區別,作為烹飪專業教育工作者要結合不同學情,有效開展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一是針對中專及3+3專業方向,主要運用線上教學平臺展開以下操作,指導學生在線上教學平臺,觀看名師直播,學習名師技能、知識;教師利用班級釘釘群、微信群、學習通等,進行菜肴制作視頻、相關課件和微視頻地發送,組織學生觀看及實踐,對學生完成情況做定期地點評;利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保證師生時常溝通,能對學生自身及其家庭動態及時掌握,從而把握其思想動態,促使防控知識的良好落實,將黨中央政策傳達到位[2]。針對技能大賽方向的學生,重點訓練其基本功,指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測試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是針對烹飪專業對口單招方向的學生,則將重心放在兩點:其一優化專業理論學習,教師借助班級釘釘群、微信群、學習通,將制定的復習試卷發送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并上傳,由教師批閱、整理,隨后為學生劃定明確的復習范圍,提高學生復習成效;其二,提高專業技能講授效果,立足技能高考項目,整理和設計相關教學內容,同時組織學生展開相應訓練,并將熱菜、基礎刀工及象形花刀等項目的作品視頻、圖片在規定時間上傳,由教師對作品展開實時評價,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和指出學生的亮點。上述這些內容是面向高三階段的學生,而一二年級對口單招的學生,則重點組織復習理論知識,教師借助復習試卷,對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做準確把握。而關于技能方面,則重點在線上展開烹飪基本功教學,如爆炒腰花、青椒肉絲、滑炒肉片、青椒土豆絲、熘炒魚米等基礎熱菜,及蘿卜絲、土豆絲等基礎刀工。
第一,監測效果不理想。線上難以組織閉卷考試,只通過練習難以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做精準把握,進而不易做到查漏補缺、因材施教。第二,未有效監管學生學習。由于線上教學并非傳統課堂那般,師生面對面相處,常常難以監管學生的課堂紀律,曠課、早退、遲到等情況時有發生。第三,部分教師對部分項目掌握不到位,較為生疏,如教學平臺使用問題,線上教學的銜接問題等。第四,技能訓練不理想。這主要是技能教學遇到較多的限制,如環境及家庭條件等因素,無法全面鋪開學生技能考核及全部項目訓練,即便部分項目有條件展開訓練,但常常達不到訓練的量。第五,教學過程“意外”頻發,如部分學生家中無電腦,只能通過手機學習,而手機頁面較小,沒有電腦學習可觀性強,影響了學習效果;各個學生家中網絡情況不一,有時會出現“停”“卡”“慢”等情況。
豐富的教學資源,是保證教師用好線上教學平臺,實現高效教學的重要基礎。首先,教師應積極參與各種教學資源的開發,尤其是校本課程、課件制作、微課視頻及相關教學軟件等方面的開發[3]。其次,借助網絡的便利,搜集和下載烹飪大師、名師的教學資源;再次,區域各中等職業學校應積極共享教學資源,讓學生接觸更多專業內容。最后,立足人才培養方案完成教學計劃和課表地制定,然后由專業教師組織線上教學,或邀請擁有豐富餐飲從業經驗、餐飲行業專家授課,指導學生學習各種菜品烹飪技法,以有效提高學生專業學習的深度及廣度。
優質的教師團隊,是保證“線上教學”成效的又一重點,因此需要注重持續增強教師教學平臺的運用能力,完成優質教師團隊的搭建。學校不光要結合教學計劃,配置相應教師負責線上教學,還應做好如下幾點:第一,每門學科都應安排一位教師來負責不同班級的答疑和授課,使優勢師資得以集中,保證教學更有序地進行。第二,同區域的學校之間,可組織學習交流課,通過直播錄屏的方式,重復在線上教學平臺上播放,有助于學生反復學習課程的一些重難點,尤其是能夠針對性學習特殊的烹調技法[4]。第三,教師團隊負責學科或專業教學計劃地制定,而教研組則負責確定各年級學科教學案、作業的責任人,做到明確分工,促使教學效果的提升。第四,學校內負責“線上教學”的組織部門,要對相關教學平臺做合理運用,為保證教師及學生會用、用好教學平臺,應加強平臺使用方面的培訓。如組織能熟練操作平臺的師生,為平臺使用不熟練的師生進行經驗分享,保證全員能夠良好使用教學平臺。或是展開校本培訓,將平臺的具體使用編制為校本教材,組織相關的培訓工作,以使教師和學生均能熟練使用各平臺,提高平臺的利用率。
一是要想良好銜接烹飪專業學生線上、線下的教學,就必須要有效銜接烹飪學科知識內容。教師可借助線上學習效果檢測活動等,充分掌握線上教學情況,對學生實際學情做深入把握。二是教師要從整體出發分析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線上教學的開展,不易帶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這便需要教師多次演練示范菜品的制作,具體講解菜品制作的重點難點。針對部分學生出現的問題,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生交流討論等方式,使問題得到解決。三是教師應做好課前備課,教學新課之前,要回顧梳理之前的知識內容,尤其是一些知識具有較強關聯性,如此才能使學生印象更為深刻,實現烹飪學科知識結構上的良好銜接。
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持續發展,很多學校都開始實施線下授課。在此背景下,教師切莫對“線上教學”養成過度依賴,應在開展線下授課時借力線上教學平臺,以取得更為顯著的教學效果。就中餐烹飪專業而言,教師可借助“線上教學”,在課前、課中及課后良好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如此既有助于激發學生菜品制作及學習某些烹調技法的興趣,也有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一方面,應將中餐烹飪教師線上教學平臺的運用能力,與績效工資分配、評優、晉升等方面相關聯,以調動及督促中餐烹飪教師提高自身平臺運用能力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適時統計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學習效果評價的合理性,需在相應學分核算或課程考核內納入線上學習情況。同時,應多維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如采用行業專家點評、組內互評、學生點評及教師點評等方式。
總之,用好“線上教學”平臺,是信息時代下,中職學校學生學習及教師教學發展的必由之路。對此,需要定期分析中職教師線上教學平臺的運用現狀,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探索提升教師線上教學平臺運用能力的策略,以最大程度發揮線上教學平臺的作用,助力學生學有所獲、高質量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