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阿香,姚 琦,龔彬彬
(湖南城市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1],大學生課程思政教育正式進入高等教育的教學工作;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同向同行”;2017年至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高等學校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要全面推進思政教育。十八大以來,全國高校不斷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創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高校不斷探索課程思政建設路徑[2][3]。
湖南城市學院作為湖南省一所地方本科高校,全校師生人數近2.4萬,學校定期開展思政教育培訓、邀請其他高校優秀思政教育教師傳授經驗等活動。學校擁有省級一流教育平臺,在課程思政教育方面承擔著重要的使命;堅持立德樹人,重視教學改革,最近十余年在人才培養改革、人才質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土木工程學院是我校的重點院系之一,具有深厚的辦學沉淀與悠久的辦學傳統,擁有一流辦學條件;同時也是我校特色專業,備受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因而在課程思政教育上應發揮示范作用。工程地質是研究與工程建筑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的學科,是我院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安全工程等專業的基礎課程,課程安排在大一下學期或者大二上學期[4]。如何在這門課中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教師共同的職責[5][6]。
在緒論部分,在工程實例講解的過程中,通過工程實踐中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2018年10月我國令世界矚目的港珠澳大橋順利建成,這不僅是中國建造的第一條海上沉管隧道,而且是全球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意味著我們沒有前人的經驗可借鑒,只能自己尋找合適的方法和技術,甚至要研究與這個工程相適應的新方法和新技術。自2009年以來,在國人和世界人民的期望和懷疑中,在工程項目部全體工作人員夜以繼日的努力下,港珠澳大橋終于在2018年順利通車,這是中國制造的一個大國工程,更創造了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大國工程是與我們工程地質課程關系密切的工程,在這些工程建設過程中,面臨著復雜的工程地質問題,繼而引出本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和學習目的。
在講解沉積巖知識點時,山坡上巖石風化后,小顆粒隨著雨水往下運移、大顆粒主要在原地形成沉積物,隨后告誡學生不僅水往低處流,當自身的力量不夠強大時,也只能隨波逐流,想要出人頭地,就需不斷地使自己變強大。此時,可以引入著名人物毛澤東主席,毛主席出生在民不聊生的年代,雖然學習環境惡劣,但是他無時無刻不在尋找學習的時機,只要有一點點時間,他就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在求學時期,毛主席并非按部就班地學習,而是一直在尋找改變中國的道路。通過給學生講解這些耳熟能詳的偉人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需要好好珍惜。
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我們需要不斷地弘揚這種傳統文化。在講解礦物與巖石時,校園內有一座魯班花崗巖雕像,上課前首先要求同學們自行觀察雕像的成分、結構和構造,上課時在講解完花崗巖的知識點后,結合雕像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科技圣人魯班的工匠精神,魯班不僅技藝出眾,而且精益求精。作為魯班的接班人,我們應該以魯班為榜樣,學習他將土木工程與自然科學完美地結合,創造一個個工程精品,爭創行業地領頭人。其次我們要學習魯班的敬業精神,干一行愛一行,我們不要東張西望,既然選擇了這個專業,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要克服工地條件艱苦、環境不好等客觀原因,要積極主動地工作。
講解不良地質現象中地震章節,在介紹地震的基本概念、類型、對建筑物的影響等內容后,以汶川大地震為實例,植入課程思政教育。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反應最快的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第一時間成立應急救援小組,與死亡競速,把搶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作為首要任務;搶救任務結束后,在政府大力撥款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下,立即號召全國人民捐款,幫助地震災區共渡難關。黨中央、國務院為了讓災區盡快重建,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僅從財政、產業等提供了各種優惠政策,而且提出了一省包一市的措施。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先的科學策略,經過13年在黨中央的正確指導,災區的建筑物、水土、植被基本恢復,現在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滑坡和泥石流是常見的地質災害,也是我們這門課的落腳點之一,在詳細講解地質災害的概念、形成條件、地質構造、野外識別等知識點后,應強調如何預防這些地質災害以及地質災害是我們全球面臨的問題,事關全球變化。最近幾年不管是我國還是全球,都面臨地質災害頻發等問題。2021年8月四川盆地在經歷長時間的暴雨后,誘發了泥石流災害,導致44.6萬人無家可歸、26人死亡、19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約159億元。2021年7月,貴州六盤水發生了影響巨大的“7·23”特大山體滑坡災害,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損失,21棟居民樓被埋、43人死亡、9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近2億元。我國滑坡和泥石流接二連三發生,縱觀全球,沒有哪個國家不受滑坡、泥石流的威脅。2021年4月,印度尼西亞在經歷連續多天的暴雨后,發生了山洪災害,災害共造成165人死亡,多人失蹤。
面對這些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盡管我們無法阻止,但是追其根源,還是與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近年不斷出現極端天氣、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罪魁禍首還是我們人類。我們給學生剖析完案例后,應再三強調: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意識植入學生腦海。
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過程,是高校教師加強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工程地質作為本學院大多專業的課程,如何守好工程地質這段渠,將課程思政融入我們的專業知識,對我們老師來說,仍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