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宇茹,張浩軍,黃輝輝,桑 萍
(河南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當前是一個教育創新時代,我國高校教育建設發展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在《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工作中,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不再一味按照課程教材內容向學生單一灌輸講解理論知識與技巧,而忽視了學生實踐應用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高校《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師要充分發揮出探究式教學法的價值作用,凸顯出學生在課堂實踐教學中的主體位置,而教師則是以引導者的身份,組織引導學生開展各項與課程相關的探究式活動,將所學知識實踐應用在各種問題思考解決中,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全面發展。
在高校《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實踐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位置,充分發揮出他們在該項課程學習過程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可以幫助教師更為高效地完成事先制定好的教學目標與任務,科學保障課堂教學效果。探究式教學法在《食品營養與健康》教學中的應用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內容:
在進入大學以前,絕大多數的學生都面臨著沉重的學習負擔,每天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用于學業完成。在他們看來在進入大學校園就是一種釋放,輕輕松松即可完成大學學習任務。這樣一來就會造成部分學生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形成散漫的學習態度,對于專業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甚至產生抵觸厭倦的學習心理情緒。倘若高校教師在《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學中還是沿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法,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會按照教師教學節奏被動接受學習[1]。針對于此,高校《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師需要有效發揮出探究式教學法的作用,將課程內容講解與探究實踐教學有機在一起。比如,當《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師在講解到食品健康重要性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入古代皇帝普遍壽命不長的案例,而乾隆皇帝卻能夠保持健康長壽。由此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分析,全面激發學生對課堂講解內容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與傳統高校課程教學模式相比較,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能夠讓課堂變得更加有趣,為學生有效營造出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比如,當教師在講到市場上各類食品營養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以人體每日必需營養為主題,讓學生探討生活中各種食品所含的營養成分,并提供每日健康膳食譜。教師可以圍繞該學習項目任務,將學生合理分成不同小組,讓各小組成員自主去進行資料查詢,相互分享傳遞食品營養健康知識,對各類食品營養展開分析,最終共同完成對每日營養健康食譜的制作工作[2]。基于探究式教學法應用下,能夠極大程度提升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拉進他們彼此之間的距離,促使學生能夠從以往的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探究式學習,從而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能夠在課余時間展開補充學習。
高校教師在《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學過程中雖然導入了豐富有趣的教學資源,能夠一定程度提升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興趣,但是因為存在著部分學生前期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從而容易出現三分鐘熱度的學習現象,難以培養學生長期自主學習的良好意識。針對于此,高校《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引進探究式教學法,加強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各類學習活動中,采取課堂設問、案例分析的方式,不斷激發廣大學生在每堂課上的學習欲望。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綜合采用探究式教學法與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扮演記者去采訪同學,今天吃了什么食物,攝入了多少熱量、蛋白質等,能否滿足自身每日的必須能量等。通過該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該項課程的學習專注度,實現他們學習身份的有效轉換。
高校教師在《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法,需要科學遵循主體性原則,主體性作為學生學習立體性發展的核心基礎,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創造能力。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過:“學習活動是主體的認識活動過程,要通過同化、順應以及平衡,科學有效構建傳統的認知圖式,最終構建出關于客體的知識”。高校《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時,要始終以學生作為中心展開教育優化設計,充分體現出以生為本教學理念[3]。在以往《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實踐教學中,教師更多是以自身作為課堂主導者,單方面向學生灌輸講解課程相關知識內容,缺乏師生之間的密切交流互動,這樣就無法有效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學習作用,促使學生行為從以往“帶著教材走進教室”轉變成“帶著問題走向教師”。探究式教學法的科學應用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成為各個學習任務的設計者與完成者,讓他們主動去思考分析問題,在相互交流討論下發表自身的觀點和想法,培養他們良好的獨立學習與自主學習能力。
高校教師要想最大程度發揮出探究式教學法在《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學中的作用,就必須注重創建出先進的民主性環境,與學生保持平等相互尊重的關系,促使學生能夠敢于提問并發言,這樣將有利于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學習的全面發展。高校教師要打破傳統沉悶的教學常規,科學有效營造出民主自由的課堂教學氛圍,不再將自己或者課程教材作為教學“真理”。因此,高校《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師要重視提供學生充足的留白思考時間,給予他們能夠合理支配的自主探究學習時間與空間,這樣才能夠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高校教師要善于綜合運用探究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以及啟發式教學法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活動中,促使他們能夠在觀察發現中學習,在學習中發現[4]。比如,當高校《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師在講解到有關社會食品安全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社會上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展開自主討論交流。以“三聚氰胺”為例,該食品安全事件轟動海內外,造成了多名孩童被病痛折磨,影響到他們身心健康發展。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專業角度進行思考,為什么添加三聚氰胺能夠提升奶粉中蛋白質含量的檢測值,它的危害是什么?基于該種民主探究學習環境,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
在《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法,教師還需遵循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原則,正確認識到學生個性是實施差異性教育的重要原則。教師不能將每個學生都培養成言聽計從的“好學生”,一味順從教師的教學節奏,不敢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因此,高校《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在探究學習活動中的求異性品質,尊重并寬容每個學生的個性,鼓勵他們敢于發表自身的觀點和想法,發散學生的創新創造性思維,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比如,當高校《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師在講解到有關公共營養的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進行社會公共營養調查,讓每個學生發表關于人體營養狀況的評價,并科學編制自己心中理想化的膳食計劃與健康食譜。根據不同學生制定的膳食計劃與健康食譜,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相互點評,指出其中的優勢之處和不足之處,該如何進行改進,才能夠保障膳食計劃與食譜的營養均衡性,能夠滿足絕大多數人的每日健康營養汲取需求。
在高校《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學中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新應用問題討論型探究教學模式,以問題作為知識傳播載體來組織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于《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知識的應用學習需求。該種教學模式應用的流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一是教師根據課堂課程教學內容合理創設出符合學生學習心理需求的問題情境;二是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分析問題、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三是得出不同問題回答結論,引導學生在不同問題討論中強化對課堂講解知識的學習理解記憶。問題作為課堂學生快速進入到自主探究學習狀態的重要“導火索”,教師要善于合理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根據問題延伸出其他具有實用價值問題,并在相互探討交流中解決實際問題,以此來達到內化知識、固化知識的教學目標。
比如,當高校《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師在講解到關于維生素營養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創新采用問題討論型教學模式展開課堂探究學習活動。首先,教師要圍繞本堂課所要講解傳授的知識內容,科學設置問題教學情境[5]。綜合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設備展現出接下來所要探討分析的案例問題,在2000多年前,古羅馬帝國的軍隊想要順利度過突尼斯海峽進行對非洲大陸的侵入,而面對一望無際的沙漠,軍隊士兵們長期不能進食到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大量士兵開始出現全身無力、病倒的情況。他們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臉色發白,牙齦潰爛、流鼻血以及關節疼痛等。針對該案例的呈現,教師可以引導性的提出問題:“這些士兵出現這類身體癥狀主要原因是缺乏那些營養素”,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相互探討交流,并邀請學生進行發表自身的觀點和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有的學生就會提道:“為什么當人體缺乏維生素時就會導致機體不同程度的出血,那些遠征的士兵為何會患此癥狀”。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能直接回答,而是要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利用預習知識去思考分析并解決問題。
在高校《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學中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新應用實驗探索型探究模式應用,在課堂上合理設置實驗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學習,完成教師布置的實驗項目任務,這樣不僅可以強化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意識與能力。比如,當教師講解到關于食品營養章節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應用這樣的教學案例,生活中常見各類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此時,教師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食品提供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實驗任務探索[6]。該實驗中涉及的食材主要有番茄、雞蛋清、花生油以及番薯,教師要明確該試驗探索學習的主要目的,引導學生利用實驗器材去檢測番茄中含有的維生素C、雞蛋清中含有的蛋白質、花生油中含有的脂肪以及番薯中含有的淀粉。教師可以通過采取親身示范的教學方式,向學生詳細講解各個實驗原理與規范操作步驟。接著,教師就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學生合理搭配分成不同實驗探究學習小組,讓各小組按照規定步驟展開實踐操作,并安排小組成員進行實驗如實記錄結果,最終呈現出實驗報告結果。基于該種實驗探索型探究教學活動,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操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全面發展。除此之外,高校教師還可以在探究式實驗教學過程中,創設出問題情境,讓學生列舉出生活中愛吃的食物,并提出問題該類食物中含有何種營養素,該如何探究食物中存在著的營養素。圍繞該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引導學生去學習掌握各種營養素的檢測方法,在實驗過程中進行反思討論,提高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校教育改革發展背景下,《食品營養與健康》課程教師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將探究式教學法應用在課堂實踐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該項課程的學習興趣,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探究學習意識與能力,并不斷提升他們對實際問題的思考分析與解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