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鳴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微課教學實踐的探究
李佳鳴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蘇州高新區文星小學校,江蘇蘇州215004)
隨著教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教育模式實現了全面的革新進步。基于傳統化的教育模式,目前的教育模式逐漸趨向于信息化與實踐課堂的有機結合,微課這一新型的教育模式也由此誕生。這一教育模式的推出,以其自主化和智能化的特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落足于當下,微課的教學如何有效應用于小學課堂實踐中仍是目前我們必要且必行的重點命題。本文從微課教學及其相關實踐應用的綜述出發,分析了目前微課教學面臨的問題,并就此探究了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序發展的實踐路徑。
小學數學;微課;教學實踐
信息化時代的加速發展使得互聯式的技術加速滲透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新時代信息環境下,人們的生活和學習都更加高效和多樣化。基于此背景,小學課堂的學習模式也開始了進一步的轉變。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模式是以師生互動為主體,主要注重于線下的實時交流。而在目前來說,學生的學習模式不再是單一空間內的封閉學習,而是在互聯網絡的支持下實現的碎片化學習。從網絡的PPT應用到時下新興的微課,無一不是網絡技術與學習發展的整合結果。微課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應用,不僅為現在學習模式的升級提供了動力支撐,也是教育發展的重要實踐內容。因此,針對微課教學模式的不足,完善其整體的應用模式是目前必要且必行的重點命題。
首先微課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源自美國。其最初的定義是指以音頻、視頻等混合式的教學方式構建的移動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自主性極強,具備遠程教學的實踐意義。隨著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目前的微課主要是指以微視頻為載體,根據各學科基礎知識的細節要點展開的一種靈活的線上教學模式。
其次微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性:其一是內容方面具有強針對性。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知識結構,微課教學主要針對知識的某一個剖析面進行深入的學習分析,能夠實現單一目標的集中實現。其二是微課這種教學模式時間較短,基本上是在五至十分鐘。這樣的課程安排更加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特點,以形象化的認知手段直觀地展現出具體知識點的相應重難點,使得學生能夠獲得較高的學習效率,充分把握知識的要點。其三是微課具有便捷共享的特性。基于其較小的內存占比和網絡化的技術手段,微課這類教學資源可以在任意范圍內進行實時傳播,為教學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
最后微課的類型可劃分為以下幾種:其一是從教學內容上來說,根據不同的課程目標,微課的類型可分為知識技能的學習、方法的實際解決以及實際價值觀的樹立。其二是從實際的功能來說,針對不同的受教對象,可以分為專業技能型和實踐學習型的微課,不同的微課類型可滿足實際用戶使用時的個性化需求。其三是根據各教學環節的不同,微課可以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的三個環節,它是基于學生的學習習慣設置的三個類型。
目前微課的實際發展應用已經得到了一定推廣,最典型的是國外的可汗課堂。而基于微課課堂發展,微課在教學當中的應用逐步多元化。結合目前現有應用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種應用發展模式。
其一是基于微課運轉方式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傳統化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整個課堂流程,但是翻轉課堂是將整個傳輸知識的過程逆轉,由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研究活動。其主要運行模式是以學生自主跟進教學的教學模式,通過此種模式轉化推動整個知識的傳遞和內化應用。而結合本土化的學科特點,其具體可細化為課前知識活動和課中知識內化。課前的知識活動可以分為教師和學生的分別活動,教師的任務就是通過錄制微課進行課程的前期準備,并制作好針對學生的個性化任務單,上傳到信息平臺上。而學生的活動是針對即將進行的教材內容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并結合教師上傳的微課和任務目標,梳理在本章節當中的思路和疑惑。配合課前準備,即可展開課中的實踐學習,實現知識點的有效內化。隨著移動終端技術的發展,翻轉課堂的應用能夠有效地完成知識的實踐內化。
其二是將微課融入日常的教學模式。微課作為以教師為主導體的一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前期過程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充分的理解,確定好實際的教學任務,并明確微課當中需要著重剖析的知識點。這一模式的具體教學模式首先是選取合適的微課,創設一個知識點的問題情景,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充分激發。其次是通過微課的視頻模式對本節知識點進行示范演練,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知識點的形成過程,提高后續的課堂效率。最后是有針對性地對重難點進行微課準備,以更精煉的視頻講解方式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并且使得學生能夠將知識內化于心,做到學而用之。
其三是將微課應用于課外學習模式。針對學生的個體化學習水平差異,可以通過微課讓學生在課外的時間獲取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為學習能力的實踐提升提供更多可能。首先是因為標準化的課堂教學需要配合所有人的學習進度,因此可能沒有留給部分學生充足的時間將知識內化于心。將微課應用于課外時間也就可以幫助學生對于已學的知識點進行回顧復習,并鞏固已經學習的知識,為進一步深入高層次知識打下良好基礎。其次是可以通過課外微課的學習拓展實際教學應用。因為課程容量有限,所以可借助到課外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微課學習,拓展學生的深層次學習進度。最后是利用微課視頻可以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難點和易錯點進行講解,這樣可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也使得線下課堂的壓力得以減小。
隨著微課教學模式的廣泛推廣,廣泛性的傳播特點使得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在實際推廣中呈現一種較好的發展態勢。根據有效調查,大部分教師和學生在微課的實際應用中都普遍認為這一教學模式有利于自身的學習和教育實踐的發展。對于教師來說,在知識點的細節講解上可以利用微課和課堂進行有機結合,能夠更好地關注到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并且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教師可以進行自主的微課資源錄制,在不斷改進學習的過程當中也能夠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教學思路上實現新的突破。而對于學生來說,大多數學生都認為微課的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學習興趣,按照自己的個性化需求,可以自主地選擇微課知識點進行觀看,并且做相應的訓練,從而達到一個自主學習、優化選擇的效果。這樣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是不同于傳統教育的體驗,更能夠切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達到更好的教學體驗及效果。
一方面是教學的硬件資源缺乏。雖然信息技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就目前來說,我國在教育硬件環境方面的建設還有所不足。要實現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充分結合,重要的先決條件就是硬件設施的良好建設。在目前的微課實踐應用當中,很多硬件設備都不夠先進,無法滿足實踐條件,比如需要使用到的多媒體設備或是網絡信號環境等。而想要充分發揮微課資源的應用作用,就需要過硬的信息硬件設備以及軟件系統。因此針對校園的網絡環境建設和發展問題,是學校應該加大重視力度的重點問題,同時應該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和微課的有效整合,為微課在后續教學過程當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
另一方面是教學資源的軟性條件缺乏。目前通過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到的小學數學微課資源,從質量上來說是參差不齊的,關于專題知識點方面的微課視頻更是十分有限,不僅無法保證其數量上的有效共享,同時也很難保證其課程資源品質的優質。因此現在需要關注的焦點并不是微課資源的多少,而是微課資源本身的優劣,要防止微課視頻的錄制和應用僅僅是對知識點的囫圇吞棗,實際上華而不實,沒有落到實處。
一方面是受到時間、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很多教師并沒有自己親身參與過微課的制作過程,這導致部分教師關于微課應用的教學意識并不是特別飽滿。針對于此,教師也就需要提高制作微課和應用微課的教學意識,要將信息化手段作為教學輔助的有效工具,真正從為服務學習的層面上發展微課的應用教學。在這樣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微課的學習和應用,不僅能夠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而且將這樣一種輔助方式引入到實際的課堂中,幫助課堂效率的提高,建立起一個更加形象化的教學情景,提升學生的實際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是教師不熟悉微課的視頻操作。根據有效調查,接近50%的教師在課堂上很少使用微課,就算涉及了微課的課堂化應用,也多是通過各方渠道獲取,而不是自己制作的。這部分情況的出現同微課的技術操作問題有較大關聯。因此,需要加強教師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培訓,使得教師能夠靈活運用多媒體的技術設備,實現教育體制的有效改革。
在上文中提到了微課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便捷性極高,能夠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發揮空間,不讓學習受到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所以說如果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將微課教學和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就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保證學習時間的充足和形式的多樣化,這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來說是一種另辟蹊徑的提高途徑。特別是針對于因為一些特殊原因無法到課堂的學生,其也可以通過微課這樣的課堂形式完成自主的課程學習,實現線上教學體系的建立。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長方形》這一章節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前通過微課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前學習,讓學生在正式上課前觀看微課的引導視頻,對整個章節的內容有初步了解,并在這一過程中記錄下自己在這一章節當中存在的一些疑惑,正式上課時向教師提出。同時在這一章節的學習當中,會涉及長方形的概念和性質以及長方形的體積、面積等計算方式的學習。針對于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的教學模式,以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如圖畫展示和動畫播放幫助學生對長方形的性質進行一個更立體化的全面了解。而在學生完成課前自主學習后,也更利于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當中推動教學活動的整體進行,并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根據目前的教學標準,教師在實際的課堂當中是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探究,強調學生本身的主體作用的。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對于章節的教學重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本章節的實際教學內容,確定好教學重難點的主次順序,并且制作好重難點相關的微課資源,以便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探究,達成知識的最終內化效果。特別是對于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即便是已經升至高年級,但也屬于年紀較小的范疇,對于一些復雜的數學知識無法很直觀地理解并應用。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當中,如何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也就成了決定課堂呈現效果的重點問題。基于此情況,利用好微課資源,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決,讓整個教學過程不再是重復性的煩瑣教學,而是由更高效的創新模式代替。
比如在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乘法》這一章節的教學過程當中,在學生已經掌握乘法的豎式運算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對學生在乘法運算方面的思考進行進一步的啟迪。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之前學過的加法、減法豎式和乘法豎式進行類比,讓學生思考兩種不同算法之間的高位和低位運算規則是從何而來。然后再和學生進行課堂上的溝通交流,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最后再進行微課的播放講解,讓學生了解到乘法運算的實際規則和具體原理。這樣能夠讓學生的數學乘法定理的應用有更深的理解,也能夠鍛煉其思維拓展能力。
關于實際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認知水平,結合實際的教學場景和教學內容、具體的問題情境進行創設,微課在這一步的使用可以幫助到整個課堂的教學推進和教學任務的實踐完成。一個成功的問題,情境創設一定是要緊密結合學生興趣點,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覺到學科知識的多樣性,以此和學生產生情景上的有效共鳴,調動其參與到數學學科討論中的積極性。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無法做到長時間集中精力,而且這一階段的學生主要是形象思維占據主體的思考空間。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課堂的載體,創設一個和本章節內容相關的具體問題情境,以此促進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
比如,在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一個商店購物的具體場景,利用這樣一個主題情景的微視頻作為加減法導入的情景演練,以更加形象具體的生活項目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能夠切實地體會到加減法在生活當中的應用,再從這樣的情景當中引導學生探索其背后的數學知識。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進步,教育行業的信息化融合是大勢所趨。微課的誕生也使得新型教育模式出現,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對實際教育產業的進步有較強的助推作用。因此,小學數學與微課的有效結合是目前教師們必須關注的重點命題,要時刻保持關注及探索,及時做出模式的改進,為教育產業的發展提供充足動力。
[1] 盛曉瑞.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微課的教學實踐[J].新課程,2020,544(40):148-148.
[2] 王強."借助微課,翻轉課堂"——微課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004):82-83.
[3] 陶建梅.探究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02).
G622
A
1002-7661(2022)04-0019-03